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
2011-04-09蔡丽丹董琼虹
蔡丽丹,蔡 骅,董琼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麻醉科,福建 泉州 362000)
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日益显著,在本世纪初已达到最高峰,所以高龄患者的麻醉及手术也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而显著增加。全身麻醉是外科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之一,具有无痛、舒适、安全、可靠、可控制性强、手术操作效果好等优点。通过掌握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加强对他们的身心护理,并完善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的各个护理配合要点,解除顾虑,更好地完成全身麻醉的配合,使手术更顺利的完成。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完成126例65~98岁高龄患者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工作,平均(74.1±5.3)岁,手术时间平均(4.7±1.2)h。包括急诊剖腹探查35例,股骨头置换9例,胃肠癌18例,食道癌12例,乳腺癌13例,膀胱癌4例,额面部肿瘤9例,其他疾病26例。
2 高龄患者的身心特点
2.1 感觉的减退 首先是视觉,随后是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1]。
2.2 生理特点的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各项生理储备能力普遍减退,调节和适应能力降低,相当一部分患者还并存有心、肺、脑血管、肾及内分泌等疾病,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术后更容易发生并发症。
2.3 体温调节的改变 老年人对恶劣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应激能力、维持内外环境稳定的能力均下降,再加上手术时间较长,常发生畏寒、寒战、麻醉低体温而引发呼吸道感染,增加了麻醉手术期的风险。
2.4 性格行为动作的改变 一般认为有些老年人对自体机能过于关注,自尊心强、固执、易激动,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淡漠的表现,缺乏兴趣,生活单调,常不愿改变过去有害健康的老习惯,不易适应新的环境。行为动作改变主要表现为动作的迟缓及四肢关节的僵硬。
3 高龄患者的全身麻醉配合
3.1 麻醉前的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我们术前1 d到病房做好术前访视。针对老年人身心特点,访视时应多一份理解和关怀,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动作介绍麻醉和手术时的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急诊手术患者因为起病急或者突然,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加上剧烈的疼痛,对手术室环境及周围设备的陌生,很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严重多发伤的患者会出现悲观的情绪。手术室护士应接受患者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情绪变化,给予关心、护理及心理支持,并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2]。讲解时应耐心倾听其讲述,揣摩他们的心理所需,尽量满足其要求,减轻其对麻醉和手术的恐惧感。对于耳聋及语言沟通障碍的高龄患者,应向其家属讲解注意事项,并让家属转达。
3.1.2 麻醉前的用物准备 常规插管全身麻醉的准备,要求配备所有的抢救药品(肾上腺素、阿托品、麻黄素等)和抢救物品(加温设施、血气分析仪、除颤机等)。
3.1.3 环境的准备 老龄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对麻醉及手术的环境要求就更高。通常在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45%~55%的手术室为患者进行麻醉和手术。
3.1.4 麻醉前的用药 麻醉前常给予患者注射鲁米那钠、阿托品、杜冷丁等药物,以达到镇静止痛的作用,降低基础代谢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减少麻醉药量,减少或避免术中反射性低血压症,预防和对抗某些麻醉用物的不良反应或中毒。用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并由一名手术医生和一名护士用推车将患者护送至手术室,以避免因其步行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意外。
3.2 麻醉中的护理
3.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进入手术室前应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部位,检查麻醉前用药情况、各种皮试反应结果,是否禁食、禁水,有无义齿、化妆及佩戴首饰等。
3.2.2 插管前的心理护理 在进入手术室后,老龄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易激动、孤独无助、没有安全感的心理表现,手术室护士应该多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和身体上的抚触,以减少老龄患者的不良情绪,利于全身麻醉的配合。
3.2.3 静脉通路及液体的管理 建立静脉通道和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是麻醉及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症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3]。一般手术都需要首先建立一条或多条静脉通道,大手术及病情较重者还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及动脉穿刺测压,以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在血管的选择上,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和韧性降低,在补液时易发生穿刺困难、液体外渗、静脉炎等现象[4],应该选择粗大弹性较好的血管及适宜的套管针,穿刺时应动作轻柔迅速,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尽量避免二次穿刺以免给老龄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所有的管道都应用胶布标示清楚,并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打折。
3.2.4 体位的配合 麻醉开始前,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患者体位,以利于全身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根据老龄患者身体皮肤松弛、关节僵硬、骨密度低等特点,在摆放体位时动作应轻柔,特别要注意加强对肘、踝、肩胛骨等受压部位的保护,避免发生压疮、神经的损伤及关节的脱位。做到“四要二避免”:四要:部位要准确,姿势要端正,固定要牢固,卧式要舒适;二避免:避免呼吸循环受阻,避免组织神经血管的受压[5]。
