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总目录

2011-04-08

民族精神与文化空间

融入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当代命运 欧阳康 1(1)

精神文化的民族认同功能——兼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栗志刚 1(4)

论先秦道德生活对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 王泽应 1(10)

空间伦理与文化乌托邦 张 中 1(17)

“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梁启超后期人生观初探 陈泽环 2(1)

后期殷海光与基督教关系考 黄岭峻 2(7)

章太炎的出版自由观考察 卢家银 2(16)

谈谈人文文化、民族文化的基础性——从“四个跟不上”谈起 杨叔子 3(34)

论有形家园 高秉江 3(39)

乌托邦、现代性与知识分子 甘会斌 3(45)

《释名》声训的民俗学价值 左林霞 3(52)

晚清民初尚武思潮的缘起与五四激进主义发生 张 冀 4(1)

先秦儒家话语体系中的大禹传说 孙国江 4(8)

哲学之维与思辨之道

康德正义理论的设计与论证詹世友 1(22)

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论的建构 陈培永 1(30)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对“当代中国哲学”何以作为问题的思考 张 蓬 2(21)

文化视域中的社会形态初探 种海峰 2(29)

亨普尔的归纳悖论 朱志方 2(35)

空间与实践——西方空间观念的历史演变、局限与出路探析 王晓磊 3(58)

感性是时间的家——从马克思《博士论文》谈起 别祖云 文双发 王炳书 3(64)

女性与哲学:倾听不同的故事 肖 巍 3(68)

“主体性哲学与希望人学”笔谈——读段德智教授的《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 4(14)

当代中国“主体性哲学”的出场 吴根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与开放性 何 萍

主体生成论与西方哲学的真精髓 戴茂堂

希望人学的本体论和价值论随想 董尚文

人的问题:从主题性的建构、消解到生成 翟志宏

价值理想与制度设计的断裂——论非人类中心论环境伦理的应用困境 郁 乐 4(30)

亚里斯多德公正伦理的“实践智慧”——正义的“城邦”与“个人”时代思辨 姚站军 姚新良 4(35)

论康德政治哲学中的正义 徐 弢 4(40)

关于伦理学性质与方法的辨正 韩东屏 5(1)

论康德的德性伦理思想 邵 华 5(6)

“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解读聂长建 5(12)

理性的有限性与形而上学的可能性——论迈蒙尼德关于理性与信仰关系的思想 王增福 5(18)

程序正义与制度公正——论罗尔斯“原初状态”的方法论意义 张卫明 6(1)

语言与真理:试论罗蒂对哈贝马斯启蒙计划的批判 郑维伟 6(7)

依利加雷对列维纳斯他者伦理学的女性主义批判 方亚中 张亚楠 6(15)

法学经纬与政治纵横

刍议金融中国唐文进 彭 晨 1(35)

金融危机的观察:以风险与法为视角 彭飞荣 1(41)

“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思考 常 健 1(47)

金融消费者保护散论 管 斌 1(53)

公司发起人的认定标准:为形式标准辩护 李 飞 2(40)

论夫妻之间的侵权损害赔偿 冉克平 2(46)

技术侦查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以监听为视角 闫利国 徐光华 2(52)

现代国家构建与民主化浅析——欧洲经验及其启示 戴辉礼 2(59)

政治系统论视角下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 陈 纪 2(67)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日常生活理论视阈 谢加书 2(74)

地方性法规质量评估的理论意义与实践难题 俞荣根 刘 艺 3(71)

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卢新海 黄善林 3(79)

纪念中国刑法典诞辰 100周年3(1)中国刑法百年发展的回顾与反思——以台湾地区的几个刑法议题为中心 黄静嘉 胡学丞从法制史的立场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滋贺秀三《从法制史的立场来看现代中国的刑事立法》的介绍及补论高见泽磨清末章董氏《刑律草案》稿本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孙家红亲历者眼中的修订法律馆——以《汪荣宝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胡 震

户籍与当代中国社会差别——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2006)数据的定量研究 李晓飞 3(85)

近代中国刑法之正当防卫制度考析——以法典之文本规则为中心 李永伟 萧伯符 4(46)

论自然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性质及民法保护 戴谋富 4(52)

形事诉讼法修改中设立暂缓起诉制度实证调查 陈佑武 4(58)

风险社会的治理困境与政府选择 楚德江 4(63)

理性官僚制民主困境的自我救赎 陈永章 4(70)

论中外公民社会权保障路径之差异——兼论我国公民社会权保障制度的发展 邓海娟 4(75)

接受图式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陈 娱 4(80)

策略性均衡:维权抗争中的国家与民众关系——一个解释框架及政治基础 尹利民 5(25)

公民美德与共和——共和主义的视角及其启示 张昌林 5(31)

论公共行政战略的理性精神——一种三维理性范式观 朱国伟 5(39)

质疑自甘冒险的独立性 廖焕国 黄 芬 5(45)

荐证广告中荐证人侵权责任的路径选择和制度设计——来自美国法上的启示蒋学跃 5(53)

服务型政府:理想抑或现实——以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为视角 胡重明 6(22)

生活政治学的发端及关注的问题——政治学研究的祛魅与解咒 赵丽江 刘 婧 郭凡路 6(31)

