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真实为原则,以代际为特色——浅析湖南卫视《称心如意》

2011-04-12

关键词:妈妈

刘 蕾 唐 苗

(1.湖南卫视《称心如意》节目组,湖南 长沙 410003;2.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称心如意》是湖南卫视周间黄金档推出的一档代际相亲情感互动节目,由李湘、李维嘉担任主持,于2010年12月底开始录制,2011年3月9日首播。《称心如意》一改以往电视相亲节目的模式,男女嘉宾“带着妈妈来约会”,每期节目有12位单身“公主”和几位进行闯关的单身“王子”相亲。女嘉宾和她们的妈妈会通过男嘉宾简短的自我介绍和一段VCR了解男嘉宾,随后作出第一印象选择。对男嘉宾感兴趣的女嘉宾可以继续向男嘉宾问各种问题,以深入了解,再作选择。帮客也可向男嘉宾提问,向女嘉宾提建议。此后,男嘉宾的妈妈会从密室走到现场,在儿子作出反选的同时,也选择自己心中理想的儿媳。接下来,男嘉宾会邀请所选女嘉宾的妈妈到达前台,双方家长可能返回密室作一个短时会晤,以确定是否支持儿子、女儿的选择。随后,男嘉宾表白,女嘉宾决定是否和男嘉宾牵手。这是1个男人与12个女人的邂逅,1个妈妈与12个妈妈的对话,1个男人与12个妈妈的角力,1个准婆婆与12个女生的选择,节目中两代情感近身碰撞,重重关系悬念迭出。

一、《称心如意》推出的社会背景

湖南卫视在已有一档交友节目《我们约会吧》的情况下推出《称心如意》,体现出相亲类节目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细分市场。《我们约会吧》就好像是一个年轻人交友的派对,更轻松;《称心如意》的目的性更强。[1]《称心如意》让嘉宾们带上自己的母亲来约会,让相亲更谨慎、更严肃,理论上来说成功率也应该更高。《称心如意》之所以能在相亲节目热潮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节目本身特色外,也反映出市场的需求:

(一)第一代独生子女特别关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的80后青年陆续达到适婚年龄,这些独生子女成长起来后,他们的婚姻问题成为一个家族的问题。同时,这一辈人大龄单身的情况也非常突出。有调查显示,2010年,京、沪等大城市适婚青年单身率已突破30%。[2]在《称心如意》中,长辈和观众借着嘉宾互相问答的环节,了解这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性格特点,而年轻人既暴露出很多长辈所担心的问题,如太自我等,又展现了这个群体可爱的一面。例如,在一期节目中,一个富家公子派头的男嘉宾其实是一个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者,还私下资助了50个贫困儿童,体现出80后对家庭和社会的担当。另一方面,近十年来,中国离婚率攀高不下的情况在节目中也有体现。节目中一部分男女嘉宾来自单亲家庭,他们表现出比同龄人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行为、思想也相对偏激一些。主持人和嘉宾在节目中再三呼吁牢记离异对于孩子的伤害,谨慎作出选择。

(二)节目能提供帮助80后成长的情感训练。独生子女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而一直找不到对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清楚他人的需求。所以相亲节目提供的这种选择和反选能帮助他们了解另一方的需求是什么。这是一种“情商训练”,他们在自己或其他嘉宾的挫折中学习除了索要之外还要给予。参与者在《称心如意》这个平台上要么现场收获爱情,要么将自己推销给人数更为广大的电视观众,要么发现自己的缺点以及改进的办法。而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于这种节目有一种带入感,因为都是年龄相仿的普通人,观众很容易产生“如果是我,应该怎么做、怎么说”的思考。除了让嘉宾从这个过程自己领悟外,主持人和嘉宾主持(帮客)也会恰到好处地指出嘉宾的问题所在。安妮玫瑰就曾点评太过爱美的男嘉宾,不要太在乎左右脸的差别,因为每天展现在每个人面前的是完整的正脸,重要的是内在。她也教导男生不要从吵架现场逃走,这会让女生觉得是冷暴力。

(三)信息爆炸时代使年轻一代对生活产生更多的希望。通过网络,人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当下剩男剩女们提得很多的一句话是“宁缺毋滥”。对于他们来说,“滥”更多的是指平庸,是不够精彩。他们并非找不到伴侣,只是现实不符合他们的物质要求或精神标准。《称心如意》这个平台能提供给嘉宾一个更精彩的选择机会,一个改变平凡生活的机会。

二、节目构架成就戏剧冲突

与国内几档较火的相亲节目一样,《称心如意》的节目模式逻辑来源于英国节目《Take Me Out》。其特点是以一对多,以及选择与反选择。这两大特点构成基本的戏剧冲突。此外,相亲类节目还具备真人秀元素。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指出:真人秀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观众的窥私欲,让观众看到没有脚本却又精彩纷呈的真人连续剧,通过让观众直接参与,来制造最有群众基础的明星。[3]《称心如意》除具有以上特点外,“代际”元素的加入使该节目更加多元化,戏剧冲突更加强烈。总的来看,《称心如意》包含五重人物关系,代际矛盾貌似复杂却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一)男女嘉宾之间的碰撞火花。男女嘉宾在现场大胆直白的爱情“拷问”使节目激情飞扬、火光四溅,观众则从中窥探到“剩时代”男女心中的真实情感表白。在《称心如意》的第二期中,第三位嘉宾康杰准备牵手女嘉宾陈可心时,上一轮已离场的男嘉宾卜劲鸿突然冲上台再次争取自己的爱情。这种电影情节般的场面以真人真事的面貌在电视节目中重现,为这一期节目获得非常高的网络点击率。

