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概况

2011-04-09林驰叶永铭

环球中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印堂合谷鼻炎

林驰 叶永铭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全球平均患病率在10%~25%,并有上升趋势。过敏性鼻炎的鼻痒、鼻塞、流涕及喷嚏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迁延难愈,甚至有诱发过敏性哮喘的危险[1]。然而临床上对该病缺乏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探索应用中医中药防治过敏性鼻炎,其中针灸疗法脱颖而出,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属“鼻鼽”范畴。《素问·脉解》云:“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指出了脾胃虚弱引起肺金受邪,肾气虚引起脾肾阳虚是致鼽嚏的病因病机。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鼻鼽的发生是因为肺、脾、肾三脏虚损,加上风寒、异气之外邪侵袭而致,临证将本病分为肺气虚弱、肺脾气虚、肾精亏虚三型。此外,也有医家认为肺经伏热,上犯鼻窍可致鼽嚏。总之,临床医家多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取三经经穴调治之。

1 针法

1.1 局部取穴

临床上,一些医者以直接针刺鼻部穴位或邻近的头部穴位来治疗本病。如重刺激迎香、印堂、鼻通三穴。印堂为经外奇穴,在督脉循行路线上,位于鼻根部,刺激此穴可振奋阳气以温煦鼻部;迎香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开窍于鼻,针刺迎香穴可疏风解表,通利鼻窍;鼻通乃治疗鼻病的经验要穴。故此三穴又被称为“鼻三针”。例如荣琦[3]采取印堂透鼻根,迎香透鼻通,鼻通向内上方刺的方法,配以风池、上星、合谷。

再如选取邻近的头部穴位治疗本病者。头部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部交接,督脉亦行于头部正中线上,因此头部诸穴可振奋阳气、疏风解表、宣通鼻窍,此功效正中过敏性鼻炎中医病机,即卫表不固、风寒入乘、鼻窍不利。头部诸穴中以通天、天柱、翳风、风池、哑门、上星等穴应用为多。通天、天柱乃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足太阳经为一身之藩篱,有顾护卫表、抵御外邪之用。百症赋有云“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千金方》:“天柱,主不知香臭”,可见二穴有疏风解表、通利鼻窍之用。翳风是手少阳三焦经穴位,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穴位,又是足少阳、阳维之会。少阳主半表半里,为一身之枢机,因此翳风、风池二穴祛风解表散寒,使少阳枢机得利,气血调和。哑门、上星为督脉穴位,哑门有开关利机、清脑通窍之效,上星有散风清热,宣通鼻窍之用,是治鼻鼽常用穴。例如周鸿飞[4]针刺通天穴治疗鼻炎,取通天(双)、印堂、迎香(双)。姜桂美[5]以毫针直刺双侧翳风、风池、天柱、哑门。纪晓平[6]以上星、头维、印堂、太阳为主穴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

1.2 整体取穴

许多医者根据经络循行、脏腑归属,运用远道取穴配伍局部取穴的方法,以期标本兼治。鼻鼽的病因病机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手足阳明经、手足太阳经、足厥阴经之循行均经过鼻部,故临床医家多选用与这些脏腑、经络相关的经穴,如:合谷、太冲、列缺、大椎、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关元、背俞穴等与局部穴位配伍,以扶正祛邪。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大肠经循行至面部,四总穴歌有“面口合谷收”之说,其也是外感表证的治疗要穴。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沟通大肠经,“头项寻列缺”,常与合谷穴相配,为原络配穴,擅治外感表证引起的鼻塞、鼻流清涕等症状。合谷、太冲为四关穴,《杂病穴法歌》有云“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且足厥阴肝经上入颃颡,太冲为其原穴,故四关穴亦可治疗鼻部疾患。大椎为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穴,调节阳经经气,疏风解表散寒,温煦头面部。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有清热解表之效,鼻鼽多因外感风寒或异气引发,有时伴表热症,亦有医家认为其与肺经伏热有关,故选用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关元、背俞穴,都有健脾益肾、补益元气,乃扶正固本之法。临床有王玉明[7]选择四关穴进行针刺,治疗有效率94.6%。于璟玲[8]以印堂为主穴治疗过敏性鼻炎,发作期选用迎香、口禾髎、上星、风池、大椎、合谷、曲池;间歇期用百会、通天、关元、合谷、足三里,共治疗230例,总有效率为94.8%。蓝青[9]针刺取穴攒竹、迎香、合谷、曲池、三阴交,痰黄者加太冲,脾虚者加脾俞、足三里,肾虚者加肾俞,总有效率为97.3%。

