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呼吸球囊结合口咽通气道预氧合在抢救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
2011-04-08江源源刘静兰邓焰丽张朝晖
江源源,刘静兰,曾 珍,刘 琼,徐 芬,邓焰丽,张朝晖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ICU,湖北 宜昌 443003)
快速提高血氧饱和度(SpO2),有效缓解患者缺氧症状是心肺复苏时的首要手段,充分开放气道常用的方式有放置口咽管与气管插管[1],为迅速缓解患者缺氧、降低病死率,我科对心肺复苏患者行气管插管前实施简易呼吸球囊结合口咽通气道辅助通气预氧合,使氧合迅速升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心肺复苏行气管插管前接受简易呼吸球囊辅助呼吸患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平均(56.25±5.66)岁。4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意识状态及疾病危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患者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将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即将其旋转180°,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使弯曲下部分压住舌根,上部分则抵住口咽后壁。使其充分开放气道,导管尾端固定在患者上下门齿外,必要时用胶布固定,然后结合球囊面罩、手法加压给氧。对照组使患者取仰卧位,采用传统手法开放气道,结合球囊面罩加压给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前气道有效开放时间、SpO2≥95%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5或者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气道有效开放时间为(9.85±3.6)s,对照组患者气道有效开放时间为(16.1±5.2)s,观察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pO2≥95%所需时间为(112.3±28.3)s,对照组SpO2≥95%所需时间为(138.5±34.1)s,观察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紧急人工气道开放是在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一项十分实用而重要的技术,通畅的气道是心肺复苏的首要环节[2],口咽通气道较临床传统手法结合球囊辅助通气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能充分开放气道,操作简便,便于掌握,容易固定,可提高氧吸入量,还可防止患者躁动不配合加重缺氧、窒息等,可在数秒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争取最佳的抢救时机。有些患者常因舌后坠、分泌物等阻塞呼吸道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此充分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处理的重要环节。本观察组患者气道有效开放时间、SpO2≥95%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使用口咽通气道较传统手法使舌根离开咽后壁,解除气道梗阻,可较好地预防舌后坠引起的窒息有关。使用口咽通气道后方便清除口腔及气道内分泌物,防止误吸,因此能快速提高氧合,缓解缺氧。使用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浸泡于20%碘伏溶液或“84”消毒液中15~30 min取出备用。
应用简易呼吸球囊结合口咽通气道预氧合措施的实施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抢救速度和质量,为进一步气管插管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且节省急救人力和体力,适用范围广,值得临床推广。
总之,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心肺复苏患者的重要措施及手段,应用口咽通气道结合球囊面罩、手法加压给氧措施的实施是一种便于掌握、容易固定、简单有效的提高氧吸入量的方法,有效维持了患者的呼吸功能,使血氧饱和度迅速提高,为进一步生命支持提供了良好条件,提高了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1]陶 玉,过玉蓉.口咽通气管给氧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2):157.
[2]符燕妹,王 峥,邱秀媚.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8,48(1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