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

2011-04-12魏跃军

关键词:西欧中世纪商人

魏跃军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4)

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

魏跃军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4)

中世纪晚期西欧物质商品市场进一步发展,主要源于其三方面强大的内在动力:一是西欧商人阶层的形成及其在市场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二是西欧人口数量、购买力和购买动机主要需求原动力因素对市场发展拉动作用;三是西欧市场价格机制对市场发展的调节作用。

中世纪;西欧;商品市场;商人;市场需求;价格机制

中世纪晚期(14—16世纪早期)西欧商品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备受国际史学界和经济学界的关注。从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提出的“长途贸易论”[1]到经济史学家诺思等提出的“制度变革论”[2],都表明了对这个问题的极大热情。本文将从特定的角度再次深入研究中世纪晚期在神圣罗马帝国东部边界以西、伊比利亚半岛基督教地区,及其以北的这一西欧地区商品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世纪晚期西欧物质商品市场日渐成熟,商品交易量加大,商品种类增多,对外贸易活跃,商人在市场中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促进西欧经济社会向近代转型过渡。推动西欧物质商品市场的发展,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需要强大的内在动力。那么,中世纪晚期西欧物质商品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究竟是什么?按照斯蒂格利茨提出的“利润动机和私人财产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刺激”[3](P29),使个人和组织全力推动市场运转,说明市场发展的首要前提是产权关系独立化,即市场主体必须具有生产条件的所有权,对交换的客体具有直接的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同时,要有现实利益驱动,从而产生内在需求动力。因此,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产权地位独立化商人的市场主体作用和强大的市场需求动力以及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一、商人市场主体动力

商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支配力量。“中世纪的经济,不再是由生产者来支配,而是由商人支配。”[4](P71)一般来讲,商人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以赚取利润的人(人群)。从市场发展角度看,“商业和贸易的迅速发展不仅源于西欧财富和产品的增加,还源于商业谋生人数的增加。”[5](P188)可见,中世纪晚期商人在西欧市场发展中起着支配的作用。

西欧市场主体商人阶层的形成。从市场主体角度看,没有商人就没有市场。中世纪西欧商人群体从最初的少数、分散且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群体,发展为有组织且在社会上起着重要支配地位的社会阶层,经历了较长时间。由于西欧人口增长和广泛的拓殖运动,导致了一个脱离农业并且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商人阶层。中世纪商人阶层来源多元化,在中世纪早期他们是一个不受重视的阶层,他们多数出身贫穷,没有社会地位。最初的商人社会成分由流浪人组成,“为了生存,一些人成为了雇佣军,他们出卖劳役并到处游走寻找发生战争的地方。其他一些人加入了有组织的劫匪队伍。很多人也加入了商业,靠把一个地方的剩余品转运和出售到另一个地方来谋生(但应当指出的是在早期的合法商人与盗匪的区别不明显)。”[5](P188)这些人中大多数最终进入城市市场领域从事贸易,通过贸易摆脱了贫困,成为了富裕的人群,他们就是早期的行走商人。城市商人除了行走商人外,也有原属于城镇的人,他们原本从事制造业,在产品过剩的情况下兼职从事贸易。除此外,还有长期从事长途贸易的犹太人和威尼斯商人,也扩大了商人阶层的来源。到了中世纪晚期,商人们由行走商人转变为城市商人,又称为定居商人或“坐贾”,如主导西欧市场的意大利商人成为定居商人后,将域外业务委托给他人办理,在14和15世纪里控制了东至君士坦丁堡和亚历山大、西至布鲁日和伦敦的整个地区的贸易和银行业[6](P35)。贵族和教会人员为了获得更好商品尤其是奢侈品,他们也与商人交往密切,一部分人源于利益驱使也进入了商人行列,商人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当商人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组织便出现了,中世纪晚期西欧主要有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或合资企业),这使商人们更有效地组织商品交易,扩大交易额,不断推动市场发展壮大。这一时期的商人们不断成熟的表现就是商业技巧的出现,中世纪西欧商业账簿的建立健全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技术性支持。14世纪初,商人们把他们的商业活动账目记在账薄上,现在还保存着15世纪蒙托邦的商人博尼兄弟的账本。“博尼斯兄弟是经营广泛的商人,他们在拉福里街出售的商品包罗万象,从农产品到纺织品、香料、鞋、武器、药材一应俱全。他们也是火药商,还开了一家出租马车行。他们又是殡仪承办人,并向各色人等出租葬礼用品。此外,他们还是银行家,以货物为抵押贷款,也就是说,他们是当铺老板,是放高利贷者。他们承包城市税收和教会税收。他们的账本还附有一本存款帐,上边记载着托管于他们银行的各笔资金以及他们所经营的产业。所有这一切都记载得详而又详。每一笔账目,不论现金交易还是信用往来,都逐记不漏。”[7](P596-597)簿记方法广泛应用,加速了商人群体的成熟,进而推动物质商品市场发展的步伐。

