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华万里疆域》有感
2011-04-04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312030唐建钢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312030) 唐建钢
《中华万里疆域》——中国省区地理新编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从事中学地理教育39年的杨伯震老师编写。杨老师在1994年退休后,仍然热心地理教学教育工作,参加了大量地理编辑和科普协作,化了八年时间,反复修改,完成此书。
我今年4月接到老师郑葆华的电话,让我读一读此书,说肯定会对我有很大帮助。当时我没有此书,于是赶紧托人从网上购买了,四天后拿到书本,开始阅读。由于教学工作任务较重,没有一下读完,而是经过近一月左右的时间才读完全文,真是收获良多,获益匪浅。有鉴于像我一样从事中学教学的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很多,很想把我自身的体会和收获与同仁共享。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关系,作为中学教师的我忙于题海,穷于应对各种繁琐的教学杂务,平时即使有些空闲也只是从网络中寻找些许乐趣,已很少想到补充自己的知识营养。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也经常在给老师们所谓的充电,但多数是一些无用的或者因为是被迫的灌输式教育,收效甚微。长此以往,作为中学教师的我储备粮越来越少,在学生面前也感觉缺乏自信,许多知识老化,新知识又跟不上,导致除了与学生差不多能做几道地理试题之外什么都拿不起来。正像多年前同行长辈警告的一样,如此下去最后的水平还不如中学生(他们还懂其它学科,我除了地理什么都不懂)。
现在,杨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充实自己的一个好机会,使我终于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阅读。
由于高考不专门考区域地理,长期以来我虽然也在进行区域地理应试教学,但往往是八股试的一套,如介绍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土壤、地质等)和相关的人文地理特征(农业、工业、城市、人口商业、交通等)。自己感觉似乎还不错,但学生往往感觉十分枯燥,没有新鲜感。杨老师的区域地理新编使我领略到教学确实是应该教到老学到老。区域地理的学习可以是很有趣味的。书本提供了大量新鲜有趣的背景史实材料,很多是我以前不知道或不很清楚的。
如在介绍北京的历史沿革时,书中说,历史上北京曾称南京。五代时期,契丹人在吞并燕云十六州后,于983年改国号为辽,并将幽州作为陪都。幽州城在辽国疆域南部,因而称南京。在辽国统治下的女真人日渐壮大,建立金国。金先是联宋灭辽,后又乘胜南下,攻灭北宋。1153年金将都城从远在松花江流域的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东南的阿城)迁到当时的南京,南京改称中都。元忽必烈时,将中都改名大都。明初,大都城改名北平。明成祖夺取帝位后迁都于此,始称北京。1644年,清兵入关进占北京的当年,即把原来的盛京(今沈阳)改为以北京为都。元、明、清三代,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共和国的首都。地理课堂上如能把北京的来龙去脉介绍的如此清楚,学生一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教师的威信大为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由此大升。书本中类似的史实材料和典故很多。杨老师作为一位地理教师能博古通今,历史地理知识之渊博确实令人敬佩。我们作为中青年地理工作者应该向杨老师学习,不单要精通学科领域内的基础常识,更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了解、理解甚至精于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育专家经常告诫我们的“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杨老师在书本中介绍的全国每一个省区市几乎都有类似北京这样的昨天、今天,甚至明天。
本书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对各省区市的地理特征简明扼要地加以概括,使读者一目了然,但又想探个究竟。如“华北的门户——天津市”、“不在江西而在江南的江西省”、“岭南海北的广东省”、“居九州之中的河南省”、“承东启西的陕西省”、“黄河上游的一块宝地——宁夏回族自治区”、“扼古丝绸之路的甘肃省”等等。一句话或短短的几个词就把所在省市区的最突出特征抓住了,同时也深深吸引了读者的目光。由于工作繁重,闲暇时间少,好多读者阅读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先看目录或序言,目录如果能吸引眼球,就会看下去,否则很可能丢弃一边,而不会去迷信什么大牌作者。本书的目录很能抓住读者的好奇之心,对许多省区市的描述能一言击中,且各章节中的小标题也很有特色。一些简短又精彩的词语就将一些省市区的内部特点概括的十分清楚明了。如山西省的大标题是“表里山河的山西省”,四个小标题是——“一个山地型高原”、“咆哮的黄色‘巨龙’”、“山西之长在于煤”、“同蒲铁路上的三晋名城”,将山西省的地形、黄河的水文特征、煤炭丰富和历史名城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出来。再如“东海之滨的浙江省”,小标题是“七山一水两分田”、“名山、胜水、巨潮”、“岛屿众多海岸长”、“充满活力的经济”、“‘长三角’南翼的重镇”。将浙江省的地理位置特点、地形特征、风景名胜特征、海洋大省、经济大省、重要中心城市等都点了出来。“中国东北惟一的沿海省——辽宁省”,小标题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地势阶梯下降的辽西山地”、“楔入黄海、渤海间的千山”、“辽河和辽河平原”、“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一对耀眼的城市‘双子星’”。将辽宁省的历史沉淀、自然地形特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及重要城市都表达清楚了。“中西部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小标题是“‘山城’和山区市”、“雾都”和“火炉”、“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夔门内外变化多”。将重庆市的地形、气候、经济以及自然、人文的变化情况反映了出来。以上仅举几例,类似的情况可以说是覆盖全书。可以稍加夸张地说,有的读者甚至仅看目录就能对本书或者说中国的各省区市就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除了读者的领悟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要归功于作者的精心构思与精巧设计。
通读此书,感觉作者是深深地抓住了各省区市的地理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在个省区市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各种人地关系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这充分说明,杨老师是个善于思索的人,在长期的教学生涯和随后的退休生活中,杨老师都在始终不渝地学习与思考,结合自身的实践不断加深对中国区域的认识和理解。由此,我们作为后辈真的应该好好思考,生活的意义就是不断的自我定位、自我挑战、超越自我、超越前辈。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排除各种纷繁复杂的干扰,静心学习、安心学习、乐于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探索,运用于实践,不断加强自身职业修养,并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后继有人,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这也是杨老师给我的最大启发。
以上是我读了杨老师的《中华万里疆域》后的一点粗浅认识,希望能给其他阅读此书的地理爱好者一些启迪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