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师范院校环境灾害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1-09-05四川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王燚可

地理教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灾害院校

四川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王燚可 陈 林

高等师范院校环境灾害教育现状及对策

四川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王燚可 陈 林

环境灾害,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自然环境作为媒介,反作用于人类的灾害事件。近年来,世界各国频频发生环境灾害。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在2000年后,世界各地的高温记录经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0日,英国伦敦的温度达到38.1°C,打破了1990年的记录。2004年7月,广州的罕见高温打破了53年来的记录。[1]2008年,我国南方19个省市自治区遭遇了五十年难遇的罕见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129人死亡,4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倒塌房屋48.5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2]这些环境灾害不仅对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灾害更是给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二次伤害”。 面对严峻的现实,加强国民的环境灾害教育迫在眉睫。

对高等师范院校而言,环境灾害教育是指针对师范大学生开展环境灾害的发生、发展与演变、成因机理与致灾过程等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增强国民的灾前防范意识,训练和培养大众掌握在灾害中的自救能力,具备参与灾区恢复重建的能力,最终达到减轻环境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损失,为人类的生活谋福祉。

一、高等师范院校环境灾害教育现状堪忧

作为培养“准教师”基地的高等师范院校,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在环境灾害教育中起到连接“学生—家庭—社会”的桥梁作用。因此,通过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灾害环境教育,从而提高国民的环境灾害教育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与之不符的是,审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灾害教育现状,并不乐观。

1. 环境灾害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未受到重视。

虽然环境科学已经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在高等师范院校中,以环境科学为主的环境灾害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相比,还未能提高到应有的地位。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对环境灾害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没有把基础环境教育课程列入必修课,也没有将提高师范大学生的环境科学素质列入培养目标之中。[3]2002年,我国高等院校中,在非环境专业开设环境灾害教育课程的院校仅占高等院校总数的10%左右,[4]而高等师范院校的比例则就更低了。

环境灾害教育的综合性特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没有在众多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培养方案的设定和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得到充分体现。有些高等师范院校甚至将环境灾害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简单的环境保护知识,忽视了环境灾害教育对于高等师范院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2. 环境灾害教育未能有效融入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

我国的高等环境教育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时起步,但相比之下,发展速度较慢,专业教育思想层次不高,制度保障欠缺。大多数师范院校在环境教育,尤其是环境灾害教育的教学中,都只注重“填鸭式”的纯理论教学,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呆板,几乎没有变化,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从而很难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他们自己的理念,更不用说将其付诸实践了。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教师给予学生亲自设计环境灾害教育活动方案、参与环境灾害教育实践的机会太少,“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较为严重。

环境灾害教育不能有效融入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使得环境灾害教育没法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很难实现增强其灾前防范意识,培养其在灾害中的自救能力,以及具备参与灾区恢复重建的能力,最终达到减轻环境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造福人类的目的。

3. 环境灾害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存在专业失衡。

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环境灾害教育课程的设置,主要以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为核心开设,同时也辅以生物学和化学等专业进行,因而这些专业的学生在环境灾害防范意识、遇到环境灾害时的自救能力等方面,相对好过数学、中文、英语、体育、计算机、音乐、美术等专业的学生。据太原师范学院的调查显示: 在十六个系中,地理系排名第一,音乐系排名十六(如图1[5])。

图1

由此可见,高等师范院校环境灾害教育存在专业失衡。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片面的将环境灾害教育理解为仅仅与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相关,而与其它学科无关的事,这种偏颇认识急待纠正。

二、高等师范院校强化环境灾害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1. 有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到结构合理、部门协调、速度适中,更要有与之适应的自然环境。未来的教师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如果师范生受到良好的环境灾害教育,必然会不断影响社会,影响新一代建设者,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科学利用自然资源,为社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探寻科学的路径。

2. 有利于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

在高等教育中,通过环境灾害教育,使广大学生明白,人类不可能无限制地改造自然。人类探索自然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自身的规律,科学认识自然环境,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践证明,人影响环境,环境反作用于人,人类对自然的任何一次无礼,都必然遭受到自然的疯狂报复。各种环境灾害,从本质上讲,都是人类过度开发自然所遭受的惩罚。只有全民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人类才会在这个脆弱的星球上长期生存下去。

3. 有利于培养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通过环境灾害教育,使学生明白不同的环境灾害,应采取不同的抗灾对策;要根据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在灾害发生时,做出迅速反应,有效组织各方力量,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投入抗震抢险。这就可以避免人类在环境灾害面前的盲目性、被动性,做到科学有效地应对各类环境灾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

