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急值”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1-04-08陈迎春

海南医学 2011年20期
关键词:工勤标本报告

陈迎春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临床检验“危急值”被称为“Critical values”,通常是指检验结果高度异常,说明患者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1],“危急值”也被称为“超生命警戒值”。此时如果临床医生、护士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检验信息,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或治疗,就可以极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但临床也存在较多的“伪危急值”现象,即此“危急值”不能代表该患者真正生理状况。造成“伪危急值”的原因很多,涉及的部门也很多,主要包括护士、检验人员、工勤人员、患者本身,另外“危急值”的处理还涉及到相关医生等。为了提高“危急值”的准确性及处理的及时性,体现危急值的“危”与“急”,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确保患者安全,我们详细探讨了危急值管理中存在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伪“危急值”出现的原因

1.1 临床护士的原因 由于护理人员行静脉抽血时过程不顺畅,方法不妥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图省事,在输液管道内采血,或标本采集时受到污染等,使血液标本溶血、凝血量不足导致血标本成分的改变、血液中待测组份被稀释影响检验结果[2]。护士缺乏相关知识,少数护士对检验科开展的检查项目,尤其是新项目的送检要求不清楚,如对采血容器、采集方法、送检时间把握不准确,导致送检不及时,或将动脉血采为静脉血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3]。护理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健康教育欠到位。部分患者未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有些项目需要空腹采血,而护士未明确告知患者采血要求,导致标本不能及时采集或采集不符合要求。更为严重的是部分临床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使血标本与检验单患者的信息不相符,如未明显标识血透前或血透后,导致标本张冠李戴等。

1.2 工勤人员因素 少数工勤人员对送标本的有关要求不了解,以致标本剧烈震动后溶血,从而影响血钾、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等项目的检测,标本未能及时送检;有的工勤人员为了图省事,早晨带上需送检的标本先陪患者做其他检查,导致标本不能在有效时间内送至检测部门,比如血糖浓度下降、酶的活性降低等。另外工勤人员责任心不强,标本到处乱放导致标本丢失、标本污染等影响检验结果的事件发生。

1.3 检验人员因素 个别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错误的检验结果时未经原因分析就直接发出报告,如:仪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检测试剂是否有效、室内质量控制是否正常等。

1.4 患者的因素 护理工作是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个别患者角色淡化,不能与医生护士密切配合,可能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如不愿意配合采血或对采血的要求不予配合等,从而造成标本留取延迟或检验结果不准确。

2 危急值的传递与执行不畅

检验人员危急值意识不强,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在第一时间主动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或未要求病区接听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复述结果而听错结果,导致临床误诊、误治。

少数年轻护士不了解危急值的含义,在接到危急值电话后没有及时向医生汇报,也没向老师汇报,导致危急值报告失去报告意义。或汇报了医生,医生开出医嘱后护士没有及时处理的意识,导致病人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延误救治。

临床医生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或治疗,或与护士沟通不到位,如开了医嘱未及时与护士联系。从而延误病人诊治,失去最佳抢救时机。临床医生业务水平低,对危急值的报告缺乏了解,同时不能正确判断检验结果是否与临床症状相符,未与实验室联系并咨询相关事项,也未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复检,草率采取治疗措施,从而造成医疗差错的发生。

3 “危急值”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特别是年轻护士,应对其加强各种采血技能如血气分析中动脉抽血等的培训与考核,使她们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正确采集各种标本。

3.2 相互合作 护理部门加强与临床实验室的沟通,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检验知识,了解各种检验项目正确的采集方式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3.3 加强培训 加强护士医德品质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医德灌输、言传身教、自身修养等,给她们以精神上的启迪和道德上的熏陶,让她们热爱本职工作,改正不良医德行为习惯,认真、严谨、规范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3.4 提高患者健康教育 通过评估患者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并采用提问的办法巩固教育内容,必要时请家属共同参与。

3.5 重视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通过对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含实习生、工勤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他们的责任心教育,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4],在“危急值”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

3.6 健全和落实医疗安全管理中“危急值”报告制度 定期组织各层次医护人员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熟悉其内容、要求及危急值处理流程的质量标准,让她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自觉有效地进行各项医疗护理行为。

3.7 加强工勤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科室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各种检验标本送检的有关要求,要求工勤人员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护士长可采取现场质控、不定期检查等方法进行质量控制。

3.8 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要求检验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范围,了解其临床意义,出现异常结果进行复检,确定无误后以最快的速度报告给临床医护人员,并要求临床接听者复述检验结果并留下接听者姓名记录在危急值登记本上,而病区接到电话后应立即通知医生并且详细记录通知的时间、通知何人、何时处理、处理结果等。做到责任到人、有据可寻、有章可依。

4 讨论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之一,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是实现及时诊断、及时对症下药的有效保证,不仅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危急值是否准确,处理是否及时,医、护、勤、技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只有相关人员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明确“危急值”报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明确造成“危急值”偏离的因素,规范操作流程;掌握“危急值”项目内容,强化医护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加强科室间的沟通和合作,才能使“危急值”报告内部传导渠道保持通畅,确保病人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确保病人的安全。

[1]寇丽筠.临床实验室工作中危急值的应用[J].实验室与临床,2003,6(2):32-34.

[2]王 姝,巩丽颖,吴 洁.危急值检验标本的护理质量控制[J].护理学杂志,2008,23(3):19-20.

[3]阎成美,翁庐英.护理安全重在细节的管理[J].管理杂志,2006,6(6):59-60.

[4]卢素宏.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应用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26.

猜你喜欢

工勤标本报告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高校工勤技能人员人事档案履历分析与管理策略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工勤员主管与护士长协作对手术室管理质量的影响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省直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转岗聘用工作的通知
提高事业单位行政工勤人员素质的若干思考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