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实践教学的思考
2011-04-04胡萍
胡 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要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以海上运输与保险作为重点,阐明有关国际货运与保险的基础理论及教授如何办理海上运输与保险的基本技能。根据近几年来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其主要就业岗位为外贸业务员、跟单员、货代从业人员、报关员等,为了不断满足市场对国际货代人员的要求,扩大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在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的实践教学中,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种类少,内容滞后
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是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开设,适用的教材较少,近几年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教材是外经贸大学出版的《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其内容不够全面、部分内容已过时,如集装箱、提单等章节,内容较陈旧,不符合当前教学的需要。近几年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出版社相继出版相应的教材,但大部分内容是围绕国际货运代理等方面,是面向高职高专或是自考的教材。目前还没有适合于本科或是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教材,双语教材也基本上没有: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从事外贸工作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运输与保险知识与外商进行良好的商业合作,因此为了加强学生专业方面的英语水平采用双语教学是重要的手段。但是由于课程中很多内容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因此很难从国外找到适合我国双语教学的教材。综观国外相关的教材,发达国家在海上货物运输教学方面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船舶类型与基本结构、与积载有关的船舶知识、货物知识、船舶安全知识(即船舶稳性、强度和吃水差的核算与要求等)、货物积载与装卸、各类船舶(特别是集装箱船、固体散装货物船、液体散装货船等)安全运输以及危险品安全运输等”。而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的教材相关内容较少,国内也没有出版相关的教材。这显然不能适应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现代海上货物运输的要求,也达不到开设本课程教学的目的。
(二)学生实习机会少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很多大专院校扩大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招生规模,而国际运输与保险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有限,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出于经营的盈利性和竞争性的考虑,使学生实习成为一大难题,而学生如果不能在相应的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就很难深刻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无法衡量,为了加强实践教学,一些学校建设了仿真实验室,对本课程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对国际物流的基本流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企业仍没有相应的实习岗位供学生实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识记上,比如说缮制单证,学生不能很好地从信用证提取信息;再如保险种类学习,保险单的填写,虽说在课堂上教师花很长时间和很大精力作详细的讲解,但是让学生来分析实际案例时,仍不明白该如何填写保单。这些具体问题除了讲解理论知识外,实践实习是必要的。
(三)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目前主讲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课程的教师大多不是专业教师,复合型人才较少。运输与保险课程分为运输与保险两篇,大部分教师对此知识不够专业,而且大多数教师不具有实践经验,很少有教师真正做过相关的海运事务,或是从事海运保险的实务,这无疑对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议及措施
(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与企业保持联系
本课程较强的实践性,使得单纯的书本教学容易与实践脱节。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触最新信息,教材内容的更新十分重要。目前一些教材重心偏离,不适应现代海上货物运输要求,集装箱运输由陆运发展至海运,并以集装箱运输取代了绝大多数的杂货船运输。近些年来海运中以三大类船型运输为主,即集装箱船、散装液体货船和固体散货船。在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的海上货物运输与保险教学中,仍然将杂货船运输作为授课的重点,占该课程总课时的1/3以上,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化船舶发展的需要和现代海上货物运输的要求。再如,教材对班轮运输的计算占很大的篇幅,而集装箱运输的计算则占一小节,与现实严重脱节。在实际贸易中大部分采用的是集装箱运输,笔者认为需要相应加大其篇幅,与现实接轨。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理论内容基础上,除了从网络资源、书籍资料上进行补充以外,还应加强同企业联系,将最新的企业货运单据如海运单、货物托运书、设备交接单等更新资料及时提供给学生参考。将不同企业的提单让学生填写,让学生明白提单哪些内容最重要的,哪些表格内容可以灵活处理。
(二)教学内容应讲求实效,增加应用性
独立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要求系统性和完整性,尤其要区别对待航海专业的学生,他们除了要求掌握航海技术,还要掌握船舶结构特点和各自的积载要求。但是对国贸专业学生的要求不一样,他们要对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在注重基础知识实际操作的同时,更突出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不能贪大求全,要增加应用性、适用性。如熟悉所载货物的特性,熟悉运输流程以及相关的公约和法规,让学生了解其内容、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等。如掌握外贸运输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政策法规,具有货运代理、揽货、货运站、租箱、拆箱及装箱等具体操作、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再如保险原则,教材列举很多原则,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很好把握,教师应把重心放在保险单的制作上,以此为基础,然后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明白保险单上每一保险种类所代表的实际意义。这样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锻炼学生团队作业
本课程实践性的内容较多,还需要一定的外语知识,如果通过团队作业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可考虑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课内外作业要求学生团队完成,如以小组为单位填制各种运输单据,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填单的过程中可通过互相讨论、互相检查发现很多问题,并能自行纠正,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再如运输流程以及业务等内容,书上讲的较少,可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然后每组派代表讲解小组的成果,这样学生会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查阅各种资料,并最后形成小组意见。这样的教学效果相当明显,事半功倍。
(四)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课程考核主要以知识结构考核为主,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因此新的考核方式应围绕考试职业技能展开,减少识记部分考题,加大技能考核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能力标准及岗位要求的核心展开。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三部分组成:闭卷考试占50%,课程仿真实训占30%,校外实习报告占20%。
(五)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提供顶岗实践机会
要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为此本专业可与物流专业及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教授国贸及运输管理的知识,物流专业的教师教授物流相应的知识,最后一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亲身体验国际货代从业人员的工作,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自身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学生毕业后可有多种工作选择,可从事国际贸易,也可从事海上运输管理工作。
[1]朱谨.《外贸运输与保险》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7(8):179-180.
[2]汪益兵,陈亚飞.“海上货物运输”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08(1):48-50.
[3]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系会.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