商人阶层最大特点是商人地位不断提升。最主要表现为商人们人身自由的获得。最初的商人来源于底层,他们逐渐摆脱庄园束缚而成为人身自由的劳动者,进入市场成为商人。“没有自由,换而言之,没有权力来去,没有权力做生意,买卖商品,商业就不可能进行。”[8](P50)“自由人”身份的获得主要有四个渠道:继承、学徒、婚姻和购买。手中握有钱财是商人的立足之本,是他们获得身份和地位的资本,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够独立占有、支配和使用商品,通过钱财势力的壮大,在社会上行善,扩大影响,改变人们对商人和商业偏见,自由和平等便光顾到商人身上,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到了中世纪晚期,商人成为最大的债权人,而国王和贵族则成为最大的借贷者,如16世纪初富格尔家族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主要债权人。国王和贵族经常向商人借贷,或者用于购买奢侈品,或者用于战争等紧急情况,于是商人们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也制定有利于商人方向的政策。他们中有的商人开始购买贵族享有的特权,“一个人首先在手工业领域成功,然后成为成功商人,这样的人有望通过给予封建权力在乡村购买土地而使自己获得认可或至少他的儿子获得认可,使他们获得贵族的头衔”[9](P259),享受贵族特权。商人阶层能够成长还取决于有利于他们的法律保障条件。西欧较早地形成了商人习惯法体系,主要包括陆上商法和海商法两大部分。伯尔曼认为,西欧11、12世纪以来不仅出现了新商法体系,而且它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权利的互惠性”、“整体性”、“发展性”,并确立了“参与裁判制:商事法院”包括市场法院、集市法院、商人行会法院和城市法院。[10](P413)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同时商人们也运用法律来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商人阶层的特点决定着他们在市场发展中的作用。商人的经营活动代表着最直接和最实际的财富和利益,“他们知道其他地方的人,知道如何船运货物,怎样分析购买或估价它们,到哪里快速获得钱财,到哪里去投资。这样一个阶层成长起来,在数量上稳定增加。正是这样一个阶层推进着整个经济界向前发展。”[9](P187)他们使市场经济繁荣,进而改变整个社会秩序。对政府而言,商人们的交易增多意味着增加税收;对上层社会而言,商业交易活动增多意味着取得漂亮物品、方便物品及奢侈品的机会增多。于是商人们的财富开始社会化,他们的影响开始超越了自身范围,左右着上层的行动。他们完全以商业为生,有权支配商品市场运行。西欧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吸引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人聚集,促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性贸易市场。

总之。作为中世纪晚期的商人们具备了独立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已经成为市场中具有产权关系独立化主体,获得合法的地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商人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运用商业资本和商业技术,扩大商品交易量,进而加速市场发展。

