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濂溪书院概述

2011-04-08王晚霞陈依妮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周敦颐书院湖南

王晚霞 陈依妮

(1.湖南科技学院 濂溪研究所;2.湖南科技学院 新闻传播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湖南濂溪书院概述

王晚霞1陈依妮2

(1.湖南科技学院 濂溪研究所;2.湖南科技学院 新闻传播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曾在湖南省永州、郴州、邵阳任职,期间他重视教育,兴办学校,留名一方。随着他在理学史上地位的提高,据我们统计约湖南省17个区县曾建有濂溪书院。濂溪书院的兴建与理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对周敦颐思想的传播和湖湘文化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

周敦颐;濂溪书院;理学;湖湘文化;永州;官学;私学

周敦颐于北宋天禧元年生于湖南道县,晚年命名自己居住的江西九江的宅前一条溪为濂溪,后世因之称为濂溪先生。“在周敦颐做过官的州县和被他教化过的地方,人们都办有濂溪书院或宗濂书院来纪念他,尤以湘、赣、粤三省为最盛,人们建这么多书院纪念他,这在中国书院史上是独一无二的。”[1]本文着重考察湖南省濂溪书院的修建情况。北宋康定元年至治平四年间,周敦颐曾在湖南省永州、邵阳、郴县、桂阳任职,期间他重视教育,设法改善办学条件,流芳一方。之后湖南不少地方都兴建了濂溪书院,厘清湖南省濂溪书院的修建渊源,对于湖南书院史、濂溪学研究等,都很有价值。

一 永州市的濂溪书院

1.道县濂溪书院。道县因其为周敦颐的故乡,在其去世后,道县人建书院,以其号“濂溪”为名。宋淳熙二年﹙1175﹚,“郡博士邹专迁祀于敷教堂”[2]P104。淳熙五年﹙1178﹚,知州事赵汝谊“以其地之狭也,下车之始,即议更度之”,并且塑二程先生像于其中,张栻有《道州建先生祠记》。[3]七年﹙1180﹚“教授章颖捐俸与士民创舍重建,设像祀祭。于正厅左右辟“吟风”、“弄月”两亭”。[2]P104嘉定十二年﹙1219﹚知州董与几复于州治城西建濂溪书院,魏了翁有《道州建濂溪书院记》。[4]P226景定三年﹙1262﹚知州杨允恭奏诸理宗皇帝,理宗钦赐御书“道州濂溪书院”六字,并刻于石,次年,请李挺祖为“濂溪书院掌御书臣”,并且拓地扩建。[5]元朝至正二年(1342)重修,[6]P354戒教者以“师道自持”,学者以“善人自期”,将见“真儒”之效,欧阳元有《道州路重修濂溪书院记》。[3]明弘治正德间,知州方琼、知府曹来旬相继修理书院,设置,学校后为正堂像,设备安置照旧,前为拜厅,岁久倾圮,康熙二十五年(1686)重修。康熙二十六年四月二十日,皇帝赐“学达性天”匾额。[7]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校士馆,今为永州三中。[6]P555

濂溪小学。宋景定四年﹙1263﹚知道州杨允恭在道州学西修建,“聚周氏之子孙教焉”,赵栉夫有《濂溪小学记》。[8]

2.零陵宗濂书院。零陵之前有东山书院,时久荒废,嘉靖庚申巡抚陈仕贤计划新修,郡守刘格把地点定在郡学之后,因故未能修成。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知府董翰在府学后创建,[2]P1069具体地点应在府学后高山寺,万历和崇祯年间均有修葺。[6]P422另据《道光永州府志》中蒋春生所撰《重修宗濂书院引》,宗濂书院是知府黄翰任中修建宗濂书院,[9]P314与《中国书院史》有异,我们认为很有可能是《中国书院史》中“董”乃“黄”字之误,在此存疑。

3.永州府濂溪书院。在永州府镇永楼。明万历十九年﹙1592﹚,旧书院因灾受损,御史大夫李桢重建,“捐置祭田,令世世保之”,李桢有《创建作养濂溪先生后裔书院记》、《新置濂溪先生祭田记》,参政吴中传有《重修濂溪书院碑记》。[3]据蒋云宽《重建永州府濂溪书院记》,此处旧书院应指的是宗濂书院。[10]P2176清初荒废,到顺治十四年﹙1657﹚“知府魏绍芳于府城门内新建濂溪书院”。[2]P105《永州府志》有魏绍芳所撰《国朝新建濂溪书院碑文》,有郡人蒋云宽所撰《重修濂溪书院记》,可为佐证。[10]P2177[6]P314-315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中学堂。[6]P555

