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下肢断肢再植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1-04-10张海霞王俊红刘芳宏

河北医药 2011年18期
关键词:断肢窦道危象

张海霞 王俊红 刘芳宏

断肢再植是把完全或不完全断离的肢体,在光学放大镜注视下,将断离的血管重新吻合,彻底清创,行骨、神经、肌腱及皮肤的整复术,加之术后各方面的综合治疗,以恢复其一定功能的精细手术。2010年6月,我科成功进行1例双下肢断肢再植术,术后双下肢血循环良好。以往我院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断肢再植,但像这样严重毁损的患者行短缩后再植还是首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1岁,因“双下肢绞伤离断出血疼痛”急诊入院。2010年6月14日凌晨3∶00,患者工作时不慎被钢条绞伤双下肢,当即完全离断出血。遂急送“市医院”,医生告知要马上截肢,于5∶00家属要求转入我院,患者入院时神志清,痛苦貌,极度恐惧,血压(BP)90/64 mm Hg(1 mm Hg=0.133 kPa),P 124次/min,R 20次/min。医院开放绿色通道,一方面给予积极抢救、完善术前准备,另一方面仔细查体,断面软组织严重挫烂,再植条件差且难度高,经科室全体医生紧急讨论,制定了详尽的再植手术方案,即刻入手术室在全麻下行清创断肢再植术,2组医生同时操作,6 h后血液循环恢复,双下肢再植成功,入ICU监护。经过规则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平稳度过了肾衰期、血管危象期,感染期,再植断肢完全成活。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安抚 断肢再植患者由于肢体离断为突发事件,短时间内患者及家属都难以接受现实,受伤后精神紧张,多处于恐惧、焦虑状态中,焦虑是对于预期手术危险性和痛苦的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1],手术又是极为严重的心理刺激,可影响术后血运的重建及再植肢体的成活。而且患者及家属缺乏医学知识,不了解其创伤严重性,再植手术风险大,再植肢体存在功能难以复原和外观不同程度破坏,对手术经过与预后盲目乐观,术前应向家属讲清楚手术的各种并发症,使家属理解并签字,对患者要倾听感受,并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耐心、细心、关心患者,使其面对受伤的事实,对治疗产生信心,予积极配合。

2.2 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全面了解病情,注意有无休克及合并伤,两路液体尽快纠正休克。肢体完全断离者先控制近端出血,用棉垫、绷带加压包扎,最好不用止血带止血。断离肢体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包裹在2~4℃的冰箱里保存,如距医院较远或天气炎热,则应将包裹的肢体再用塑料袋包严,置于碎冰中保存,勿将离体肢浸泡在新洁尔灭、乙醇等渗盐水、葡萄糖液或已融化的冰水中,否则时间过久,组织水肿或脱水,断肢就失去再植存活的可能。医务人员陪同患者将伤肢和离断的肢体一起摄X线片,留置导尿,观察尿液情况。抽血做交叉试验、备血、给予破抗治疗,尽量缩短断离到再植时间,做好术前准备,迅速将患者送往手术室,争取使断肢在6 h内恢复血运。

2.3 病室要求 良好的病室环境是再植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室温控制在25~28℃,湿度50% ~60%,用 1∶1000的“84”消毒液擦地面,早晚各 1次,紫外线照射 1 h,通风,2次/d,30 min/次。主动和被动禁烟,达到环境戒烟。患者全麻苏醒后血压一般均偏低,肢体常湿冷,局部用60 W烤灯照射,以利患肢血管扩张,保持灯距35~45 cm,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灼伤,严密监测并记录患肢皮温,保持在33~35℃[2]。一般持续照射7 d。减少陪护或探视,以利患者休息及减少空气污染。

2.4 术后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入ICU每小时监测神志、T、P、R、BP,观察尿量及尿比重,以便及早发现休克征象。颈静脉置管,保持两路输液,术中术后输同型血4000 ml,以纠正休克。但不宜使用升压药,因其可致周围血管收缩,造成再植肢体和肾脏等脏器的缺血,加重再植肢体的缺氧,并增加肾功能衰竭机会。输液反应可引起四肢末梢血管收缩,因此,应加强巡视,一旦发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及液体,用异丙嗪、地塞米松及其他镇静药。因患者伤口和断肢污染严重,缺血时间长而易致中毒性休克,应“三抗”治疗,及时准确地按医嘱给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药物。

2.5 体位 术后绝对卧床及患肢制动2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翻身,以防肢体扭曲、牵拉,影响再植肢体血液循环,引起血管痉挛甚至吻合口栓塞导致再植失败。取平卧位,禁止患肢受压造成静脉回流不通畅,将受伤肢体用垫枕抬高,使其高于心脏水平10~15 cm为宜,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又不影响动脉供血。同时注意避免患者入睡后不自觉活动肢体、移动体位,双下肢给予外支具固定维持于功能位。

