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小学角度探析高师“美术鉴赏”课程建设

2011-04-02冯红梅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师课程内容

冯红梅

(重庆教育学院美术系,重庆400067)

“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师教育(师范)专业的理论必修课程,它的先修课程是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中外民间美术、现当代艺术思潮等,后续课程是美术创作,毕业论文等。兼有“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双层属性。“美术鉴赏”同样是中小学的重要课程,是中小学实现美术新课程功能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本着高师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教学人才的课程设置原则[1]。从中小学的角度探析当前高师“美术鉴赏”课程,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缺失问题。

1 现状与问题

1.1 高师“美术鉴赏”普遍缺失近80年的课程内容

以最有影响的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人美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两个版本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为对象,进行课程内容涉及时间范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不仅涉及罗中立(1948-)、亨利·摩尔(Henry Moore1898-1986)、民国服饰,抗战美术……,还涉及现代光影艺术,动漫形象“酷儿”(1997-)、“史奴比”(2000-)等等课程内容,从时间上看,鉴赏内容已经从传统经典美术延伸至近代、现代甚至是当代。以实现观察美术文化,解读现实生活,追求艺术化生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新功能。

高师《美术鉴赏》课程内容普遍至二十世纪初期结束,缺失最具现实意义的近现代美术内容。如果不开设“近现代美术史”、“现代设计史”、“当代艺术思潮”等等课程相左,高师学生将带着知识缺损步入任职岗位,势必厚古薄今、脱离现实,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将高师“美术鉴赏”课程内容延伸至当代,是加强与中小学紧密联系的当务之急。

1.2 高师“美术鉴赏”课程内容固守传统,门类不全

根据对中小学“美术鉴赏”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调查发现,其不仅有传统经典美术,还有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现代建筑、摄影摄像艺术、电脑美术、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博物馆教育等等。已经从“经典美术”走向“大美术”。“大美术”之大,在于将纯艺术、实用艺术、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并重,以及各学科、各观念、各技术之间小综合的渗透交融等等,旨在提高未来公民的综合素养。

与之相比,现行高师“美术鉴赏”课程内容以绘画为主,兼有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明显重纯艺术轻实用艺术、重精英艺术轻大众艺术、重历史遗存轻现实资源。高师学生需要不断地继续学习才能胜任现实工作,加大了职后培训的负担。据估算,整个中小学美术学程中《学会认识产品设计》(人教版初一第十课)、《科学与艺术》(人美版初二第一课)、《格调高雅的生活品味》(人美版初一第九课)等等“大美术”性质的课题几乎占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比重,强烈挑战高师课程内容门类不全、固守经典的合理性。由此看来,将高师“美术鉴赏”课程内容逐渐向“大美术”拓展,是提升与中小学适应性的重要任务。

“扩容”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最直接的手段。假设已经“扩容”,另一个现象又凸显出来:

高师“美术鉴赏”兼有艺术批评的功能,以地区、历史时期、流派等为研究对象,纵向逻辑清楚,以专业发展之理论支撑和技术借鉴为课程目标,兼顾其他(师范)发展。中小学“美术鉴赏”是综合素养教育,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整合特征,以《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为例,第一破时间,选材时间从王希孟到潘天寿,时间跨越近千年。第二破空间,选材地区从意大利到中国。第三破门类,内容涉及建筑、雕塑、绘画等美术门类。第四破种类,在美术同类中又有油画、国画;写实、写意;园林、民居种种。上述“四破”足以使内容博而杂,并以博而杂为论据反复说明课题出示的论点。如《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人美版初一)、《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人教版初三)等等均属此种。必须承认中小学所追求“竖是一条线,横是一大片”的内容组织方式,即使最优秀的高师学生也会感到涉及面广,头绪多,无从下手。

课程性质不同决定了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组织方式、以及实施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正是对“高教”与“基教”性质特征的忽视,使得高师“美术鉴赏”课程过分注重学科内的质量建设,误认为只要内容扎实,在中小学应用时简单一点、有趣一点就能适应需要。这种观点严重错误而且普遍存在。从中小学的角度再探高师“美术鉴赏”课程建设,第一,必须保持住高师在学问方面的精透程度。第二,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研究学用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兼顾上述两者,本文提出,高师在进行精而透的专业学习之后,以课后拓展的形式增设一个“区域”,“区域”里实现现有课程性质差异之结合。

2 措施与方法

2.1 “区域”中以“四基”促进学生教学技术发展

通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方法、基本规律的“四基”教育,促进高师学生把握中小学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技巧。

2.1.1 基本概念(是什么):传授各种基础概念是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美术概念、定义、分类等的多意性与模糊性,高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抓住各种概念的本质,讲清楚是什么或几乎是什么,以及内涵外延的基本属性,以美术理性促进应用经验的正向迁移。

2.1.2 基本原理(为什么):高师需要从生态美术的角度,讲清楚对象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而且只能是这样的基本原理。正如丹纳所说:“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的植物学,植物与气候、土壤、遗传等等环境关系有多深,艺术与社会、时代、种族等等精神环境的关系就有多深,他们之间有着相识的结构关系”[2]。这一观点的灌输,有利于高师学生适应“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学习美术”之中小学新课程理念,实现教育观念的协调统一。

2.1.3 基础方法(通常怎么做):高师在沿着美术史脉络行课之后,要教会学生打破纵向逻辑关系,以中小学的“四破”方式重新发现、组织散落在美术历史中、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素材,以此为论据,将“是什么”或“为什么”的各个属性讲清楚、讲透彻。逐渐修习中小学美术教学所追求的过程丰富、结果开方、影响未来之教学方法。

2.1.4 基本规律(怎样才能做得更好):高师在日常教学基础上还应该重视:第一,归纳关于美术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符号系统等等文化特性的精气神,以规律的形式交给学生。第二,总结模式、程序、途径等操作方法交给学生。有规律与方法在手,学生的应用、应变将获得自由。

“四基”转化是协调“高教”与“基教”课程性质之间的桥梁,偏向任何一方,教学效益都将大打折扣。

2.2 “区域”中以“经验教育”确保学生教育意识高远

教学意识和教学技术低级发展是对课程建设的反动。研究发现,“有经验”不仅成为对某事物乐于参与和长期追随的基础,更在行为上起着动力或不断增力的作用。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的“有经验”来至于教师刻意的经验教育。益处在于,第一、“有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和形式思维能力”[4]等等能力。第二,“有经验”有利于审美愿望与审美经验共同发展。经验教育的实施在区域中表现为:首先,要求教师在探讨美术同时,强调除美术之外另一些诸如从意识形态到生活常态中相似的规律将伴随而来。求跨越美术而上升到更为广泛的哲学通理上来认识美术。其次、要求教师将那些含糊的、可疑的信息转化为条理清楚的信息,并且有意的、持续的强化。再次,积极提供学生构建经验的材料,促成学生获得经验的不断生长、发展和改造,最终获得应用的自由。经验教育以高立意、高追求实现着基础美术教育的价值,是达成“课程标准”的重要策略。

当下的实情是:中小学“美术鉴赏”急需高师“美术鉴赏”作理论与技术支持。上述措施作为一种及时的改良策略,在提高高师与中小学针对性和适应性方面不乏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课程性质差异,更深层、更彻底的解决师范教育的现行问题,唯有至上而下的整体布局和宏观调整才得以实现。本文所提出的策略也能为高师“美术鉴赏”进行更深入的课程改革提供探索经验与实验基础。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9/node12344.2005-3-21

[2]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p35-72

[3]斯科特.经验的证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中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高师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