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网络非理性传播的特殊成因

2011-04-12安雨帆

关键词:公众政府信息

安雨帆

(博洛尼亚大学 传播学系,意大利 博洛尼亚 41026)

如果从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算起,我国的互联网正式投入应用只有10多年时间,与网络发达国家相比足足晚了10年之久。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互联网像中国这样肩负着巨大的传播压力。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称:“网上交流活跃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特点,论坛帖文、博客文章数量之巨大,在世界各国都是难以想象的……约80%的网站提供电子公告服务。中国现有上百万个论坛、2.2亿个博客用户。据抽样统计,每天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300多万条,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1]

2011年7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流言人民共和国》的文章。文章说,由于信息未经核实等原因,流言在中国的微博上如同兔子般迅速繁殖。[2]实际上,在当今中国的互联网上,兔子般繁殖的流言仅仅是网络非理性传播现象的冰山一角,各怀心思者进行的信息炒作和信息伪造,“宽度达1英里,但深度却只有1英寸”的网络讨论,[3]频繁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以暴露个人隐私为目的的人肉搜索等,时常出现在各个不同的网络平台上。在网络这个越来越重要的传播平台上,非理性传播严重地威胁着传播的效率与公信力,并进而对中国的民主政治与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传播中的非理性现象显然并非中国特有。在2011年8月英国伦敦等地发生的大规模骚乱中,社交网站和黑莓手机就在骚乱的动员与组织、负面信息的传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除网络传播主体的匿名性、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信息把关人的缺失等共性因素外,中国与其他国家网络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些造成网络传播中非理性现象频发的特殊成因。

一、主流媒体缺位造成的信息饥渴

所谓信息饥渴,是指因媒体无法提供公众所急需的信息而造成的公众了解信息的急切心态。每逢公共政策或重大决策出台,或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重大事件发生之时,也正是公众最需要得到及时、客观、全面的信息之时。这时公众最容易产生信息饥渴,他们会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寻求信息。而主流媒体如果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缺位、失声或信息滞后,就会为其他来源的信息在网络空间的传播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由于这些信息主体多元且来源不权威,各种不同版本的信息以及据此而发的议论、猜疑在网络空间不断蔓延。而公众在再传播的过程中又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信息进行自我加工,使得信息更具“真实感”。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出典型的马太效应,即信息的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自行强化,获得优势的信息不断被公众采信,而处于劣势的信息则越来越不为人所信任。因而,公众一旦采信某些信息后,当政府和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与此前所接收的信息不一致时,公众就会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对来自政府和主流媒体的信息产生疑问。同时,不少公众缺乏基本的信息鉴别能力,一些非常拙劣的虚假信息往往也会在网民中得到广泛传播,并引发轩然大波。以2009年6月湖北省石首县发生的事件为例:一名青年厨师坠楼身亡后,面对网络上关于该厨师系他人杀害的传言,面对公众的诸多疑问,在事发后约80个小时内,政府和主流媒体的信息语焉不详,体现政府立场的新闻稿仅有3篇,而当地一个网站的贴吧中就出现了近500个相关主帖,一些凭空捏造的耸人听闻的信息和煽动性言论充斥着网络空间,最终酿成了有数千人参与的暴力事件。[5]2010年1月至2月,山西省各地盛传关于将要发生地震的网络信息和手机短信。在一个多月时间中,主流媒体没有相应的消息发布,致使5个地区数万人2月20日集体离家避震。事后,5名造谣者被警方抓获。[6]

网络时代,政府网站本来能够缓解公众的信息饥渴,但我国政府网站的建设不尽如人意。2010年上半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网站信息陈旧更新缓慢,68.8%的受访者认为政府网站内容不完整,查询不到所需要的信息。[7]在上述山西地震谣言大规模传播之时,当地政府网站就未发布任何权威的、有说服力的官方信息。

二、信任危机导致的政府公信力缺乏

在信息传播中,政府扮演着无法替代的角色。但是,在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网络非理性传播案例中,公众“表现出极度的感性和盲目性”,“从另一侧面折射出民众对政府与司法机关的极度不信任”。[8]以发生在陕西省的华南虎照片事件为例:2007年10月,陕西省林业厅发布了一名当地农民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并由此做出在当地存在华南虎活体的结论。事实上,华南虎已在中国消失达数十年之久。信息在网上公布后,公众表示强烈质疑,动物学专家、摄影专家等也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发现了照片的破绽,但当地政府仍然极力维护自身做出的结论。事实证明,这不过是当地政府为了地方利益而导演的一场拙劣闹剧。虽然后来当事人受到查处,但此事件却成为政府缺乏公信力的有力例证。有学者指出,“‘华南虎照片’事件十分荒诞,到最后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民众不相信当事人,当事人不相信专家,专家不相信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不相信权威的科研机构,而科研机构也不相信当事人,最后变成了一个怪圈,谁也不相信谁,从而导致了信任危机。”[9]

