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竞争力研究

2011-04-05王晶吴冬颖赵文婧

当代旅游(学术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亚布力滑雪哈尔滨

王晶 吴冬颖 赵文婧

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竞争力研究

王晶 吴冬颖 赵文婧

根据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冰雪旅游整体竞争力,进而提出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通过高水平制定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力促黑龙江省建成中国冰雪旅游示范区,培育核心竞争力,培育大品牌,切实提升基础竞争力等方式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整体竞争力。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竞争力

一、比较视角下的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整体竞争力评价

关于旅游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较多,我们认为吴金林和李丹所著的《福建旅游业竞争力研究——理论与实践》中提出的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模型较为全面合理,比较适合评价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竞争力状况。本文采用此模型,从黑龙江冰雪旅游资源竞争力、区位竞争力、品牌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基础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成长竞争力等七个方面进行总体评价,为黑龙江制定和调整冰雪旅游发展策略提供一种思路和基础素材,并为本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一种指导思想。

(一)资源竞争力

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体育和节庆资源。

1、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竞争力。黑龙江省是我国冬季最长的省份,冰雪资源分布广泛,雪质较好,大小兴安岭造就了众多的山林地貌,具有大冰雪、大森林资源特征,适合开发冰雪旅游,特别是滑雪的自然资源优势较为明显。据滑雪场资源普查,全省海拔1000m以上适于建造滑雪场的山峰就达100多座,是中国滑雪旅游资源最为密集的省份。但是和吉林省相比较,缺乏如长白山之类的名山效应,资源比较分散;与河北省、吉林省相比,黑龙江气候偏冷,亚布力风力较大,对于赏冰滑雪者来讲具有不利的因素。可见自然资源的竞争力只是相对较强。

2、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赋予冰雪旅游更多的内涵和特色。黑龙江省拥有如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多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独特的北方少数民族风情,具有无法模仿的不可替代性,是发展民俗旅游的垄断性资源。独特的北大荒文化、红色抗联文化、世界知名的石油文化,都凸显了黑龙江省旅游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它将赋予黑龙江冰雪旅游产品更多的内涵和特色。和吉林省相比,黑龙江省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多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和北大荒文化、石油文化更具垄断性。

3、冰雪艺术形式多样,大大丰富旅游产品。黑龙江冰雪艺术主要包括冰灯艺术、雪雕艺术、冰雪文艺、冰雪摄影、冰雪绘画等方面。还有再现冰雪生活文化的冰上婚礼、冬钓节、冰上龙舟大赛、冬季铁人三项赛、具有俄侨文化习俗色彩的冬泳等活动、体现冰雪经贸文化的冰雪节经济贸易洽谈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冰灯艺术和雪雕艺术。从1963年始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就集中展示了黑龙江的冰灯艺术,至今走过了37个年头,如今冰灯艺术人才遍布国内各地,冰灯作品也担当着国际艺术交流使者的角色;雪雕艺术的集中展示始于1988年,至今已经发展为中国哈尔滨雪雕艺术博览会,连年举办国际国内雪雕比赛。冰雪艺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黑龙江冰雪节庆开创中国冰雪旅游先河,具有绝对竞争力。与吉林省节庆活动数量、影响力和发展历史等方面进行比较。

表1 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冰雪节庆开发状况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为,黑龙江在节庆产品开发数量及开发历史两个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全省节庆活动的整合力不强。

5、黑龙江冰雪体育历史悠久,是国家重要的冰雪运动基地。黑龙江是在我国最早开展现代滑冰运动的省份。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黑龙江的滑冰、滑雪运动已经成为较为普及的群众性娱乐项目。1996年亚冬会在亚布力召开,2004年亚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和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大奖赛,2009年2月在哈尔滨市举行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这些都对黑龙江的冰雪体育旅游产生了极大的拉动和促进效应。而相比较,吉林省也不示弱。2007亚冬会冰球比赛在吉林省滑冰馆、吉林速滑馆举行,2009年瓦萨国际越野滑雪大赛在长春净月潭滑雪场举办。在长春莲花山滑雪场连续三年举办了由国际雪联主办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比赛。国际雪联(FIS)2010-2011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吉林站赛事将在北大湖滑雪场举办。黑龙江省拥有国家训练基地:亚布力滑雪场、双峰滑雪场、乌吉密滑雪场和冰球馆、冰上基地等均作为国家运动员训练基地。吉林省也拥有吉林省滑冰馆、长春市五环体育馆、长白山高原冰雪运动训练基地均作为国家训练基地,其中长白山高原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是中国国内冰雪运动员进行冰雪训练的主要基地,同时也是我国唯一的高山冰雪运动训练基地。可见黑龙江和吉林在体育运动方面不相上下,不分伯仲。

(二)区位竞争力

1、区位旅游竞争力明显。从区位来看,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北部,是名副其实的“北国”;处于东北亚的地理中心,是东北亚地区文化经贸交流的中心地带;中国的“北极”和“东极”都在黑龙江省境内。开发特色旅游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尤其是哈尔滨与吉林相比,拥有与俄罗斯边境线长2981公里,有25个国家一类口岸和10个边民互市贸易区,诸多口岸市县都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情,界湖界江独具北国特色,具有开发边境旅游的绝对优势。

