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6例老年病残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1-04-09江汉油田总医院康复科湖北潜江433124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老年病显著性心理

李 荣 (江汉油田总医院康复科,湖北潜江43312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不断增多,因高营养所致疾病也不断增多,如脑血管意外、糖尿病、腰椎病、帕金森病等。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老年病残患者不良心态的认知水平,确实做好老年病残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自2008年2月起,本科对此类患者施实个性化心理护理,并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行常规护理的患者对照,取得明显成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本科收治或转入的46例老年病残患者,年龄63~78岁,平均68.5岁。男30例,女16例。其中脑出血致残22例,脑梗死致残10例,腰椎间盘重度突出8例,糖尿病足4例,帕金森病1例,左下肢骨肉瘤术后骨转移放疗后1例;对照组为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本科收治或转入的43例老年病残患者,年龄61~79岁,平均68.4岁。男28例,女15例。其中脑出血致残20例,脑梗死致残11例,腰椎间盘重度突出6例,糖尿病足3例,胸椎结核术后1例,帕金森病1例,前列腺癌脊椎广泛转移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病情、病程、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为本科原班人员。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特点均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抗感染、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牵引止痛支持对症治疗等。对照组只行常规护理及入院指导、疾病知识宣教、操作时告知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每个患者的个性化特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体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倾心交谈、与家属沟通、与患者聊天,了解其发病经过及病情变化,并了解患者家庭情况、生活习惯、个人经历、个性特点、心理状态及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寻找问题形成的原因,在对患者一般情况及心理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从患者入院开始,护士要以诚恳热情、端庄大方的姿态,熟练高超的操作技术,诚挚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赢得患者的信任。多与他们交谈,查房时多问候。进行各种治疗及护理要及时准确,做好 “三查七对”及解释工作,使患者在心理上有所准备。还要动员家属和亲朋多来医院看望患者,让患者感到大家都处处在关心和体贴他们。同时,加强生活护理,使患者感到身心舒适,消除不良反应,尽快适应环境和患者角色。资料显示约15.0%的老年病残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心理症状,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躯体健康不佳、身心疲劳等心理因素或受到沉重精神打击所致[1]。护理此类患者时,以支持性的心理治疗为主,教会家属和朋友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分散其注意力,共同配合,使其心情舒畅、放松,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2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心理护理前及心理护理后1月填写以下各种评定量表:①症状自评量表 (SCL-90)[2],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等多个方面的心理因素。②健康信念调查表[1],通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疾病重视程度、按时治疗来反映。③实施心理护理前及护理30d后生活质量问卷 (QLQ-C30)[3],以总体生活质量加患者功能状态评分 (KPS计分制评定),得分越高,表明其功能越好。

1.2.3 统计学方法 本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反应情况比较

老年病残患者均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给予个性心理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心理症状的改善较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SCL-90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健康信念比较

从健康调查表中得知,在实施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健康信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实施心理护理后两组患者健康信念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护理后健康信念调查结果比较 例(%)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在实施个性化教育前均有不同程度头昏、头痛、乏力、恶心、食欲下降、便秘、失眼等症状,以及KP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个性化教育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头昏、头痛、乏力、恶心、食欲下降、便秘、失眼等症状以及KPS评分明显好转 (P<0.05)。

3 讨 论

老年人住院后除要求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较高外,还要求服务态度好,即被重视、受尊敬。护士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尊重老年人的地位和人格。对老年病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除了一般的心理护理之外,还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个体化进行,做到有的放矢。操作时态度要和蔼、谦虚、文雅,用耐心和友善的语气与老年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为他们设置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疗养环境,使他们较快适应医院生活,消除因住院引起的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善于调理患者的生活,在饮食上力求美味可口,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使老年患者在进餐中获得快慰。精神上,护士应善于排解老人的忧虑,尤其对丧偶或无子女者,要多与他们交谈,关心他们的冷暖及生活上的需要,尽力帮助解决。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与老年患者沟通、交流,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巧妙引导宣泄,转移不良情绪。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学会控制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轻松愉快、满怀信心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充分了解不同老年病残患者的心理特点,遵循老年患者的心理规律,掌握老年病残患者情绪和行为活动的变化,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争取早日康复。

[1]蔡芬,肖鹏妹,黄业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对照研究[J].中原医刊,2005,32(13):56-57.

[2]王翠萍.心理护理对老年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0(1):3-5.

[3]童红雨,张吉芝,王钟珍,等.江汉油田慢性疾病调查与社区护理干预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9):1-2.

猜你喜欢

老年病显著性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心理感受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