二、市场需求驱动力

中世纪晚期市场需求动力推动着市场发展。在经济学中所说的需求,通常是指有效需求,即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处于均衡时的总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就是需求,这种需求是顾客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市场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消费者的人数、收入高低、消费习惯、购买动机、商品价格、质量、功能和有关政策等,其中人口、购买力和购买动机是三个最主要因素。人口代表了社会环境的基本特点,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人多消费就多,人少消费就少;购买力是代表市场容量的主要指标,消费者购买力强对市场需求就大,购买力弱对市场需求就小;购买动机是本质的因素和市场需求的动力,代表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正如凯恩斯认为,决定消费多寡的主观性质的动机存在八种,“这八个动机可以依次被称之为谨慎、远虑、筹划、改善、独立、进取、骄傲和贪婪动机,而我们也能开出一系列与之相应的消费动机,如享乐、短视、慷慨、失算、浮华和奢侈。”[11](P113)购买动机影响着市场发展。因此,市场需求是人口、购买力和购买动机的总和,这三种因素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共同制约着市场需求。

从西欧来看,决定需求的前提是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变化是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市场经济更是人类的需求经济,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市场发展的原动力。没有人类的需求就谈不上市场经济活动,市场就无法运行,正是人类需求原有的拉动作用促进了市场经济活动的拓展。市场是人们交易的场所,人口的增减是决定市场兴衰的必要条件。14世纪黑死病大破坏,导致14-15世纪人口陡然减少,供给和需求同时减少,这大大破坏了西欧市场发展。中世纪西欧人口减少的主要因素是饥荒、疾病和战争,特别是“14和15世纪时西欧多次经历了这些灾变的袭扰,有时是一种灾难,有时是几种灾难一道降临。”[12](P93)“14世纪只有一个10年发生了第一次马尔萨斯抑制。在1315年至1317年之间欧洲经历了一场大饥荒,像许多饥荒那样它也带来了时疫。这场饥荒既不是14世纪遭遇的第一场也不是最后一场。”[12](P93)饥荒使人口减少了。从1348年黑死病在欧洲开始传播,伴随着战争的爆发,特别是“法兰西的百年战争,卡斯蒂尔和南意大利的内战,雇佣兵的抢劫与北意大利和南德意志的无数地方性战役完成了自瘟疫开始的破坏性工作,又为饥荒的发生作了准备。”[13](P321-322)疾病也常常是导致人口下降的重要因素。“1348年至1351年最惊人的灾变为黑死病-淋巴腺鼠疫和肺炎-肇发于克里米亚,蔓延到欧洲,以致到1350年沿着商人和牧羊人的路线袭扰了整个北欧。鼠疫的打击不止一次,而频繁降临。”[12](P93)以英国为例,“1368年至1369年和1374年曾再度发生过鼠疫。仅伦敦在15世纪里鼠疫便发生了20次之多。”[12](P94)“比如佛罗伦萨的人口,从1338年的110000人降到1351年的45000-50000人,在1380年只增加到70000-75000人,可到了1526年仍然是70000人。”[13](P322)加之不断的战争,由此导致西欧人口“下降大概始于14世纪之初,而到1350年则肯定发生了急剧的下降。”[12](P94)根据M.K.贝内特对欧洲的人口作过估计,西欧从1200年的人口达到61百万,到1300年增长到73百万,但到了1350年人口却下降到51百万,1400年人口降到最低点45百万,然后开始恢复性增长,1500年人口达到69百万,到1550年达到78百万。[12](P92)人口变化将直接导致经济兴衰,特别是在农业社会由人力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显得尤为重要,人口的恢复也是有时间周期的,有的需要较长时期,这决定了市场经济繁荣。直到上述灾难消除后的一个时期才能恢复性增长。因此,人口数量多少是决定市场需求量的必要条件,西欧在“黑死病”、战争和饥荒过后,人口数量不断下降,需求持续减少。但是活下来的人无偿占有了死者的财富,具备了购买能力,一夜暴富,导致社会上很多人产生了独享、占有、自豪与贪婪的社会动机和相应的享受、短见、炫耀与奢侈消费动机,特别是对东方香料和奢侈品的高档需求增加,这些动机增强了当时人们对市场需求的强大动力。

