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农村善治必须推进农村社会工作职业化

2011-04-08陈成文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利益

陈成文

现实农村善治必须推进农村社会工作职业化

陈成文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和难点所在。要完善农村善治,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创新农村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为求助者提供资源以帮助他人走出困境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社会工作者通过客观的助人来达到受助者主观上的自助,即“助人自助”,[8]即在增加人们福利的基础上,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顺利地通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扮演好社会角色,为促进社会公平、社会进步以及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完善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加强农村社会工作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三农”问题一直是所关注的焦点,农民作为中国最广大的弱势群体,急需社会工作的服务和救助。同时,由于农村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中国农村在人口、社会治安、利益诉求、特殊人群管理中仍面临着许多难点问题。要解决这些难点问题,仅仅依靠目前的一些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还不能够完全得到有效解决,急需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农村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维护社会稳定的润滑剂、安全阀的作用,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社会问题,消除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1)农村人口管理。农村人口数量的控制及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所在。[9]当前中国农村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劳动力数量对家庭经济发展仍有较重要影响,同时,由于农村人口科学文化水平较低,一些传统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无后不孝等思想在部分农民头脑中仍根深蒂固。这使得农村人口快速增长,给农村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条件改善带来巨大压力,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另外,在农村中还存在早婚、买卖婚姻、封建迷信、家庭暴力等一些陋习和违法行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等。这就需要有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大力普及法律知识,传播科学的人口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协调解决农村社区问题,或向相关部门及时反映重大社情,以便政府及时调整有关政策,从而促进农村人口优化和农村婚姻家庭生活质量及人口素质的提高,为广大农民谋取福利。

(2)农村治安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随着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失地农民不断增多,农村社会治安管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制假贩假、吸毒贩毒、贩卖人口、偷盗、传销、封建迷信、黑恶势力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侵蚀着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村社区出现问题以后,由于缺乏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资源,缺乏相关机构对经济资源、组织资源、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致使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由于扩散速度相对较慢,不能及时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往往导致问题不断蔓延和恶化。社会工作机构具有预防和矫治社会问题的功能。在农村治安综合治理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治安的治理活动,采取事前防控措施,强化治安防范常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及时发现治安漏洞并及早反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和业余生活,有效预防犯罪。因此,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亟待社会工作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3)农村利益诉求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传统利益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已暴露出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合法表达利益的意识不足、利益表达呈分散性、利益表达非制度化趋向严重、利益表达渠道不够畅通。[10]社会工作机构作为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作为社会角色的第三方,能够积极协调好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角色互动和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农民群体利益的顺利表达和与政府的有效沟通,从而有效化解矛盾和冲突;有利于在提高农民法律观念和民主意识的同时,对农村的信访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系统地、切实有效地去帮助农民维护自己的应有权益。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农民利益诉求制度,满足农民利益诉求表达与农民权益保护的需求发展,就需要通过农村社会工作来拓展农民利益诉求的渠道、创新农民利益诉求的方式、实现农民利益诉求机制的立体化和系统化,进而实现农村利益诉求主体、利益诉求内容和利益诉求载体的有效互动。

(4)农村特殊人群管理。加强对农村特殊人群管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目前农村的特殊人群可大致分为流动人口、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闲散和问题青少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吸毒人员及艾滋病患者等几种。目前农村外出打工的青年劳动力越来越多,留在家中的老人无人照料,孩子无人看管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日益显现,此外,一些高危特殊群体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监控和管理,极易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因此,如何从根源预防和解决这些特殊人群给农村社区所带来的问题是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助人功能,在帮助特殊人群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困和发展。社会工作的优势在于对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残疾人及弱势群体均有专门的工作理论和方法,面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相应的对策去进行预防、协调和解决。通过对农村特殊群体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丰富他们的社区文化,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促使他们顺利融入和适应社会。同时,社会工作还能够整合有利的社会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特殊群体的进一步发展,切实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

二、加强农村社会工作必须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

目前,社会工作在农村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结构变迁、市场经济冲击乡村、农民自信心低落、干群关系紧张和农民对外界没有信任感的现实中,[11]针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较低、社会对其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和适应性理解存在偏差、社会工作者总量偏少结构不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12]从实际出发构建一支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显得尤为重要。

(1)推进农村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由于社会工作属于“舶来品”,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社会工作者仍处在社会职业的边缘。对照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通行经验,并且与美国、加拿大等社会工作发展较成熟国家的比较,目前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面临的问题可集中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环境方面,社会工作职业化缺乏系统的本土化知识理论;职业体系方面,没有明确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系统,尚未发展出独特的价值体系与职业文化、规范的职业操守和行业自律标准;学科发展方面,社会工作教育培养目标模糊,实践环节薄弱使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训练;组织环境方面,专业服务组织发育不良;制度环境方面,政府包办社会事务职能未从根本上转换,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立法不足。[13]因此,中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农村的社会工作职业化更是任重而道远。因此,社会工作要成为服务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就必须进一步加快社会工作者职业化的制度建设,使社会工作者成为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的一部分,为社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2)提高农村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准。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积极介入,而中国专业化的农村社会工作人才严重缺乏。当前在农村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主要是当地行政人员或其他社会性人员,他们一般都没有经过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训练,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偏低,只能凭借着已有经验进行社会工作,往往解决不好问题,反而会增添出新的矛盾,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缺乏成为阻碍农村社会工作开展的重要瓶颈。培养专业化的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必须加强社会工作教育,适时根据农村的新情况进行实践指导和培训,培养适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者,提高社会工作者专业素质。同时,对政府和社会机构的一些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者从志愿者和其他有能力的人当中进行培训和选拔,不断提高农村社会工作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另外,要从政策和制度入手,提高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引导城镇社会工作者进入条件相对较为落后并且急需社会工作服务的广大农村,并发挥市场在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村基层各类社会工作人才的合理流动。此外,还要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和信息库,切实为农村社会工作提供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为全面提高农村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准打好基础。

(3)为农村社会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人才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成长环境。优化社会工作人才环境,是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和社会的普遍认知,国家应为农村社会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外部环境来看,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农村社会工作价值观,使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深入人心,营造受人尊重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创新农村社会工作的政策措施,完善人才制度,设立科学的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岗位,建立有效的农村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专业的社工人才到农村服务。三是要建立有利于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社工服务的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农村社会工作人才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四是建立具有普适性的关于农村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包括资格认证、注册管理、从业规范等;加强能够体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特征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建设,如薪酬标准指导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国家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服务等方面也要给予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为农村社会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和环境支撑。

综上,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会管理是一个有效的契合,也是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社会工作的缘起来看,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而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在农村,因此农村始终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点对象和领域,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工作是实现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乡村治理的难题、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工作理论的创新以及加快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14]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和有效运转,为农村社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有效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有序发展,更加有利于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07ASH01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陈成文系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