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临床观察
2011-04-06孟宪民段永畅
孟宪民,段永畅
(1.河南大学医院眼科,河南 开封 475001; 2.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眼科,广东 广州 510630)
复方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临床观察
孟宪民1,段永畅2
(1.河南大学医院眼科,河南 开封 475001; 2.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眼科,广东 广州 510630)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将114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变化、前房出血吸收时间、继发性出血、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组8例(13.79%)发生继发性出血,对照组18例(32.14%),出现继发性出血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安全有效,且能有效地预防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
复方血栓通;前房积血;临床观察
我们通过观察患者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后,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视力变化、前房积血吸收时间及继发性出血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2年10月至2010年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114例(114只眼)患者,男 84例,女30例,4~20岁42例,21~40岁58例,40岁以上14例。致伤原因:碰撞伤、玩具子弹击伤、棍棒击伤等,出血情况按Oksala分类法划分[1]:I级:出血量占前房容积的1/3以下者,II级:出血量占前房容积的1/3~1/2者,Ⅲ级:出血量超过前房容积1/2者。114例中I级36眼,II级58眼,Ⅲ级2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中,前房积血I级18例,II级30例,Ⅲ级10例。对照组56例中,前房积血 I级18例,II级28例,Ⅲ级1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病原因及病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常规采取半卧位休息,双眼包扎;I级前房积血治疗,采用止血芳酸0.3g加入50g/L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d1次,连用3d;Ⅱ、Ⅲ级前房积血及继发性出血,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用200g/L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1~2次/d,连用3~5d;Ⅲ级积血吸收不好,有淤血块形成,角膜水肿混浊或血染,眼压≥3.3kpa,前房积血全量,持续 5d以上,行前房穿刺冲洗术。治疗组在此方案基础上,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广东众生制药厂),每次3粒,每天3次。
1.3 观察项目
观察治疗前后患眼视力,前房积血完全吸收的时间及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测量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间治疗的有效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前房出血吸收时间及视力比较
治疗组58例,积血吸收时间最短1d,最长8d,平均3.4d。对照组 56例,最短2d,最长 9d,平均4.2d,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视力>0.3者治疗组48例(82.76%),对照组 40例(75%),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见表1。
2.2 2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8例发生继发性积血(13.79%),对照组18例(32.14%),差异有显著性(P <0.05)。治疗组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例)
表2 2组并发症病例比较(例)
3 讨论
外伤性前房出血是由于眼球受挫伤时,角膜缘、虹膜或/和虹膜睫状体血管破裂所致,少量积血一般1周左右即吸收,大量反复出血者凝血块及红细胞变性可堵塞小梁网导致房水引流受阻而产生继发性青光眼,同时血色素的分解产物进入角膜基质,使角膜发生血染,呈现铁锈色或棕褐色,从而损害视功能。因此,需及时诊治,避免严重后遗症及并发症。
外伤性前房出血临床处理原则是止血,促进积血吸收,预防再出血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前房出血主要通过前房角滤帘组织,巩膜静脉窦排出,一部分由虹膜表面吸收。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加快房水的对流,促进前房出血的吸收[2]。同时,针对多数外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及血细胞阻塞房角,造成眼压暂时性升高,应用甘露醇加少量激素,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渗出,降低眼压,促进房水更新。同时应用氨基己酸能有效预防继发性前房出血[3]。对因前房内存在较大的凝血块引起房角关闭、角膜血染的患者,可应用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激活剂(t-pA)治疗[4]。
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成分为三七、丹参和黄芪,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药理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三七既可通过肝脏增加血液中的凝血酶,缩短凝血时间,起止血作用[5],又能促进纤维蛋白原的产生,促使血块溶解,促进纤溶的作用,表明三七兼具有止血与活血化瘀功能,有利于止血,并能加强和促进单核吞噬细胞功能,达到清除红细胞的目的[6]。
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可以充分利用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止血和活血化瘀的双向调节作用,能改善眼部微循环,有利于分解产物的排出,促进积血吸收[7]。我们观察证实,治疗组中复方血栓通胶囊应用于全程治疗,均未见明显复发出血病例。虽然治疗组在视力的恢复和促进出血吸收统计学处理并未得出差异的显著性,但也较对照组有加快趋势。因此,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安全有效,能有效地预防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蔡用舒.创伤眼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216-221.
[2]吴琰煌.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3.3(2):120-121.
[3]张效房,杨进献.眼外伤[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05-127.
[4]彭广华,李志杰,李辰.现代眼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610-615.
[5]吉洪宝,李加茂,王成荣.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6):461-463.
[6]吴亚明,温积权,孙丽萍.等.复方血栓通联合云南白药治疗玻璃体积血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8.16(1):59-61.
[7]钟毅敏.于强,胡兆科.复方血栓通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4,25(5):487-488.
[责任编辑 李武营]
R779.12
B
1672-7606(2011)02-0149-03
2011-04-15
孟宪民(1959-),男,河南杞县人,主治医师,从事眼科疾病的诊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