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及担当
2011-04-03朱彦姝
○朱彦姝
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及担当
○朱彦姝
如果用“忧患”一词来解读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发展壮大于忧患的历程更为寓意深远。作为一种基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批判意识和探索意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忧党”意识与“兴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忧患意识不仅体现为一种警示和告诫,更将其内化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并以忧党兴党的实际行动开辟着历史发展的道路,引领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一、忧患意识的“日常心态”与党的永续生命力
(一)常怀忧党之心贯穿90年求索之途
历经90年风雨,中国共产党依然充满生机,并且成功地带领中华民族在从民族解放到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三大伟业中取得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成就”,这无不与党的忧患意识相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争取民族独立为己任,带领人民浴血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毛泽东明确告诫全党,要防止骄傲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特别要防止被糖衣炮弹击倒;在完成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局面初步打开之时,邓小平敏锐指出并多次强调,一定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腐败现象,否则,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反复告诫全党,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党的十六大刚刚落幕,胡锦涛总书记就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2011年他又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再一次向全党敲响警钟,要求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四个考验”、防止“四种危险”,使之成为新时期应对来自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根本要求,成为促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的警世之言。
(二)常怀忧党之心使党历百劫而不衰
无论是历朝历代的兴勃亡忽,还是近现代大党老党兴衰成败的历史,都屡试不爽地验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历程中脱颖而出,能够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保持长盛不衰,其奥秘就在于她一开始就诞生于忧患重重的民族危难之秋,也始终以深沉的忧患意识对待自己领导的艰巨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28年的民主革命,一直处于反动势力打压和绞杀之中的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高度清醒,克勤克俭不敢有丝毫懈怠。从毛泽东及时警告全党要努力克服领导中国革命能力的本领恐慌,到进城前告诫全党的“两个务必”,都使广大人民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拥有区别于其他政党和统治集团的独特气质和品质,因而,中国共产党被中国人民选择成为担当起民族解放和复兴领导大任的政党。即使在和平年代,作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仍然将这种忧患意识体现在应对各种显性和隐性危机的恒久自觉中,并以此作为促使党不断提升执政能力的警世钟和清醒剂。
(三)常怀忧党之心是我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经验
实践证明,有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就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有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就会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因此,勇于从挫折中奋起,善于在忧患中奋进,已经成为我们党最为重要的执政品质之一,也为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未来提供了深刻启示。忧患意识会使我们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在今后的执政过程中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忧患意识会使我们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使党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忧患意识会使我们既善于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中获得前进动力,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使党成为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成为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忧患意识的“变”与“不变”
(一)党的忧患意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1.所处境遇的变化
由“危中图存”到“居安思危”是党的忧患意识在90年发展历程中所处境遇的最大不同。诞生于民族危亡的困难岁月,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歌声中带领人民浴血奋斗,从“红旗能打多久”到杀出一条血路,从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到独立思考探索,在发展壮大中不断走向成熟并建立新的政权。而在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党的执政成就令世界瞩目的今天,共产党人仍以忧患意识正视社会转型期的严峻挑战,求解国家整体财富增长中民众的诸多诉求,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会一劳永逸而自觉与主动在“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路上继续探索。
2.现实需求的变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的生存环境和现实考验的角度,提出我们党增强执政忧患意识的现实需求。对此,可从三个方面认识。一是国际竞争环境使中国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当今,外部世界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长,综合国力的竞争和贸易摩擦更加激烈,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也使我国发展受到冲击。此外,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防范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的形势更为严峻。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增强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二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当前,由利益关系大调整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大都带有复杂的交叉性、经济利益的关联性和爆发的突然性,只有准确体察民情,有效应对,才能有效防患于未然。三是党的自身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如果任凭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肆意滋长蔓延,就有可能使我们党在60多年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毁于一旦。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3.执政理念的变化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当家作主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执政理念不变的核心,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却有着不同的特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党的执政理念和实践的深刻转变。在新的改革开放条件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指引、评价、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深刻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共同价值指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党要始终坚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能够准确反映人民根本利益和要求,对广大人民群众有号召力;始终站在人民群众一边,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二)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忧患意识的“不变”
1.宽阔的视界不变
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是一种深邃的战略忧患,其所具有的长远历史眼光源于厚重的历史基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改造者,从成立那天起,中国共产党就以争取民族独立为己任,在价值目标、行为模式等方面,都保留着传统人文精神的印迹,并将忧患意识外化为永不满足、改革创新的动力,内化为每一名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的忧患意识还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即始终以睿智的目光关注着国际风云的发展变化,认真研究和总结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在总结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后,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昭示全党:“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2.理性的认知不变
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自觉的理性忧患。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神圣而光荣,始终做到在顺境时不盲目乐观,在逆境时不悲观沉沦,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始终坚持好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之后,一直将如何处理好与国家公共权力的关系以避免权力的变质,如何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以避免脱离人民和社会,如何做到时代在变,而共产党独特的政党价值和政党文化不变、党魂不变等等,作为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认真研究求解,并以这样的认知来要求自己。无论怎样改革创新,都是为了超越过去而不是否定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无论怎样与时俱进,都严格遵循政治运作的规律,使先进的政治组织永葆生命力。
3.自信的品质不变
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信念坚定、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一方面是对影响自身生存发展的各种灾祸的担忧,另一方面是发挥能动作用去主动防范和化解忧患。积极化危机为生机,变压力为动力,把对前途命运的忧虑升华为克服困难、掌握自己命运的信心和勇气,体现的是一个政党的自信和从容,反映了党的成熟和自觉,而这也必将成为推动全党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永恒动力。
三、迈向百年大党的忧患意识与积极面对
(一)以忧党之心警示党员干部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90年来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后,提醒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并要求全党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忧患意识迎接党的90华诞,特别是让认识和了解“四种危险”的存在、寻求解决和克服“四种危险”的方法成为全党共识,这不仅表明我们党在90年辉煌成就面前不骄不躁,在严峻的形势和挑战面前更加清醒,而且也说明,走过90年风雨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自身建设,这是使党永立于不败之地、青春常在的重要保障。
(二)以爱党之责直面突出问题
马克思认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因此,直面问题是对执政党的最基本要求,敢于直面问题的政党才是好政党。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多次告诫全党,要对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有足够的估计和准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了党内存在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并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领导班子、党组织、基层党组织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点到;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再一次指出了当前全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国内外形势有更加理性的判断和更加清醒的认识。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有旺盛的生命力,正在创造一种独立于西方国家传统体制之外的新型政治模式,这是献给人民和世界的最好的答卷。当前,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分化明显,这些都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提出很大的考验。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执政能力,更有效管理和服务社会,中国共产党在用行动继续书写让人民满意的答案。
(三)以兴党之行化解“四种危险”
忧患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的政治担当,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必须拥有的政治责任。因此,我们不能只看见问题的存在,而是要如何集中全党的认识,凝聚全党的智慧,鼓舞全党的勇气,积极主动地应对“四个考验”,防止“四种危险”,这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全党工作、尤其是党建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一要教育引导广大共产党员志存高远,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落实到脚踏实地的本职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以有效化解精神懈怠危险。二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矢志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以有效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三要继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理念融入思想,作为一种动力融入工作,作为一种追求融入人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以有效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四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砥砺优良道德品质、树立崇高道德形象,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努力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模范,以有效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中国社会90年发展历程的重要启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要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只有一以贯之保持忧患意识及勇于担当,迈向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够在新的求索中继续开创历史,继续成为历史舞台上的主导者。
(作者单位 湖南省株洲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杨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