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1-04-12鲍文
鲍 文
(湖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长沙市 410007)
1 “两型”社会的涵义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就是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深化改革,健全机制体制,推进技术创新和加强科学管理,切实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要,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在节约资源能源的基础之中。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应与环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遵循自然规律,以科技为动力,改变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发新能源、新工艺、新产品,减少排放、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环境友好的科技体系,形成环境优先的决策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12 月,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明确要求试验区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以人为本,要在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兼顾和共赢,以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为手段,实现节能减排,确保环境友好,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两型”社会建设不仅要在长株潭搞,整个湖南,乃至全国都应该建设“两型”社会。
2 水土保持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
(1)水土保持是“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
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绿色湖南、创新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的四张名片,建设“绿色湖南”是排在第一位的,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建设一个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的“绿色湖南”,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水土保持不仅是农业生产和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土治理的重要内容,更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及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绿色湖南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水土保持不仅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四化两型”战略的顺利推进,必须切实抓紧抓好。可以说,搞好水土保持,是解决湖南省水生态、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也是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2)水土保持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进入21世纪,党中央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和2011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水土保持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性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保障,也是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离开了水土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就谈不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要求我们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障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水土保持是保障生态安全、防洪安全以及人居环境安全的基础。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保障,是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朱镕基同志早在1999年8月曾明确提出:“搞好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必须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地把水土保持列为生态保护重点工程。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切实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保障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已成为当今世界头号环境问题。因此,要站在水土保持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高度,牢固竖立正确的观念,统筹协调,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从源头上遏制水土流失,加快水土保持项目区和面上生态环境建设,建设清洁型小流域,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增强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真正达到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目的。
(4)水土保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水资源和土壤资源既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也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既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生态与环境的关键因素。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保障,是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切实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保障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水土保持面临的形势
3.1 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目前,湖南省水土流失面积约4.0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9.07%,每年流失表土约1.7亿t,损失有机质300多万t,氮、磷、钾等无机养分200多万t,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使水土资源受到破坏和损失,而且还给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湖南省实施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坡耕地治理等一系列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但是全省每年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几百平方公里,在治理的同时,生产建设过程中又造成了一定的水土流失,导致了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因此,湖南省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仍然繁重、人为水土流失呈现发展趋势。
3.2 水土保持面临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在省委、省政府坚持“两型”引领、建设“四个湖南”的宏大战略指挥下,水土保持工作将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将按照发展“民生水利”和建设“绿色湖南”对水土保持提出的新要求、赋予的新内涵,把握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努力实现水土保持工作新突破。首先,借助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的契机,进一步健全全省水土保持法制体系和机构队伍体系,建立健全更完善、更高效的组织领导、部门协作和社会监督工作机制。其次,进一步争取国家加大对湖南省水土保持的投入力度,启动更多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继续扩大农发水保项目建设规模,使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逐步覆盖全省所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为全省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好转发挥重要作用。第三,全省各级水土保持机构将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行为、强化执法能力为主要手段,扫清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盲点区域和行业,推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向纵深发展,遏制人为水土流失扩展趋势。第四,加大水土保持基本国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使自觉保护水土资源成为社会道德标准和文明风尚。
4 结语
在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 “双赢”;在防治理念上,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注重遵循自然规律和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在防治方针上,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更加注重事前预防保护,做到预防保护与综合治理“两手抓、两手硬”;在投入机制上,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和多元化投入,更加注重依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办水保的局面;在组织领导上,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发挥政府主导和部门协作的重要作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湖南省情的水土保持管理体制,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绿色湖南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