2、交通竞争力一般。黑龙江省旅游交通的可进入性相对较强,现已建成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伊春、黑河、漠河等九个机场,开通了哈尔滨—韩国首尔航线、哈尔滨—韩国清州包机旅游航线、哈尔滨—日本新泻航线、哈尔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航线、哈尔滨—俄罗斯海参崴航线、哈尔滨—香港航线、北京—哈尔滨—漠河航线、北京—哈尔滨—大庆航线、北京—哈尔滨—鸡西航线、北京—哈尔滨—伊春航线等数十条国际国内旅游航线。但是这对于一个旅游省市来说并不具有太大优势。

3、省会城市的集散能力较强。从区位来看,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哈尔滨拥有建设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的较大优势。哈尔滨地处东北亚地区中心位置,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是沟通东北亚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哈、滨州等5条铁路在此并轨,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哈尔滨机场已开通国际航线9条,国内航线100余条。目前,已经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向长春、牡丹江、佳木斯、伊春、黑河、大兴安岭、大庆、齐齐哈尔、呼伦贝尔等城市辐射的交通网络。具备统筹东北大冰雪、大森林、大文化、大山水(长白山、五大连池)、大边境、大湿地等独特性资源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具备发展成为面向俄罗斯边境旅游的集散中心的优势条件,中俄政府签署的《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哈尔滨等城市作为对俄连接点,为黑龙江开展冰雪旅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品牌竞争力

黑龙江冰雪品牌在国内独树一帜,在东北亚乃至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1、冰雪节庆品牌具有绝对优势。黑龙江省多年来十分重视培育节庆品牌,拥有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齐齐哈尔关东文化节、牡丹江雪城旅游文化节、佳木斯三江国际泼雪节、大庆雪地温泉节、伊春小兴安岭雾凇节、中国漠河冰雪文化节、中国雪乡旅游节等一系列响亮的品牌;树立了“世界冰雪旅游名都”、“国际滑雪旅游胜地”旅游目的地形象,彰显了黑龙江旅游的市场竞争力,也构成了黑龙江冰雪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成为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渥太华冬令节齐名的冬令盛典之一,并入选“中国十大有影响力节庆”。

2、冰雪旅游产品品牌美誉度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亚布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雕博览会、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松花江冬泳、双峰雪乡、大庆雪地温泉、齐齐哈尔滨雪地鹤舞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已成为国内冰雪旅游的龙头产品,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已成为东北亚地区的滑雪胜地。

3、冰雪文化品牌独树一帜。黑龙江的冰雪艺术人才也形成充足的队伍,在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涌现了大批名人和专家。著名画家于志学创立了冰雪山水画及冰雪画派,填补了传统中国水墨画一千多年来不能直接画雪更不能画冰的空白,被誉为中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新的突破。现代冰建筑和灯光等各方面技术奠基人王丽生、朱宪琪、董孝民等也成为著名的冰雪技术专家,这些名人及其文化、艺术、技术形成了无数的品牌和荣誉。

(四)产业管理竞争力

产业管理竞争力主要指区域旅游产业主管部门为产业发展所创造的环境。旅游产业管理的内容包括产业管理的力度和效率,以及指定的相关产业政策和地方旅游法规等。

1、冰雪旅游产业环境竞争力正在大幅提升。黑龙江省省委提出了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和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并纳入全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总体布局之中,这既是一个创新战略,同时也是对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深刻理解。目前全省上下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谋划旅游、推动旅游的良好格局。与此同时近年来媒体给予旅游发展以积极的舆论支持。与《生活报》携手开展黑龙江旅游100景评选,烘托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北国风光——美在黑龙江”新版导游词》的出版也是学界为旅游营造文化气息的实际行动。

2、产业管理力度不断提升,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政府引导性资金的注入。省政府自2000年设立发展金,至2009年末,累计投资达到4.9亿元。2010年又拿出了1亿元作为全省旅游名镇建设资金和旅游促销宣传及项目资金。为更好发挥政府资金导向功能,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与省财政厅、省农村信用联社共同签署了《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项目金融合作协议》,建立了乡村旅游项目贷款机制。但是与吉林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表2 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旅游发展扶持程度比较

3、冰雪旅游产业法规和政策较为完善,管理力度加大。重新制订《黑龙江省旅游条例》,2008年12月19日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通过,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先后完成《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规划》等一批旅游重点规划,提高科学指导水平。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机制不断完善。规范滑雪场的S级评定标准,下发了《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评定办法》和《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评定细则》,旅游标准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引领中国滑雪旅游标准建设。进一步修改完善了《诚信旅行社评定标准》、《诚信旅游饭店评定标准》。

(五)基础竞争力

1、冰雪旅游产业规模竞争力较强。在全省基本形成的以“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和其它关联产业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的基础上,黑龙江省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模上走在前列。拥有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冰雪景观和滑雪场。冰雪大世界堪称中国冰版迪斯尼;雪雕博览会也令人骄傲,漠河的中国圣诞老人村也将开门纳客。尤其黑龙江滑雪场数量及规模更大。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目前省建有高、中、初级滑雪场近百家,各类雪道160多条,总长度近16万余延长米,各种索道130多条,雪具4万余副,滑雪区接待床位2万余张,实现了滑雪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1年黑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滑雪场等级评定工作,2009年现已评出SSS、SS、S级滑雪场29家,其中SSS级雪场12家,吉林省具有接待旅游滑雪能力的滑雪场有13个,辽宁省共有12家滑雪场,相比之下,黑龙江省高等级滑雪场的基础设施也有较强的优势(见下表)。