3.2.5 插管的配合 首先保证吸痰管与中心吸引连接处于备用状态,连接好麻醉机、监护仪的电源。适当约束患者的双手固定于托手架上,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静脉麻醉诱导,给药的同时要复诉药物的名称及剂量,注意给药的速度,并保持输液的通畅,防止药液的渗漏。协助麻醉医生行气管插管,并固定。麻醉后,手术室护士右手持金霉素眼膏缓缓挤入患者的双侧小眼睑结膜囊内,协助患者轻轻闭合双眼,再用3M眼贴膜将其上下眼睑贴住[6]。摆放手术所需的体位时应注意用双手固定患者头部及气管导管,特别是摆放俯卧位、侧卧位翻身时,应保持气管导管的通畅,严防脱出、扭曲、压迫、移位等。翻身后,要作认真检查,确保气管导管、各种引流管的正确位置并妥善固定。
3.2.6 注意保暖 手术创面的大小、手术的时间、麻醉药物、手术室环境、身体的暴露消毒、静脉输液、老龄患者的体温调节能力差等,均可造成患者手术时体温降低。因此,应该加强麻醉后、手术中、手术后麻醉苏醒期的保暖。在接患者前,先在手术床上铺好电热毯备用,必要时准备暖风机;等待手术期间,应该给患者盖好小棉被,注意四肢、双肩保暖,台下手术室护士应注意患者暴露肢体部位的遮盖保暖,较少不必要的暴露;手术开始消毒皮肤及手术结束前均应适当调高室内温度。手术过程中输液用的液体应该加温至37℃,库存血应加温至34℃,应使用37℃左右热盐水冲洗体腔,以免体热散发,术中使用温湿盐水纱布拭血,以避免患者体温的大幅度波动,影响全身麻醉的效果。
3.2.7 生命体征的观察 我院全身麻醉患者一般采用气管插管加静脉全麻,气管插管后持续静脉给药,而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功能都有干扰[3]。且高龄因素易对机体各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高龄患者多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麻醉风险增高,麻醉并发症也相对增加。手术开始后,护士要坚守岗位,不可随意离开,严密观察各项生理参数,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变动,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妥善处理,以免被动操作,造成不良后果。
3.2.8 密切配合抢救工作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全身麻醉的各项操作步骤,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器材、药物的使用剂量、方法,避免发生麻醉意外时惊慌失措,不能及时配合抢救。平时要由专人定期对抢救器材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对抢救药品的质量、有效期进行检查和补充,保持良好的应急状态,确保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3 麻醉苏醒期间的护理 手术完毕,及时停止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将患者的手术体位(如俯卧位、截石位、侧卧位等)还原于麻醉开始前的仰卧位,头向一侧以利分泌物的排出,并及时进行吸痰处理。体位还原中应动作轻柔,固定好各种管道,防止脱出。在麻醉苏醒前,手术室护士应用无菌纱布将患者双眼内的金霉素眼膏轻轻擦去,注意患者的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6],并检查高龄患者的骨突受压部位有无压疮,各引流管道的在位通畅情况,适当升高室温,注意保暖。患者在苏醒期间最易发生躁动,应将患者的手足约束好,防止患者坠落或不自觉地拔出输液管和各种引流管,造成意外。患者在拔管的过程中常易出现呛咳、支气管痉挛、缺氧、CO2蓄积、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疼痛、呕吐等,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及时处理,决不能在拔管期间离开患者[7]。拔除气管导管后,继续观察至患者完全清醒,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呼吸平稳,护士与麻醉医生一起将患者护送回病房。
3.4 麻醉手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后手术室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外科引流状况,协助麻醉医生整理麻醉机、监护仪及其他麻醉物品,注意患者保暖,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交待术中用药及术后注意事项,待病房护士测完血压、监护正常后返回。
4 术后随访
患者术后十分关心手术的确切效果,故术后要经常回访患者,及时反馈手术完成的情况及正确处理术后疼痛。一般在手术后第2天、第4天、第7天及出院前1 d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有无手术及麻醉的并发症、心理的变化特点及身体各方面的恢复情况。掌握患者及其家属所关心的问题,根据病情的特殊性给予帮助和解决,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恢复期的各种锻炼。
5 小 结
需要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大多数病情比较重或是特殊部位的手术,而高龄患者又是特殊的弱势群体,常并发多种疾病,全身重要器官储备功能均明显降低。作为手术室护士,应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全面掌握全身麻醉的配合要点,并根据高龄患者特殊的生理心理情况完善麻醉时、手术过程中、麻醉后期的各个环节的护理,掌握各种操作技术及各项生理指标,严密监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通过实施安全有效的麻醉配合,126例高龄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期间无意外发生,手术顺利完成。
[1] 何晓英,李 洁,陈 娟,等.浅谈高龄患者的身心护理[J].西南军医,2009,11(5):964-965.
[2] 李 军.急诊手术患者心理干预的护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81-82.
[3] 马丽芳,卢翠环.手术室护士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09,7(7):1736-1737.
[4] 仇艳苗,刘秀娥,吴 迪.老年患者术中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847.
[5] 胡群花.老年手术患者术中呼吸道管理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6):994-995.
[6] 徐小群,曹 茜,包纯纯,等.金霉素眼膏联合3M眼贴膜在头面部全麻手术患者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4):2217-2218.
[7] 李有焕,周钦海.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要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7):88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