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围城》比喻艺术

2011-04-08阮学云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方鸿渐围城钱钟书

阮学云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其睿智的妙语道破人世间的生存规则。“围城”是人生和社会普遍存在的难以逃避的困境,钱先生引述了英国和法国的古语作喻。“结婚像金漆的鸟笼,笼外的想飞进去,笼内的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1]81“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1]81这些富含哲理的比喻,把人生、婚姻比作围城,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知道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人生亦如此,属于自己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

《围城》中通篇比喻俯首皆拾,可谓脍炙人口,又打动人心,在博人一笑的同时,又发人深思,令人感喟。全书25万字,共使用比喻600多个,其比喻形式,不拘一格,恰如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所言:“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围城》比喻形式有明喻、暗喻、借喻、曲喻、反喻、校喻和博喻等多种形式[2]。对于这些比喻形式,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在此主要论述《围城》中的比喻取材广泛、构思新颖、富含哲理又幽默风趣,达到出奇的艺术效果。

1 比喻的取材极为广泛

1.1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钱钟书先生把内心深处的独特感受、人生体验和对时世的态度不露痕迹地用比喻外化成文学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钱钟书式的比喻”。在方鸿渐留学回国时,船走到了锡兰和新加坡,随后到西贡,这是法国船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傲的本国殖民地,钱先生写道:“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1]13。”这个比喻结合时代背景,让读者在阅读时,一方面通过文字很形象地体会到西欧列强瓜分世界的野心和丑态,一种见到殖民地的无耻骄傲神情;另一方面,作者把法国殖民者比喻成狗,让读者感到一种痛快的复仇之感,在嬉笑怒骂中让人拍手称快。

赵新楣初见方鸿渐时的傲慢无礼,“是学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接见小国外交代表开始谈判时的态度”,而给方鸿渐顶了一句后,“他倒不好像意国统领的拍桌大吼,或德国元首的扬拳示威,幸而他知道外交家的秘诀,一时上对答不来,把嘴里抽的烟卷作为遮掩的烟幕[1]47。”文中提到的时代背景是1937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要爆发之前,德、意法西斯正在全世界迅速扩张。从钱先生犀利的比喻中,我们可以看到法西斯的傲慢、独裁和不把别国放在眼里的神气;同时从这个比喻中,也能看到赵新楣初见方鸿渐时复杂的内心活动,他想在气势上战胜方鸿渐,又恐自己底气不足,所以只有将烟幕当作遮羞布。

方鸿渐在追求唐晓芙的时候,深知自己的英文水平有限,“不然真想仗外国文来跟唐小姐亲爱,正像政治犯躲在外国租界里活动。”[1]71既安全又可靠。租界在名义上其领土仍属出租国,并且自身不具备治外法权的属性。但历史上租界使用国均是借由本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公民领事裁判权。租界的领土主权所有国将租界视为外国领土,不敢轻易干涉租界内部事务,更别提军队、警察开驻,因此难以对租界内的行为进行司法活动,要从租界引渡犯罪的非租界使用国公民一般就会很困难。这个特点也往往令租界成为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或战争时期平民的避难场所。这个比喻正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方鸿渐想隐藏在英文里与唐晓芙谈恋爱的心情,写得惟妙惟肖,生动有趣,引人发笑。

1.2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苏小姐双颊涂的胭脂下面突然晕红红,像纸上泼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的迷人。”[1]20“范小姐发现心里有秘密,跟喉咙里有咳嗽一样的痒得难熬。”[1]205“害羞脸红和打呵欠或口吃一样有传染性,情况粘滞仿佛像穿橡皮鞋走泥淖,踏不下而又拔不出。”[1]207“韩太太虽然相貌丑,红头发,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的粪,而举止活泼得通了电似的[1]179。”用的就是生活中常见事物和现象作比,让人一目了然。

小说刻画了一群知识分子的种种形态和阴郁的心理特征,而比喻更使它们原形毕露。如“李梅亭多喝了几杯酒,人全活过来,适才不过是立春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1]126。”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那张“肥而结实的脸,像没有发酵的黄面粉馒头”,[1]164一个是李梅亭的好色丑态,一个是道貌岸然的高松年酒色之徒的嘴脸。作者用端午的爬虫、没发酥的面粉馒头来作比,读后真叫人忍俊不禁。特别是李梅亭比作爬虫,让他的好色、猥琐形象跃然纸上,形象而又生动。这些比喻奇妙生动,诙谐幽默。