表3 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著名滑雪场比较

2、服务竞争力正在提升。一方面,基础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在旅游交通方面,强化交通硬件设施,现已建成哈尔滨等省内重点城市和地区9个机场,开通了哈尔滨—韩国2条航线、哈尔滨—日本航线、哈尔滨—俄罗斯2条航线、哈尔滨—香港航线和北京-大庆、漠河等重点旅游地区的国际国内航线;食住等相关核心要素产业也得到配套发展。共有旅游星级饭店307家、旅行社592家、旅游家庭旅馆260家、快捷酒店500家,开发建设了黑龙江省旅游资讯网和12301旅游服务热线。其它旅游购物、旅游餐饮、旅游娱乐等要素也得到较快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提高软性服务能力。注重旅游商品(纪念品)研发,编印《黑龙江省旅游特色商品(纪念品)》宣传手册,举办了黑龙江省旅游商品(纪念品)成果展示大赛,重点建设了“龙江印象”黑龙江省(哈尔滨)旅游商品纪念品展销中心。编制了《龙江菜及龙江酒(水)品牌名录》和《黑龙江旅游特色美食》手册,大力推广“龙江菜”。建立了省旅游资讯网,12301旅游热线全面开通。哈尔滨在城市重点地区建立了两处旅游集散中心,在软性服务方面的竞争力提升幅度较大。

3、冰雪旅游经济效益较高,产业拉动性不强。这里主要采用黑、吉、辽三省近几年春节黄金周旅游收入统计数据,对经济效益进行对比。

表4 2008——2010年东北三省春节黄金周旅游收入

以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作比较。见下表

表5 2000年和2010年哈尔滨长春冰雪节旅游收入比较

由此可见,无论从黑龙江省总体看,还是省会城市单体看,冰雪旅游的经济效益还是呈持续上升的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国家体育局所做的一份调研报告却反映出黑龙江省的滑雪场经济效益参差不齐。对黑龙江省10家滑雪场的调查结果是,有40%的滑雪场盈利,有60%的滑雪场处于持平和亏损状态。

表6 黑龙江省与北京市及周边地区滑雪场盈利与亏损一览表

另据调查,双峰雪乡住户通过农家旅馆接待游客,每年户均收入10万元;北极村因为冰雪汽车拉力赛带动当地老百姓人均增收1290元;亚布力滑雪场均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达几千人;宾县吉华滑雪场门前的饮食住宿一条街也十分红火。但是产业上游的装备生产能力不足。据了解,几年前亚布力天璐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过“亚布力”品牌滑雪服,年产值500余万元;哈尔滨乾卯雪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日本独资企业生产过滑雪板、滑雪鞋、雪杖、脱落器等。2010年哈尔滨伟建厂制造生产的价格在8万元左右的造雪机,已经在太阳岛雪博会使用。但是这也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家,凤毛麟角,产业的拉动效益不强。

(六)人力资源竞争力

1、冰雪技艺人力资源队伍优势明显。从最初的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起,哈尔滨有46年的冰雪艺术发展史,培养造就了大批冰雪采掘、设计、创作、研究等经验丰富的艺术人才。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培养造就了大批的滑冰、滑雪、冰球等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专业管理人才。这些都是黑龙江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优于其它地区的宝贵财富。

2、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需要发掘。主要体现在教育和培训能力。黑龙江省旅游人才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到2006年底,全省共有旅游院校在校生15?661人,其中高校在校生9?281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380人。目前开设旅游院系(专业)的大专院校41所,高、中等职业旅游院校26所。从总体上看,虽然旅游人才教育体系较为完善,教育规模不小,但目前的旅游人才教育仍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就哈尔滨而言,2007年,持证上岗导游员只有3000人,而实际需要5000人,有较大的缺口。另外旅游人才流失极其严重。据统计,一般行业正常的人员流失在5%—10%左右,而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竟高达20%以上。而冰雪旅游管理人才和冰雪雕塑技术人才流失现象更为严重。据了解,原来哈尔滨拥有冰雪艺术雕塑人才600人左右,但是目前仅剩不足300人。全国各大滑雪场的管理层基本上都有从黑龙江引进的人才。

(七)成长竞争力

1、旅游人数和收入数量逐年增长。

表7 黑龙江省春节黄金周冰雪旅游统计

从黑龙江省春节黄金周冰雪旅游统计看,体现国内旅游收入和增长率的绝对数量均在增加,而且增长幅度也在增加,可见黑龙江冰雪旅游的成长竞争力较强。

但是从黑吉两省省会城市冰雪节期间旅游人数和增长率比较图分析,虽然哈尔滨市连续五年成为春节黄金周全国最“热”的旅游城市之一,来哈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再创历史同期最高。但是长春的收入年增长率已经超过哈尔滨,可见应该客观看待我们的成长性。

2、产业成长性较好。产业链条正在培育,不断延长,哈尔滨东安厂生产出造雪机,冰雪刺绣工艺品正在销售,带有冰雪符号和冰雪节吉祥物的工艺品纪念品已经批量生产;亚布力冰雪论坛形成了品牌。旅游滑雪俱乐部逐步增加,目前能达到25家左右,我省最大的滑雪俱乐部——企鹅滑雪俱乐部在全国也属于最大。自带滑雪者数量在稳步上升。滑雪爱好者做过粗略统计,05年本地自带滑雪板的人约有8000副的数量,而现在能达到30000副。