是单向塑造还是双向规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诠释合法形态探究 肖士英 6(36)

行政法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类型化 尹建国 6(43)

诉权保障与级别管辖权异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解读 叶缊平 6(49)

罗马法诉讼制度的演变与功能——追问实体法之生成史 宋旭明 6(56)

经济理论与管理研讨

内生的市场德性:自由·公平·诚信 张国钧 1(59)

湖北省制造业“新型化”评价实证研究 王怀明 1(65)

制度变迁与我国寿险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张 冀 1(72)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合作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朱俊成 3(92)

个人账户养老金缺口的精算模型与实证分析 陆 安 3(98)

20世纪 30-40年代工业分散化思想述论 向明亮 3(102)

近代中国官利与股票投资者 朱海城 3(107)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魏君英 陈银娥 3(113)

试从文化论角度解释中国经济制度——论“包 ”的伦理规范加藤弘之 5(60)

再分配的制度分析 卢现祥 朱巧玲 5(68)

制度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途径及其量化研究 胡晓珍 张卫东 5(76)

转型期城市土地资源治理中政府角色研究 王玉波 娄成武 6(63)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制度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 郭 继 6(68)

中国发展海外耕地投资的机遇与风险 李睿璞 卢新海 6(74)

马歇尔分成制之谜:一个基于风险分担与激励的视角 罗 翔 项歌德 6(79)

中国宏观税负是高还是低——基于国际比较和经济增长视角 李永刚 6(85)

科技社会与人文视野

论人本信息观肖 峰 1(77)

论我国科技法制定中的偏差与矫治 杨建国 1(82)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双向逻辑及其效果分析——基于 Y县的实证研究 张云昊 2(79)

找回村社:农地收益与农民所要 贺雪峰 龚春霞 2(87)

从家庭到院舍——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方式选择自主性研究 苗艳梅 2(93)

女性主义认识论与复杂性科学的价值取向 王 斌 申丽娟 5(93)

技术代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石 卫才胜 5(99)

民主与科学的分与合 何 丹 5(104)

社会发展与转型透视

笔谈:社会公正视野下的性别问题 1(88)

婚姻、女权与人权 邓晓芒

淡化性别差异:一种功能主义的社会性别意识 易继明

对性别平等实现途径的思考 姜战军

社会公正与性别平等 郑丹丹

社会公正、教育公平与性别权利 王 珺

如何谈论文学中的性别公正问题 蒋济永

“形异质同”与殿观重建中的国家/社会关系 符 平 1(102)

农民工的职业适应与继续社会化研究 王茂福 徐 艳 1(110)

教育选拔与社会变迁——高校招生政策之世纪演变 刘丽敏 阮丹青 杨善华 1(117)

女性身份差异性与科学文化多元性——基于女性主义科技史研究的理论基础 章梅芳 2(99)

国际环境政治中的“认知共同体”理论评述 孙 凯 2(106)

菲律宾生物燃料政策的制定、调整及启示 刘贺青 2(112)

笔谈:多学科再话“社会公正视野下的性别问题” 4(111)

论人权与性别平权 王金玲

女权主义的四个层次 邓晓芒

现代社会视野下的性别公正问题 张廷国

女权和人权 邵 华

女性主义之于建筑学的意义 汪 原

女性文学的道德力量与文学的社会学道义问题 蒋济永

加强对话,将妇女与性别研究引向深入 畅引婷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村民自治主流 刘筱红

反就业性别歧视视野下的性别平等 姜战军 5(109)

论新社会运动对当代西方公共政策的影响 陆海燕 5(113)

论传统法制对宗教组织的合法性要求——以汉传佛教寺院为例 谭全万 5(119)

“拿钱的办事员”和“集体化”的消解——税费改革后的乡村治理状况 吕德文 6(91)

当前农村谋利型上访凸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基于湖北省江华市桥镇的调查研究 田先红 6(100)

“做作业”与事件性治理:乡镇的“综合治理”逻辑 欧阳静 6(106)

低碳时代与绿色发展

低碳技术转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潘家华 庄贵阳 马建平 4(85)

中国低碳经济中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李 萌 4(91)

低碳产业支撑体系构建路径浅议——以武汉市发展低碳产业为例 王亚柯 娄 伟 4(95)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政府管理创新路径研究 黄 栋 胡晓岑 4(100)

我国低碳出版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 王灿发 侯欣洁 4(105)

我国县域工业大气污染损失评估——基于 ExternE模型的 IPA法 卓桂珍 赵定涛 魏玖长 5(81)

基于“公地悲剧”视角审视低碳经济 刘 越 5(87)

学者论坛与学术争鸣

实践本体论若干问题再探——答张立达先生 何中华 2(118)

喻园短札

难能可贵的贡献李 锐 3(118)

敢于竞争善于转化 李培根 3(119)

《朱九思评传》卷首语 王炯华 3(120)

主体性“向死亡而生”?——对《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前提的质疑 邓安庆 6(112)

从抽象到具体:成为自我——读段德智教授《主体生成论》 郝长墀 6(116)

当前农村宗教研究领域中的可贵探索——评欧阳肃通《转型视野下的中国农村宗教——兼以乡村基督教为个案考察》 戴继诚 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