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术后疼痛的综合护理
2011-04-04石凤霞
石凤霞
术后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症状,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反应,也是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因机体的差异性和手术的大小、部位等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感知程度及耐受性各不相同,如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常易导致神经、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2]。护理人员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疼痛评估方法和掌握控制疼痛的新方法、新理念,才能对疼痛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时、合理的采取护理措施,有效的缓解术后疼痛。我科自2009年11月~2010年3月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外科术后疼痛,并与常规护理相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手术患者共80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 例,男女之比为2.08∶1;年龄15 ~82 岁,平均(48.2±12.7)岁;其中泌尿系手术11例,胃肠手术6例,乳腺手术5例,肺胸部手术5例,脑部手术8例,阑尾炎手术3例,甲状腺2例;文化程度:文盲7例,小学5例,初中11例,高中7例,大学及以上10例;麻醉方式:局麻者11例,连续硬膜外麻醉者29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1.67∶1;年龄11~77岁,平均(42.7 ±13.4)岁;其中泌尿系手术13例,胃肠手术8例,乳腺手术5例,肺胸部手术3例,脑部手术6例,阑尾炎手术3例,腹股沟疝2例;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7例,初中10例,高中9例,大学及以上9例;麻醉方式:局麻者13例,连续硬膜外麻醉者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麻醉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两组患者术后都采用静脉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方式控制术后疼痛。观察组患者由护理人员采取术前疼痛宣教、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疼痛评估和疼痛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
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情况、心理状态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将疼痛分为6级[3]:I级:无疼痛(1分);Ⅱ级:有疼痛但常被忽视(2分);Ⅲ级:有疼痛,无法忽视,不干扰日常生活(3分);Ⅲ级:有疼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力(4分);Ⅴ级:有疼痛,无法忽视,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影响,但能完成基本生理需求,如进食和排便等(5分);Ⅳ级:存在剧烈疼痛,无法忽视,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影响,需休息和卧床休息(6分)。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α=0.05。
结 果
1.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两组术后心理状态比较:见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
3.两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见表3: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n,%)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心理状态比较(n,%)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n,%)
护 理
1.疼痛宣教:疼痛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生理现象,疼痛的个体差异性较大,疼痛不仅给病人躯体带来不适,同时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4]。护理人员的术前疼痛宣教,向其讲解手术和麻醉的方式、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饮食和运动等,使患者认识到术后疼痛是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通过合理的止痛治疗和按摩等护理措施是可以减轻甚至消失的,使其掌握减轻能通的方法、提高其自控力,消除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更好的配合手术。
2.心理护理:因患者对手术的不了解、疼痛的恐惧,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除应进行疼痛宣教、手术宣教等相关知识的讲解,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同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细心向患者讲解,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对其日常护理体贴周到,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此外,可以采取听音乐、唱歌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其放松。
3.一般护理:术后将患者送至监护病房,注意检测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房内的清洁、消毒,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注意伤口、口腔及尿道口的清洁,定时消毒、冲洗,以防止感染,如发现伤口发炎或引流管中有脓性液体流出,及时处理并告知医师。
4.疼痛评估:术后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护理人员只有对其做出客观定量评价,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目前疼痛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1)疼痛问卷,是基于多种原因而设计的对疼痛进行多向性评价的方法,如MPQ、SF-MPQ、BPI问卷法;(2)疼痛强度的测量及评价方法,如VAS、VRS、NRS、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等主客观评定法。
5.疼痛护理:实验证实,人的大脑能够产生吗啡样物质,与外源性吗啡一样,能够控制疼痛的传导,抑制疼痛。心理护理的原理就是激发机体产生释放内源性吗啡类物质,从而起到术后镇痛的效果。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对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5]。
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心理状态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采取术前疼痛宣教、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疼痛评估和疼痛护理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心理状态,有效的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能更好的促进其康复。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142.
2 刘鹤红.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112-113.
3 唐珂.患者疼痛的测量和评估方法[J].当代护士,2008,(9):7-9.
4 毛桂珍.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3):498-499.
5 庄川珍,俞桃英.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上海护理,2009,9(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