综上所述,将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具体化到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从而得出黑龙江冰雪旅游竞争力状态为:与吉林省相比较,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竞争力中自然资源竞争力相对较强,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和北大荒文化、石油文化资源具有垄断性,在冰雪节庆产品开发数量及开发历史两个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因而在资源竞争力中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节庆资源的竞争力最强,需要进一步放大效应。在区位优势中,开展冰雪旅游的交通竞争力一般,而开展边境旅游具有绝对优势和竞争力,具备开展冰雪加边境旅游组合产品的基础竞争力。在品牌竞争力中,冰雪节庆品牌具有绝对优势,冰雪文化品牌独树一帜,冰雪产品品牌具有领先和数量优势,但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冰雪旅游产业环境竞争力正在提升,行业管理领先,并且较为规范,具有引领行业规范发展标准的竞争基础。冰雪旅游产业规模竞争力较强,服务竞争力正在提升。冰雪技艺人力队伍优势明显,潜在优势需要发掘,具有开发人才培训基地的实力。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链条正在培育,并不断延长,产业成长性向好。冰雪旅游的经济效益呈持续上升的状态,但是滑雪场经济效益参差不齐,滑雪产业的拉动效益不强,可见综合效益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研究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其目的就是研究在宏观大环境下,地区旅游产业如何以资源、区位等因素为基础,通过品牌竞争力、产业管理竞争力、基础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成长竞争力的系统提升,发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绝对优势,获得比较优势,最终实现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在中国乃至世界冰雪旅游市场中占据更大市场额度,获得更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一)龙头带动的产品战略。这是为应对外部规模发展的竞争的必然抉择,否则我们将会失去龙头的位置。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做出“中国滑雪中心已经南移”的判断。如果我们还不积极应对,不采取超常规动作,不下大决心整合,那么这个判断将会真正变成事实。因此近2-3年将是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的挑战期和机遇期,必须加快整合步伐。为此,黑龙江省必须对冰雪旅游现有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和评判,以此为依据,制定整合方略,以建立亚布力冰雪旅游聚集区为牵动,扶持若干响当当的冰雪旅游节庆、景区、新兴旅游型态产品,同时要建立健全黑龙江冰雪旅游大项目库。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大型旅游开发商,推进一批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集散服务基地等大项目建设,引领黑龙江旅游的品质提升和国际化发展。

(二)链条延伸的产业战略。围绕冰雪旅游打造冰雪经济产业链。既要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要素,又要促进产业融合、壮大要素核心产业,最终目标是建设冰雪旅游聚集区——冰雪旅游小镇示范区。为此一方面要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做强和拓宽冰雪核心产业,构建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冰雪度假、冰雪艺术、冰雪民俗、冰雪餐饮等冰雪旅游产品体系。要创新开发冰雪旅游的上游产业链,打造成冰雪装备、冰雪用品生产基地,形成冰雪服装加工和交易基地,推进冰雪旅游标准基地,打造中国冰雪旅游示范区。要积极拓展冰雪旅游的下游产业,重点推进冰雪会展、冰雪会议、冰雪商务、冰雪教育培训等产业。另一方面,要实现融合性发展突破。推进冰雪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相互融合,形成千亿元产业规模。强化旅游与城镇建设、乡村发展、文化创意等相融合,重点培育拓展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信息服务业、旅游健康保健业、旅游文化创意等冰雪旅游新业态等产业链,打造旅游综合体,提升哈尔滨旅游集群化发展水平。

(三)品牌凸显的市场战略。冰雪旅游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走向品牌竞争。谁具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谁就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和客源,谁就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黑龙江省冰雪节庆品牌具有绝对优势,必须凸显和张扬。以具有较高品牌美誉度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为统领,充实更多的民俗性、参与性和体验性活动,如冰雪啤酒节、滚冰节、冰雪摇滚音乐会等等,策划和引进更多的品牌体育赛事,激发民众的冰雪运动热情,放大节庆品牌效应,从而使国际冰雪名都和世界滑雪胜地形象具有坚实的产品支撑和浓厚的群众氛围。

(四)产业集聚的空间战略。按照“要素相互配套、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科学编制并实施产业集聚区各项规划,加快建设进度,形成一批基础设施完善、旅游特色突出、公共服务健全、品牌突出的旅游产业集聚区。重点建立亚布力冰雪旅游产业集聚区。在全省构建若干旅游产业集聚区。以亚布力为龙头,整合周边资源,构建以冰雪为特色、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成为示范,最终在全省形成多个产业集聚区,组建多条综合黄金旅游带,支撑世界冰雪旅游名都建设。

(五)融合共生的文化战略。黑龙江省冰雪文化是本地区冰雪旅游最本质的特征,让冰雪文化更深刻地融入本地区,将整个地区变成冰雪文化与艺术的殿堂应该成为一个主要发展方向。黑龙江特有的具有垄断特点的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世居少数民族的冰雪文化习俗与生活习俗的完美再现也将构成黑龙江冰雪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冰上杂技、花样滑冰等冰雪艺术表演项目的开发也将成为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冰雪画派创始人于志学、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申雪、赵宏博、杨洋、王蒙等冰雪名人文化要素的运用也是构成吸引力的着力点;冰雪餐饮文化的深度开发也要成为更大的卖点。

(六)基地培训的人才战略。在当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充分挖掘黑龙江省冰雪技艺人力资源优势和旅游教育资源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建设中国冰雪旅游培训基地,真正承担起为中国提供各级各类冰雪旅游人才培训的职能。

