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特点
2011-04-11李芬
李 芬
(湖南工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试论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特点
李 芬
(湖南工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也是理论总结、理论运用和理论创新的条件。研究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现实意义等问题后发现:农村调查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重点;立足国情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最显著的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一生极为重视调查研究,他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认识调查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领导人之一,在调查研究的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在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同党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系统地总结了他自己和我们党的调查研究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调查研究理论。毛泽东的调查研究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毛泽东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石。毛泽东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通过对中国社会实际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而概括总结出来的。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理论体系是伴随着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活动,也伴随着中国革命发展的进程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
一、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从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萌芽阶段
早在青少年时期,毛泽东就开始了有目的的社会调查。1916年夏至1917年夏,毛泽东与同学以“游学”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足迹遍及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的许多地方。毛泽东早期的调查研究活动,主要是“经常利用假期,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朋友走出书斋,采用‘游学’的方式进行调查的。调查的主要对象有农民、工人、社会上的名流学者、寺庙里的佛教徒,以及在县衙门当过门房的老人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山川自然条件,名胜古迹,民间风俗习惯,民众的劳动和生活状况,官府的黑暗腐朽,以及国内外各种学说和主义等等。”[1]P1-2毛泽东就是从这样的社会调查中,得到了最初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感性认识,为他后来用马列主义阶级观点具体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奠定了基础。
注重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早期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1920年3月14日他在给友人周世钊的信中说“我想暂时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纲要”,“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离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个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2]P21-22毛泽东早期调查研究活动,使他能够经常接触社会实际,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的务实精神。
(二)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形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阶级等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写出了许多重要的论著和报告。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把调查研究同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起来,同制定和执行党的战略策略,同反对主观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正确思想路线联系起来,从政治和理论高度多方面地透彻论证了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赋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原则以丰富的内容。《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系统化、理论化,标志着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趋向完善和系统化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为了总结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清算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使全党同志充分认识调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著述。先后写了《<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农村调查》、《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并领导起草了党中央关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从而使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逐步得以完善和系统化。毛泽东把调查研究和党的思想建设结合,把调查研究工作提高到党性纯与不纯的高度来认识,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毛泽东的大量社会调查为我们了解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的战略策略、夺取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和客观依据。
(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我党的调查研究活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以及1961年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曾多次提出和阐述了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反复号召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继续发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强调调查研究对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建国后的调查研究论述和实践,对于我们党正确地制定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方针政策,纠正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克服困难,取得各方面的巨大成就,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遗憾的是,在毛泽东晚年的实践活动中,忽视了正确的调查研究,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进而导致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之类的重大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经过拨乱反正,恢复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强调调查研究,才使各项方针政策符合我国实际,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二、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主要特点