4.东安县清溪书院。明嘉靖初知县陈祥麟改清溪僧寺为书院,即宗濂精舍[2]P1070。万历年间,时因“诏毁天下书院”[11]P173,知县朱应晨遂改为景濂精舍。清代重新建濂溪书院,同治间又将紫阳书院并入其中。[2]P105

5.江永县宗元书院。江永县即古代永明县,明嘉靖有宗元书院,清康熙十四年﹙1675﹚知县候绶重修,改名为濂溪书院。[2]P105祀有周敦颐。

6.新田县濂溪书院。在新田县城,由邑人公在咸丰四年(1854)建。[6]P536

7.蓝山县濂溪书院。又叫宗濂书院。[6]P427明万历元年﹙1573﹚知县郑之韶建,清代改为他名。[2]P106

8.江华县濂溪书院。在县南门关外,在清道光元年建(1821)。[2]P1146[6]P536

9.宁远县濂溪书院。宋代有知县黄大明建濂溪书院。[2]P1026到明朝万历中期,知县蔡光在县东修建会濂书院。[12]P193

二 郴州市的濂溪书院

在侯云汉所写的《新建东山书院记》中,他很清楚的指出:“郴州书院来源有三,一曰濂溪,二曰景贤,三曰同仁。”郴州修建的濂溪书院有:

1.郴州濂溪书院。周敦颐曾在郴县任职时讲学,相传郴州有周茂叔学堂。[2]P105《广湖南考古略》则明确记载有周茂叔书堂,在州城东鱼降山。[13]P125南宋时修建濂溪书院,[2]P1026之后迁徙不一,到明朝弘治中期,迁至州南门外。[12]P195到康熙乙亥间,谢允文除判衡阳,再次修缮,王喆生有《郴州重建濂溪书院记》,[14]P837谢允文也有《重建濂溪书院记》。[14]P838

2.桂阳县濂溪书院。由明正德间知县陈德本在县西桂枝岭修建,[2]P1068[6]P428有爱莲、予乐两个亭子,明嘉靖年间,知县徐兆先复立讲堂学舍,[12]P195罗洪先有《桂阳濂溪书院记》。[2]P823清康熙六年﹙1667﹚由知县黄应庚修复。[2]P105[6]P533清嘉庆九年﹙1804﹚邑绅范毓洙重建。[2]P1146

西关濂溪书院。在桂阳县城西,由邑绅范毓洙在嘉庆九年(1804)修建,为乡学,与濂溪书院隔岸相对。[6]P533

3.桂东县濂溪书院。据《中国书院史》“历代书院名录”记载,桂东县在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建有濂溪书院,但在本书关于周敦颐与濂溪书院的总结中,却说“桂东濂溪书院于乾隆二十三年(1759)建”,这显然与“名录”所记不同,另《湖南教育史》,认为改书院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6]P533时间分别各不相同,大概是由于刻本书的清晰程度造成的。我们据《郴州总志·名宦志》及时任知县洪锺所写《濂溪书院记》[14]P849记载,洪锺是湖北公安进士,“乾隆二十一年任桂东县,才能明敏,釐剔积敝,兴学校,修邑志,竟以疾去,百姓哭送,依依不忍舍”[14]P419。可知洪锺重视教育与文化建设,因而他不可能在任期十二年后才修学校,故我们推断,桂东县濂溪书院应是修建在乾隆二十三年。

4.永兴县濂溪书院。宋代有建濂溪讲堂。[2]P1026

三 衡阳、邵阳、娄底市的濂溪书院

1.衡阳市濂溪书院。衡阳市在南宋时建。开禧三年﹙1207﹚改为学府。明清时期屡有兴废。[2]P106但此书院《衡州府志》无载,[15]P173-181暂存疑。

2.邵阳市濂溪书堂。邵阳市在宋宝祐三年﹙1255﹚由知府宋仲锡在邵阳县东山修建濂溪书堂,[2]P1025,《湖南教育史》认为,创建于绍兴中期,[6]P214早了几十年。应该就是景濂堂,[16]P1332元代时书堂毁坏,到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湖南道参议杨逢春建东山书院,清康熙元年﹙1662﹚东山书院重建,因为景濂堂毁废,而在景濂堂后面修建祠,以祀周子,到康熙初年,将周子移到东山书院。