(七)培育客源的教育战略。冰雪旅游,尤其是滑雪旅游是需要技能培训的,欧洲国家对方圆300里的儿童实行免费滑雪的激励机制,使得本地客源明显增长。我们也要积极实行教育培训战略,从娃娃抓起。一是和教育系统合作,从小学开始进行冰雪文化知识教育,把冰雪文化及其民俗纳入小学乡土地方课教材的主要内容;二是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中设立冰雪运动技能课程,成为达标项目;三是在大学设立冰雪旅游管理专业、冰雪旅游产业规划专业、冰雪雕艺术专业和冰雪体育运动专业本科或者硕士研究生课程。从而从教育体系中保障本地产生大量的客源,也使冰雪文化作为本地特色文化的概念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八)跨界联合的区域策略。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是当今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合则双赢,竞则双败。一方面,联动省内主要旅游城市、东北地区中心旅游城市,突出冰雪运动和边境旅游特色,共同打造“东北冰雪旅游牌”,构筑“东北无障碍旅游协作区”,建设跨省、跨国精品旅游线,形成立足哈尔滨、贯穿黑龙江、辐射东北、跨越国界的大旅游格局。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参与东北亚高层旅游发展论坛或战略协商会议;加强与俄罗斯合作,推动中俄边境旅游精品线路的开发;推进与日韩俄在冰雪旅游市场开发方面的合作,形成互为客源、共享市场的合作机制。

三、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整体竞争力的应对策略

(一)高水平制定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升政府产业管理竞争力。赋予管理部门相应职能来统领冰雪旅游相关行业和部门,管理部门要高水平制定和实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中长期战略及产业发展规划。利用东北雄厚的老工业基地基础,加大对上游雪场设备、滑雪板、服装等的研发和制造,加大对下游交通、食宿等的开发,要求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要齐头并进,突破以单纯滑雪场为核心的冰雪旅游规划。

1、强化忧患意识,扭转黑龙江冰雪旅游地位和作用被边缘化的局面。必须承认,黑龙江滑雪有些优势在弱化,滑雪场经济效益整体不佳,整体实力逐渐减弱,而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和河北地区的张家口地区都对我们进行分流和挤压,如果再顺其自然发展下去,过两年,我们就不是谈优势和主力军,而是要谈追赶和边缘化的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冰雪旅游发展到了新的转折点,一个十字路口。如果有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足够力度的扶持,有大手笔的精心策划和具有执行力的运作,构筑新优势和竞争力完全有可能。

2、合理布局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以政府为主导,邀请专业人员尽快制定《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重点主要从冰雪基础旅游产业、冰雪文化产业、冰雪科研教育产业、冰雪体育产业、冰雪商贸产业五大重点关联产业入手,进行重点培育。以冰雪基础旅游产业为核心、冰雪文化产业为突破、冰雪科研教育产业为支撑、冰雪体育产业为动力、冰雪商贸产业为亮点,联动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产业、食品饮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农林牧副渔业、建筑业等延伸产业,为实现以冰雪旅游为突破口,引领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助力旅游成为黑龙江省支柱产业,并成为黑龙江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巩固黑龙江省中国冰雪旅游强省、中国冰雪旅游制高点的目标。使冰雪旅游业成为黑龙江省旅游业的主导力量,成为黑龙江省优势经济产业,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优势带动产业。重点规划发展哈尔滨尚志亚布力、牡丹江海林绥芬河、大庆齐齐哈尔、北极漠河、小兴安岭、佳木斯同江抚远等6个冰雪旅游聚集区和集合区,形成6条重点冰雪旅游带。哈尔滨作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功能定位为“体验冰雪旅游文化+品牌景区观光+享受冰雪节庆气氛+教育培训基地”。以哈尔滨为先导,发展冰雪旅游产业链,推进冰雪核心要素产业发展,推进冰雪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创新开发冰雪常态演出项目。在哈尔滨策划和举办“世界冰雪经济论坛”、“世界气候经济论坛”等特色会议活动,树立标杆会议,形成与达沃斯、博鳌等类似模式的高端会议品牌。尚志亚布力作为重点品牌冰雪集聚区来打造,最终培育成冰雪旅游小镇。牡丹江海林绥芬河做好“戏雪乐雪体验雪+中俄边境旅游”文章。大庆齐齐哈尔集合区要开发好“雪+温泉”的组合产品,树立品牌。漠河实现“中国北极+圣诞老人村”两个品牌组合。伊春小兴安岭地区重点张扬黑龙江“北国风光+雾凇”特色。佳木斯同江抚远规划重点突出“华夏东极+少数民族冰雪民俗+黑瞎子岛风光”。使各个区域各有千秋,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3、优化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政府疏通影响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营企业、个人投资冰雪旅游产业,使现有旅游资源形成规模产业。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实施优惠政策扶持力促建立研发、生产、销售冰雪产品渠道。政府发展旅游项目的引导型资金应优先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尽快出台对产业集聚区的扶持措施。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旅游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宣传推广、引导性旅游项目、重点基础实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被确定的集聚区,由市县统一规划,统筹配套基础设施。列入市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旅游产业集聚区用地纳入本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市县统筹保障和优先安排。政府出台系列会议奖励计划,对会议会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机构、公司予以一定额度的奖励。对贡献较大的客源地旅行社、媒体给予的推介与宣传合作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制定扶持旅行社的奖励政策,壮大旅行服务企业。