2 比喻的构思新颖奇特

2.1 虚实相生:或以实喻虚,或以虚喻实

通常的比喻,总是以易喻难,以熟喻生,以实喻虚。但《围城》中的比喻往往虚实并用,以虚喻实,虚虚实实,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3]。

方鸿渐“只觉得胃里的东西给这口酒激得要冒出来,好比已塞的抽水马桶又经人抽一下的景象。”[1]83这里写的是方鸿渐喝酒后的感受。喝酒后胃里的感受也是抽象的,一般不喝酒的人难以想象。作者用“已塞的抽水马桶”作喻,把这种感觉形象化,更易于理解。

“方鸿渐看唐小姐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1]43用“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来比唐小姐不笑时“脸上还依恋着笑意”,这种用有声无形的语音比无声有形的笑意[4]。用听觉的感受比喻视觉的感受,真让人觉得钱先生“亏他想得到”,他用无声的语言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对唐小姐的风韵产生丰富联想。

2.2 化深奥为浅显,化俗气为雅致

钱钟书先生具备天才的创造力,他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化深奥为浅显,化俗气为雅致,比喻新鲜、贴切,出人意外。作者在方鸿渐在去三闾大学就职的路上路宿在一个旅馆时。“鸿渐昨晚睡好,今天又累了,邻室虽然弦歌交作,睡眠漆黑一团,当头罩下来,他一觉睡到天明,觉得身体纤屑蜷伏的疲倦,都给睡眠熨平了,像衣服上纹折痕经过烙铁一样[1]126。”把身体经过睡眠的洗礼比喻成熨烫衣服的过程,通俗明了,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也被熨帖地平整了。

“那女孩年纪虽小,打扮得脸上颜色赛过雨后霓虹、三棱镜下日光或者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1]134她擦的粉“似乎泥水匠粉墙壁用的”,在随汽车颠簸的时候,粉粒一颗颗在太阳光下飞舞。把一个女孩的妆容写成这样的莫如钱先生了,这又是雨后霓虹,又是姹紫嫣红,真是有如五味杂陈的味道,让人不禁想起《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的色彩纷呈的一幕。“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颜色、气味、形状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

2.3 比喻与拟人或夸张交相使用

“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末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训、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驭了解[1]134。”上世纪30年代正是抗战时期,物资匮乏,所以像这样破旧的汽车,当然也要派上用场。钱先生把汽车人格化,特意写它倚老卖老,像大官僚,旨在揭露社会现实中官僚的本质特征。在挪揄调侃中,显示了作者愤世嫉俗之情[5]。

方鸿渐和鲍小姐两人满以为可以吃到一顿可口的午餐,怎知倒霉透了:“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的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1]15实则是钱先生把这些不愉快的事情放大了,加入了夸张的成分,突出了方鸿渐和鲍小姐正在闹别扭的状况,让人觉得有种喜剧式的效果。

2.4 相差千里,取其相似:或形似,或神似

钱先生在追求喻体和本体相贴切的同时,拉开本体和喻体的距离,造成一种跳跃性的思维,给人带来新奇之美。钱先生曾说过,“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料,比喻就愈新颖”。[6]43古罗马修辞学早就指出:相比的事物间距离愈大,比喻的效果愈新奇创辟。

方鸿渐一群人去三闾大学途中的“雨”,“这雨愈下愈老成,水点贯串作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1]127”。钱先生写“雨”与别人不同,他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归于生活化的体验,把雨落到水面,仿佛年轻人脸上的痘,这个“痘”就是年轻人的特征,取其形似。

这样的比喻很多,比如“顾尔谦的兴致像水里浮的软木塞,倾盆大雨都打他不下。”[1]130“把韩学愈买文凭的事麻口袋倒米似的全说出来。”[1]195“苦事是改造句卷子,好比洗脏衣服,一些洗干净了,下一批还是那样脏。”[1]193这比喻都是追求神似。兴致和软木塞、说的事和倒米、改卷子和洗衣服都是毫不相干的,但是钱先生把他们拉到一起,从独特的角度找到它们的共通点。

3 比喻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

3.1 比喻中深含哲理,发人深省

抗日战争时期的钱钟书先生,凭着忧世伤生的社会责任感,看到当时知识分子的处境深刻地写道“理想中的留过学回国,好象地面的水,化气升上天空,又变雨回到地面,一世的人都望着,说着[1]26。”这个比喻写出了留学生的人生、生活际遇。回国后,要饱受生存压力,比如工作、婚姻无从着落;同时也要像雨点一样,让人时刻关注着,这是生存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赋予留学生的期望和压力尤其之大。