(一)农村调查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的重点
中国是农业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农民是生产力的主力军和革命主力军。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中国农民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农民人口为主体的国家里,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当怎样充分认识农民问题的重要意义呢?怎样具体分析农村各阶级和不同阶层农民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从而确定革命的依靠力量,团结力量和打击对象呢?这就不仅需要深入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和关于中国农民的各种文献资料,更需要对中国农民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地调查。毛泽东认为:“要争取和依靠农民,就要调查农村”。[3]P308毛泽东农村调查贯穿于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调查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系统、深入,在马克思主义调查史中罕见。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长在农村,对农民问题有着特殊的敏感性。他在15岁阅读中国的文史书籍时,就发现书里没有写种田的农民。在他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后,即使在从事工人运动的时候,也没有忽视对于农民问题的关注,没有间断对于农民问题的实际调查。
1925年他回韶山从事农民运动,对农民问题进行专门研究,了解到农村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发现贫苦农民“非常富有战斗性。”[4]P1351926年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期间,不仅讲授中国农民问题课,而且曾两次亲自带领学员到广东韶关和海丰进行大规模的农村调查活动。并提出租率、田赋、团防以及妇女地位和地方政治组织等36个调查项目,引导学员对各地农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毛泽东把学员们写的调查材料加以编选,发表在《农民问题丛刊》上,以指导全国的农民运动。1926年秋毛泽东在中央主管农民运动后,更是把精力倾注于农民问题的调查研究。当蓬勃高涨的广东、湖南、湖北等地的农民运动遭到国民党右派势力的污蔑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责难时,他毅然回到湖南走访了湘潭、衡山、长沙等5个县,做了32天的实际考察。毛泽东以对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在大革命期间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调查研究著作,逐步揭示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基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为解决土地革命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做了大量的农村调查,主要有寻乌调查、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长冈乡、才溪乡调查等。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写出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一系列调查研究著作。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分析了寻乌农村人口成分,把他们分为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富农、中农、贫农、手工工人、游民、雇农等不同的阶级及其阶层。对于地主阶级,从大中小三个阶层来加以分析,得出“大中地主阶级的全部都是反革命”的结论,而将小地主又分为三个层次,从其经济地位来分析年有多余小地主“在斗争中是反革命”,“一年差过一年,须陆续变卖田地才能维持生活,时常显示着悲惨的前途的”和“破产更厉害靠借债维持生活的”这两部分小地主则表现了革命的热情,“一般说都是参加革命的”。对于贫农,毛泽东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提出:“贫农并不是一个经济地位完全相同的整一的阶级,他里头有四个不同的阶层”,即:1.半自耕农;2.佃农中较好的;3.佃农中更穷的;4.佃农中最穷的。但总的来说贫农是“不够食欠债的”,他们的政治态度正如歌谣所唱:“穷兄穷弟爱同心,穷姊穷妹爱团结,团结起来当红军,当到红军杀敌人”。毛泽东的兴国调查分析了土地斗争中的八个阶级或阶层,了解了旧有土地关系,其中包括田地分配、人口成份的剥削状况,弄清了占人口6%的地主富农却占有80%的土地,占人口80%的贫农中农仅占20%的土地的不合理状况,“因此得出结论,只有两个字,革命。因而也益增革命的信心,相信这个革命是能获得百分之八十以上人民的拥护和赞助的”。毛泽东通过对农村各阶级的具体而详尽的解剖,弄清了这些阶级的经济状况和政治态度,得到了正确的阶级估量,对农村有了正确的全面的认识。他对中国农村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严格审慎的阶级分析,为制定我党的土地革命路线、政策和策略提供了依据。
1937年10月,毛泽东收集了从1927年北伐战争到1934年离开中央苏区为止所进行的十一个调查,汇编成《农村调查》,这是我党历史上最早的调查研究文献。1941年,毛泽东又为它重新写了序言和跋。在《关于农村调查》中生动具体地说明了农村调查对他了解农村阶级和社会情况的决定作用。
建国后,毛泽东依然重视调查农村。毛泽东是人民公社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决策者,但及时觉察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纠正办法的也是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调查。1961年他派出三个中央调查组对浙江、湖南、广东农村展开调查,当了解到公共食堂使农民吃不饱肚子、出现严重的水肿、群众很不满意时,毛泽东亲自到湖南农村实地调查,不仅看了胡乔木的调查报告和所附四个材料,还直接与农民座谈,了解真实情况。他对乡亲们说:“公共食堂不能万岁”、“解散食堂,你们韶山可试点,但要注意解散食堂后还会有一些新问题。”[5]P492后来胡乔木根据毛泽东指示到湘乡大坪公社唐家屯搞点,写了调查报告,毛泽东作了批示,中共中央作了转发,全国公共食堂随之相继解散。由此可见,解散公共食堂是毛泽东对广大农村深入调查后才作出的决策。
(二)立足国情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最显著的特点
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进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前提。毛泽东具有十分强烈的国情意识,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在1941年的《关于农村调查》中又指出:“首先就要了解中国是个什么东西(中国的过去、现在及将来)”;此后又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这些都是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而发生的关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要认清中国国情,调查研究是根本途径。毛泽东历来非常自觉地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来了解国情。在早期,他组织新民学会的成员到国外去勤工俭学,而自己却抱着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情的目的,留在国内从事调查研究和革命活动。他说:“我觉得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古田会议决议》里,提出“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离开实践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在《关于农村调查》中指出:“中国革命也需要作调查研究的工作”,还生动具体地说明了农村调查对他了解农村阶级和社会情况的决定作用;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提出“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毛泽东的革命实践证明,我党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完全是在大量的对中国国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达到的。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基本原则
