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011-04-08李建红
李建红
(湖南工学院 外语系,湖南 衡阳 421101;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 外语系,湖南 衡阳 421002)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李建红
(湖南工学院 外语系,湖南 衡阳 421101;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 外语系,湖南 衡阳 421002)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学习型社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球化时代英语的“世界通用语”地位使英语学习日益重要。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也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已经进入各类高校的改革日程。如何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文章要讨论的重点。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可持续发展
一 引 言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均认识到发展教育、鼓励创造发明、培养创新人才对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说明了我们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决策规划,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全球化时代,英语的世界通用语地位日益突出,大学英语的教与学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之间的关系也日渐引起各界的关注。那么,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如何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地域、民族等所造成的障碍日益减小,世界各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呈现全球化的趋势(戴炜栋,王雪梅,2011)。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技术等的发展,促进了国际交流,产生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国际局势。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85%的国际组织把英语列为通用语言,世界上75%的邮件是用英语写的,80%的出版物和互联网信息都是用英语出版和发布的。在科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中英语强势尤为明显,世界主要期刊中95%的科学论文是用英语撰写的,尽管其作者并非都是来自英语国家。英语的实际使用地位和频率导致它从一种单纯的交流工具逐渐发展成一种效益语言,因而形成英语学习大众化,对英语教育的投资也不断扩张。并且,英语已成为目前市场中人们从事职业的必需品,成为一种社会发展需求。全球化在文化领域表现出两重性:“一重含义是特殊性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普遍化展开—特殊性文化的普遍性。另一重含义是关于人类共同命运的普遍性文化价值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的具体渗透—普遍文化的具体化或特殊化。”(全民卿,2004)
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1964)曾经说过,“学习一门外语的目标是使用这门语言的能力从目的语的语言及文化方面理解它的意思及内涵”。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全球公民意识,使其懂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应把英语仅仅看成是属于英美国家的本土人士的语言,而应该把英语看作是一种交流的手段和工具,借助它可以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分享各自的文化特色并交流想法。
三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学和经济学中的概念。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面向可持续发展重建教育”的导向,从而把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
可持续发展的原本涵义是既指人的可持续发展又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基本涵义可以理解为其是根据可持续发展需要而推行的教育,是以培养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其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史根东,2010)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该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育人的整体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使人对即将面临的实际问题做好知识准备、能力准备和心理准备。卫芳菊(2010)认为,可持续发展的英语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长期终生学习观念。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大学中和大学后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能力。这应该包括自觉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发学习的能力,亦即具有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自己主动追求发展的能力、自己根据不同境况自主调节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能力。
人是文化的主体,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中心,因而,人的主体性发挥得如何,人与人之间是否和谐,人是否具有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能力都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教学,在导入西方文化的同时,必须加强本族文化的教育,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症”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其在后续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均具有重要意义。
四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语言作为无形的社会资源,对传播民族文化和价值观极其重要。英语的“全球语言”优势使得世界各国都必须借助它获取前沿、先进的理论和信息。大学英语教育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双语文化。那么,如何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设置和评价测试体系等方面着手。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应该强调其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应该关注其与人共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激发其观察实际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和即将获得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更多的是灌输知识,而缺乏使其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知识和信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要将“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扩大学习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较多的可选途径来获取基本技能、拓展技能,进而真正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蕴含,并通过文化比较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和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方法的革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可见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有多重要的价值。首先,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卫芳菊,2010)、人本主义教学法等,使学生将语言学习的过程与实际生活结合,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将课堂延展至实际生活,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用已学的英语和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其次,应该注意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英语学习策略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再次,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基于课堂的开放式学习、基于问题的研究学习、基于课程的发现学习、基于项目的自主学习、基于角色的体验学习、基于团队的小组学习的能力。(李其龙,张可创,2003)使学生能用英语技能和文化知识来主动、独立地解决问题,从问题解决中获得满意,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三)教学手段的鼎新
大学英语课程肩负着人文思想教育的重任,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成才。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十分注意课堂外英语学习语言环境和校园英语学习氛围的营造,并适当提供实践操练的机会。应该安排外教讲座、校内教师讲座,聘请校外专家讲座,定期举行“英语角”、“英语俱乐部”活动。校园英语广播电台的广播、各类英语竞赛、网络英语学习资源等均能给学生提供真实或仿拟的英语语境。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传统课堂与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教学平台的结合,学生的英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在较大的程度上得以提升。
(四)课程设置的出新
大学英语课程设必须给学生提供交流、了解目的语与源语文化、获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本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进行比较、用英语参与国内外多元文化社团活动的必要课程;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又要培养其文化意识,还要对其专业发展有所促进,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分层次设置课程。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应覆盖从《语音》、《语法》、《初级阅读》、《初级听说》等基础课程,到《英美报刊选读》、《外台视听》、《英美概况》、《英美文化》等高级课程,应致力于构建一个分层次、从低级到高级都有相应备选课程的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杜仓宇,2010),将知识型课程、技能型课程、应用型课程融合,以满足不同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应该分专业设置课程。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不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要求也不同。进入高年级,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把重心转移到与其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上,使学生在步入不同行业就业前有机会学习行业语言的英语表达,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评价体系的创新
基于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母语文化教育和文化平等意识培养,不断渗透中国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平等交流的意识。语言学家Kramsch(1998)曾说过,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两者不可分。因此,在大学英语测试中应该将语言知识、技能测试与文化测试有机结合,在语言测试材料中包括价值、信仰等文化信息。针对学生对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的生疏,可以选择一些关于中国文化或中西文化比较为话题的写作或阅读,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应该提高形成性评估在课程考试中的比重,使学生更加重视英语学习的过程和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增加一部分学习策略方面的测试问题,使其更注重平时英语学习的策略使用。这样,以中国学生熟悉的考试进一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五 结 语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具有更多的机遇与世界文化的碰撞、融合与共同发展。肩负着文化承载工具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加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习英语知识、技能的同时,应该注重运用英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和提升。
[1]Kramsch,C.Language and Culture[M].Oxford:OUP.Malinowski,1998.
[2]Robert Lado.Language Teaching:A Scientific Approach[M].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64.
[3]戴炜栋.王雪梅.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再思考[J].中国外语,2011,(3).
[4]杜仓宇.学分制条件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探讨[J].新西部,2010,(1).
[5]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76.
[6]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7]李其龙,张可创.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全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2.
[10]史根东.可持续发展教育对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0,(5).
[11]卫芳菊.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H319
A
1673-2219(2011)11-0156-03
2011-07-01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2011年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全球化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研究”的成果之一。
李建红(1968-),女,湖南益阳人,硕士,湖南工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化和外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校:张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