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视角

2011-04-11王小平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本质马克思主义

王小平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5)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迄今为止对人的研究比较深入系统的一门学科,对主体性的研究也更是颇有见解。笔者于此,拟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以期取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系统,其思想核心内容是人的本质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内容有三个层次的发展,这三个层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逐步发展递进成熟的过程。

首先,马克思说:“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他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一方面,人作为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1](P95)马克思从自然的角度分析人,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从自然中分离出来而又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其次,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2](P96-97)动物本能的实现了生命活动与自身的统一,而人则通过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将自身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区别开来,也正是在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人证明了自己是类存在物。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就是生产劳动实践,也即创造性地劳动。

再次,针对着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错误,马克思提出了批评并提出自己对人的本质的看法。他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谓“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P60)就是指社会。首先,这一论断指出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并不否认和排斥人的自然属性。马克思当然承认人的自然属性,但认为人的本质不是由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属性决定的。其次,人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人与人的本质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只有具体地考察人的社会关系,才能在社会中看到显示的、历史的、具体的人,更好的关注个体人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核心理论人的本质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契合,这一契合为我们更好的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指导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教师队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和教师,大学生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内容内化吸收进一步外化为行为的受动主体,教师队伍则是积极传输教育知识、理念的授动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现需要两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大学生积极能动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及时外化,高校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渠道的信息传输、多方位的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实现教学与自身人格魅力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的愉快,同时也使自身在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促成学生飞跃的同时实现并发展自身价值。由此我们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取得需要主体能动性的积极发挥,需要主体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需要主体的生命实践。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内容中“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性”“人的生产劳动实践”不谋而合,都意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发挥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人的本质内容中主体性思想为指导的。

大学生与教师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两者都处在各自的社会关系圈中,两者的社会背景、社会阅历等都不相同,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人所处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社会属性,这要求教师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考虑到社会性这一因素,因人而异或因群而异地开展教育工作,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有效灌输,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其次,人是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他的活动必然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要求我们除考虑大学生与高校教师双主体的能动性外,更应该考虑到集主客观于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毋庸置疑,传统意义上我们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工作主要是理论宣传教育,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则关注甚少,甚至很少提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真正实现大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接受外化,高校教师积极传授配合大学生外化,并提供活动中需要的物质、精神需要等帮助的一个有效媒介,恰恰是在这一工作平台上,在这一实践活动的过程实现了教学软件和硬件的有效整合,互动磨合中产生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将这一效果赋予在大学生现在或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它的影响正如思想政治教育一样是潜移默化但却深入悠远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一主体性特征也符合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人本质内容理论,譬如:“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性”、“人是自然存在物”等思想都有深入细出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人的本质内容所具有的主体性特征要求高校教师队伍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有效实现大学生、教师、活动三者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政治实效的飞跃。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指导下如何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契合,这就给我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域下凸显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首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需要关注大学生切实需要。新时期的大学生是极富个性的一群青年人,在他们身上集聚了各种新时代所赋予的时代特质。教师需要切实关注这群人的需要,从内在心里需求和外在环境影响两个方面着手。大学校园生活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刻,这时候的大学生思想呈现多变的迹象,这与他们自身的切实内在需求相关联。初入校园的大学生首先有一个对新环境、新的学习方法等一切新事物的接受过程,这一过程是其思想不断变化的一过程,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实现很好的转变。譬如,多关心学生的现实需要,多关心学生的精神面貌,多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多与任课教师或同宿舍、同专业、同班级的学生交流,以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大学生群体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多面的群体,群体的需要存在差异性,这需要教师队伍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去处理学生思想问题,而要真正做到“到学生中去”,深入把握学生个性特质,因人施教。

外部社会环境影响对当代大学生形成另外一种被迫需求,时代召唤我们不断改变自身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周遭。大学生正处于这样一个不断改变自己去迎合社会的过程中,去更多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这一要求一方面有正面积极向上的内容,这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学反馈回来的讯息,做好学生个体施教方案,有效进行个案教学,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另一方面也存在消极负面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做到帮助学生对不良思想信息进行及时过滤,以帮助学生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需要强化教师队伍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重要一环就是高校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高校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素质肯定是过硬的,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过硬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学科知识素养,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与同事相处关系的能力,必须在处理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来感染学生。现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知识过硬的教师处理实际问题的操作性不是很好,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很好的教师则专业知识素养并不是很好,对于多方面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人格魅力、学术涵养来感染学生,在处理学生事件过程中实现一个新的高度的跨越,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一问题充分说明,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还亟待提高,时代的不断进步也对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学生事件的能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思想政治素质。

再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需要提升活动的质,把握活动的度。作为连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个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容忽视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高校教师将理论知识寓于实践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也是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手段融合于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效是比较明显的,寓教于乐是古已有的授教方法之一。因此,高校教师队伍应该有意识地争取在各种各样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多开展各种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活动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也得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开展各式各样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把握好“度”,我们追求的是质的提升而不是量的增长;同时这一过程也应把握好政治敏感性这一度,以保证学生接受更多正面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而非于当前环境下无形中被扭曲的各种不良思想,进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好实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更好提升。

综上所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充分调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学生、教师及思想政治活动各方面能动性得以有效发挥,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9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本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回归本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