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融入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2011-04-08

护理与康复 2011年5期
关键词:脑性教育法脑瘫

俞 珍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浙江杭州 310023)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发病率为2‰[1],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2],常合并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3]。脑瘫在医学上是个难题,康复训练是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通行的办法[4]。脑瘫儿童因疾病导致不能与其他儿童进行正常交往和从事同龄儿童相应的娱乐活动,情绪很不稳定,对挫折的耐受力较低[5],康复训练中亟易感到沮丧或恐惧。游戏是患儿学习的最好途径,在康复训练中贯穿游戏,使治疗性活动更有趣味,增加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兴趣和主动性。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对30例脑瘫患儿在康复训练时融入游戏,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30例,脑瘫诊断和分型均符合2006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学术会议标准[2],男19例,女11例;平均月龄(30.75±19.76)月;痉挛型24例,不随意运动型1例,共济失调型2例,混合型3例。

1.2 康复训练方法 对脑瘫患儿评估后以物理治疗为主,配合作业治疗、感觉综合训练、引导式教育等。除引导式教育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5例患儿,每次训练时间30 min)外,其他康复训练均由康复治疗师与患儿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每个项目训练时间30 min,1次/d,5次/周,疗程为6个月。

1.2.1 物理治疗 以神经发育学治疗方法中的Bobath法为主,根据患儿的功能障碍状况制定训练方案,依据患儿实际的运动发育水平,有意识地促使其完成相应的姿势,如抬头、翻身、各种坐姿、爬行、跪、站立及行走等;为了缓解肌肉痉挛、刺激平衡能力,应用巴氏球训练[6],根据患儿病情,在球上可采用不同的手法和姿势,前后左右压晃球体;年龄较小的婴幼儿采用Vojta法[7],以反射性翻身与反射性腹爬进行诱导训练,促进患儿正常运动发育。

1.2.2 作业治疗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以提高患儿翻身、起坐、穿衣、进食、洗澡、入厕等日常生活能力;通过手的把握,如抓握圆木棒或分指板,矫正患儿拇指内收,协助患儿进行对指运动、分指运动以提高手的精细运动功能;通过视、听、触觉刺激和注意力、记忆力的训练,提高患儿认知水平。

1.2.3 感觉统合训练 利用软毛刷、转椅等工具促进患儿表面感觉和深部感觉的发育。

1.2.4 引导式教育法 以整体性教育法、参与式教育法、鼓动式教育法、节律性意向教育法和使用一些特殊家具及特定的诱发技巧,使康复目的和教育目的得以融合。

1.2.5 融入的游戏 游戏水平与患儿能力相适合,主要为功能性游戏、感知性游戏、音乐性游戏和认知性游戏。功能性游戏:根据脑瘫患儿学习的目标设计游戏,掌握好运动的节奏和速度,如通过球类、攀爬类等游戏使患儿提高肌力和平衡能力,通过串珠子、拼图等游戏,使手指作精细运动;感知性游戏:主要以视、触、嗅、听等感官刺激,促进患儿的整体发育;音乐性游戏:依据奥尔夫音乐教育法[8],应用音乐的律动和提示行为,配合康复训练计划,随着音乐的节拍进行动作控制和协调运动;认知性游戏:认识事物的特征,学习一些知识的概念,培养注意力、记忆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目的是调动脑瘫患儿的学习兴趣及智力开发。将各类游戏融入相应康复训练中。

1.3 评价方法 采用中文译本的粗大运动测试量表(gross motorfunction measure GMFM)[9]对患儿在康复训练前1周、训练后6月测评,评估由1名康复师在安静、独立、采光较好的房间进行,室温控制在20~30°C,患儿衣服为1~2层。

1.4 统计学方法 所获资料输入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

30例脑瘫患儿在康复训练前,GMFM得分(15.37±7.18)分,康复训练6月后,GMFM得分(68.23±23.69)分,训练前后得分比较,t=11.94,P<0.05。

3 讨 论

3.1 游戏融入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意义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目的不是单纯改善躯体功能,而是尽可能发展生存本领,尽量使患儿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和将来独立生活的能力。游戏是儿童乐于从事的自发性活动,将游戏融入康复训练中,使患儿在轻松、自然的游戏中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患儿的兴趣,激发其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及主动性,通过游戏的自身体验,患儿获得不同的感受,从而逐步提高认知水平、生活自理能力,实现其自身的发育和心理的成长。本组患儿通过康复训练,GMFM评分明显提高,显示将游戏融入康复训练,能提高训练效果。

3.2 游戏融入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时,确保脑瘫患儿所处的位置有安全支持和足够的稳定,以防发生意外;根据患儿的发育水平,选择便于操作的玩具;关注患儿爱好,尊重患儿的个性和特点,允许挑选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玩具;了解患儿的耐受程度和注意集中能力;允许患儿以自己的速度和自发性进行探索,只在必要时给予帮助;使用短句给予简单指导;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喜欢的游戏也不相同,选择患儿感兴趣的游戏,以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1]Becher JG.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General Management,classification of motor disorders[J].JPO Journal of O rthotists and Prosthetists,2002,14(4):143-149.

[2]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和康复杂志,2007,29(5):309.

[3]肖曙光,陈艳平,赵素芬,等.心理干预在改善脑瘫患儿父母焦虑及抑郁状况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0(24):110.

[4]Scrutton D,Damiano DL,Mayston M,et al.Management of the motor disorder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 Palsy[M].2nd ed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191.

[5]Nancie R.Finnie.脑瘫儿童家庭康复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8.

[6]陈秀洁,李晓捷.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M].郑州:河南科学出版社,2004:201-229.

[7]李树春,李晓捷.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5-153.

[8]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9]史惟,王素娟,杨红,等.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与 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在脑性瘫痪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23-424.

猜你喜欢

脑性教育法脑瘫
康复训练联合口腔游戏在脑性瘫痪流涎患儿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色彩健康教育法在老年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激励教育法在农村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