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拳击队 “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1-04-02韦晓雨马振东刘洪庆
韦晓雨 马振东 刘洪庆
(1.2昌吉学院体育系 新疆 昌吉 831100;3.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前 言:
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为社会培养一个全面的人,这包括:社会道德、社会义务、社会责任、社会心理、民族性、基本的生活技能等,而这其中,学校教育是最完备、最系统的方式。[1]“体教结合”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起来,把运动训练“一条龙”式的三级训练体系与小学、中学、大学有机的结合,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体现了体育、教育事业最根本的培养目标,符合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2]这种体制既要遵循竞技运动训练规律,保证系统训练;又要遵循教育规律,保证系统的文化教育。因此,只有从制度上保证青少年运动员在校的学习时间和要求,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训练与比赛的关系。从体育运动的社会性特征来说,拳击既然是一种复杂又具挑战性的职业,那就必须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吸引最优秀的青少年人才广泛地参与,而不仅仅是局限在运动素质比较好的青少年。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新型业余训练体制的建立,是新疆拳击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竞技体育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新疆拳击运动员现行培养模式的分析
1.1 拳击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模式和现状
新疆目前有11所重点业余体校和5所运动学校开展了拳击项目,其中,拳击专职教练员有24名,运动员共有500余人。[3]新疆体育局每年举办全疆性的拳击年度比赛一次,每4年参加全运会拳击比赛一次。除此以外,新疆民间社团组织也举办过全疆拳王争霸比赛和地区对抗赛。竞赛主要由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运动员大多数是各地州市重点业余体校及新疆5所运动学校的学生,还有一小部分参赛者是设在中学的业余拳击训练点的学生及部分新疆专业队适龄运动员。比赛设为青年组和少年甲组,通过比赛选拔部分优秀运动员抽调到专业队进行集训。[4]但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全疆各重点业余体校和运动学校拳击项目的招生人数跟往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这就是说新疆拳击运动员目前的培养体系已经从根基上开始出现问题了。
1.2 新疆拳击队的培养模式及现状
新疆拳击队组建于1994年,在政府和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参加了国际级和国家级各种重大比赛,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截至2006年,新疆拳击专业队参加国际国内大赛共夺得近百枚奖牌,还有多名队员入选国家队,代表国家参加过亚运会、世锦赛和奥运会等重要的国际比赛。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以上的成绩在新疆体育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新疆拳击队也因此成为了新疆专业队中选拔运动员门槛最高的队伍。目前新疆的拳击运动是以“三级训练网”为标志建立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这种体制给拳击运动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如运动员过早专业化训练而影响学业、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运动员来源狭窄等。[5]虽然新疆拳击队提倡文化学习,但都需要以运动员学习的自觉性为前提。其中也只有少数优秀运动员在获得优异的成绩后能被招进新疆师范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的运动训练专业进行深造,能凭借自己的文化功底进入国家统招计划的几乎没有。即便是这些优秀的运动员获得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但多年来在“金牌至上”的思想压力下,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学校无法对其进行正常的教育学习。这种挂名的大学生即使毕业后能获得一张名校的大学文凭,也是名不副实,也很难凭一张“注水”的文凭去获得一份体育专业以外的工作。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在拳击运动的生涯中既没有受到系统的文化教育,也没有能够在体育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当这部分运动员退役后走向社会时,他们的就业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2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新疆拳击队的培养模式
虽然新疆拳击队目前的发展还是“一路凯歌”,但我们必须居安思危,能够看到新疆拳击队所要面临着几个难题和矛盾:一是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存在运动员接受教育水平与就业层次选择的矛盾;二是在专业队在训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这也是对运动员影响最大的问题;三是专业队入队门槛抬高后与基层训练网萎缩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解决的好坏事关整个新疆拳击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新疆整个竞技体育的发展。
2.1 以科学发展观做为指导思想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新疆拳击队构建“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则是实施“体教结合”的基本理念,因为“体教结合”不是目标,它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以所有从事拳击运动训练的人为本”。新疆拳击队实行“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不仅仅是让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是要树立“拳击运动的发展是为了大多数参与和从事拳击运动的人,拳击运动的发展必须依靠这些人”的理念,以促进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新疆拳击队建立“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真正意义所在。
2.2 基于发现体育人才的基层训练网建设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优势就是较好地解决了运动员运动训练与文化基础教育的统一问题,因此,在队训练学生的全面发展便易于实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加强课余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现体育人才”的基本任务也符合培养和发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这一发展方向。把办学效益和条件较差的县市级业余体校(训练点)与普通中小学合并,或与体育传统学校或体育设施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进行共建;尽可能地把业余体校(拳击训练班)办到有条件的小学和中学,教练员进入到相应的中小学从事课余体育训练。这样既能保证有拳击运动天赋的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也可以有效地抑制苗子队员的流失,还可以使各县市的体育主管部门能集中有限的经费投入到运动训练与竞赛当中去,从而逐步形成“体教结合”的拳击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以此来保证拳击后备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3 全面发展理念下的中等教育层次(运动学校)建设
