浅谈哥特建筑
2011-04-12张娜
文/张娜
浅谈哥特建筑
文/张娜
一.哥特式建筑的产生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任何一种建筑形式的变化,无一不是随建筑所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12世纪,由于法国的中央王权的集中和加强,与封建分裂进行斗争,经过斗争,王室的领地不断扩大,而王室给自己领地的城市一定限度的自主权,并给领地周围的城市比较完全的自主权。与其同时,劳动者的创作自由度增加了,因此法国与西欧的建筑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并进入一个极富创作的光辉时期。
另一方面,该时期的教堂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它们成了城市生活的中心景点,是公众聚会的场所,市民可在教堂中举行各种活动,例如演出、婚丧嫁娶仪式等大型活动,教堂已被彻底世俗化了,教会本身日益追求世俗的权力和财富。由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出现了。人们的认识由最高的美是上帝的美,转而认识到人的感性的美也是一种美。这一派别主张美应该是完整的,比例和谐的,色彩鲜艳的。因此拥有世俗感性的美在教堂建筑中出现也就是必然的了。
二.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于是哥特式建筑便向更高的的空间发展,营造了建筑整体直冲云天的动势,也为建筑室内形象的彻底改变创造了条件。
在世界建筑的发展史上,哥特建筑的结构技术在当时的历史时代里是最辉煌的代表,在建筑史上无论是哪个方面都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例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中厅竟高达48米,建筑总高度也创造了当时的最高度。
三.哥特式建筑的艺术特征
(1)哥特式建筑的立面构图很有特色,它的构图形式基本是纵三段横三段的分割式。纵三段为:一对塔楼夹着中厅的山墙。横三段为:大门檐口为一段,圆窗与檐廊为第二段,塔楼为第三段。
(2)哥特建筑的雕刻装饰艺术蓬勃发展。人像柱构成哥特式建筑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它是构成大门设计要素的最精彩的部分。由于建筑构图的制约,它的人物直挑、瘦长、面目冷峻、衣纹垂直。这种语汇放在哥特建筑中,它既是建筑构图的需要,也是审美的需要。一旦脱离哥特建筑,它都不会产生什么艺术感染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哥特式雕塑也发生着变化,人像雕刻柱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雕刻家没有被建筑语汇所制约,大胆突破,人物造型、表情更加世俗化,这不能不说是个飞跃。
(3)哥特式建筑的内部十分开阔明亮,内装饰峻峭冷清,体现着禁欲主义“纯洁的”精神生活的虚伪。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并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教士们认为:这种室内的迷幻景象,正是上帝居住的的景象。
四.哥特式建筑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哥特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与装饰魅力,对世界各国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哥特教堂虽然起源于法国,但很快就传遍欧洲各国,其中德国、意大利的哥特建筑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发展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地区是英国。哥特建筑远及中亚及远东地区,甚至远传到中国,这不能不说哥特建筑的影响的是世界性的。
五.结束语
哥特建筑最终以英国的“垂直式”与法国的“辉煌式”完成其历史使命。随着国家的统一,宫廷文化的出现,哥特建筑走向繁琐,逐渐丧失了许多健康的原则,曾经是清晰的理性极强的简洁手法转向了自身的反面。一股更强大的力量——资本主义力量即将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建筑的崭新阶段即将到来。▲
张娜,北方生态环境市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