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1-11-11何晓峰李采青刘金禄
何晓峰 李采青 刘金禄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多数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自身免疫力低下,同时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各种有创操作,使患者增加各种感染机会,感染的病原菌常是多药耐药菌和产生不同的耐药机制,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为了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我院ICU患者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痰、尿、血、便、分泌物、胸水、腹水、中心静脉导管等。
1.2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所有标本接种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置35℃浮箱中24~48 h,根据菌落形态、染色特点、美国BD公司Phiox-100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检出 从159例标本中共检出180株32种不同病原体,其中细菌159株,真菌21株。以G-杆菌为主共125株占69.44%,前3位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38株,21.11%)铜绿假单胞菌(30株,16.67%),大肠埃希菌(16株,8.89%)。G+球菌 34株占 18.89%,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17株,9.44%)。真菌21株占11.67%,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居多。病原菌的检出及构成比详见表1。
表1 病原菌的构成比 株(%)
2.2 病原菌的感染部位和混合感染 痰136例,尿标本7例,血液4例,腹水2例,中心静脉导管2例,脓液2例,便2例,胸水1例,尿道分泌物1例。病原菌的所检查的159例标本中有14例为2种和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11例为细菌混合感染,3例为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1例是3种不同细菌感染。
2.3 病原菌的耐药性 对分离前四位的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见表2。
表2 4种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 讨论
我院ICU收治的住院患者为心脑血管、肺心病、各种癌症、老年患者等重症患者居多,患者极易发生各部位的各种感染。从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显示,本组以G-杆菌为主占69.34%,与文献报道的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4.2%基本一致,但以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的不一致[1]。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居多,与文献报道的稍有不同[1]。真菌感染中,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引起的感染是ICU的重要病原菌,这与临床长期、反复、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二重感染有关。
鲍曼不动杆菌对所监测的抗菌素耐药率均大于65%,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为68.4%,38株鲍曼不动杆菌37株为多药耐药菌。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包括多种β-内酰胺酶(AmpC酶、ESBLs、碳青霉烯酶)、膜通透性降低及主动外排泵表达增强等使细菌形成多药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仅为23.3%,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3.3%。其余的抗菌药耐药率大于50%。大肠埃希菌未检出对亚胺培南耐药株,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位6.3%。16株大肠埃希菌11株(68.75%)、12株肺炎克雷伯菌 6 株(50.0%)、6 株产酸克雷伯菌3株(5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文献报道相似[2]。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而且常为多药耐药,也成为ICU中抗感染治疗的难题。
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7.6%。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88.2%)耐甲氧西林,全部产β-内酰胺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获得了外源性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2a的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子A造成对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及酶复合剂药物耐药[3]。分离的6株粪肠球菌其中4株(66.7%)为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成为难治性致病菌之一。
随着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构成威胁,因此一定要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有针对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药物滥用及产酶菌和多药耐药菌的产生。
1 彭华,孙迎娟,王红梅,等.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体外耐药性监测.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8,18:1537-1539.
2 袁咏梅,顾平,丁晓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1426-1428.
3 余方友,陈增强,刘存丽,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Ⅰ基因的检测及多态性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794-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