人民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毛泽东尊群众为师,诚恳地向群众学习,以向群众学习为快事。他眼睛向下、拜群众为师的态度,使群众在他的面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而使他获得了对农民、对农村以至对中国社会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为此,他大声疾呼“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回忆起十多年前进行调查的情景,写道:“我在湖南五县调查和井冈山两县调查,找的是各县中级负责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产了的商会会长,一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他们都给了我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使我第一次懂得中国监狱全部腐败情形的,是在湖南衡山县作调查时该县的一个小狱吏。兴国调查和长冈、才溪两乡调查,找的是乡级工作同志和普通农民。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毛泽东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曾回顾兴国调查的情况,当时他请来8个农民谈话,开始时,农民很疑惧,不知会把他们怎样,第一天只谈点家常事,脸上也没有一点笑容,也不多讲,后来请他们吃了饭,晚上又给他们宽大温暖的被子睡觉,慢慢他们了解了毛泽东的真意,慢慢有点笑容,说得也较多。到后来,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都毫无拘束,大家热烈地讨论,无话不谈,亲切得像自家人一样。
“我就是这么一个人,要办什么事,要决定什么大计,就非问问工农群众不可,跟他们谈一谈,跟他们商量,跟接近他们的干部商量,看能行不能行。这就要到各地方跑一跑。……知识来源于群众。什么叫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归根到底就是群众路线四个字。不要脱离群众,我们跟群众的关系,就像鱼跟水的关系,游泳者跟水的关系一样”。[3]P454
三、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我党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是全党最宝贵的经验财富,毛泽东以高度的求实创新精神,亲自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和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伟大创举,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过去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党和毛泽东同志重视深入实际,坚持调查研究。坚持调查研究,不仅使毛泽东同志等党的领导者主观与客观实际相结合,使其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决策基本正确,而且也使党的领导同志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坚持调查研究,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正确领导、保证科学决策及其决策正确实施的基本经验,也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回顾建党80多年的历史,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就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脱离,造成工作的失误,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挫折与损失。所以,“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现在,中国正处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精髓,提高对调查研究工作的认识,对于党的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毛泽东在70年前为反对本本主义而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对我们今天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样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创新的事业。只有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了解新情况,发现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只有通过对群众实践的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一切与决策有关的信息,才能保证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其次,我们必须坚持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调查研究仍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调查研究仍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虚心向群众学习,采取眼睛向下的态度。由于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调查研究工作中,调查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所改进和创新,这并不等于说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已经过时。在阶级社会中,当然要特别重视阶级分析,现在阶级斗争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这个范围内,阶级分析方法仍然是必要的。对于不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可以采取矛盾分析的方法及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方法。由于今天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能更广泛、更迅速、更准确地收集和整理各种事实材料和统计数据,因此可以较多地采取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的抽样调查、普遍调查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毛泽东比较多的采取的开调查会的方式,进行典型调查、解剖麻雀、由典型推及一般的分析方法不适用了。
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查研究的条件、内容、手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当全面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工作方法,把调查研究工作突出到重要位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是提高我们党执政水平和决策水平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
[1]孙克信.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新民学会文集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斯诺.西行漫记[M].上海:三联书店,1979.
[5]赵志超.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A4
A
1004-3160(2011)03-0028-05
2011-03-12
李芬,女,湖南洞口人,湖南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
责任编辑:秦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