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切联系群众:辉煌、困境与应对

2011-04-03刘贵丰

党政干部论坛 2011年10期
关键词:官僚主义监督群众

○刘贵丰

密切联系群众:辉煌、困境与应对

○刘贵丰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漫长历史中,党的这项作风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简单地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它最辉煌的时期,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它又面临着许多挑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某些时期、某些地方党群关系还一度非常紧张,直到现在我们党还在努力探索着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新制度、新机制、新方法。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对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作风进行了集中论述,并把这一作风作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所谓密切联系群众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1]为了使我们党的政策符合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毛泽东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他还要求我们党的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居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要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开展工作,反对工作中的命令主义;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可以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我们党确确实实做到了这一切,那个时期党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做到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而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人民群众也发自内心地拥护党、支持党、跟党走。这是历史上最和谐的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这种和谐的党群关系是中国政治史上乃至世界政治史上的一个奇迹,直到现在仍然为我们所深深怀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呢?这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奋斗目标和当时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知识分子所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的空想的革命团体,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来源于人民群众,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而不是高居于群众之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2]。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就必须密切联系广大群众。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革命任务是异常艰巨的,要完成这样一场伟大革命,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长期处于革命战争的险恶环境中,军队的兵员来源于人民群众,吃穿住用等后勤供应来源于人民群众,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军队无法生存,我们党也无法生存,革命战争就不可能胜利。所以,这一系列条件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我们党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这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传家宝。

二、执政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遇到的困境与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变成了在全国执掌国家政权的执政党,党的地位和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始终面临执政的考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此以后我们党又面临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党还能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了一个大问题。在60多年的执政过程中,我们党走过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遇到过一些挑战。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而脱离群众的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总结我们党执政的历史,脱离群众的表现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官僚主义现象滋生蔓延。邓小平早在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就对官僚主义现象作过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官僚主义是过去人类历史上长时期剥削阶级统治的遗留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深远的影响。”[3]在党的组织和国家机关的许多工作人员中,正在滋长着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的倾向。”[4]认为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主要包括:不少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接近群众,不重视调查研究,不了解工作中的真实情况;不少机关的负责同志,把自己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处理文电和不必要的过多的开会上面,很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事务主义和文牍主义的泥坑;还有一些干部有严重的骄傲自满情绪,他们夸大个人的作用,强调个人的威信;在工作中不少党的组织和干部存在命令主义,企图一切依靠命令行事。可见建国初期就存在官僚主义现象,官僚主义现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直到今天仍然顽固地存在着。它伤害党群关系,破坏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二是我们党内一些领导干部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追求个人或者小集团的私利。他们做事情不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他们处心积虑地不断积累着自己的个人利益,有时甚至是不合法的利益。这种现象,在改革开放以后大有滋长蔓延之势。正如江泽民所说:“由于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党内有一些人逐渐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他们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把自己的地位、影响和工作条件,看成是自己的所谓既得利益,不是用这些职权和条件来为党、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用来为自己捞取不合理的、非法的私利。他们甚至把这些东西看成是谁也碰不得、动不得的私有财产,想方设法地要去维护和扩大这种所谓既得利益。这是十分危险的。”[5]它的危险在于拉大了党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疏远了群众对党的感情,破坏了党群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是党的领导机关制定的政策不符合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甚至有些政策侵犯了群众的利益,这是最严重的脱离群众。1957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的理论政策出现过重大失误,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在政治上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逐渐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道路。这期间党的大政方针有些是错误的,是脱离中国国情的,是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比如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都不符合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都严重破坏了当时的党群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定的大政方针都是正确的,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广大群众基本上是满意的。“但在具体工作指导和某些具体政策措施上,也有缺点和失误”[6]。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因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事业的发展,造成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由于收入分配政策存在一定问题造成社会贫富悬殊;由于房地产政策有问题,造成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严重超出一般群众的承受能力等等,这些都会引起群众对执政党的不满。

四是我们党的一些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从内心来讲他们并不愿意联系群众,缺乏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但是,有时迫于外在的某些压力,出于宣传的考虑,他们也不得不去表演一下,去应付一下。比如,每年春节前夕,一些领导干部去慰问贫困户,在媒体上大肆渲染,生怕别人不知道,实际上成了一场联系群众的政治秀。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去联系上级领导,希望得到上级的提拔重用;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联系与自己级别相当的其它部门的领导,精心编织一张关系网,因为这张网在关键时刻既可以为自己办事提供方便,又可以在干部提拔推荐时拉到一些票源;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联系企业家,因为他们与企业家之间有千丝万缕的经济往来,交往中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作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之一。

三、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有科学的制度和机制作保证

如上所述,在执政条件下,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遇到了许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笔者认为,不仅要在全党进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而且还要建立一套密切联系群众的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机制,用制度和机制来保证我们党永远不脱离群众。

一是执政党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密切党群关系最根本的制度保证。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主要渠道是人民代表大会。所以,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共产党要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要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大力推进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是保障群众利益的根本,也是遏制官僚主义的治本之策。

二是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进行必要的监督制约,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利。实践证明,执政党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就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对此我们党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它由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部分组成。建立这套监督体系目的就是要约束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但从整体上看,我们的监督制度还不够成熟,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和科学,监督力度还不够大,监督效果还不够理想。在监督问题上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对这一点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增加监督制度的刚性,增强监督机关的权威性,监督必须是强制性的,接受监督也不能完全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对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以权谋私的消极腐败行为,要坚决给予打击和制裁。

三是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的决策机制和严格的执行程序。我们党的各项决策和决策的执行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一个大问题。为此,要建立严密的保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严格执行的制度体系。在决策之前,要深入群众做周密的调查研究,反复比较鉴别,科学论证,这就需要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在决策过程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反对个人专断,这就需要建立各级领导班子的议事规则,在议事规则中明确规定重大问题必须经过领导班子集体在正式会议上研究决定,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有规范的表决制度;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要紧紧依靠群众,并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及时总结经验,补充完善,纠正偏差,这就需要建立决策实施意见反馈制度。为增加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心,防止决策的随意性,还需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总之,我们党要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页。

[3][4]《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3、221页。

[5]《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184页。

[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0页。

(作者单位 山东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 杨 慧)

猜你喜欢

官僚主义监督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