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1-04-01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法政治

郑 康

(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 05006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中的各种思想文化及价值观相互碰撞,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信仰不坚定、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这都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形式大于内容”这一现实状况下,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必要。传统思路认为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第一、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功底。除了这两点以外,避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流于形式的根本途径,在于探寻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渗透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在许多国家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我国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首选。

1 美国“渗透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经验

美国“渗透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发挥着非常明显的作用。美国注重对学生初、中、高级各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通过教师队伍建设,让美国的“价值观”渗透到美国各学习阶段各类学科的实际教学活动中。除此以外,美国还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专门开设《美国历史》、《美国宪法》、《哲学》、《伟大人物传记》等课程,为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做准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美国教师并非通过“直接讲授”和“强迫灌输”的方式,教会学生应该懂得什么。而是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告诉学生怎样学懂知识。此外,美国还特别注重环境教育(物质环境、精神环境),通过环境把美国的价值观“渗透”到学生思想中去。美国高校一般都环境优良、设施齐全,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全身心的放松,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美国政府还出资,建设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堂、航天博物馆等建筑,作为对美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从美国“渗透式”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实践可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国教师一般都科学地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景、适时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第二、注重趣味式教学。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特别注意不可“灌输”与“注入”,以趣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运用有趣味的语言、形象的举止、新颖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注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怎样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训练相结合,专门训练与渗透训练相结合,持续训练与效果反馈相结合,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以使学生获得终生受益的“会学”能力。

第四、注重环境教育。美国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十分重视课外教育,把对环境的塑造和对人的塑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环境的持续“渗透”,固化已形成的价值观。

2 “渗透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用中应处理好几个方面关系

(一)处理好“灌输式”教学法与多样化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灌输式”教学法是由德国工人运动理论家考茨基提出的,该方法突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从属关系,通过命令式的强迫方式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这种教学方法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真正“心领神会”,就必须避免单一地使用“灌输式”教学法,要广泛地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演讲式、辩论式、参观式、调查式等多样化教学法,尽量把抽象的理论还原为具体的、生动的实例,把枯燥的课堂变成学生乐意参与的乐园,把三尺讲台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舞台,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快乐学习的方式,理解和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

(二)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仍是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播过程。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强制性命令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政治理论知识,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确立以学生参与为目的的教学新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纽带,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从学生兴趣点入手,设计教学内容,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也可以从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设计入手,采取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关系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仅仅把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下来,也很难体现出这门课应有价值。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紧密结合实际,把枯燥的理论学习,转变成实际的理论体验。例如:可以让学生重走长征路,深刻体会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参观西柏坡,体会“两个务必”内涵。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展,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意义。观看解放军支援灾区,党和政府帮扶困难群众的记录片,体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实际教学环节,要服务于理论教学,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最终达到深刻理解理论内涵的目的。

(四)处理好共性教学与个性教学之间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材选择、授课方案、评价体系等环节,具有广泛的一致性。教师在这种规定方案下的教学活动,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一种相似性。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学历层次、理论功底、知识储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完全按照统一的模式,来要求不同层次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正视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水平教师的个体优势,把教材知识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自身的优势才能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认可关系,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成就感,又可以提高学生内心对教师的比较和认同,最终使学生从对教师的认同,到对教师所讲授理论的理解。高校大学生,个体性差异也比较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授课客体时,要正视学生差异,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思路、语言、方式因材施教,真正使理论入心、入脑。

3 加快“渗透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一)注重环境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层次上看,由低到高分别是,第一层次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第二层次是道德伦理和法纪教育;第三层次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教育。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重视环境教育,通过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塑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过程中,提升政治思想水平。借鉴国外经验,重视环境教育也应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学校可以通过向新生灌输校训基本理念,也可在学校联赛队服上印上本学校的校徽,也可让学生佩戴学校自己制作的校徽印章,以增强学生对学校价值观的认同感。对于成立较早的学校,学校可以建设学校历史博物馆,对学校的成立、发展过程及在此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以实物的形式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免费向学生开放,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豪感。学校在精神环境建设上,主要应保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在学校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形成鼓励学生勤俭节约、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精神环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达到塑造学生的目的。

(二)注重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个人素质紧密相关。具备较高政治素养、较深理论功底、广博知识的思想理论课教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学生对政治思想理论课的反感程度,使学生能较快进入角色,扎实学好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不应仅仅体现在对基本知识理论的掌握,更应体现在对基本知识理论的运用。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就教师本身而言,应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践者,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内涵。对于高校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践经验这一基本特点,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用穿插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去说服和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空洞的说词,而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渗透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通过强加的,还是通过独立自主的思考和理解过程来完成的。“渗透式”教学,是教师基于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形式,逐步达到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达到对知识内涵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学生要学会对所学知识的“存疑”,对不能理解的知识要问“为什么”,对已经熟识的知识,也要经常思考,并多问“为什么”,通过“存疑”,进而解决疑惑问题,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采取“研究式”教学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一个或两个问题,问题的选择不能太深,要基于通过学生个人查阅相关资料和思考,能够较好地回答出来。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研究报告,在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独立研究式的学习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最终目的。教师也可以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辩题,把学生分为“正”、“反”双方,让学生就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大大帮助了学生对所辩论题目及理论的深刻理解。

(四)注重对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具体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将人文关怀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渗透在思想政治课的育人过程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相互交织与碰撞,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使高校部分大学生丧失正确理想信念。经常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解决大学生面临的生活困难,引导大学生参加积极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活跃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挑战自我,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教师和辅导员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察”学生之所思,“解”学生之所困,对思想活跃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使之走向正确的人生轨道。对家庭贫困学生,要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让这些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勇气和决心。对于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让他们懂得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是社会和家庭赋予他们的使命。总之,通过对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与学生的接触和沟通过程中,逐步地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1]袁玉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型改革的若干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2]胡鹤玖,杨新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发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欧成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9,(18).

[4]史英平,于爱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

[5]朱冬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6]贺 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法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