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技术对电视新闻制播的影响
2011-04-12陈小敏田维钢劳光辉
陈小敏 田维钢 劳光辉
(1.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电广传媒系,湖南 长沙 410100;2.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与新闻学院 北京 100024;3.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电广传媒系,湖南 长沙 410100)
电视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技术环境造就了其传播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电视的制作方式经历了胶片记录制作、磁带记录制作以及数字化多媒体制作三个阶段;播出方式由简单演播室直播、录像播出到卫星直播;传输手段从地面发射、微波传送到卫星传输网络的形成。电视的每一次历史性跨越都有赖技术之手的有力推动。
在电视节目中,电视新闻是对技术发展依赖程度最大、反应最为突出和明显的类型,原因就在于新闻对时效和真实的要求苛刻到了没有回旋余地的地步。一旦发生重大新闻事件,都要求电视新闻传播者能在最短时间到达现场,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将新闻事件真实、全面、迅速地传递给观众。可以说,技术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影响着电视机前的观众。
就电视新闻生产制作流程而言,电视新闻不仅在采集和制作阶段受技术制约,在传输和接受阶段也牢牢被技术控制。目前来看,新技术对电视新闻的生产、传输影响极大,整个电视新闻制播趋势在朝着制播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处理终端化的方向发展。
一、数字技术
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兼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推出了《数字化生存》一书。目前,数字化浪潮正在通信和传播领域全面推进。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大众传媒——电视自然也处在变革的前沿。
数字化是一场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也是电视的发展趋势。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字电视”是狭义的“数字电视”,是指有线电视的传输和用户接受环节的数字化。而目前各城市所开通的数字电视,是通过调制解调技术和机顶盒技术实现有线电视传输环节的数字化,也就是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而真正的“数字电视”,在广义上是指从节目的拍摄、编辑、制作、存储、发射、传输,到信号的接收、处理、显示等所有环节都使用数字化的电视系统。
可以说,电视新闻的未来必定是数字化生存。随着电视数字化进程的更深层次发展,从节目制作手段、传播方式到接收方式,数字化传播的双向性、交互性及个性化将愈加显现,电视新闻的外延也将逐渐扩大。
(一)从用于前期拍摄的数字化磁带摄像机来看
从20世纪30年代起,电视使用的都是模拟信号,即直接模拟所摄取的形象的光学特征,通过光电转换,变成连续的电子波讯号。数字化电视系统就是将一切图像和声音信号都转换成为0、1组成的二进制的数字信息来进行记录和处理。
从前期采访来看,数字化的摄录设备正在取代传统的模拟摄录设备。数字化的摄像机不仅保持了模拟摄像机的功能和质量,而且其高质量的图像、高稳定性、易于调整、精确简单的操作及丰富的功能都为电视新闻提供了技术保证。需要指出的是,基于磁带的数字化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其实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数字化。因为虽然摄像机拍摄记录的信号是数字化的,但记录的介质却仍然是磁带,磁带正是模拟时代的产物;虽然剪辑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但素材需要“采集”到计算机(上载),成片需要从电脑里输到磁带上(下载)播出。这些都令目前数字化的优势大打折扣。如果这种数字信号记录在数字介质——硬盘上,也就是硬盘摄像机出现的时候,电视新闻的采集、制作、播出的数字化时代才真正到来。目前,在纯数字摄像机上直接能剪辑新闻,它可以从技术上提高新闻采集制作的时效性和制作效率,使我们进入真正实时新闻的时代。
(二)从用于后期编辑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来看
虽然数字化的设备具有许多模拟机器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用数字设备拍摄、编辑做出来的电视新闻节目比原来节目的清晰度高出许多倍,但从早期来看,模拟摄像机变成数字摄像机,模拟的录像机换成数字的录像机,模拟的特技台换成数字的特技台,SNG换成数字就是D-SNG,基本是一对一的置换,这种置换从制作的流程上看没有任何变化。原来倒带花多少时间,置换以后还是多少时间;原来带子只能一个人用,现在还是一个人用。可是当把数字信号上载到计算机,用鼠标取代按钮来编辑制作电视新闻的时候,数字化的优势就尽显无疑了。
数字化产生的革命性变化正在于后期节目的编辑和制作,因为进行数字化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用计算机来处理信息。从后期编辑制作来看,以数字化非线性编辑为代表的后期制作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后期合成技术,提高了电视新闻编辑速度和制作质量。数字化的后期编辑系统是目前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流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它打破了传统影视剪辑的线性规律,运用计算机将影像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无限制的非线性编辑创作。数字化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完全摆脱了模拟信号的限制,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将数字信号的多重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将逐渐影响或改变电视新闻的影像风格和制作流程。
