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料集锦

2011-04-03

地理教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兔年农历行星

气候变化:真相越来越明

过去十年间,气候科学面临的难题完全不可能指望有一个圆满的解决。40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苦苦思索三大问题:全球气候是否正在变暖?如果确实如此的话,人类反应是否落后于变暖的趋势?自然进程是否有可能遏制这一趋势?在过去几年里,气候科学家终于一致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是、是、否——正如他们先前的料想。

温室气体持续增加对海洋和极地冰产生的影响,比模型预测来得更加迅猛。然而,面对减少碳排放这一显而易见的补救措施,世界各国却举棋不定。在美国,即使科学上的论证愈益显示其说服力,但政治上的抵制还是迫使气候科学家不得不为自己的公信力和动机进行辩护。

这个突如其来的逆转使研究人员备受意外打击。自1979年以来,他们一直在发布相关评估,阐述温室效应方面科学研究的现状。1990年,新成立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成为引领者。该委员会于1995年发布的第二份评估报告用温和的调子坚称:“权衡各方面的证据”表明人类正在影响全球气候。但到了2007年,该委员会已达成一致的科学共识:气候变暖是“确定无疑的”,主要原因“非常可能”是人类,自然进程“非常不可能”削弱其强势。

全球气候的最新发展态势远比这一讯息更加触目惊心。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温室气体增加所造成的后果预计要到21世纪中晚期才会产生严重影响。但是就在2005年前后,北极地区的夏季海冰开始明显消失,冰架分崩离析,格陵兰岛和大西洋西部的冰川冲入大海。正当科学家在为温室效应是否会加剧飓风和增加其次数而争论之际,卡特里娜飓风淹没了新奥尔良州。甚至海洋酸化也在这十年接近尾声之际成为可观察的事实。2006年4月,《时代》杂志的封面故事将全球变暖当作一个确定事实而发出直言不讳的警告:“担忧。非常令人担忧。”

然而,某些国家不是这么做的。美国前总统布什上任后迅速背弃竞选时的承诺,拒不签署已得到187个国家批准、旨在限制碳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此后几年,他的政府竭力试图更改气候科学报告的结论,淡化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导致华盛顿决策人和海外谈判者一再未能通过综合性的国家或国际法规。欧洲虽然通过限额交易制度而取得初步成功,但就连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也抱怨:“迄今尚无迹象表明,该制度已对欧洲的长期投资决策产生任何影响。”

华盛顿的新政府调子虽变,但方向没有变。奥巴马在2008年总统大选期间承诺,到2050年要将美国排放总量相对于1990年削减80%。选举以后,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法律,基本上实现了这一承诺。但是,奥巴马总统未能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重要谈判中就限制排放通过一个具有约束力的条约,这个法案此后在参议院遭到了否决。最近的美国国会选举结果暗示:赢得众议院选举的大多数共和党和许多众议院候选人对气候变化背后的基础科学提出了质疑,其中少数人指责整个领域是一场阴谋。难怪有不少专家表示,“气候鹰派”既耽误了时机,也使相关研究失去了动力。主导未来十年政策讨论的,将是如何适应变暖的地球,而不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摘自2010年12月29日《文汇报》

系外行星“发现不断改写”

1600年2月17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哲学家兼天文学家乔达诺·布鲁诺因坚持宇宙中有“无数个太阳和地球”这一信念,在罗马公共广场被人用火刑处死。假如他有超自然的“魔法”可以召唤未来的话,那么他准会敦促质疑自己学说的宗教法庭审判官去浏览一下“太阳系外行星百科全书”网站。据该网站的最新统计,这类行星已由2000年编号仅为26的记载猛增到如今的505颗。

过去十年间,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位于太阳系外的行星,以致现在只有那些行踪最诡异的星体才会见诸主流新闻,比方说2009年8月被发现的绕轨道“返回”或与主恒星反向旋转的WASP-17巨行星。在美国宇航局于2009年3月发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后的最初数月里,天文学家开始了对大约700颗候选行星的跟踪。虽然迄今发现的行星多半是气体巨星,但对开普勒数据的分析使研究人员确信:宇宙中存在着大量形体更小、酷似地球的行星,因而不能排除它们在未来几年骤然现身于我们银河系“后院”的可能性。

系外行星的发现之旅,始于1995年瑞士一个由米歇尔·马约尔率领的团队对“51Pegasi b”的探测。翌年,美国天文学家杰弗里·马西、保罗·巴特勒等人发现了5颗行星。到2001年,另有不少团队参与探寻,由此加速了这一领域的进展步伐,包括迄今用凌日法技术发现或确证的100多颗行星。

寻觅行星最悠久、最流行的技术历来是运用多普勒光谱学——捕捉恒星受到引力牵制时偏蓝或偏红的光。其间除了校正大气层对地面望远镜造成的模糊效应、研制更精良的日冕仪等途径外,自2001年起投入使用的微引力透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原理在于通过观察恒星受到另一颗处于突出地位的恒星的引力而在短时间内斑斓闪烁的光芒,依据其亮度变化来推测绕恒星轨道运行的行星。2004年,英国爱丁堡皇家天文台的伊恩·邦德率领的研究人员宣布用微引力透镜首次发现行星。从那时以来,利用这种新兴技术已获取10余项有价值的发现。

