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针治疗大量脑出血临床研究

2011-04-09聂拴锁

河北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病死率体征血肿

聂拴锁

双针治疗大量脑出血临床研究

聂拴锁

双针;脑出血,大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 41例,女 26例;年龄 45~85岁,平均年龄58.5岁;肥胖型 28例,正力型 29例,瘦型 10型;发病时间 1~3 h17例,4~ 8h 7例,9~ 24h 8例,48 h 21例,1周 7例,3个月4例;高血压史 58例,高血脂 20例,糖尿病 17例,冠心病10例。

1.2 临床表现 清醒 5例,嗜睡 5例,模糊 3例,昏睡 5例,浅昏迷 17例,中度昏迷 11例,深昏迷 21例,伴脑疝(前期)10例,偏瘫 58例。颅脑 CT检查示,基底节区出血 30例,血量 40~140m l,平均 60 m l;脑叶出血 11例,血量 60 ~ 99 ml,平均73ml;脑室出血 7例,血量 60~155ml,平均 78ml;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 6例,硬膜下出血 13例,其中单侧 9例,双则 4例,出血量 80~ 230m l,平均 145m l。

1.3 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以参考文献[1]为标准。方法一:CT扫描确定穿刺点;方法二:根据颅脑CT片进行简易三维立体定位;方法三:侧脑室穿刺取正中矢状线上眉间上 8 cm、旁1.5 cm。手术选择方式:方式一是床旁操作,根据 CT片确定双针穿刺点,出血量 >100ml,脑疝形成前期,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且凶险者;方式二是在CT引导下精确定位,患者病情危重,但生命体征稳定,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实行手术。选择 2个适当长度的粉碎针,在确定的 2个靶点,将针摆置于最佳方向、方位进入血肿区,针钻一体在电钻驱动下穿过头皮、颅骨板层,有落空感时停止电驱动,主孔插入专用塑料芯。用手和臂力缓慢推进人血肿腔区,第二个穿刺针依次进行;封闭双针主孔,双人双管同时缓慢抽吸,直至抽不出时进行等量置换,尿激酶用 0.9%氯化钠溶液稀释,双管冲洗直到侧孔引流管置换出液体清亮,夹闭引流管 3~4 h打开引流管,每日冲洗 1~2次,依据病情也可增加抽吸次数。

1.4 拔除穿刺针时间 24h 9例,48 h 14例,72 h 21例,4 d 8例,5 d 9例,6 d 3例,7 d 3例。

2 结果

67例患者,治愈与好转 55例(82%),颅内积气 4例,死亡11例,病死率为 18%。死亡原因:脑疝 5例,再出血 3例(不包括 15例再出血二次抽血治愈者),MODS3例。应用 ADL-正常生活评分指标,ADL1级 21例,ADL2级 23例,ADL3级 7例,ADM级 8例,ADL5级 8例。

3 讨论

大量脑出血本身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极大,致死和致残率极高,在施行手术时,尽可能做到彻底清除颅内血肿,以降低颅内压、减轻正常脑组织受压的时间,使脑组织回弹时间缩短,把脑神经细胞凋亡数量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为核心[2]。微创手术治疗要准确、快速,钻颅引流颅内血肿为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术前的一整套操作程序,如备皮、治疗和相关检查、术前谈话签字、患者搬运、麻醉准备和谈话签字等在关键时刻进行,抓住要害问题,把程序尽量简化,经积极努力抢救成功,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补办各种当时简化的程序。或者由手术组人员准备手术,谈话组医生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交待病情,患者家属履行了相关手续后,立即通知手术组,就能立即开始手术;一切为了患者,既要遵章守规,也要打破常规,以抢救患者生命为准则,全面掌握各种情况,迅速抉择,灵活应用制度和规范,关键在于不能耽误了患者抢救的最佳时机。

准确定位穿刺,双针双管掌握速度,有效抽取血肿,在抽血过程中就发现患者症状明显得到缓解,鼾式呼吸消失,浅快或不规则呼吸逐渐恢复为正常的呼吸次数、频率,散大的瞳孔开始缓慢缩小,瘫痪的肢体不同程度开始自主挪动,术前明显升高的血压开始逐渐下降,双针治疗脑出血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一旦手术成功,后续关键是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讨论确定每个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这是决定患者生存的根本所在,也是术后治疗的重中之重。一般治疗卧床2~3周,保持室内绝对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宜禁食 24~48 h,必要时排空胃内容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补给。未定颅内压,平稳调整血压,亚低温治疗。

并发症:感染(穿刺口感染、颅内感染、肺部感染)、脑耗盐综合征、癫痫性发作、中枢性高热、下肢深静脉炎、肺栓塞、便秘、再出血、颅内积气、低颅压、穿刺孔脑积液漏、脑梗死、视丘下部损害[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性溃疡)、尿崩症(视丘下部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中枢性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神经源性肺水肿、脑一心综合征(脑源性心脏损害)、神经源性肾功能损害、多脏器功能衰竭。以上是常见的并发症,防止其发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值得在治疗中高度重视和积极对待,在治疗中遇到感染时一定要做培养和药敏,为选择有效抗生素迅速控制感染,缩短治疗时间,防止更严重的病症发生,以起到积极阻断的效果。并发症越多治疗越棘手,须分清主次,兼顾治之。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尽量做到超早期准确判断,提早预防用药。

总之,大量脑出血是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应积极应对手术和术后治疗,方案准确,措施恰当,治疗得力,准确有效,以挽救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吕永涛,李志超主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规范化治疗指南.第 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3.

2 钱伟,刘雪松,王树超,等.床旁钻孔血肿引流术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447.

R 743.34

A

1002-7386(2011)03-0396-02

10.3969/j.issn.1002-7386.2011.03.043

056002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外二科

脑出血(ICH)发病率为每年 60~80/10万,急性期病死率为 30%~40%,病死率为 40%,病情重,预后差。我院近几年来应用粉碎针治疗大量脑出血 67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0-11-01)

猜你喜欢

病死率体征血肿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