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围术期严重肺栓塞的救治体会
2011-04-08刘向东
刘向东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北恩施 445000)
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术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漏诊率、死亡率高,诊治不及时,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根据国内外尸检报告,误诊、漏诊率高达67%~79%,未经治疗的PTE患者病死率可高达20%~30%[1,2]。而严重肺栓塞患者血流动力学多不稳定,呼吸功能不同程度的受到损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外科干预治疗及介入治疗风险相对较大[3]。本文就2000年1月至2011年08月成功救治的11例严重肺栓塞患者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我院肺栓塞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6~65岁,平均(47.7±13.05)岁;肺栓塞发生时间为术前24 h至术后5 d,其中术前1例,术中7例,术后5 d内3例。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2例,骨盆骨折3例,子宫颈癌1例,胆囊结石2例,车祸外伤、多发伤2例,下肢静脉曲张1例。其中合并有糖尿病3例,高血压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4例,并肺源性心脏病1例,并心房纤颤1例,并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1例。术中均用全身麻醉。急危患者术前入住ICU监护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手术治疗。11例患者均符合200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制定的《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4]。
1.2 治疗方法
1.2.1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PETCO2)监测 围手术期常规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术后患者增加 PETCO2、中心静脉压(CVP)监测,高度可疑或有PTE临床表现的患者,给予床旁心电图、心脏及肺动脉超声多普勒、肺部胸片检查。4例患者早期明显呼吸困难、心悸。7例患者术中出现低氧血症,SpO255%~75%、麻醉机气道压正常12~22 cm H2O,PETCO2减低5~19 mmHg,血气结果示酸血症,pH7.023~7.221,剩余碱(BE)-11~-20 mmol/L,氧分压(PaO2)32~48 mmHg(1 mmHg=0.133 kPa),PaCO258~78 mmHg。6 例意识障碍,7例休克,所有患者栓塞后均出现心率增快(120~180次/min),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3例患者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术前血浆D-二聚体(ELISA 检测法)355 μg/L(152~650 μg/L),术后2623μg/L(906~4538μg/L)。11例患者床旁监测结果示:胸片显示肺血管纹理减少,肺野透亮度增加;床边心电图不同程度的电轴右偏、V1~V4导联T波倒置,V1导联QR波,SⅠⅢTⅢ波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床边B超示肺动脉内可见附壁血Q栓。
1.2.2 治疗措施 11例患者因呼吸困难,SpO2降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建立了人工气道维持呼吸功能。3例患者因呼吸心跳骤停,中心静脉压(CVP)增高,最高者达75 cmH2O,血压急速降低,立即给予有效胸外心脏按压,并经中心静脉反复注射肾上腺素共15mg,阿托品3mg,异丙肾上腺素1mg;继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去甲肾上腺素2 mg以0.01~0.1 μg/(kg·min)从外周静脉泵入维持血压,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硝普钠50 mg以0.01~0.1 μg/(kg·min)从中心静脉导管持续泵入降低肺动脉高压。同时给予普通肝素5000 U静注,继以18 U/(kg·h)泵入抗凝治疗,同时预约血液制品复苏抢救治疗。11例诊断为PTE的患者,30 min内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皮下注射抗凝治疗,每天2次,缓慢静脉点滴尿激酶100万U溶栓治疗,持续时间2.5 h,待患者症状改善后改用华法林口服,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2.0~3.0。
1.3 结果 11例患者均抢救成功,症状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缓解,血压、心率维持在正常水平,好转出院。3例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2 讨论
11例患者多脏器功能障碍救治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专科脏器功能的障碍,经适当的抢救治疗后,得以痊愈。我们的体会:成功救治的11例患者,得益于床旁循证,多生理参数综合评估,早期诊断,积极复苏治疗,正确合理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
2.1 重视PETCO2监测 PETCO2作为围术期床旁监测的常规项目,能及时发现可疑的肺栓塞,尤其是合并低氧血症而无明显气道压增高的情况。韩伟[5]曾报道应用床旁监测肺泡死腔分数(ADSF)评估急性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就要考虑到肺栓塞诊断的可能性。其ADSF包含了PETCO2的测量,能及时发现并早期诊断PTE。该组病例通过床旁监测PETCO2、PO2及 PCO2分压,综合分析评估[6],早期及时诊断肺栓塞,并及时给予抗凝、液体复苏治疗、扩张肺动脉等治疗,使患者得以痊愈出院。
2.2 重视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目的是恢复组织灌注。严重肺栓塞时,肺动脉压升高,肺循环阻力增加,而左心由于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每搏射血量降低,导致体循环阻力下降,血压下降,根据肺循环和体循环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从肺循环泵入扩血管药硝普钠以降低肺循环阻力,增加左心前负荷;同时从外周循环泵入去甲肾上腺素以提升体循环阻力,提高平均动脉压(MAP),以求MAP维持在65~90 mmHg,使有限的心排血量(CO)充分地分布于各器官,尤其保证心脑肾血管的灌注。3例患者因严重肺栓塞,CVP极高,血压仅65/30 mmHg,系严重大面积肺栓塞引起的心脏骤停。一方面积极心脏复苏治疗,维持心脑血管的有效灌注;另一方面合理联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硝普钠,以求最大限度的维持高于临界值的氧输送(DO2)。
2.3 早期抗凝与溶栓治疗 肺栓塞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进行溶栓与抗凝治疗。通过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包括PETCO2、动脉血气、心电图、床边B超、胸片,心电图、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测,D 二聚体检测[7,8],并及时发现诊断肺栓塞,及时给予肝素抗凝治疗、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肺栓塞症状明显缓解。
2.4 重视多器官功能的支持和相互平衡 由于患者行CPR复苏治疗,存在多脏器功能的损伤,在后续治疗过程中,给予合理的脏器功能支持治疗,尤其是呼吸机通气治疗、护肝治疗、营养心肌及合理应用胃肠内及胃肠外营养,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总之,上述11例患者痊愈出院,得益于及时发现、早期诊断,积极地抗凝治疗、液体复苏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特别是PETCO2监测早期发现肺栓塞,针对外周循环和肺循环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在严重肺栓塞的抢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孔德玲,卢瑞福.肺栓塞的诊治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20):3190-3111.
[2]荆志成,徐希奇.静脉血栓栓塞症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概览[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9-11-26(C2).
[3]王成全,李剑,白焱,等.肺栓塞的治疗现状[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5):126-127.
[4]Torbicki A,Perrier A,Konstantinides S,et al.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European Heart Journal,2008,29:2276-2315.
[5]韩伟,唐华平,郝万明,等.肺泡死腔分数对急性肺栓塞病情的评估价值[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5):520-522.
[6]王勇,郭蕊,潘磊.肺栓塞的实验室检查及危险分层[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9-11-26(C4).
[7]王效浣,郭万明,李广平,等.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肺栓塞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11):4-8.
[8]Le Gal G,Righini M,Sanchez O,et al.A positive compression ultrasonography of the lower limb veins is highly predictive of pulmonary embolism 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suspected patients[J].Thromb Haemos,2006,95(6):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