希濂书院。南宋绍熙甲寅九月,杨万里的《希濂堂记》中记载,由“邵阳史君潘侯焘”,在治之西偏建希濂堂。[4]P257就是希濂书院,到康熙十年﹙1671﹚知府李益阳再次修建,十一年将希濂书院并入东山书院[2]P1142。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郑之桥将东山书院改为濂溪书院。咸丰间因兵火战乱而毁坏,到同治间再次重建。[2]P106

3.邵阳县爱莲书院,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由知府陶珙修建,[6]P423在邵阳县城周敦颐观莲处。[12]P193到道光十六年,“知府惠体廉复建为濂溪祠。”[16]P1332

4.娄底新化县濂溪书院。明成化十六年﹙1479﹚于新化县西门大街建濂溪书院。[2]P106另据《湖南教育史》载,该书院由知县傅珍修建于成化元年(1465),具体时间存疑于此。[6]P423嘉靖间知县余杰改为文昌书院。[2]P1070万历间重修,后毁废。

也有一些虽然没有称作濂溪书院,但其中也祀有周子的书院,如衡阳在集贤峰下,明万历中期邑令彭簪修建的集贤书院,其中就有祀周子,以及唐李泌、韩愈、宋赵汴、朱子、张栻。[12]P191[15]P179怀化沅陵县的崇正书院,明正德中期,由郡守戴敏修建,后面有六贤祠,其中祀有周子、二程、张载、朱子、张栻、杨廷和有记。[12]P194为还有零陵县的思贤堂,在永州府学内,会有周子、范纯仁、范祖禹、邹浩、张浚像,共为一堂,额上题作“思贤”,[13]P109也是祀周子于学校内。为确保濂溪书院的长久发展,官方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拨田、赏银、褒奖等手段来给予支持。此外,周氏后人以及一些地方学者等为追思先生,扬先生学,也都自愿投身到学院的建设中去,这股民间与官方的合力,推动了濂溪书院在各朝的发展。

四 濂溪书院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书院是培养时代文化精神的摇篮,对于思想文化的承上启下传承意义重大。唐末动乱不仅冲击了中古政治经济结构,也为思想的活跃提供了条件,书院的兴起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官方对于书院和理学的态度变化对于濂溪书院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具体原因我们归为以下方面。

(一)日益发展壮大的理学思潮提供了强大理论背景

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对周敦颐极力推崇,他多次为濂溪祠堂的修建写记,并抓住机会宣扬濂溪思想,所谓“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随着理学地位的提高,朱熹地位的提高,周敦颐的影响力自然也就节节高了。在统治者大力提倡理学,鼓励文化教育的条件下,元代出现了“书院官学化”[11]P140的特点。清代初期抑制书院发展,后改为“积极兴办,加强控制”[17]P90,开始对书院的设置进行官方的换置,给书院以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欲将乡里之学改造成官学。这也就为濂溪书院的长久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和政策平台。

同时,修建濂溪书院对周敦颐思想的传承、对湖南理学思潮的传播以及湖湘文化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几乎在每篇为濂溪书院修建而写的记中,都在感慨周子思想伟大的同时,提出要传承周子的思想,显然各地濂溪书院的修建,有利于扩大濂溪思想的传播范围,在这方面作用重大。而濂溪思想正是理学的渊源,自然也就增加了理学的深度和广度,这对于理学思潮地位的确立打下一定社会基础,也加深了湖湘文化的深度,对湖南人民的思想文化提升也有一定作用。当然,与此同时,统治者也就实现了统治者从思想上笼络、控制百姓的目的。

