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
2011-04-09杨圣俊宋华琴
杨圣俊 宋华琴
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
杨圣俊 宋华琴
肺炎,感染,医院获得性;预防
1 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因素
1.1 内源性因素
1.1.1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疾病如慢阻肺、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的患者;放化疗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及免疫机制不健全的婴幼儿;长期卧床及危重患者。
1.1.2 口咽部定植菌误吸:口咽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的重要感染源,0.01m l口咽部分泌物中含有 106~108细菌[1]。据国外报道,约 50%的健康人于夜间睡眠时可有口咽部的分泌物被吸入肺内[2]。正常情况下口腔内正常菌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且健康人由于咳嗽反射,以及下呼吸道纤毛运载系统和肺的消除防御功能而阻止细菌的繁殖,不引起人体发病。当患者病情危重或重大手术后或气管切开后,由于咳嗽反射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使大量含有细菌的口咽部分泌物吸入肺内而引起肺部感染,使获得性肺炎的发病几率增加。
1.1.3 菌群失调:不合理的预防用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及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使定植于口鼻咽部的正常菌群减少,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当该类细菌或真菌被吸入下呼吸道时,造成支气管或肺部感染。
1.2 外源性因素
1.2.1 空气污染:病房室内空气不流通,温度、湿度过高,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上探视人员过多,使许多附着在尘埃飞沫上的致病微生物随空气流动而飞扬造成空气污染。住院病人又存在一些易感因素,病原体易经空气传播造成肺部感染。
1.2.2 侵入性操作: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后造成气道改变,由改道吸入的空气均未经鼻腔清洁、过滤、调温及湿润而被直接吸入气管,破坏上呼吸道防御机制,再加上套管周围被污染的分泌物直接涌入气管内,损害纤毛上皮,从而影响上皮的清除功能,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尤其是在不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及医疗器械没有严格消毒的情况下更易感染,引起肺炎。
1.2.3 呼吸器具消毒灭菌不严格或被污染:在使用呼吸治疗过程中,易造成肺部感染的关键部件是雾化器、氧气湿化瓶或呼吸机管道,因其贮存瓶及管道系统具有细菌繁殖的合适温度、湿度条件,这些器具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则细菌极易在其中繁殖。如果消毒不严格,在使用中可喷出带病菌的雾滴或感染性的气溶胶,其中直径为 1~5μm的颗粒可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主要肺炎)[3]。
1.2.4 医护人员手的污染:医护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约占 30%[4]。有资料显示,一般护理操作遭受细菌污染量为 103~105cfu,护士为患者做气管内吸痰时,手上黏附细菌量可达 106cfu[5],如不洗手就接触另一患者,则极有可能导致病原菌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定植,并可通过吸痰或其他操作致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炎。
1.2.5 外科手术:手术患者特别是胸腹部手术者由于手术创伤大,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术后切口疼痛,使患者呼吸受限,咳嗽、咳痰无力,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而沉积于下呼吸道,易于发生肺部感染。
2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加强营养,能进食者给予少量多餐,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静脉输注各种高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能量合剂等提高患者自身的抗感染能力。
2.2 加强口腔护理,改善口腔环境 加强口腔卫生的宣教,认真细致做好危重患者、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每日 2~3次,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必要时对患者的口咽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适当选择口腔局部用药,以预防细菌下移引发呼吸道感染。
2.3 合理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前,应送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病原学诊断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剂量、用法、疗程,防止菌群失调,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用药后反应,做好痰和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发现阳性时,及时纠正和治疗,防止二重感染的发生。
2.4 加强病房的环境管理,减少空气中病菌污染 加强病房管理,减少陪护、探视人员;保持病室内空气及环境洁净,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定期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护理人员进行晨间护理,应采用湿扫,做到一床一套一擦布,避免床铺被褥抖动,防止或减少被褥的皮屑等脏物在空气中散播,污染空气,而引起交叉感染。
2.5 侵入性操作的预防措施 医护人员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后应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切口处敷料每日换 2~3次,污染后及时更换,保证切口处敷料清洁干燥。吸痰管备 2套,1套用于吸气管内分泌物,一套用于吸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吸痰管、鼻导管专人专用,每吸 1次,换一根管,气管插管时间应 <2周为好,一旦符合拔管标准,应尽早拔管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缩短气管套管时间,加强管道管理[6]。
2.6 加强对呼吸器具的消毒灭菌及规范使用 一次性使用管道,如输氧管、吸痰管、雾化吸入管应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管道,如呼吸机、麻醉机的螺纹管、气管套管、超声雾化管等管道系统均应做到 1人一用一清洁消毒处理,持续吸氧的患者每 24小时更换氧气湿化瓶,对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周清洁消毒处理1次,临时吸氧的患者做到 1人一用一清洁消毒。消毒后要及时冲洗晾干备用;若暂时不用,应干燥保存。吸氧湿化瓶中的液体每 24小时进行更换,液体用无菌 0.9%氯化钠溶液或蒸馏水。
2.7 严格执行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护人员手是传播医院肺炎病原菌的重要途径。因此,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以及所有操作前后要认真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分泌物,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前后,必须按照《手卫生规范》中的“六步法”认真洗手,必要时戴手套和进行手消毒。
2.8 手术前后的预防措施 术前指导患者,尤其是易患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做深呼吸,告知患者应除去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要求病人戒烟,指导病人练习咳嗽、咳痰的方法,如嘱其咳嗽时用双手轻按切口处,以减轻疼痛,防止切口裂开;术后鼓励患者勤咳,多做深呼吸,痰稠不易咳出的给预雾化吸入,叩击背部协助患者排痰,以防痰液坠积于肺部而感染。
1 苏红熙主编.重症加强监护学.第 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5.
2 于燕.1例机械性通气气管切开处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5.
3 张帮燮主编.医院感染.第 1版,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9.
4 张润香,冯伟,熊建球.临床医护人员洗手现状与方法探讨.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138.
5 王国权,范静,万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与控制措施.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913.
6 缪素萍,邓瑞文,钟文珍.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8,18:646-648.
R 563.1
A
1002-7386(2011)03-0424-02
10.3969/j.issn.1002-7386.2011.03.065
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在住院期间由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或原虫等引起的肺部感染。我国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居医院内各部位感染之首,占医院感染总人数的 23.3%~42%,院内肺部感染病死率很高,某些医院报告可高于 50%。为此,做好医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降低医院感染率及病死率,提高医疗护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因素而如何采取预防措施做一探讨。
201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