(三)从用于播出系统的视频服务器来看
新闻播出技术也是电视新闻生产环节上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对新闻的时效性影响也很大。在录像机播出时代,经常会遇到绞带、卡带以及糊磁头等多种故障,从而影响新闻的正常播出。而数字化时代的视频服务器将避免以上播出事故的发生。早期的视频服务器被称作硬盘录像机,一般承担着录制较短节目并进行重播的简单工作。如今,视频服务器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播出控制系统的核心,承担着许多新闻节目的一线播出任务。
首先,视频服务器播出系统可以绝对确保电视新闻的安全播出。众所周知,一些重要的新闻节目,如《新闻联播》,一旦出现设备故障引起的播出事故,将带来极其重大的负面影响。而在传统的录像机播出系统中,系统的机械故障又往往是难以预防的。无论是磁带出错、节目串联单误差,还是微波、光缆或卫星信号中断,都可能引发播出事故。使用视频服务器能够很容易地解决这些问题。其次,视频服务器播出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播出的时效性。在传统的磁带播出系统中,如果节目直播过程中收到一条最新消息,要想把这条消息播出去,就必须调整播出顺序,要么把已经串好各条新闻的带子来回倒,要么变换最新的调整顺序再翻录一版。可是在电视新闻节目直播过程中,经常没有再翻录一版的时间,来回倒带子对安全播出有很大风险。然而在视频服器播出系统中,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在新闻节目的直播过程中随意调整播出顺序,插播最新的新闻。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约翰·帕夫利克说过,数字时代的记者从20世纪新闻业人为技术造成的截稿日期的错乱中解脱出来,由此开启一个更少地由时间而更多地由事实和报道准确性的需要决定的新闻时代。所以,电视新闻数字化制作的最大好处就是,视频信息易于加工处理、储存、传送和操纵,而这些都将极大地满足观众第一时间观看新闻的要求。
二、网络技术
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网络化是数字化的有益延伸和拓展。电视新闻制作和播出的网络化是数字化后的必然步骤。数字化的结果是使各种业务,如话音、音乐、电视和数据能在任何传输媒体中传输,从而使各业务网能相互连接,组成一个统一的各有分工、互通互连的整体网络,这才能真正称得上网络化。
(一)内部网
视频数据压缩技术的发展产生出非线性编辑设备,这是视频编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由此推进了数字电视技术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从而出现了基于非线性编辑的制作网,基于视频服务器的硬盘播出网,以及用于媒体资产管理的存储网。非线性视频编辑网采用以宽带视频服务器为中心的多媒体数字网络化视频制作系统,采用分布式非线性结构。整个编辑系统的一体化将改变传统的电视制作与管理模式。
其一,网络化将大大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效率。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和硬盘播出系统的普及,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播出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说电视的整体已日趋向计算机网络化迈进。电视信号数字化后,才能实现节目的网络化制作、播出及存储。当存储、制作、播出于一体的数字视频网建立后,电视台将完全打破以往一台录像机、一个编辑系统、一套播出系统的传统结构,而代之以上载工作站、编辑制作工作站、播出工作站及节目存储工作站的流程,便于操作和管理。在新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环节中,一个基于新闻硬盘采集、数据传递、非线性编辑制作、多频道硬盘播出的数字制播网络,能够方便地传输视频、文稿和其他各类数据,实行节目的无磁带播出,便于新闻的滚动播出。
其二,网络化可以帮助实现新闻画面资源共享,协同作战。目前,电视节目的存储主要采用磁带存储方式,这种方式的弊端包括:易损、占地大、成本高、难以重新使用,更重要的是难以长期保存,难以查找,难以共享。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视频压缩技术的发展,高速宽带计算机网络以及大容量数据存储系统给电视台节目的网络化存储、查询、共享、交流提供了可能。各档新闻节目的编辑人员可以同时根据各自新闻节目的要求,从工作站中选出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再编辑、配音、上字幕、审看播出,这样真正实现新闻资源的共享。
其三,网络化将改变目前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和传输方式。网络化使传统的、个别的、孤立的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创造了全新的工艺流程。而数字化、网络化后,用纯数字摄像机完成拍摄和采访后,记者把拍有素材的硬盘从摄像机里取出来,然后插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马上就可以编辑新闻。片子编好后,上互联网把节目传回电视台,就可以审看播出了。从理论上分析,未来的电视技术系统将是一种广义概念上的网络。电视台内部有一个网,而且这个网还要与电视、通讯、计算机这些网互连互通,实现业务上的互相渗透、融合。
(二)互联网