2.6 局部血液循环监护 由于患者双下肢完全离断,创面大,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尤其要细致,再植术后24~48 h是最容易发生循环障碍时期,因此术后24 h内每30分钟观察再植肢端肤色、皮温、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出现血管危象[3]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方法:用食指指腹或棉签均衡按压皮瓣,使其颜色变苍白,压迫解除后肤色应在1~2 s转红润,否则为异常。血管危象观察:指甲及指腹苍白或浅灰色,皮温下降,张力低,毛细血管反应慢或消失,提示发生了动脉痉挛或栓塞;指甲或指腹发绀,指腹肿胀,毛细血管反应可存在,皮温下降,表示静脉痉挛或栓塞

2.7 术后镇痛 术后疼痛可使机体释放许多神经介质,如前列腺素、5-羟色胺等,其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血管闭塞或血栓形成。护士巡视病房遇到此类情况时,可立即予以镇痛药,不应要求患者忍耐。目前对疼痛的护理干预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而不是待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用药[4]。术后常规给予镇痛泵。治疗和护理需操作轻柔、熟练,如注射、给药、铺床等。

2.8 窦道护理 (1)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窦道周围有无红肿、热痛及引流物颜色、气味、量,定期换药并留标本做培养,保持窦道周围清洁,敷料干燥,观察窦道愈合情况。(2)换药前用物准备0.5%碘伏消毒液、换药包、0.9%氯化钠注射液、双氧水、庆大霉素针剂、无菌纱布条等。(3)换药过程先用0.5%碘伏局部消毒2~3次,再用0.9%氯化钠及双氧水冲洗窦道,去除表面脓性分泌物、深入窦道内进行内部清洗,把分泌物、坏死组织清理干净,然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稀释庆大霉素冲洗数次,最后用无菌纱布条浸碘伏填塞窦道内,外敷无菌敷料,1~2次/d。根据窦道分泌物渗出多少调整换药间隔时间及次数。

2.9 康复期护理 再植肢体成功后,恢复其功能至关重要。功能锻炼必须在护士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并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从术后第1周开始,可以协助患者对患肢侧未累及关节做轻微的被动活动,制动关节仍需保护不能活动。术后第3周开始[5],再植肢体软组织已基本愈合,可逐步增加远侧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幅度,以解除肌痉挛减轻肢体肿胀;每天按摩伤肢3~4次,每次20 min,在再植平面远端做向心性、柔和地抓握按摩,注意按摩力量不能过重,方向不能相反,以保护再植血管、神经和肌腱。

2.10 健康宣教 向患者讲述本病与吸烟的利害关系,说明吸烟的危害性,要求其戒烟,因烟草中尼古丁可使小动脉痉挛,增加患肢血管阻力;还可使血小板聚集,黏稠度增加,血流变慢及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危象的发生。而且,被动吸烟同样有害,即使切口已经愈合,动脉痉挛仍可导致动脉危象而引起再植肢坏死。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食物,限制食刺激性食物,减少引起血管痉挛的因素。注意患肢保暖。告之患者调节好情绪,尽量保持安静,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住院前的喜好、生活习惯,重视患者的切身感受,体现人文关怀。

2.11 指导安全防护 (1)感觉丧失的保护:再植肢体为失神经组织,感觉未恢复,温度调节功能缺失。告知患者尽量避免导致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注意保持与锐利、硬物间的距离,谨防刺伤、碰伤,应先用健手后用患肢试探接触物体,训练下肢触觉、痛觉、冷热觉及实体感觉,经常涂用油脂性护肤霜。(2)肿胀的防治:抬高肢体,经常做肌肉被动活动及改变关节位置。(3)信心的树立:大多数肢体离断伤再植术后的患者,因下肢肢体丧失功能,不仅失去了劳动、工作、学习的能力,而且日常生活自理也十分困难,往往失掉了生活的信心,因此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患者以高度的同情心,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帮助其顺利度过危险期。

1 金杰.23例危重断肢再植的ICU监护护理.实用手外科杂志,2008,22:100.

2 王谊,陈熠.复杂性断肢远位寄生再植二期回植的护理.中华护理学杂志,2003,38:269-270.

3 李良荣,范晓炜,密其芳,等.断指再植术后危象分析与护理.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243.

4 王燕.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原因谈夜间护理对策.应用护理杂志,2001,1:28-29.

5 彭艳红,唐琳,袁格燕.断肢再植术58例术后观察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6-107.

猜你喜欢

断肢窦道危象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窦道断裂的诊治分析
断肢及断指的再植治疗以及固定修复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VSD生物材料在毁损性断肢中的应用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防治研究进展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探查体会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 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 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①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