2008年,天文学家公布了首批系外行星的直观图像:一束微弱的幽光即将抵达邻近的恒星。迄今探明的行星系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因而迫使天文学家不得不修订有关这些星系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热木星”以超近的间距绕主恒星轨道运行的事实表明:气体巨星——被认为是在远离恒星的地方形成的——有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内向迁移。而行星沿着倾斜甚至逆行的轨道颠簸这一发现昭示:行星可能被赶出最初的出生地,拐入天文学家无法预测的临时轨道。

天文学家期待在未来几年能找到若干类似地球的行星。目前,研究人员已着手部署以地面和太空为基地的新仪器,用于测定那些可居住行星的大气层光谱。那些大气层可能承载着鲜明的生命特征,例如研究人员相信只有通过生物过程才会形成的氧。至于那种前景是否会实现或者说何时实现,这关系到对布鲁诺致命预见所蒙受的冤屈的最终洗刷:宇宙中充满着多元世界。

摘自2010年12月29日《文汇报》

农历兔年只有354天

2011年农历辛卯兔年即将到来。天文专家介绍说,同农历庚寅虎年一样,即将到来的农历辛卯兔年也是平年,只有354天。

我国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农历兔年从2011年2月3日开始,到2012年1月22日结束,共354天。农历兔年之后的农历龙年有一个“闰四月”,这一年共有384天。

农历的长度相差一个月,这是为什么?天文专家解释说,现在世界通用历法有3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历。阳历是按照太阳两次通过春分点(即两次“春分”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年,叫做“回归年”,周期为365.2422天,这就是目前世界通用的“公历”。阳历的长度是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是按照月亮圆缺变化周期安排的,每个月平均为29.5306天,1年12个月,有354.3672天,比阳历的年少11天。

为了协调阳历与阴历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也就是我国现行的农历,它既符合回归年365.2422天的周期,又符合朔望月29.5306天的周期。采用的方法是“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农历闰年因为多了个闰月,因此一年有384天左右,而农历平年一般有354天或355天。

天文专家表示,即将过去的农历虎年是平年,共有354天,同庚寅虎年一样,即将到来的农历辛卯兔年也是平年,也是354天。天文专家提醒说,正月初一是农历生肖年的开始,具体到农历兔年,在2011年2月3日-2012年1月22日之间出生的小孩都属兔。

摘自2011年1月3日《文汇报》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

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905万标准箱,首次跃居世界第一。记者昨天从市政府召开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上获悉,在国务院有关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相关政策目前基本落地的基础上,今年将落实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并争取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201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在优化航运集疏运体系、完善航运服务功能、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欧美市场复苏、世博会对经济的拉动以及相关政策效应显现,上海港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增长显著。根据快报数据显示,去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05万标准箱,超过新加坡港50万标准箱左右,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枢纽港”重要标志的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37.7%;货物吞吐量完成6.5亿吨左右,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今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发展阶段,重点要在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上争取新突破。研究并尝试建立中资船舶特殊登记制度,发挥船舶集聚对航运服务业集聚的带动作用;落实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争取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上海将进一步优化现代集疏运体系。包括继续推进洋山深水港四期前期、外高桥港区六期后续等工程,启动外高桥七期前期研究;推动江海直达船型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提高水水中转比例;力争年内启动郊环北部越江通道工程,缓解外环隧道交通压力。据了解,该越江工程全长约30.3公里,建成后郊环将闭合为完整的环状,全长约200公里。

航运服务功能的提升,也将是今年的重头。上海将依托相关企业加强交通电子口岸建设;深化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建设,推进航运运价衍生品交易业务发展;争取交通运输部支持,尝试建立干散货运价报备制度,研究形成上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研究物流服务与进出口贸易的无缝衔接,促进进口贸易以离岸价、出口贸易以到岸价报价,提升中资航运、物流企业服务。

同时,将进一步推进邮轮产业发展。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研究形成允许境外企业在上海注册设立邮轮公司、开展相关经营业务的方案。

摘自2011年1月5日《文汇报》

意8000只斑鸠坠地死亡

意大利北部小城法恩扎7日出现动物大批死亡事件。大约8000只斑鸠坠地死亡,喙部有蓝色斑点。全球最近接连发生动物大批死亡事件。一些研究人员怀疑,可能是地球磁北极运动影响鸟类、鱼类等。

法恩扎街头7日出现大约8000只死斑鸠。

当地居民描述,斑鸠像“小圣诞球”一样坠落地面,喙部有奇怪蓝色斑点。一名目击者说:“我们不知道这为什么突然发生……开始时,斑鸠一个接一个坠落,随后10个或20个成群(坠落)。”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研究人员的话报道,斑鸠喙部蓝色斑点可能是中毒或缺氧迹象。缺氧为高空病前兆,会导致动物生理紊乱和染上疾病。他们说,这群斑鸠坠落前曾被卷入高空风暴中,可能是冷空气导致它们死亡。研究人员将于至少一周后公布调查结果。

《每日邮报》援引一些研究人员的观点报道,地球磁北极运动可能影响鸟类、鱼类等动物的导航系统,导致集体死亡。

按照这些研究人员的说法,地球磁北极正向俄罗斯地区快速移动,速度大约为每年40千米。

鸟类和鱼类依靠自身导航系统,迁徙至温暖地区和繁殖区域。一些人担心,磁极移动可能使动物“感到困惑”,以至于无法及时迁徙避寒。

猜你喜欢

兔年农历行星
兔年生人四之气运气养生
流浪行星
2020农历庚子年鼠年
兔年生人 二之气运气养生
兔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兔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追光者——行星
行星呼救
贵州各地节庆一览
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