1.3 特殊取穴

一些医者从神经调节机制分析过敏性鼻炎病机,认为其发生与患者鼻黏膜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有关,根据神经分布选穴,临床亦收到良好疗效。另外,亦有报道根据鼻部全息理论选穴,和运用腹针治疗本病者。例如张日茂[10]采用针刺蝶腭神经治疗本病,其方法是针刺同侧颧弓下正中位咬肌前缘,刺到蝶腭神经节,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强刺激1次。刘大新[11]采用针刺鼻丘穴治疗本病。鼻丘穴位于鼻腔外侧壁、鼻甲前端黏膜表面,直径约3 mm的圆形隆起,以毫针向斜上方(外眼角方向)对准鼻丘进针4 mm左右,以出现酸胀感为度,留针20分钟。钱志云[12]运用鼻部全息理论,选取鼻穴:肺、肾,体穴:迎香、合谷,针法为肺透心,肾透脾,迎香透鼻通、睛明。曾荣等[13]采用腹针疗法,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1.7%。

2 灸法

灸法治疗本病亦是形式多样,有天灸、雷火灸、发泡灸、隔物灸等,灸法扶正固本,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临床多见医家温灸肺俞、风门、大杼、脾俞、肾俞、膏肓、足三里等,这些穴位除三里外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足太阳经为一身之藩篱,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的穴位,因此温灸足太阳经背部腧穴能起到很好的补益脏腑元气的作用,扶正以祛邪。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调整多气多血之阳明经,治疗虚劳羸瘦,补虚健体。例如王红等[14]于三伏天、三九天选取天突、膻中、双定喘、膏肓、肺俞、脾俞、大肠俞、足三里穴位共贴6次,进行天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3个月总有效率83.33%,6个月总有效率85.27%,1年总有效率92.25%。郑沛仪[15]对本病先辨证分型而后配药进行三伏天灸,虚寒型用辛温补阳、逐饮通络之中药,取补虚强壮之百劳、膏肓、肺俞等穴敷贴;郁热型则以驱邪为主,用清热解毒宣肺的中药,取清热化痰穴位大椎、曲池、丰隆等敷贴。赵时碧[16]运用雷火灸悬灸,赵氏雷火灸采用艾绒及十余味中药,如黄芪、乌梅、甘草、防风、苍耳子等疏风散寒之属制成的灸条,悬灸于印堂至迎香、上星至素髎等穴,起到祛风散寒、宣肺开窍、活血通络之功效。

3 针灸并用

临床上,也有许多医者针灸并用治疗本病,针刺多标本兼治,补泻并施,以治标为主,灸法多扶正固本、补益元气,针灸并用有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例如王建林[17]采用针刺加三伏天灸的疗法,针刺上星、印堂、攒竹、迎香、风池、合谷、足三里,天灸时选取两组穴位,I组为肺俞、心俞、膈俞,II组为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于初伏、中伏时贴I组穴,于末伏时贴II组穴。乐毅敏[18]采用灵龟八法配合复方硫磺灸片法,以灵龟八法按时开穴为主,配刺风池、迎香、大椎、肺俞等穴,同时以复方硫磺灸片隔新鲜生姜片灸外关、肺俞。郑美凤[19]针刺迎香、印堂、上星、合谷,配刺大椎、肺俞、足三里,同时贴耳穴之内鼻、外鼻、口与食道部、下屏尖、神门、内分泌等,针刺得气后以艾条重灸上星,以及印堂—上星—百会处,灸至患者前头部温热,局部皮肤潮红为度,疗效满意。

4 其他外治法

近年来,运用中医其他外治法治疗本病的报道也颇多。有穴位注射、穴位埋线、耳穴、拔罐、穴位刺血、穴位脱敏、推拿、蜂针、电针等诸多治法。例如刘岩红[20]以梅花针叩刺穴位至微出血后将药物覆盖在穴位上的方法治疗。刘金竹[21]采用地塞米松针、利多卡因、维生素B12混合液对迎香穴、风池穴注射,并取自身静脉血2 ml,于曲池穴每侧注入1 ml。沈锦泉[22]于三伏天采用穴位埋线疗法:第1次取迎香、肺俞、大椎、膏肓、至阳,第2次取膻中、气海、足三里、丰隆(伴有痰多者),第3次取肺俞,印堂、志室、脾俞,第4次(秋分前后)再挑第1组主穴重做1次(加强),疗效满意。郑芬[23]予中药敏鼻康,药物组成为生黄芪15 g,白芍、白术、防风、柴胡、苍耳子、蝉蜕各10 g,辛夷花8 g,五味子、甘草各5 g,制成超声雾化药液,雾化时尽量深呼吸,使雾化的药物充分进入鼻腔内,疗效显著。周荣林[24]采用穴位脱敏疗法,用阳性变应原浸润头部穴位皮下脱敏,治2个疗程后,再用相应变应原皮试,红晕范围比治疗前缩小,免疫功能趋向正常,随访2年,总有效率95.7%。