(二)周敦颐重视教育的回音

“周敦颐首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1]最著名的当属他在江西南安任职时教授二程。周敦颐少年时期在道县生活时,爱学习,勤思考,传说悟道月岩,之后他的学说受到推崇,学习的精神自然也就受人敬仰。他在邵阳任职时,发现邵阳的学校“左狱右庾,卑陋弗称”,亲自择地东南,另建新校,受到父老乡亲的拥护。在郴州任职时,曾为知郴州事职方员外郎李初平讲学,在郴县作县令时,刚任职,便首修学校以教人等等,这些事迹都濂溪书院的兴起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周氏后人和地方官员以及社会普通阶层,怀着对周敦颐的敬仰,对传承先生教育思想的追求,就接下了修建濂溪书院的接力棒。

(三)科举制的大规模施行

两宋时候科举制度得到完善,虽然在辽金元时曾跌入低谷,但到明清时候,科举就进入到了鼎盛时期。[18]P2科举为寒门子弟开辟了一条向上的通道,官方不仅对经济上进行补助,“自启程以至回乡费,皆给于公家”[19]P653。另一方面还不断扩大各届考生的录取名额,放宽学生入学读书的身家条件,如太学生,唐代规定必须是五品以上公子孙,但宋代则规定是“八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20]。这举措大大刺激了学子学习的积极性,读书人数剧增,为书院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对象。大量书院应运而生,是在情理之中的。“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了科举的必由之路。学校和科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21]P23

(四)官学和私学地位起伏变化的结果

宋初,“尽管科举已经大盛,但许多地方的州县学迟迟未置”,“于是各类书院首先获得恢复和发展”。[22]P296之后官学虽为主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官学暴露出一些弊端,如“财政困难、学校腐败”等,使得它生命力受到影响,有识之士开始兴办私学,以书院来补救官学的不足,[23]纠正科举的弊端,“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喧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力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朝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17]P90。濂溪书院也就陆续建立和完善起来了,对官学不盛的局面有起到一定互补作用。

濂溪书院的修建,除了教书育人、教化民风,也给历代后人追思周敦颐,传承周先生的精神,怀念他的功德以及使得世人牢记他的学术旨趣提供了一个很合适的方式。值得后代的人瞻仰和探究。

[1]孙映球,任俊华.周敦颐思想暨濂溪书院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2):64-69.

[2]李国钧,王炳照,李才栋.中国书院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明]胥从化.濂溪志[M].明万历刻本.

[4]梁绍辉,徐荪铭.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7.

[5][清]吴大镕.濂溪志[M].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6]冯象钦,刘欣森.湖南教育史[M].长沙:岳麓书社,2008.

[7][清]周诰.濂溪志[M].清道光己亥爱莲堂刻本.

[8][明]李嵊慈.濂溪志[M].明天启四年刻本.

[9][清]吕恩湛,宗绩辰.道光八年永州府志(影印本)[M].长沙:岳麓书社,2009.

[10][清]罗汝怀.湖南文征[C].长沙:岳麓书社(影印本),2008.

[11]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2][清]王先谦,段青峰.湖南全省掌故备考[M].长沙:岳麓书社,2009.

[13][清]同德斋主人.广湖南考古略[M].长沙:岳麓书社(影印本),2010.

[14][清]朱偓,陈昭谋.嘉庆郴州总志[M].长沙:岳麓书社(影印本),2010.

[15][清]饶佺,旷敏本.乾隆衡州府志[M].长沙:岳麓书社(影印本),2008.

[16][清]黄宅中,张镇南,邓显鹤.宝庆府志[M].长沙:岳麓书社(影印本),2009.

[17]陈元晖,尹德新,王炳照.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18]林白,朱梅苏.中国科举史话[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19]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0][元]脱脱.宋史(选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1]王道成.科举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2]何忠礼.南宋科举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3]李才栋.周敦颐在书院史上的地位[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3,(3):64:65.

G649.299

A

1673-2219(2011)11-0015-03

2011-09-30

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永州石刻对潇湘文化发展的多元影响”(项目编号09YBB174);湖南科技学院重点课题“濂溪志版本在明清的流传”(项目编号09XKYTA 006);2011年度湖南科技学院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编号湘科院校字〔2011〕42号)。

王晚霞(1977-),女,陕西周至人,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文献学研究。陈依妮(1991-),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2009级学生。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周敦颐书院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颐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周敦颐赏莲图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白鹿洞书院记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