(二)准丈母娘和女婿候选人之间的碰撞。妈妈的加入使得这档相亲节目减少了同类节目中男女嘉宾非理性的选择几率。妈妈能以婚姻过来人的身份为女儿抛出更现实的问题,也能为女儿纠正不正确的爱情观。例如妈妈们会更直白地问男嘉宾“你的年收入能有多少”、“现在有没有贷款”、“愿不愿意为我女儿放弃事业”、“你们家谁执政”、“有了孩子让谁带”等问题。同时,妈妈们也能对其同龄人进行教育。例如有位女嘉宾的妈妈赞同姐弟恋,因为她自己的老公小她六岁,现在生活非常幸福。这是对其同一辈人的思想由内而外的突破。

(三)准婆婆和儿媳候选人之间的碰撞。婆媳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热点话题之一。在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女性更勇于表达自己,突破传统观念。她们要求更多的平等和自由,这无疑是对传统婆媳关系更大的挑战。

(四)妈妈们之间的冲突。《称心如意》给予了双方家长进入密室交流的机会,结果也非常多样,富有戏剧性:有时候双方家长坚持反对孩子的交往;有时候只有一方家长返回现场,支持孩子的选择;也有时候家长通过交流能消除误会,达成共识,皆大欢喜。

(五)其他关系冲突。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认为,《非诚勿扰》的成功是因为呈现了社会的各种价值观。“《非诚勿扰》播出的社会背景面临转型,是从一个单元价值向多元价值的转型,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在节目中我们能看到多元价值观的现实化。”[4]而《称心如意》无论在价值多元化,还是在增加两代人的了解上,比《非诚勿扰》走得更远。除了上述四种主要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冲突以外,《称心如意》还有其余两种次级人物关系冲突:父母与自己儿女,嘉宾与帮客。父母在相亲场上与儿女的利益关系是一致的,但因为两代人的成长背景不一样,故价值观、审美观很自然地存在分歧。在《称心如意》中不时可以看到女儿和妈妈持不同的婚恋观,儿子和爸爸选择了不同的女孩。两代人作出不同选择之后会有不同的解释,趁这个机会两代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称心如意》不仅承担着为年轻人“洗礼”和“矫正”的角色,它也能矫正了老一辈一些过时的观念。有一期节目中,男嘉宾的职业是摄影师,一位女嘉宾的妈妈觉得他的职业没有前途,在第一轮就灭灯,另外一位女嘉宾则直接指出这位妈妈的认识误区。而嘉宾与帮客之间的冲突是节目价值观多元化的又一补充。帮客作为旁观者更能清楚地看到并指出男女嘉宾的问题所在。例如,安妮玫瑰在节目中指出女嘉宾太在意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太在意这个男生的外貌、职业,而忽视了内心的感受。而长辈因护子心切而与帮客进行辩论,又增加了节目的戏剧冲突。

三、以“求真”为原则制作节目

很多业界人士将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相亲节目定义为“真人秀”。因为它的参与者是普通人,很多嘉宾通过比较极端的表达方式在这个舞台上成名,而学历、房、车等标签化的爱情标准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关注。早期的《非诚勿扰》曾邀请一些演员来做“托”。这种造假行为,不论对那些真心到节目中寻找约会对象的参与者,还是将此类节目当真实事件,真情投入的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都是致命的伤害。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此类节目为参与者和观众所双双抛弃。[5]《称心如意》的节目定位是以实现电视的服务性和功能性为主,所以在执行节目的过程中始终以真实为首要原则。

(一)持真实性原则选择嘉宾。《称心如意》节目组选拔嘉宾的标准很严格也很复杂。针对十几万的报名人群,节目组设置专门的海选组,基本保证每个报名的人都会接到节目组的电话。之后节目组会奔赴嘉宾所在地进行面试等考核。《称心如意》的嘉宾选拨本着“三真实的原则”——真实身份、真实诉求、真实的碰撞。节目组本着对其他嘉宾和观众负责的态度考察嘉宾的身份和真实动机,同时,嘉宾只有在真实的诉求下才会用一颗真诚的心来交流,不会为了搏名气或图节目效果,站在台上对其他嘉宾无理指责,因为他们的目的是相亲,而不是成名。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节目组要求嘉宾个性鲜明,能代表不同的地域文化。