总之,人口需求对市场运行的影响是双重的,需求不足与需求过旺都会影响市场经济运行状态和发展速度,因而在一定发展水平下适宜的人口规模所带来的需求水平是必要的。随着15世纪西欧人口恢复性增长,购买力提升,西欧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不断地增加。伴随着西欧的工艺水平持续缓慢地提高,使西欧自身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增加,这为内部交换和对外部对等交换提供了基础,才使市场不断地发展。在西欧市场发展中,内部需求是一个重要方面。尽管中世纪西欧是自给自足地庄园经济,庄园中大多数农民都生活地最基本生活需要的状态中。庄园也无法生产全部需要品,它也需要外部商品的补充,特别是奢侈品的需求,这就为市场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需求条件。但随着中世纪晚期庄园制解体,农奴人身自由解放,市场商人主体数量增多,需求不断增大,市场冲破了封建的束缚,走向了开放空间。在西欧无论哪个地区,都没有足够的让商人能够经营获利的物品,而且西欧基本上是一种消费性的经济,所需要的物品只是补充性的物品,即使西欧内部之间有着可供交易的空间,但对西欧能够进行生产的物品进行转运的空间也是非常有限。当时能够吸引上层人士购买的奢侈品和稀有物品,并不产于西欧,而是来自外部,于是商人们为了能够提供人们所需求的更多必需品和奢侈品,必须积极进行海外探险,到了15世纪末发现了新航路,从此西欧进入了海外国际市场的扩张进程。

三、价格机制的动力

中世纪市场建立之初,“市场权利是一项封建权利,市场是采邑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庄园制度,限于属于一个领主的庄园或他的庄园集合体范围之内”[14](P184)。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冲破了封建束缚,它从乡村走向了城市,并逐渐成为区域性中心,13-15世纪期间,北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两大国际市场贸易区。市场渐渐地变成了一种经济运行的组织方式和手段,以它独特的资源配置和优胜劣汰功能调节自身向良性方向发展。市场机制作为商品市场经济的核心范畴,尽管其运作和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工资机制、供求机制、利益机制、风险机制来实现的,但是市场机制主要是以价格经营机制为中心,通过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涨落,引导生产和消费,调节资源的流向,把稀缺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效益最高的企业。由此可见,价格机制处于市场机制中的核心地位。西欧市场也正是在这价格机制运行下不断发展的。

从供求关系上看,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西欧“总价格水平在13世纪第三个25年初期具有激烈波动的特点,其顶点似与饥荒或鼠疫相吻合。此后价格水平的起伏便不明显了,而呈现出轻微的下降趋势。这样在1375年以后的特点为价格下跌,价格下跌似乎一直持续到16世纪。”[12](P95)16世纪初西欧人口进入了恢复性增长期,“人口增长了,结果在这个世纪初期便遇到了新增劳动的收益递减。由于人口继续增长,劳动工资相对于土地价格下降了。农产品价格相对于工业品价格之所以上升,就因为农业利用的是大量费用日益昂贵的要素土地。”[12](P143)从价格与核算货币的关系来看中世纪欧洲物价。“价格的确只有在货币系统内才能被理解,货币系统为价格充当框架和表达的方式,没有货币,就没有价格。”[15](P339)所有的价格是由充当流通中作为价值尺度的核算货币来完成的。于是,核算货币贬值,则真实货币面值上涨,出现物价上涨;其他货币可用核算货币来衡量其中价值,一旦其它货币里的金属价值降低,则出现其他货币贬值,核算货币升值,物价下降,反之亦然。从弗罗林金币作为核算货币来看,从1350至1500—150年间,不同地区货币贬值程度不一。在佛罗伦萨城市国家货币贬值近120%,威尼斯城市国家货币贬值达到94%,西班牙卡斯提尔地区货币贬值约50%,巴黎地区货币贬值达到53%,伦敦地区货币贬值达到47%,布鲁日地区货币贬值高达近380%,维也那地区货币贬值达到251%。[16]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地方货币的贬值,才导致那个时期西欧绝大部分地区整体物价水平下降。从西欧小麦大宗商品价格运动看,消费品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指示器和晴雨表。小麦是当时西欧的主要消费品,“因为有关小麦的价格数据比其他任何商品都要丰富得多,而且还因为谷物是欧洲每一个国家的主要开销。”[15](P352)对价格运动变化具有代表性。欧洲小麦在1440—1449年间,地中海及邻近地区小麦价格在欧洲最高,北欧和大西洋欧洲地区的次之。[15](P357)“除了受连续坏年成影响的1360—1379年的时段外,当时小麦的价格有一个下跌的趋势,小麦的银价几乎是没有中断地连续下降。”[13](P213)整个欧洲“15世纪价格下降(确切地说是停滞);16—17世纪初价格节节攀升”[15](P360)。实际上,西欧小麦价格从14—15世纪的连续下降,到了16世纪价格才开始回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消费品市场的变化规律。