出身名门、高傲自负的苏文纨,对爱情一向“待价而沽”,“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好了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1]11作者这个比喻把爱情看成是应该珍惜的衣服的样式和花色,这样的爱情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就只能是一声叹息了。这个比喻很有说服力,形象又发人深思。让人在这样的通俗浅显的比喻中,领悟到哲理。“他们虽然亲密,方鸿渐对她的情谊到此为止,好比两条平行线,无论彼此距离怎样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成一体。”[1]21人生也好、爱情也好,都是要随缘的,不可能强硬拉扯在一起,所以钱先生把方鸿渐对苏文纨的感情比作平行线,很容易让人想到数学中学习过的两条平行线没有相交点的定律,深入浅出地道出了感情是不可勉强的道理。

《围城》中这种比喻用浅显的喻体写出深刻道理的例子很多,如“忠厚老实人的恶毒,象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1]4。”“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1]239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做的就是这两种人,有的人先吃好葡萄,有的先吃坏葡萄,钱先生用吃葡萄作比,新颖别致,很容易让人有切身体会。人生也不过如此吧,一种是享受挥霍的人生,徒留下回忆;一种是吃苦耐劳的人生,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是生存的动力。钱钟书这种独创性的学者式的比喻,不仅能将这些深奥的哲学命题讲得通俗易懂,而且化严肃为轻松,化挖苦为调侃,化长枪大戟为冷眼旁观,显示了一位智者的宽容。

3.2 幽默讽刺、一针见血

钱先生的比喻把讽刺幽默夹杂其中,读来还让人觉得畅快淋漓。那个自称和外国人来往惯的张先生,“总是喜欢在中国话里夹些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的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装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1]42对于张先生的讽刺,钱先生觉得把他这种崇洋媚外的嘴脸比作嘴里的金牙都显得有点不够味,索性把夹在中文里的英文比作牙缝里的肉屑,这样就使张先生显得可鄙可憎,更加强了讽刺的效果。

“讲师比通房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1]227——取喻中国封建时期一夫多妻制的传统文化。教授譬如夫人,夫人当然是正牌的;而副教授譬如如夫人,如夫人就是姨太太,算是太太又不是太太,但比丫头又不同,也算是主子,钱先生把副教授的尴尬刻画的入木三分。在那个时代教育事业是不受重视的,就是饱学之士也得不到重用,得不到重视。从中我们亦体会到在学校这样清静的地方也存在着明争暗斗,“讲师”、“教授”与“副教授”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他们置身于一个名利得失的漩涡之中,他们之间是一种尔虞我诈的冷漠关系。钱先生的这种幽默总是出人意料,但读来却杂有一丝苦涩。

语言的幽默艺术是通过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生发出来的含蓄诙谐风趣的风格。钱钟书是公认的幽默大师,不时流露出幽默的风格,给作品的语言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沈太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1]51这里把嘴边的红痕幻化成谋杀案的线索,想象古怪,抓人眼球,表现了一种厌恶与抗拒的心理,一针见血。“韩学愈容颜灰暗,在阴天可以与周围的天色和融无间,隐身不见,是头等的保护色[1]178。”很容易让人想起变色龙,在这一笔带过的比喻中,让人看到了韩学愈的狡诈,随机应变的本性。

4 结语

《围城》通篇无处不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单就比喻手法的运用,就能让读者深陷其中。钱先生新奇的比喻艺术,成就了独特的围城审美特征。书中的各种比喻光彩夺目,是艺术大观园里的一朵奇葩,

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愉悦,完成了对传统比喻的整体提升和超越,成为比喻修辞史上的一座丰碑。

[1]钱钟书.围城[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2] 张萍.《围城》中的比喻解读[J].新西部,2007(14):170-173.

[3]朱志宏.试论《围城》的比喻艺术[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81-87.

[4]任玲艳.《围城》的比喻艺术[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2):129-130.

[5]温锁林.喻海明珠——《围城》比喻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51-57.

[6]钱钟书.七缀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方鸿渐围城钱钟书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赛珍珠受到钱钟书斥责原因探析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年少莫学方鸿渐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围城”内外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钱钟书被女儿“难倒”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