当前,在我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中,不断披露的政府自利行为与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政府为了自身政绩、政声而等进行的信息伪造、信息封锁,政府对公众信息需求的习惯性回避,使公众对政府缺乏信心和信任,也使政府陷入“塔西陀陷阱”:无论政府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公众认为是在说假话、做坏事。因此,在网络传播中可以发现,网民对政府提供的信息表示不信任,而热衷于自我发现、自我揭秘,执拗地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在海量的、鱼龙混杂的、真假难辨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寻求“真相”。问题在于,公众每一次通过自身努力发现与政府提供的信息不一样的“真相”时,就会强化对政府的不信任感。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幅吊诡的画面:公众急切盼望政府提供权威的信息以正视听,同时又对政府提供的信息表示极大的不信任。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露事故后,网络盛传该事故将对中国的食盐供应造成影响。而事实是,中国的食盐绝大多数并非海产,即使中国的海洋遭受污染,也不会对食盐供应产生影响。尽管政府和主流媒体一再辟谣,公众却通过QQ、MSN、手机短信等广泛传播谣言,并引发多个城市的食盐抢购风潮。有学者将此种现象斥为“见官即反的非理性反应”。[10]

三、断裂社会引发的消极社会情绪

社会情绪是群体对社会情境的反应,或个体对社会情境的共同反应。而消极社会情绪是一种对现实状况、对他人、对周边环境持负面评价的情绪。消极社会情绪往往呈现典型的链式反应,即消极社会情绪—反社会情绪—反社会行为。从2011年英国伦敦的大规模暴力事件和德国柏林的砸车事件中,可以充分看到消极社会情绪所蕴含的巨大破坏力量。

30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普遍改善的同时,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少部分人利用权力、金钱等资本攫取大量社会财富,而大部分人的利益严重受损,从而催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愤懑、不满与无奈等消极社会情绪无法避免。有学者将当前中国社会的这种格局称为“断裂社会”。[11]在这种利益格局中,每个人都觉得自身的利益受到威胁,每个人都无限焦虑,却又难以通过制度化的渠道维护自身的利益,改变自身的境遇。因此,“在传统的渠道无法得到顺畅表达和合理解决的时候,这种压抑力量往往会促成网络上的集体非理性宣泄”。[12]一些事件和信息只要与公众的利益相关,甚至无需直接相关,就会触发和激化公众心中积蓄已久的消极情绪,并在网络空间迅速传播。每当网络上有涉及官民冲突、贫富冲突、强弱冲突的信息时,公众往往无需辨明事件真相,无需细究事实细节,就坚定地站在民众、贫者、弱者的一边,对官员、富人、强者展开声讨,而事实、正义、法律则被抛之脑后。这时,网络自然而然地成为匿名的公众情绪宣泄的天然平台。于是可以看到,新闻跟帖或论坛中充斥着脏话或辱骂,有些人无端地对某类群体施以言语暴力等。而这些高度情绪化的文字持续暴露在网络空间中,往往会对接触的公众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并持续发酵,待机爆发。

2008年6月,贵州省瓮安县境内一名少女因恋爱纠纷跳河身亡。该事件由于警方与公众之间关于死者死因问题的分歧,发展为一起大规模暴力事件。即使如同公众所怀疑的那样,少女属于他杀,该事件也只是一起刑事事件,参与的数千名当地民众在该事件中既不涉及自身利益,也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当地民众日常积累、持续发酵的消极社会情绪。瓮安是一个磷矿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官商合谋损害农民利益,少数警察欺压普通民众等,早已在民众中蓄积了普遍的不满情绪。因而“地雷”早已埋下,少女之死不过是导火索而已。《凤凰周刊》在描述事件经过时说:“各种怀着自己目的人来到了河边。其中包括那些矿权纠纷中吃亏的乡民、那些移民拆迁中失意的流离者、那些为治安忧心忡忡的居民,再就是那些狂热的年轻人。他们在这个新兴的‘市民广场’找到了共鸣。”[13]

再以近几年来各地反复出现的豪车撞人事件为例。事件的情节其实并不复杂,但每次交通肇事只要与豪华轿车相联系,就会触动社会中业已存在的一种仇富、仇官情绪,公众对于一些先富人群、权势群体的不满便通过交通肇事而被引爆。实际上,交通肇事时刻发生、到处发生,比那些通过网络传播的交通肇事案更加恶劣的情形也比比皆是,但如果肇事的不是保时捷、奔驰、宝马,它便只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但如果是豪华轿车,便有一种特殊的意味蕴含其中。因而,网络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常常刻意突出肇事车辆的豪华品牌,网民也热衷于挖掘驾车者的富人、权势人物身份,以便将其与普通公众对立起来,激发起公众的愤怒与不满。