5 小结

针灸治疗方面,临床医家多以局部选穴和远道选穴相结合,针灸并用,标本兼治。同时也有采用直接刺激神经节、腹针、全息理论等方法治疗本病者,疗效显著。此外有诸多医者在针灸穴位理论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刺激手段,中西合璧治疗本病,如:用穴位注射、穴位脱敏治疗等方法,临床亦有良好疗效。

目前,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大多是临床疗效观察型研究,在研究中多数学者设有对照组。笔者认为在这方面研究中仍有需要改进或探索的地方。第一,多数过敏性鼻炎的疗效研究缺乏随访和远期疗效评价,缺乏实验室检查等客观量化数据进行衡量。第二,针灸治疗本病的作用途径多方面、较复杂,相关研究报道临床较少。第三,目前文献纳入诊断标准显得落后。过敏性鼻炎分为四类,即季节间歇性、季节持续性、常年间歇性、常年持续性[25],而目前文献中的纳入标准并未指明是选取其中的某些类型,还是所有类型,因此纳入标准显得笼统、落后,并且在结果分析中亦未讨论相同的疗法对不同类型的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差异。第四,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可谓种类繁多,但各个地区都有其主要的、多发的几种过敏原,临床研究中少见有将不同过敏原的病例分类观察,横向比较,探讨某种疗法对不同过敏原导致的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之差异。这些问题都有待学者们在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与解决,从而为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思路。

参考资料

[1] 娄述,洪海国.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进展和思考[J]. 针灸临床杂志,2000,16(8):57-59.

[2] 黄建军. 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概述[J]. 上海针灸杂志,2004,23(2):44-48.

[3] 荣琦,金泽,蒋希成.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41例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2):33-34.

[4] 周鸿飞. 针刺通天穴治疗鼻炎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1,17(9):32-33.

[5] 姜桂美,贾超. 针刺项部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30例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06,28(10):765-766.

[6] 纪晓平.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76例[J]. 中医杂志, 1997,38(9):536.

[7] 王玉明. 针刺四关穴治疗过敏性鼻炎111例临床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1991,(5):42.

[8] 于璟玲,巫峡,白慧英.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230例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1994,24(5):29-30.

[9] 蓝青,吴燕.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150例[J].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6):271.

[10] 张日茂.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185例临床报告[J]. 针灸临床杂志,1994,10(5):20.

[11] 刘大新. 针刺鼻丘治疗过敏性鼻炎50例[J]. 中国针灸,1995,15(6):8.

[12] 钱志云. 鼻针治疗急慢性鼻炎及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29.

[13] 曾荣,陈晓玲,张艳勤. 腹针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58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09,19(1):67-68.

[14] 王红,王鑫,夏令琼,等. 天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87-1488.

[15] 郑沛仪,阮经文. 三伏天辨证配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6(5):54-55.

[16] 赵时碧,张丽,赵颜利,等. 赵氏雷火灸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19-21.

[17] 王建林. 针刺配合三伏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35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411.

[18] 乐毅敏. 灵龟八法合复方硫磺灸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2,20(6):727-728,741.

[19] 郑美凤. 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过敏性鼻炎35例[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4):35-36.

[20] 刘岩红. 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1000例[J]. 中国针灸,1997,17(1):34.

[21] 刘金竹,刘艳鸿,宋玉平. 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80例[J]. 河南中医,2007,27(7):60.

[22] 沈锦泉. 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心得[J]. 上海针灸杂志,2003,22(2):45.

[23] 郑芬. 超声雾化吸入中药溶液治疗过敏性鼻炎93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6):992.

[24] 周荣林,张俊才. 阳性变应原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穴位脱敏疗法及其机理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2):721-723,708.

[25] 顾之燕,董震.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 [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3):8-9.

猜你喜欢

印堂合谷鼻炎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葱汁治鼻炎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
缪印堂荐评
牛年看牛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