关于互联网,很难为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它是媒体?它是通讯工具?在此,笔者把互联网视为新技术,来探讨互联网技术对电视新闻的生产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电视记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轻松地获取信息。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海量,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从理论上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素材库和资料库。现在,许多电视新闻的选题都来自网络,更多的电视记者利用网络找选题、查背景资料。同时,网络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目前互联网也已经进入2.0时代。和以BBS、新闻中心、频道、门户网站为代表的早期互联网技术相比,现在,一种不靠搜而靠“推”的新技术已经可以把信息“送”到人们面前。
其次,电视新闻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视频采访。虽然网络传来的图像清晰度不太高,而且时断时续,但对观众和电视制作者而言,再模糊的图像也比没有图像要好得多。尼葛洛庞蒂诺说过,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消费者重视画面品质甚于节目内容。所以,利用互联网即时技术如QQ、MSN等来进行采访的例子将在电视屏幕中更多地出现。
再次,电视新闻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完成互动。过去,电视台与受众的交流必须通过电话或书信,效率低,效果也不好,特别是一些直播节目由于缺少受众的参与很容易变成“独角戏”。而通过电话交流又担心个别受众的参与没有代表性,同时主持人也处于被动局面而没有选择性。通过网络,这一互动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
从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看,传统信息传输技术主要以无线电波和电缆为媒介,以电话机、传真机、报话机为基础,采用有线、无线报话方式。而现代通讯技术已向网络、光纤、卫星通信方式转化。信息通讯技术可以影响到电视新闻的很多方面,其中影响最直接、最大的是电视新闻的传输。传输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电视记者从现场把磁带或信号传回电视台,第二个层次是电视台把节目信号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对电视新闻的生产而言,显然指的是第一个层次。
早期的电视新闻没有时效性,技术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其一是胶片拍摄无法即时成像编辑,其二是即使在新闻现场完成洗印剪辑的新闻片子,还必须经过汽车或火车或飞机的辗转运输才能运回台里,送到播出线上。可以说,传输技术的滞后也是影响电视新闻时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今不断发展的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逐渐满足了电视新闻的传输要求,大大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一)微波传输技术
微波是频率为300MHz-300KMHz的电磁波,是高频率、短波长的无线电波。利用微波,现场记者可以把信号即时传回电视台。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盛况的直播,中央电视台就是用微波把电视信号传回电视中心直播出去的。自从微波传输技术普及后,在有微波中继站的城市及周边,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基本上做到了当天播出。可以说,微波技术使得“今天的新闻今天报”(即NNN),在部分地区变成了现实。现在,大部分电视台都有微波转播车,用它进行新闻的现场直播也已司空见惯。如浙江台直播的《台风“杰拉华”》、《一起飞翔》,湖南都市频道的《都市一时间》,等等。当然,微波传输也有它的局限性,到了卫星传输时代,电视在传输方面的桎梏彻底被打破,从而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直播时代。
(二)卫星传输技术
1964年8月,美国同步三号卫星第一次向全世界转播东京奥运会,这是第一次用通信卫星转播电视节目,开启了一个新纪元。从1984年开始的历届亚运会、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中国都进行了现场直播,而且采用的都是卫星传播信号。不过,那时中央电视台是买别人的卫星电视信号直播,自己并没有卫星直播能力。到1997年,中央电视台购买了自己的卫星直播车,只要车能开到的地方,就可以进行直播。那一年,中国观众看到了漠河日全食和彗星天象、黄河小浪底截流、三峡工程合围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直播。特别是连续72小时的香港回归报道,中央电视台还向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电视台提供了公共卫星电视信号。2000年,中央电视台又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电视台合作,直播“人类迎接新千年”盛况。现在,几乎每个电视台都直播化了,尤其是目前SNG的大量使用。此外,光纤传输技术等新技术的使用,极大地影响着电视新闻的制作播出。
可见,无论在采集上,还是在播出串联形式上,利用卫星传输手段已成为世界电视新闻发展的趋势。所以说,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推动了现代化的电视新闻。不断将先进技术应用在电视新闻的采编和传输上,本身就是电视新闻不断发展、不断现代化的过程。
总之,数字化、网络化、终端化和使用现代一切技术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各种信息的无障碍流通。对于电视新闻的生产制播而言,使用新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使电视新闻的采集、制作、传输、接受能够更快、更好、更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