(二)主持人和嘉宾主持的真情投入。选择李湘作为《称心如意》的主持人,不仅看重她的名气和丰富的主持经验,更因为她为人妻为人母的经历。事实证明,李湘在很多情况下都愿意通过分享自己对婚姻家庭的感悟来帮助和提醒嘉宾。例如有一位男嘉宾说自己不会处理情侣之间争吵的情况,李湘表示只有了解双方生气的原因,才能预防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节目组给了主持人一个比较开放和自由的舞台,除了开头和结尾的固定台词以外,并没有给主持人预设台词,因此主持人在台上的表现都是发自内心的。他们和观众一样,希望促成美事。主持人对于节目的感情投入,加上他们的专业素质,使得他们能较好地掌握节目进展。至于帮客,他们是旁观者,是对主持人和节目的补充,他们犀利的言辞来自于他们对生活、对爱情的深刻感悟。他们和主持人的目的一样,希望帮助嘉宾互相了解,希望这些男女嘉宾树立健康的爱情观,在现实生活中收获爱情。例如河马对一位一上台就和主持人插科打诨的男嘉宾说:“这个台上只有两个字:真实。请你不带调侃的来回答女嘉宾问题。”安妮玫瑰也质问过分表现自我的男嘉宾:“你是来走秀的,还是来找女朋友的?”

(三)节目的出发点是善意和真诚。相亲类节目无可避免地体现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被电视这个主流媒体放大之后,影响力不容小视。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是电视媒体不能回避的问题。虽然《称心如意》节目组对节目的价值观和导向并没有一个宏观的定位,但它的出发点是善意和真诚。而且这种定位已经赢得嘉宾和观众的信任,使得更多善良和真诚的人愿意在舞台上展现自己,从而达到宣扬真善美的效果。例如,有一期一位高大健康的男嘉宾小时候却是个病娃娃,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的故事感动了现场很多人。该男嘉宾反复强调择偶标准第一是要孝顺,反哺之情得到在场很多女嘉宾的认可和支持。节目在非设计的情况下宣扬了正确的价值观。

四、节目的不足

《称心如意》在众多相亲节目之中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无疑,《称心如意》从湖南卫视早年的交友节目《玫瑰之约》中吸取了很多经验和教训。《玫瑰之约》最初的承载方式以“谈”为主,男女嘉宾人数相等;改版之后以“游戏”为主,使得节目的娱乐性多过服务性,最终导致节目淡出人们的视野。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加深男女双方的了解,《称心如意》先用一则VCR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通过女嘉宾提问的方式来深入了解男生,把主动权交到女嘉宾手上。《玫瑰之约》的另一个教训是,如果节目的形式大于内容,最终是无法走下去的。因此《称心如意》在节目的定位和操作上都注重追求真实性和功能性。

尽管如此,目前《称心如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在引导嘉宾上没有做到极致,一部分是因为节目组的真实原则。理论上来说,节目模式所设定的多重人物关系应该会出现更强烈的戏剧冲突,引发更多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二)密室环节并未起到预期的悬念作用。因为男嘉宾的妈妈最后会到现场与女嘉宾及她们的妈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很可能会改变男嘉宾妈妈在密室里的选择。另外,最终的反选权在男嘉宾手中,所以密室环节中妈妈的选择对于局面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三)介绍男嘉宾的 VCR质量不均衡。《称心如意》为男嘉宾拍摄短片的团队大多数为80后,他们在拍摄技术上已然成熟,但对于人物个性的把握却不一定精准到位。有时能拍出上文提及的母子情深的优秀人物介绍片,但有时也因为人生经验的欠缺而导致VCR处理不当:一是VCR比较平和,不能让观众对男嘉宾产生兴趣;二是造成女嘉宾和观众对男嘉宾的误解。后者更常见,例如某男嘉宾在VCR中提到自己向银行贷很多款,结果造成几位妈妈灭灯,因为她们不希望女儿为男生承担债务。但随后在男生的解释中这一误解被化解。男嘉宾表示自己的进账是债务的三倍,并且大部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都有向银行贷款的行为,贷款的作用是为了扩大规模和补充资金链,而不直接决定公司生死存亡。

英国著名制片人Kim Gorden曾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英国电视公司发现那些帮助观众用创新的方法来面对复杂的摩登世界的节目获得了更大的商业利益,让许多纯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望尘莫及。”[6]由此看来,《称心如意》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然而如何不断创新,避免与其他相亲节目同质化竞争而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称心如意》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1] 湖南卫视开设两档相亲类节目 否认围攻《非诚勿扰》[EB/OL].[2011 -04 -22].http://ent.rednet.cn/c/2011/04/22/2240909.htm.

[2] 代丽丽.新一轮单身潮显现 一线城市剩男剩女比例达3比7[EB/OL].[2011-04-23].http://www.chinanews.com/sh/news/2010/03 -15/2170049.shtml.

[3] 王媛.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与发展[J].声屏世界,2011(6):113.

[4] 张国华.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研讨会综述[J].现代传播,2010(5):89.

[5] 陆高峰.交友约会节目火爆背后的三大危机[J].声屏世界,2010(5):69.

[6] Kim Gordon.Switching on to more dynamic TV culture[N].China Daily,2011 -06 -27(8).

猜你喜欢

妈妈
妈妈的爱
虫妈妈接来了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