从竞技体育多年的实践看,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的中间环节—(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在整个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而这个阶段也是关乎大多数运动员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分类分层的关键阶段。(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包括重点业余体校)是新疆各地州参加自治区各类比赛的主力军,为了能在自治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运动员整天为沉重的训练任务和比赛所困扰。为了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文化课的学习则只好得过且过,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形式。[6]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是两个不能同步完成的工作,二者在时间的安排上必然是此消彼长。这些运动员中能以优异成绩被选拔到上一级专业队或特招到高校就读的毕竟占少数,很多运动员学生都是由于运动水平或文化成绩的原因被拒之高校门外而流向社会自谋生路。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希望自己孩子的专业训练与文化学习两不误家长就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体育运动学校,因为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体育专业成绩达不到优秀,而文化学习又不如在普通学校那样学的扎实,因此,他们宁可把孩子送到普通中学学习,一旦自己孩子的体育成绩达不到一流,也能凭借良好的文化素质考取体育类院校。这些因素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新疆各地运动学校招生状况每况愈下。
2.4 以人为本理念下三级训练网“体教结合”模式的探索
新疆原有的6所运动学校已有两所并入高校或职业技术学院,但这种能把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很好结合的方式最终成了地方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甩包袱”行为。目前在三级训练网中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就是“读”与“训”之间的矛盾。“读”与“训”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和训练中对时间的利用和分配问题。要同时搞好学习和训练,就必须抓住训练和学习这对矛盾的特点,以学习规律和训练规律为依据,以国家和社会需要为指导方向,结合运动员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实际情况,以提高运动员学生的训练水平和文化素养为最终目的,从而寻找到学习和训练在时间分配上的平衡点,以缓解这一矛盾。依据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专业特长”进行分层定位,“全面发展”的运动员以文化学习为主,读训并重。并积极依靠和借鉴中学高中阶段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力争以良好的文化素质进入高校继续深造。而“专业特长”层次的运动员,应合理安排文化学习,在进入高水平运动队以前就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并坚持“训练为主,学习为辅”的方针,着重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争创在进入专业队后能继续创造出一流的运动成绩。
2.5 以全面发展理念下的优秀运动员培养机制
我们要培养有文化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离不开教育的支持。我们在育才上可以建立层层衔接的一条龙体制,如从小学→中学→大学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一条龙培养体系,从小抓起,选拔有培养前途的少年儿童进行基础训练,然后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必须认识到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不仅要重视竞技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培养。在当前以发展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形势下,如果运动员只具备优良的运动技术而无良好的文化水准,该运动员的成材机率就小,社会效益就不高,运动员自身会感到含金量不足,这种局面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因此,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体教结合”,才能较好地解决“学”与“训”的矛盾,使运动员成为既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又有一定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7]
3 结束语
新疆拳击队建立“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尽可能地发挥体育与教育两大系统在各个方面的资源优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拳击运动中来,从中发现更多有天赋的优秀拳击苗子,并使他们在专业训练和文化教育两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以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目前,新疆拳击队没有现成的“体教结合”模式供自己借鉴和选择,也没有建立起一个适合自己的“体教结合”发展模式,但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却日渐凸显。因此,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和途径,只要是有利于新疆拳击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就是合理的科学的。在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条件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着重解决好拳击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使他们在求学和就业方面都有较宽的选择面,从而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则根基牢固,社会满意则事业兴旺。
参考文献:
[1]于芬.对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探讨——清华大学跳水队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326-332.
[2]许龙.“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6(2):154-157.
[3]唐博.新疆拳击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7,10(10):93-94.
[4]李昆,周小酉,张海宇.新疆拳击运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7(3):89-92.
[5]董静,董国永,郭敏. 对我国当前形势下“体教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6,8(4):83-85.
[6]李永辉等.对“体教结合”战略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2):60-64.
[7]周映春.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体教结合”问题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