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城市化进程

2011-04-11张立新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大城市小城镇进程

■ 张立新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城市化进程

■ 张立新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站到了高速城市化的新起点上。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学术界关于城市化道路的争论主要围绕小城市论、大城市论、中等城市论、多元发展论、城市体系论等发展模式展开。事实上,中国的城市化不可能选择单一的模式,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建造超大型的国际都市,既有现实基础,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沿江沿海地区,可以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实现资源的相对集中,从而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带动相关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在广大内陆地区,则可以通过发展小城镇,将农业社会形成的产业结构,逐渐改变为工业社会的产业结构,增加当地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当地居民的实际收入。而如何摆脱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不大、中城市不活、小城市不强、小城镇不优”的现状,是城市化战略推行的中心思考。

大城市在城市体系中发挥了城市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国家城市化战略的核心主力。城市化战略设计中要敢于摆脱“大城市不大”的现状,认真规划国家大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将其塑造成国际级和国家级的人才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等,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辐射作用、带动作用。

中小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的中坚力量,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目标。城市化战略设计中要摆脱“中城市不活、小城市不强”的现状,加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步伐,重点提升城市建设的质量,尤其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服务业和社区建设的力度。

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等级中的基础力量,是大中城市的触角与延长。城市化战略设计中必须摆脱“小城镇不优”的现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路径,对于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且分布比较集中、城镇密度比较高的地区,鼓励城镇集中合并,选择以中心城镇为中心、卫星城镇分布周围的方式发展小城镇;对于乡镇企业不发达的地区,首先应大力发展经济、培育实力,为城镇的建设创造条件;对于有大型企业的地区,可以在其周围建立城镇,但一定要注意城镇的区位分布,注意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防止企业风险转化为城镇风险。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各地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操作上常常陷入误区,如,强制拆迁、圈地灭村、盲目追求面子工程等。而贯穿其中的症结,就在于盲目狭隘追求土地财政和GDP崇拜,以及隐藏在背后的腐败。随着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和户籍制度、资源分配、高房价等障碍,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科学发展观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引领着城市化进程迈入了科学发展新阶段。如今,我国城市化动力已从过去政府单一力量主导,转变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力量共同推动。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落差将逐步缩小,城市化地区发展将由不均衡向均衡协调演进,城市对人口和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将越来越强,对城市发展的评价将从单纯的经济指标、布局规模等,转而更多地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与幸福感受。毕竟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无论城市大小、发展模式如何,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大城市小城镇进程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大城市里的小象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