4、营造冰雪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政府引导教育、体育、旅游部门和社区联手,持续开展上冰雪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客源储备,烘托浓浓的社会氛围。将滑雪产业博览会品牌固定下来,奠定黑龙江滑雪旅游的核心地位,达到“购买雪具黑龙江最好”的口碑和商业氛围。在各个冰雪主要市、区、镇建设功能齐全、内容多样的冰雪艺术馆,丰富冰雪艺术品、工艺品和纪念品,体现地域文化元素;创新各广场、街区的冰雪艺术品,建设冰雪风光带和冰雪艺术画廊,烘托冰雪文化氛围;将冰雪文化元素和符号融入到旅游产业要素配置和城镇建设中,使旅游要素和冰雪元素有机结合。策划冰雪民俗节庆,如滚冰节、冰雪服饰节等,开展冰雪民俗体验,如冬季捕鱼、垂钓等等,使冰雪生活习俗在旅游中得以再生和延续。运用创意元素,策划反映黑龙江冰雪特质的文艺作品,如《情恋亚布力》、《漠河之旅》等电视剧、动漫作品等,在全国热播引起轰动,在全国树立黑龙江冰雪个性形象,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5、建设多元化个性化产品,充分开发客源市场。据滑雪爱好者所做的粗略统计,2005年本地滑雪者自带滑雪板约有8000副的数量,而现在能达到30000副,从中可见冰雪旅游发展速度之快。因而政府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即在10—15年内黑龙江仍将维持大量滑雪初学者的市场特点。所以要积极建设初级、中级、儿童型等特色雪场,细分不同层次客源。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休闲需求的激增,适合大众健康的运动方式——越野滑雪将会备受重视,政府也要积极引导并规划开发越野滑雪项目。另外,作为中国冰雪旅游的发源地,应在哈尔滨高端策划和建设哈尔滨四季冰雪乐园,成为世界冰雪名都的主力载体,对游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二)力促黑龙江省建成中国冰雪旅游示范区,领跑中国冰雪旅游发展。突出黑龙江省在全国冰雪旅游中的标杆地位和引领作用,将黑龙江省打造为全国冰雪旅游示范基地。为此要做到:一要加快制定《中国冰雪旅游标准》,使之成为我国冰雪旅游开发管理的标准和规范,起到引领作用;二要在《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评定办法》和《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评定细则》基础上,完善冰雪旅游管理和服务规范,成为中国滑雪旅游管理的标准和规范;三要形成黑龙江冰雪旅游综合体产品体系,为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起示范作用。以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度假区、漠河北极圣诞老人村、大庆连环湖雪地温泉度假、伏尔加庄园越野滑雪等产品为主,在全省范围内培育若个冰雪旅游精品,为冰雪旅游示范基地提供支撑;与此同时多样化开发滑雪旅游产品,增强吸引力。叫响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品牌,使其成为本地区居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的“老百姓自己的节日”;使旅游滑雪大众化;增加越野滑雪项目,引导大众开展健康生活方式;针对不适宜滑雪人群,适度增加戏雪项目。同时还要把亚布力等滑雪品牌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品牌捆绑,扩大知名度。四要做强若干个冰雪旅游龙头产品,牵动黑龙江冰雪旅游跃升。按照5A景区标准建设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和亚布力滑雪度假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重点加强综合服务区、冰雪演艺大厅、冰雪观赏购物中心、冰雪娱乐餐饮中心、四季冰雪展示园区、冰雪啤酒欢乐城、冰雪运动体验中心、马术俱乐部、水晶婚礼堂等的建设。整合亚布力滑雪度假区,以高品质的统一的一个亚布力滑雪度假区整体形象出现。目前应重点解决体制机制瓶颈,大额资金注入,统一规划与管理等问题,对现有雪道进行整合,把亚布力大锅盔、二锅盔和三锅盔统一管理起来,形成合力,一致对外,获得整体竞争优势,以抗衡竞争者。在保留重大体育赛事和运动员训练功能的同时,还要向旅游、休闲度假和娱乐功能转变。为此要增加休闲娱乐服务要素,在各滑雪场组织开展亚布力冰雪音乐会等系列活动。除此之外,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基础上,还要策划系列服装品牌发布会、旅游商品和户外运动装备展销、青少年冬令营、冰雪培训、冰雪度假、冰雪会议、冰雪商业等系列化活动。可在亚布力尝试建立滑雪聚集区,实行税收、融资、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进行整体规划和联运,进一步恢复亚布力的品牌美誉度。

(三)以培育冰雪旅游产业为目标,培育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和行动策划。培育冰雪旅游产业人力市场。利用大批冰雪采掘、设计、创作等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造就冰雪产业大军,增加社会就业;培育冰雪旅游装备制造业,建设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是依托哈尔滨、齐齐哈尔滨、牡丹江、大庆等工业优势,发展冰雪旅游装备、旅游房车、大型观光电梯、生态型索道等科技密集的设施设备研发制造;旅游商品纪念品研发制造等,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积极引进冰雪餐饮、冰雪商业、冰雪会议、冰雪艺术公园、冰雪酒吧街、冰雪酒店、冰雪文化展览馆等产业链下游项目,充实冰雪度假旅游的内涵,打造北方冰雪创意基地,力创“中国冬季旅游第一品牌”。力促冰雪旅游与房地产结合。在亚布力、太阳岛及其周边地区的风景胜地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雪乡别墅”、“观冰赏雪洋房”等,吸纳省内乃至全国的一部分投资型购房资金。培育新型业态,在亚布力镇等地区设立自驾车营地和房车营地。完善配套自驾车旅游服务功能,推进国家自驾车旅游示范线的建设。建设亚布力冰雪旅游名镇示范区。亚布力镇要把建设中国第一冰雪旅游名镇作为发展目标,发挥滑雪产业的聚集效应,继续增加滑雪场数量,优化结构,加快星级酒店建设,提升接待服务档次和水平,形成提供标准、特种和主题等多种体验的滑雪场、群体系。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扶持和打造哈尔滨等城市一批骨干企业。发挥好黑龙江旅游集团的龙头作用,支持太阳岛景区、亚布力景区等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以产权为纽带,通过资产划拨、合资合作、兼并等方式,对景区、酒店、旅行社、汽车公司等国有优良资产进行重组,打造一批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支持中小型旅游企业,组建企业联盟。优化旅游投资环境,打造国际化的投融资平台,积极支持港中旅集团、华侨城集团等央企落脚黑龙江省。通过组建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公司,推进旅行社向集约化、网络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引进国内外大型品牌酒店、旅行服务商、电子服务商以及综合性、专业化的大型企业管理集团。