四、商业利益催生的网络信息操控

有学者认为,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丛林时代,即各种利益群体有计划、有目的地操纵信息传播、营造公众舆论。[9]在中国,对网络信息的操控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网络媒体为了所谓的点击率而进行信息炒作。它们往往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他们认为最具煸情效果、最切合公众心理的内容,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置顶、标红,为这些信息开辟专栏、设置讨论区。它们或迎合公众普遍性的仇官、仇富、仇权情绪,刻意渲染社会对立情绪;或迎合公众的娱乐心态,即使在一些严肃的社会事件的报道中也刻意营造娱乐效果;或迎合公众的道德优越感,将事件中的某些当事人作为被审判、被鞭挞的对象,对不符合公众期待的一方进行舆论审判。它们以负面报道为主打,或热衷于转发一些有争议的帖子,或编造耸人听闻、极端煽情的标题,或任意对新闻进行取舍加工,加上传统媒体的缺位、失声和滞后,使得网络媒体往往成为负面报道的集散地。而一些不明真相的公众,或受正义感、道德感的驱使,或抱着娱乐、起哄的心态,广泛跟帖、转帖,使网络信息和言论离真相越来越远。

二是网络公关公司的信息虚构。近年来,一个过去仅仅应用于中国古老的太极拳中的一个专用术语——“推手”被广泛应用于网络传播中,其具体的意义是针对特定对象,借助网络媒介进行策划,以达到特定目的的活动。通过网络推手,既可以使某些默默无闻的对象短时间内声名鹊起,也可以使其臭名远扬。《人民日报》称,目前知名商业网站和论坛中,50%以上的帖子都来自网络推手,而并非网民自发的发帖。一些商业网站先是在天涯论坛上发帖,然后以在天涯论坛发现该帖为名进行转载和跟踪报道。还有一些网站或论坛,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等旗号,肆意发布虚假信息,甚至网站之间结成联盟,集体发帖、删帖,集体商定价格,牟取不当暴利。一些所谓的网络公关公司已经达到非常专业化的程度,内部分工相当精细,拥有策划、执行、监测、联络、技术等专业部门。[14]其中大量使用“网络水军”已经成为网络公关公司的常规手段。“网络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以发帖和回帖为主要手段,为雇主进行网络造势,并以此获取相应报酬的人。[15]为了使信息传播更具真实性,每个水军一般拥有几个甚至几十个账号交替使用。有些水军为了提高自己在网民中的熟识度和信任度,也经常性地参与一些客观话题的讨论,或者分成两派,在网上象模象样地展开争论,不断转帖、顶帖,以扩大信息的传播面、吸引网民关注。据《南方周末》报道,如今,水军已经渗透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从论坛、博客、QQ群、邮件组,再到新兴的微博,也几乎活跃于每一起热门事件、每一个网络红人、每一件产品的推广之中。2010年11月1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揭露这一现象,并将其定位为“网络流氓”、“网络黑社会”。

我国网络非理性传播现象的成因其实还有很多,如传播主体的普遍年轻化。未成年人已成为中国网民的最大群体,截至2009年底,中国3.84亿网民中,未成年人约占三分之一。”[1]他们缺乏良好的媒介素养,希望通过网络空间的标新立异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关注和认同,因此体现出反传统、反权威的倾向。“他们常以出格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放松,并企望以此体验一种快意。言辞的出轨、观念的冒险,是青年人经常采用的一种炫耀性的社会互动行为。”[16]

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网络非理性传播的盛行。但如果我们考虑到在这并不算通畅的网络平台上聚集了缺乏其他传播渠道的数以亿计的民众,就会对目前互联网传播中层出不穷的非理性现象给予充分的理解;如果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对于网络非理性传播现象的包容与调控,看到公众特别是网民传播理性不断提升的事实,我们同时也就会对中国新兴的网络传播心怀希望。

(责任编辑 陶新艳)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 中国互联网状况[N]. 人民日报,2010-06-09.

[2] 吴澧. 我们如何对待微博上如兔子般繁殖的流言[N]. 南方周末,2011-08-04.

[3] 胡泳.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31.

[4] 尼葛庞洛蒂. 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21.

[5] 陆侠. 石首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语焉不详[N]. 人民日报,2009-06-24.

[6] 于泽远. 利用网络手机传播谣言,造谣山西地震5人被拘留[EB/OL].[2011-09-26].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cnpol/pages3/cnpol100226.shtml.

[7] 向楠. 民调显示网友对县级政府网站满意度最低[N]. 中国青年报,2010-06-29.

[8] 萨其荣桂. 法律事件中的民间舆论群体及其话语实践[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1): 30-34.

[9] 胡泳,高明勇. 谁在操纵网络删帖[N]. 中国青年报,2010-11-04.

[10] 储殷,陈斌. 浅析公共事件中的非理性思潮[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109-110.

[11] 孙立平. 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2] 张建. 舆情“眼”和评论“手”[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3): 179-181.

[13] 钱真. 瓮安事件调查:刑事案件如何演变为群体性事件[N]. 中国新闻周刊,2008-07-09.

[14] 左娅,姚雪青. 警惕“水军”炮制网络“民意”[N]. 人民日报,2010-11-04.

[15] 明永昌. 中国官方首批“网络水军”[EB/OL].[2011-09-26].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cnpol/pages4/cnpol110206.shtml.

[16] 沃尔特·李普曼. 舆论学[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34.

猜你喜欢

公众政府信息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订阅信息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展会信息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