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三院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案例教学研究
2011-04-04王蔚
王 蔚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的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作为经济类课程独特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不断地普及和推广。这是一种将真实世界引入课堂的方式,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首要目标,既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又是激发和强化头脑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识和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记笔记的消极性学习方式转变为参与分析决策的主动性学习,并能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点上培养学生管理与创新的实际能力。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之一,案例教学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进行描述,提供中国外贸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学生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后从中有所收获的教学过程。
一、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的认知能力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同时,案例是从实践中搜集,经过筛选、提炼后的成果,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客观实际。学生面对案例,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可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思考现实中的问题,也可以从实践案例中总结归纳理论,缩短了理论与现实情境的差距,使学习的知识和理论更为生动、具体、形象。如“外贸发展的理论依据”是纯粹理论的章节,涉及到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竞争力理论等内容。在教学中,针对中国外贸发展的某一现象,可尝试用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们来说,一方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还要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置疑。不少学生反映这是锻炼他们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极好机会。在课堂讨论之后针对案例要求同学们撰写分析报告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探讨改进的措施,这也使学生们在战略规划和决策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增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活动实践表明,学生对使用案例教学法反应热烈,并目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他们认真地投入到案例分析过程中,在课堂讨论时,发言积极而又热烈。学生们各抒己见,对于要点问题持不同观点、不同方案的学生相互争论的场面时有发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协同作业的能力。每个学生参加案例讨论小组,并确定自己在其中的角色与承担的具体工作。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协调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二、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择存在盲目性和局限性
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认真听课,穿插很多案例,下课后,学生只记得老师讲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没有记住授课的内容,以致本末倒置。这样使用案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先按照教材顺序讲授外贸发展现状及基本原理,然后作具体解释,在解释过程中穿插一些案例。这种循规蹈矩的讲授方法往往使得案例受到一定局限,因为教师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所举的案例一定是恰好能说明该理论的案例,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案例和理论过分的对号入座不能拓展学生的横向思维。
(二)案例内容分析肤浅
有的教师使用案例局限于解释和说明其所讲授的理论,未对案例作必要的分析与说明,甚至只是对其所讲授理论的简单的、毫无意义的重复。其用意和动机过于明显,学生根据当前所讲理论即可不假思索地推断出个案的处理结果,因而导致一种思维上的惰性,无益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案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案例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自己定位在传授者的地位,显得很主动。有的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完成教学计划,在案例教学中,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以教师讲授案例为主,在案例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必要的启发,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成了举例教学而非案例教学。即使采用了案例教学,但是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化,基本都是对某一个案例采用“讨论—陈述”的传统方法,学生课堂讨论或者课后讨论后轮流陈述或者提交报告,教师甚至没有对学生的论述进行适当的评价。
三、案例教学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在选择或编写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案例的选择应当既适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同时又要密切联系实际。
在选择案例前,应明确教学目标。首先是要解决哪个方面、哪个层次的问题,是一种方法的应用还是几方面理论的综合应用。其次是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学到什么、改变什么,是有利于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或相关方法的掌握还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还是培养其思维方式。为此,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三方面的性质:
1.典型性
中国外贸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在选择时应该经过严格筛选,选择时应针对本三院校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特点,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使学生学习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可以选用学生喜爱与熟悉的人、事、产品和企业等案例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好。因为学生熟悉,就容易被调动,也乐于参与。比如,迪斯尼乐园在欧洲的投资失败案例算是国际经典案例,学生也喜爱迪斯尼乐园的品牌,如果只是简单地分析欧洲迪斯尼失败的原因,这对现实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但是如将案例教学延伸到迪斯尼乐园在中国上海的投资行为的分析,这样能给学生以真实感,投入的积极性更高,学生虽然身在课堂,但通过剖析实际案例,有身临其境之效,对学习理论知识就不会感到抽象。
案例可以对比,理论也可以对比,在理论的章节学习中,可以针对某一个案例,将枯燥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哪一种理论对该案例的现象的解释最有说服力。
2.客观性
主要是指对事实和环境的描述,要求案例所反映描述的问题应是真实的,案例对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些公认的经典案例历史悠久,这些事件中蕴含的基本原则和原理是经典的,对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充分挖掘案例中的理论有深刻意义,这些案例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使用。
有的案例虽然好,但超越了教师的驾驭水平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因而教师无法胜任案例的组织和点评工作,学生无法提起讨论的兴趣,这种案例教学也注定是失败的。比如商业腐败案例,有些现实案例只是面上的分析,这样的案例在教师收集材料中就无法完全掌握情况,如果运用在教学上将影响教学效果。
3.操作性
主要是指案例具有开发学生智力的功能,在案例中应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的问题。案例应该能够对当前和未来的实践提供有效的参照和指导。如果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再生动、再完备的案例都不应作为教学案例。案例要能够让学生搜寻其中的隐藏信息,深入发掘各种信息间的潜在联系,以求得解决方案。比如在技术贸易章节,可以将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案例融入其中,结合当前的“山寨货”来探讨。
(二)突破传统案例分析模式
案例教学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研讨式、讨论式、分析式和诱导式等。方式的选择往往根据案例的长短、覆盖的内容及其重要性等因素有机地、灵活地加以运用。多种方式的使用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
目前,多数的案例教学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研讨式,即案例介绍和课堂讨论;另一种为分析综合式,由同学们根据案例撰写分析报告,课堂上进行总结和综合。
但是,在本三院校的案例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传统的案例讨论模式过于呆板,在实践中,采用对比案例的分析或者采用辩论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外商投资章节中的企业跨国并购为例,如果单纯让学生分析某个成功或者失败案例,学生也就是拘泥于材料,而选用吉利并购沃尔沃成功和腾中重工并购悍马失败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在材料收集上更加全面深入,课堂效果更好。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案例上则采用辩论“民族品牌是否会在并购中消亡”,使学生在参与中对并购的利弊及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1]刘彩霞.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9(12).
[2]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3]王俊凤.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之“案例教学”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