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漯河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整体思路和建议
2011-04-04鲁东亮
鲁东亮
(漯河市委党校,河南 漯河 462000)
一、加快转变漯河市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
加快转变漯河市经济发展方式,从短期看是应对漯河市能源资源短缺、环境容量不足、资金流量有限的迫切需要,从长远来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的根本措施。
(一)建设经济强市的迫切需要
漯河市是内陆城市,资源相对匮乏,加上人口少、底子薄,经济总量较小、科技水平不高,实现从经济小市向经济大市的跨越,不仅要求发展快、速度高、总量大,而且要求结构优、质量好、后劲足。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第三产业带动和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才能推动漯河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强市的目的。
(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漯河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来说,社会事业发展仍显滞后,存在经济进步和社会事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巨大需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变漯河市的经济发展方式。
(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西方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最近20多年集中出现了,漯河市有些地区历史上也曾经是碧水蓝天、林草丰美,但由于长期以来乱采滥挖、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空气质量下降,水源受到污染;有些地区环境事故频发,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环境问题的投诉和纠纷明显增多。只有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保护好漯河市脆弱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
二、漯河市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
(一)从经济结构上看,存在着“三个不合理”的问题
一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不合理。在拉动漯河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长期以来都是投资拉动一马当先,而消费和出口的作用很弱,存在着动力失衡问题。虽然市情决定了漯河市的发展目前仍然要依靠投资来拉动,但从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外都在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和国内发展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情况来看,过度依赖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很难持续;二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2009年,漯河市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3.3:69.7:17.0,这表明漯河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第二产业支撑,虽然有发展服务业的区位优势,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很突出;三是支柱产业结构不合理。2009年,全市四大支柱产业食品、造纸、化工、纺织实现的增加值分别为179亿元、29.2亿元、17.2亿元、5.3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41.1%、8.8%、2.5%、1%,食品工业的增加值比造纸、化工、纺织三个产业的增加值之和还多,单一产业比重过大易产生风险。
(二)从协调发展上看,存在着“三个不协调”的问题
一是“三化”进程不够协调。按一般发展规律,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的比例大致为1.4~2.5:1,我国城镇化率早在2003年就超过了工业化率,而漯河市2009年的城镇化率为39.3%,工业化率为55.6%,二者比例为0.7:1,农业产业化水平也不是很高,粮经比例为70:30;二是城乡发展不协调。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看,漯河市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倍;从公共服务水平看,全市60%多的农村人口仅拥有17.5%的公共资源,85%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从社会保障情况看,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比例为26:1,保障项目、保障标准也有明显差距;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事业投入明显不足。
(三)从战略任务上看,存在着“三个比较低”的问题
一是食品产业层次比较低。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不够长、知名品牌少、高附加值产品少、总体效益还不高;二是城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表明,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城镇化水平一般在50%左右。漯河市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493美元,但城镇化率只有39.3%,略高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3%;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程度比较低。在全国统计系统确定的23项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中,漯河市还有14项指标没有达到要求,包括单位GDP能耗、环境质量指数、人均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平均受教育年限等。
(四)从发展动力上看,存在着“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
漯河市2010年科研与试验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0.62%,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3,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为0.36%,远低于河南省科技进步考核指标规定的不低于1.4%的标准。
三、加快转变漯河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整体思路和建议
加快转变漯河市经济发展方式既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形成推动漯河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合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加快转变
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漯河市有些地区一讲转变就放慢发展速度,一讲加快发展就忽视转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市情决定了一方面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尽快做大做强经济规模,否则就无法有效解决就业、分配、社会保障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又必须依靠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来提供动力。因为只有经济结构优化了、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了,经济才能持续快速发展。
(二)坚持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加快转变
针对漯河市“二、三、一”产业结构的特点,调整和优化的重点是:第一,尽快提升第二产业竞争力。为此要实施两项计划:首先着力推进食品名城提升计划。目前漯河市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是食品工业,这个特色不仅不能丢,而且要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在继续壮大食品产业规模的同时,下更大的气力提高产业层次。其次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计划。这方面漯河市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引进和培育了电动汽车电池、笔记本电脑和液晶电视、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等项目,下一步要着力培育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以及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升工业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第二,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大发展。服务业发展滞后一直是漯河市经济发展的“短板”,而“短板”也正是最大的潜力所在,今后促进漯河市服务业大发展,关键在于立足优势,发挥优势,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首先是发挥好区位交通优势。漯河地处河南中部,京广、洛浦“双十字”交叉路口,又是河南省三大物流园区之一,还拥有全国最大的冷链物流企业——双汇物流公司和全省第二大口岸——豫南陆路口岸,要用足用好这些优势,在继续抓好各类市场建设和完善商贸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食品、粮食、棉花、盐化工等行业物流,尽快使漯河市建设成为河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其次要发挥好人文景观优势。漯河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在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备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要精心研究、论证如何把漯河市的历史文化游、特色工业游、农业观光游与穿市而过的沙澧河景观游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文化旅游的内涵。第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漯河市农业基础较好,又是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今后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果品、花卉园艺、观光农业以及特色经济林等高效农业,继续推进双汇产业化工程,带动全市畜牧业做大做强,致力把漯河市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的优质畜产品基地。
(三)坚持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中加快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漯河市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实质上是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上的差距,必须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扎实开展企业创新年活动,加快建设和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科技园区。以漯河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依托,积极开展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探索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选择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把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组织起来,开展紧密的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
[1]2009年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010年漯河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