(四)构建产品新格局,切实提升基础竞争力。要依托冰雪资源优势,做精产品建设,做宽冰雪产业,着力打造7条冰雪黄金旅游带,为建成世界冰雪旅游名都提供产品和产业支撑。

1、冰雪综合黄金旅游带:哈尔滨—亚布力—牡丹江—雪乡

以档次分明、特色各异、功能有别的冰雪产品为主导,集会议、商务、休闲、娱乐、度假等一体化的综合黄金旅游带,构建哈尔滨都市区、阿城、尚志三个旅游集聚区和牡丹江、雪乡旅游集合区。哈尔滨都市冰雪旅游集聚区重点面向大众游客,着力发展冰雪观光、冰雪游憩、冰雪培训、冰雪艺术、冰雪展示等冰雪旅游产品。整合冰雪大世界、雪博会和冰灯游园会,形成联票机制和统一品牌,突出各自特色。加快推进四季冰雪乐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冰雪产业培训基地建设。创建中国冰雪研究院,抢占冰雪旅游科研和产品开发新高地。着力拓展冰雪游憩产品,开展冰雪芭蕾、冰雪垂钓、冰雪业余汽车拉力赛等活动。阿城冰雪旅游区重点面向中端游客和商务旅游者,着力推进冰雪运动与温泉、狩猎、高尔夫、商务、会议、娱乐等业态的融合,整合玉泉和平山等地区的冰雪旅游产品,打造冰雪商务游憩区。重点建设玉泉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尚志市要依托亚布力冰雪旅游度假区的市场知名度,建设中国高端专业性滑雪运动基地,争取承办更多的冰雪运动赛事,推进冰雪运动向冰雪运动、冰雪度假、冰雪节事等复合型产品转变,做宽、做深冰雪旅游产业链。以亚布力为龙头,整合周边资源,构建以冰雪为特色、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牡丹江—中国雪乡旅游集合区,筹划建设威虎山国际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国际级滑雪度假中心,完善提高中国雪乡旅游区的各项功能,同时放大雪乡概念,推进雪堡建设,挖掘林海雪原文化。塑造好“林海雪原”、“雪城、雪乡、雪堡、雪场”中国雪城品牌。

2、神州北极冰雪旅游带:哈尔滨—大兴安岭—漠河北极村

突出哈尔滨都市冰雪旅游集聚区和漠河北极村神州北极旅游名镇。前者欣赏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壮观、体验亚布力滑雪的魅力,感受冰雪节和都市冰雪氛围。后者依托“神州北极”品牌,把北极村作为神州北极旅游度假区的龙头品牌和突破口,重点发展冰雪体验,建设“中国北极圣诞村”、“神州北极旅游中心”、冰雕博物馆,使之成为中国的“北国明珠”和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小镇。成为黑龙江冰雪旅游一个新的增长点。

3、地质生态·冰雪旅游带: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五大连池

重点欣赏和体验哈尔滨都市冰雪旅游集聚区、大庆温泉生态资源和五大连池地质生态奇观。在哈尔滨欣赏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壮观、体验亚布力滑雪的魅力,感受冰雪节和都市冰雪氛围;在大庆主要开展雪地温泉体验游、商务会展游,借助林甸“中国温泉之乡”、“世界温泉养生基地”的品牌优势,以林甸县、杜尔伯特县为重点,精心建造独具特色的温泉主题小镇;打造“中国温泉之都”品牌形象,未来把大庆建成东北亚著名温泉旅游度假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齐齐哈尔驻足雪地观鹤。五大连池重点建设融科普教育和游乐体验的“火山博物馆”,提升黑龙山等七大观光区,建设五大连池旅游名镇,创五大连池5A级景区。

4、伊春小兴安岭林海雪原旅游带:哈尔滨—铁力—伊春

该旅游带以突出小兴安岭林海雪原风光为主。其主要特点:在哈尔滨欣赏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壮观、体验亚布力滑雪的魅力,感受冰雪节和都市冰雪氛围;铁力突出森林滑雪品牌。配套建设梅花山滑雪场、金山滑雪场、桃山滑雪场、朗乡石猴山滑雪场、日月峡滑雪场,提高档次。桃山旅游度假区建设猎人营地及封闭猎场和冬季冰雪主题社区。伊春以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为依托,集养生度假、狩猎滑雪、会议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森林生态旅游胜地。重点欣赏大平台雾凇之北国风光特色。建设汤旺河旅游名镇。