因此,正是价格机制才使供求双方进行交易。14世纪中后期,西欧随着人口数量下降,人口对农产品需求下降,其价格也相应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这样必然会减少土地耕作的利润,削弱各地为市场进行的商品生产。但在16世纪随着人口数量上升,人口对农产品需求也将逐步上升,各地市场逐渐兴旺。同时,由于中世纪晚期西欧富人们对奢侈品的需求加大,促使了新航线的开辟,加速了西欧市场国际化发展。总之。西欧市场的发展为西欧社会经济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促使西欧在世界上率先进入了近代社会。

[1]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M].上海:三联书店,1992.

[2]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Marc Bloch:Feudal Society)(一卷)[M].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61.

[5]Deno J.Geanakoplos.Medieval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the Byzantine and Islamic World,Lexington[M].Massachusetts and Toronto:D.C.Health and Company,1979.

[6]M.M.波斯坦.E.E.里奇,爱德华·米勒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三卷)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8]Henri Pirenne.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Medieval Europe[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25.

[9]Reynolds Robert Leonard.Europe Emerges:Transition toward an Industrial World-Wide Society 600-1750[M]. 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61.

[10]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物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2]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3]M.M.波斯坦,爱德华·米勒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二卷)中世纪的贸易和工业[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4]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5]E.E.里奇,C.H.威尔逊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四卷)16世纪、17世纪不断扩张的欧洲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6]Luca Fantacci.The Dual Currency System of Renaissance Europe[J].Financial History Review,2008,15,(1).

【责任编辑:文竹】

The Intrinsic Driving Force of the Commodity Market Development of Western Europe in Late Middle Ages

WEI Yue-ju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Mediaeval World Histor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24,China)

The commodity market in Western Europe in late middle ages developed rapidly mainly due to three powerful driving forces.The first was the formation of the merchant class in Western Europe and its main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market.Secondly,such factors of motive power of the demand as the quantity of the then population,the population’s purchasing power and buying motivation pull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market.Thirdly,the price mechanism in Western European market played a regulating role in the market development.

middle ages;western Europe;commodity market;trader;market demand;price mechanism

K 103

A

1000-260X(2011)02-0130-05

2011-01-17

魏跃军(1970—),男,吉林白城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生,从事世界经济社会史研究。

猜你喜欢

西欧中世纪商人
中世纪欧洲艺术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黑暗时代”一说是谬论。这里说说中世纪的科学进步为何仍举足轻重 精读
言而无信的商人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威尼斯商人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解析中世纪西欧园林及其影响
喜见乐闻:史料呈现的“增值”方式——以《西欧一体化进程》为例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