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2011-04-08张鑫叶晓航许金卫王梦影

河北医药 2011年21期
关键词:骨质增生后缘椎间隙

张鑫 叶晓航 许金卫 王梦影

颈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其发病以中老年多见,近年来发病年龄有逐渐变小趋势,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对颈椎间盘突出检查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均明显提高[1],本文收集我院2010年1至6月24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节段、类型以及程度和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40例,其中男156例,女84例;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56岁;颈部疼痛不适216例,头痛、头晕32例。肩部或手指放射痛,活动受限,肌力减弱,手指麻木,单侧上肢发病64例,两次上肢发病72例,19例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有外伤史60例,长期曲颈史186例,如长期低头工作、靠床头看电视、枕高枕头。

1.2 检查方法 检查设备采用西门子spirit-CT机,常规层厚、层距2 mm,椎间隙狭窄者采用层厚、层距1 mm,扫描层数4~5层。用颈椎侧位定位片,扫描角度平行与椎间隙平面,扫描部位以 C3~4、C4~5、C5~6、C6~7椎间盘为主。扫描时勿做吞咽动作,以减少伪影,观察图像和摄片时使用软组织窗和骨窗。

2 结果

2.1 椎间盘突出类型 240例患者共有椎间盘突出672个,其中中央型突出422个,侧后型突出350个,C3~4突出52个(22%),C4~5突出 170 个(71%),C5~6突出 232 个(97%),C6~7突出218个(91%)。

2.2 椎间盘突出程度 <2 mm为轻度,2~4 mm为中度,>4 mm为重度,轻度突出218个,中度突出282个,重度突出172个。

2.3 椎间盘突出节段 单节段57例(24%),多节段183例(76%)。

2.4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 椎体前、后缘唇样骨质增生,以前缘为著,后缘的骨质增生可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240例患者中C3骨质增生96个,C4骨质增生132个,C5骨质增生156个,C6骨质增生 182个,C7骨质增生118个。以 C5、6骨质增生最多见。

2.5 椎间盘“真空”征 48例(20%)。椎间盘真空区形态多种多样,可呈圆形、扇形、不规则型等,气体样低密度影。

2.6 椎间隙狭窄 椎间隙狭窄156例患者,其中C3~4椎间隙狭窄16 个(10%),C4~5椎间隙狭窄 85 个(55%),C5~6椎间隙狭窄 151 个(97%),C6~7椎间隙狭窄 104 个(67%)。以 C5~6椎间隙最多见。

2.7 椎管变窄 膜性椎管狭窄240例,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所致椎管狭窄170例。先天性椎管狭窄本组病例未见。黄韧带肥厚钙化所致18例。

2.8 侧隐窝狭窄 侧后型椎间盘突出所致80例,其中左侧36例,右侧44例,椎体侧后缘骨质增生所致59例,左侧25例,右侧34例。

2.9 韧带钙化 黄韧带18例,后纵韧带 109例,项韧度152例。

2.10 小关节骨质增生 117例(74.7%),C3~4骨质增生34个,C4~5骨质增生 102 个,C5~6骨质增生 115 个,C6~7骨质增生62个。

3 讨论

颈椎位于较为固定的胸椎和有一定重量的头颅之间,其活动度较胸、腰椎大,又须支撑头部使之保持平衡,很容易发生劳损退变。颈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及其上下的软骨板构成,由于颈椎生理曲度前凸,颈椎间盘的前部较后部稍厚,除了后外侧受钩突的限制,椎间盘的边缘和相邻椎体的边缘一致,上下相邻椎骨的椎体钩突和椎体相对合,构成椎体侧方的钩椎关节,钩椎关节紧密,能限制椎体向侧方移动和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2]。椎间盘退行性变在30岁开始[3],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性,纤维环和髓核的水分减少,纤维环弹性减弱、变薄,而且承受较大压力,向四周膨隆,纤维环的脆性增加,其薄弱处可发生断裂或裂隙[4],此时在一定的内因或外因情况下,如慢性劳损或压缩载荷力度加大、外伤,最终髓核突出。

颈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为,椎间盘边缘局部突出的软组织密度影,一般呈半圆形或丘状,轮廓规则,密度与椎间盘一致,略高于脊髓。可见椎间盘边缘的钙化,硬膜囊受压、变形及移位,椎间盘侧后突出可使神经根受压移位。根据椎间盘突出的方向,我们将椎间盘突出分为中央型和侧后型,向后方正中突出为中央型,向后偏于一侧的但未超过椎间孔的为侧后型。本组240例患者共有椎间盘突出672个,中央型突出422个,占63%,侧后型突出250个,占37%,中央型明显多于侧后型,这可能与颈椎间盘前部较后部稍厚,后纵韧带较前纵韧带细长,且韧度弱以及颈椎两侧钩椎关节限制有关,所以,我们认为颈椎间盘突出以中央型多见,该结果与李果珍等[5]一致。

颈椎间盘突出以多节段多见,颈椎每个椎间盘及其相邻椎体、关节突为一个运动单位,颈部脊柱需由多个颈椎共同完成伸曲或旋转运动,因而任何单位发生病变都可以影响相邻的运动单位,这是椎间盘容易多节段发生的根本原因。本组病例中,2节以上椎间盘突出例占76%。由于C1~2椎体间没有椎间盘,C7~S1椎间盘运动度小,所以颈椎间盘多发于C3~7椎间盘,其中C5~6椎间盘受到应力较大,因此,C5~6椎间盘突出最多。

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一方面取决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与椎管的大小。关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我们将中央型突出分为:<2 mm为轻度,2~4 mm为中度,>4 mm为重度。中央型突出主要临床表现为脊髓受压症状为主,侧后型突出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症状为主,突出的越重,临床症状越明显,但少部分病例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与临床症状并不完全一致,这就与椎管骨性间隙有关,椎间盘突出引起颈椎病时可不同程度的合并肥大型改变[6],在颈椎病骨性有效前后径较小时,虽突出较轻但椎管狭窄明显,临床症状亦较重,如椎体后缘骨赘、肥厚的黄韧带、钙化的后纵韧带以及小关节、钩突突增生肥大与椎间盘突出所致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可能相同。本组病例中,其中28例椎间盘突出较轻,合并椎管狭窄,症状较重。

CT扫描可以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的关系,CT对椎间盘的钙化、气化比MRI有极高的敏感性,对椎体后缘以及小关节突骨质增生导致的椎管、椎间孔狭窄优于MRI,而且CT扫描时间短,费用低,所以,我们认为CT是颈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检查方法。

1 孙虎,温玉梅.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分析.河北医药,2010,32:2197-2198.

2 孟庆学,柳澄,田军主编.实用CT诊断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693.

3 金征宇主编.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480.

4 陈国玉,吴文溪主编.外科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01.

5 李果珍,戴建平,王仪生主编.临床CT诊断学.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63.

6 高元贵,蔡幼铨,蔡祖龙主编.磁共振成像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303-304.

猜你喜欢

骨质增生后缘椎间隙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骨质增生常见误区释疑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年纪大了,如何避免骨质增生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TNF-α和PGP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软骨终板的表达及意义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抗骨增生片联合骨肽片治疗骨质增生症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