5、华夏东极冰雪旅游带:哈尔滨—佳木斯—同江—抚远

该旅游带的特点是冰雪与界江游、跨境游的结合。其主要特点:在哈尔滨欣赏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壮观、体验亚布力滑雪的魅力,感受冰雪节和都市冰雪氛围;在佳木斯、同江、抚远是以黑瞎子岛和乌苏镇为核心,以抚远“华夏东极”和黑瞎子岛景区为龙头,重点发展界江旅游、跨境旅游、商贸休闲旅游、少数民族旅游与冰雪旅游的组合,成为黑龙江省东北部的旅游核心增长极。

6、东北冰雪旅游板块:哈尔滨—长春—沈阳

《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公布,将东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首次上升至国家层面。该规划在空间发展格局上突破行政边界,将形成“五大区、十五亚区”的空间格局,并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冰雪旅游产品。为此黑龙江旅游必须立足东北旅游区,打造“东北冰雪旅游板块”,构筑“东北无障碍旅游协作区”。将哈尔滨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冰雪休闲度假目的地,并与冰雪、文化和边境等黑龙江特色旅游相组合。

7、东北亚冰雪节庆之旅:中国(哈尔滨)—日本(北海道)—韩国(江原道)

以哈尔滨东北亚区域集散中心为依托,放眼东北亚国际区域,可开展多项合作与交流。如可尝试建立东北亚滑雪场联盟,共享信息、互送客源;另外还可将中韩旅行商大会引进哈尔滨,进一步强化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东北亚国际旅游论坛》在哈尔滨成功举办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开发“东北亚冰雪节庆之旅”,将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黑龙江国际滑雪节、韩国江原道山鳟鱼冰节、日本北海道札幌雪节联合开展主题旅游,变竞争为竞合关系,互利互惠。

(五)培育大品牌,激活黑龙江冰雪品牌的影响力。在塑造黑龙江冰雪、生态、边境三大产品品牌基础上,建设一系列著名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如建设尚志亚布力、漠河、大庆连环湖雪地温泉等等一批特色村镇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太阳岛、亚布力国际品牌美誉度,打造漠河北极村、大庆温泉度假区等一批中国冰雪旅游知名品牌;优化提升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黑龙江国际滑雪节老品牌,高端策划亚布力冬季音乐节、哈尔滨中国冬季时尚服装节等一批节事旅游新品牌;积极策划冰雪之约、边境之行等若干线路品牌。依托城市旅游和节事品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延长消费价值链;依托旅游景区品牌,做足做透冰雪旅游文章;依托目的地品牌,完善配套产品和旅游产业要素开发;依托精品线路品牌,带动集散地建设和旅游服务增长。充分发挥品牌扩张功能、引领作用,带动黑龙江冰雪旅游实现新的跨越。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把冰雪旅游品牌的冠名权、开发经营权,有偿转让经营,利用冰雪提升黑龙江无形资产价值。重点是激活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黑龙江国际滑雪节老品牌,挖掘效益。一要提高市民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做深做透“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使其真正成为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渥太华冬乐节和挪威奥斯陆雪节齐名的,名副其实的世界上少数几个内容最丰富、气氛最热烈的冬令盛典之一。二要扩大黑龙江国际滑雪节的国际知名度,充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以申报举办亚冬运会、世界锦标赛、冬季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为基础,浓缩黑龙江冰雪地域符号元素、融合现代科学技术,谋划一系列高端冰雪运动赛事。重点考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赛、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赛、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单板追逐赛、冬季两项赛等滑雪类赛事和花滑锦标赛、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掷冰壶赛等冰上竞技比赛。推进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奥林匹亚公园等场馆和设施建设,营造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

(六)把黑龙江建成中国冰雪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科研基地,占领冰雪旅游人才竞争高地。以哈尔滨城市规划设计院、冰雪艺术中心、冰灯办设计中心、雪雕办设计中心等冰雪艺术设计队伍和亚布力风车山庄、龙珠二龙山、吉华长寿山、华天乌吉密、平山神鹿等滑雪俱乐部为基础,联合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高校,集中力量把黑龙江打造成中国冰雪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同时,积极谋划与国内、省内高校、旅游职业院校展开战略合作,探索建立校地合作培养机制,以设立冰雪旅游分校等形式搞教育基地,为我国冰雪旅游、冰雪艺术、滑雪装备制造等提供高端人才储备。与此同时还要将培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重点引进高水平人才,尤其是国外管理人才,通过外方管理带来一整套人才和管理方案,直接和国际接轨。以亚布力为基地,与国际专业机构合作,设立滑雪学院,培养专业教练、运动员等,将亚布力建成国内滑雪教学、科研、培训基地,发展冰雪文化创意产业。

[1]哈尔滨社科院,哈尔滨市旅游局.《2009-2010年哈尔滨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R].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0

[2]中国旅游研究院.《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09年发展预测》[R].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3]吴金林,李丹.福建旅游竞争力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4]阚军常.黑龙江省与北京市及周边地区滑雪场经营现状的对比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6)

[5]王晶,吴冬颖.哈尔滨与长春、沈阳冬季旅游发展比较研究[R].哈尔滨社科院研究报告,2010年7月

[6]张德成,徐淑梅,李喜娜.中国与欧洲冰雪旅游产业比较分析及发展对策[J].

王晶(1964-),女,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2010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大决策咨询项目(项目编号:10-A 009,项目负责人:王晶)吴冬颖(1982-),女,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旅游发展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赵文婧,女,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学院旅游规划与管理方向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亚布力滑雪哈尔滨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雪山中的洁白丝绸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的照明设计
致敬亚布力20年
冬来啦,滑雪去
嘿,一起去滑雪吧!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滑雪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亚布力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