三、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环境灾害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 高等师范院校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环境灾害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频频发生环境灾害。因此,提高国民的环境灾害教育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培养“准教师”基地的高等师范院校,在环境灾害教育中起到连接“学生—家庭—社会”的桥梁作用。而高等师范院校为社会培养、输送的“准教师”们是否具有较强的环境灾害意识、丰富的环境灾害知识和较高的环境灾害教育能力,将会通过“学生—家庭—社会”这座桥梁,对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教中心和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公布的《全国城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2006年)指出,学校教育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影响很大。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环境灾害教育。转变教育观念,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从传统的只重视专业教育、政治思想教育,转变到既重视专业教育又重视环境灾害教育。例如,聘请从事环境教育方面的专家和知名人士来校举行专题报告,如生态环境保护、灾后重建等专题。[6]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确保环境灾害教育落到实处。

2. 高等师范院校在环境灾害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增强师范大学生的灾前防范意识,培养其自救能力,使其具备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德意志银行(中国)董事长张红力在第十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次会议的提案中指出,“将环境教育融入教育体系,建议有关部门成立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综合组,研究指导在各科教材中融入符合时代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环境理念,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德育中有机结合科学环境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保护生态环境责任意识。”

这就需要高等师范院校在环境灾害教育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增强师范大学生的灾前防范意识,培养其自救能力,使其具备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能力,并将其贯穿到整个环境灾害教育之中。为保证环境灾害教育的有效开展,学校还应在教学团队、教学保障、教学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建设。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从而促进环境灾害教育有效融入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之中。

3. 充分发挥高校环保类社团的作用,有效协调专业之间的平衡发展。

高校社团是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把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召集在一起。开展环境灾害教育,高等师范院校应充分发挥高校环保类社团的作用,通过它们在校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灾害教育活动,宣传环境灾害知识,进行有关环境灾害的社会调查,不断扩大高校环保类社团在校内外的影响力,从而有效协调专业失衡,使广大师范大学生由“要我参加”变为“我要参加”。同时,也能够对社会上更多的人进行了环境灾害教育,向他们普及有关环境灾害的知识。立足校内、走出校园的高校环保类社团,必将极大增强国民的灾前防范意识,达到减轻环境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造福人类的目的。

四、结束语

面对日益频发的环境灾害,加强国民的环境灾害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环境灾害教育刻不容缓。高等师范院校应该立足于师范院校的特殊性,从加强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环境灾害教育开始,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师范院校—师范大学生(准教师)—中小学生—家庭—社会”的环境灾害教育影响链,普及关于环境灾害的知识,从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全球气候变暖 [EB/OL]. http:// baike.baidu.com/view/146638.htm.

[2][EB/OL] http://www.xinhuanet. com/.

[3]刘征原等. 我国高等环境教育的现状与改革问题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 2006(3): 122-123.

[4]李虹. 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环境教育探究[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3): 97-99.

[5]牛俊杰等. 对大学生环境教育意识的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J]. 中国环境巡礼, 2006(10): 30-32.

[6]毕岩等. 关于大学环境教育的思考[J].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3): 59-61.

[7]张应桂.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探索[J]. 平原大学学报, 2003(20): 24-25.

[8]曲庆彪. 大学教育社会功能的发展与创新[J]. 理论界2004(5): 7-8.

[9]郑兆芳, 邹玲. 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之我见[J]. 潍坊教育学院报, 2006(2): 58-59.

[10]何海兵, 申秀英. 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J]. 衡阳师范学院, 2005(6): 150-153.

[11]赵爱华等. 高等学校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 临沂师范学院报, 2002(5): 76-78.

欢聚在克松社区学习中心

纳帕海的五花草甸

牧牛暮归

饕餮盛宴—享受尼西土陶火锅

9月份即将启用的迪庆民专新校区

香格里拉位于高原高寒坝区,周围雪山林立。高山在蓝天下就像一个个孤岛,是非常敏感的一个区域。梅里雪山的冰川是中国融化速度最快的冰川之一,受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影响,定点监测的一条冰川从1998年到2002年退缩了80米,从2002年到2004年退缩了110米,树线也在上升。

如果气温持续这样上升,毫无疑问会对生活和生产产生很大影响,对生物多样性也有很大影响。控制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光要靠自然科学家,还要调动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其他各方面的科学家,做更多的工作。作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我们都有责任使环境向好的方面转变做出自己的贡献。

迪庆民专和克松社区中心将成为云南藏区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的知识创新和传播中心。

欲了解水学校项目更多信息,请登陆:www.shangrilainstitute.org www.shangrilainstitute.org/cn/

联系人:丁尧清 yqding@shangrilainstitute.org 陈冰花 bhchen@shangrilainstitute.org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批准号:CJF08013)、绵阳师范学院创新实践课课程建设项目(批准号:Mnu-cx09019)、绵阳师范学院教改课题(批准号:Mnu-JY0810)成果。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灾害院校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的践行
谈高师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互动模式的构建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