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情背后的理性
——论梵高的绘画语言

2011-04-01南丽萍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浮世绘梵高激情

彭 锦 ,南丽萍

(铜陵学院 文学艺术传媒系,安徽 铜陵 244000)

激情背后的理性
——论梵高的绘画语言

彭 锦 ,南丽萍

(铜陵学院 文学艺术传媒系,安徽 铜陵 244000)

印象派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画家梵高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他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人们往往只看到其激情的一面,在其激情的背后,梵高对绘画语言的探索及掌握,却是充满了理性的思考。

梵高;表现主义; 激情 ;理性

后印象派最具代表意义的画家梵高,其作品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梵高对艺术热情、执著,而且非常敏感,着意于真实情感的表达。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自己曾这样说过:“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切的关系,他把自己的情感作为艺术创作的动力。然而,在其激情的背后,梵高对绘画语言的探索及把握,却是充满了理性的思考,而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梵高出生在宗教世家,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有三个叔叔是美术商人,还有一个表哥从事绘画,弟弟提奥在画廊工作,并为他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这为梵高走上美术之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6岁时梵高来到古皮尔美术公司,六年的工作经历让梵高接触到许多美术大师的杰作,这些大师对梵高日后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结识了一些早期印象派画家,同时也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美术作品,视野大开,绘画风格开始发生变化。1888年,他的艺术受到新文艺思潮的影响而逐渐走向成熟。这一阶段,他来到有金色阳光和绚丽色彩的阿尔,在这里他完成了大量作品,但同时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1890年的一天,37岁的凡高在阿尔的金色麦田里,面对金色的太阳结束了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梵高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的绘画作品造就的辉煌是不容抹杀的。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憾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作品开始赢得评论界的赞扬。凡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梵高的画充满了他全部的爱,全部的激情,但是,梵高激情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理性。

1 梵高疾病背后的理性

毋庸讳言,人们在说梵高时,头脑中会出现一个“疯子”的形象。的确,梵高不是一个体魄健康的人,从小他的体质就很虚弱,经常生病,而精神疾病一直折磨着他,直到死。但是梵高的精神疾病不是时时发作,他有很多清醒的时候,只是精神疾病越来越严重。你只要看他写的信就会发现他思维缜密,观察入微。他写了好几百封信,其中多数是写给弟弟提奥的,在信里他和弟弟细致深刻而又见解独到地谈论文学及绘画艺术。

在梵高的绘画作品中时刻流露出严谨的思维方式,他的每一张画都是经过认真细致地思考的。他的画充满激情,但并不狂乱。他的笔触是有秩序的,画面有空间感、体积感。如《布格罗的收获风景》,画面井然有序,远处的山,近处的田野,层次分明。又如《圣马迪拉莫海的渔船》,画中船的造型精致,画面构图、远近空间的对比都说明梵高对绘画语言的理性把握。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完全的精神病人的绘画往往只是他的思想片面闪现的东西,画出的画是杂乱的,无序的,想到哪画到哪,没有一定的规律,是情感的简单而狂乱的宣泄。

2 梵高有选择性的学习先辈大师

梵高在古皮尔美术店中就表现了对某些画家及其绘画作品的爱憎。他热爱宗教,关心贫苦的劳动人民,他喜欢表达了同样情感的米勒的作品。在伯雷那琪煤矿区当传教士时,梵高开始临摹米勒的名画,在梵高后来的农民题材的作品中处处可见米勒的影子。对米勒的《播种者》,梵高不但取其题材,甚至直接借鉴《播种者》的造型,他认为米勒的“播种者”比一个在地里的普通播种者更加典型。

德拉克洛瓦也是梵高最喜爱的画家,德拉克洛瓦的“笔触是多种表现手段之一”的言论深深的影响了梵高,在梵高的画中,德拉克洛瓦的笔触已被完全解放出来,它不但概括了形、色、气,也更加密切地和作者即时的心灵对绘画的感悟联结起来。梵高有目的地选择米勒、德拉克洛瓦等一系列画家来学习,在学习中融入自己对绘画的认识和主张,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作画,正反映了其理性的一面。

1887年梵高来到巴黎,提奥介绍梵高加入印象派团体,在这里认识了毕沙罗、德加、修拉、高更等。在巴黎这段时期,他理性地抛弃了北国风格的黑暗颜色,开始拥抱洋红、亮蓝、明黄等缤纷色彩,他作画用色明度大增,充满了印象派风格。但是梵高并没有盲目地照搬印象派的绘画技法,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他这样说道:“我时常思索着他 (修拉)的方法,虽然我并不想完全效法他。他是一个有独创性的色彩家。西涅克尽管在程度上与修拉不同,但也是一位独特的色彩家。他们的点彩是一个新发现,但我本人,恕我直言,反而在寻求我到巴黎之前就在寻找的东西……”。

从这点我们看到梵高并不盲目地模仿谁,而是极具理性地选择吸收他自己需要的绘画语言。

3 梵高认识到日本浮世绘有别于西方绘画的元素

日本浮世绘版画极大开阔了梵高的艺术视野,成了梵高学习绘画的另一源泉。梵高和其弟提奥收集了数百张日本浮世绘版画作品并对其加以研究分析,总结出其特点:日本画家通常不理睬环境色的影响,色彩平涂,加强富有表现力的线条,来展示运动和形体。浮世绘深深吸引着梵高并深受梵高的喜爱。

梵高完成了一系列仿浮世绘作品,他不但模仿日本浮世绘,而且将日本画元素体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寝室》一画中梵高运用日本版画中简化色彩的方法,整幅画象日本版画那样把阴影和投影隐去了,并以单色平涂自由绘成。

梵高认为“日本画家对作品的每个细节处理得极其清晰,从不使人乏味”。在学习日本版画中我们同样看到了梵高对日本版画进行的理性分析,汲取营养化为自己的东西。

4 梵高作品中的理性因素

《吃土豆的人》是梵高早期作品中著名的一幅:在一间点着一盏油灯的昏暗的小屋里坐着五个朴实的农民,他们穿着自织的粗布衣服,表情平静安详,吃着自己流汗挣来的食物。梵高用笔朴拙、色彩深沉厚重。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想尽量强调这些在灯光下吃土豆的人,他们就是用这双伸向盘子的手锄地,因而这里叙述的是劳动,是展示他们自食其力的状况”。

在色彩的运用上,梵高这样说明:“这幅画用了适量的金黄色,我相信,用这种颜色来画墙是十分悦目的,因为墙上壁纸的颜色本身就是深黄色,没有这样一个背景,这画就很难看。”在人物塑造上,梵高说,“我认为一个农村姑娘比贵妇人更美”。

梵高为创作这幅画作了大量的生活积累,画了多幅素描,对农民的生活甚至精神都非常熟悉,他怀着极大的爱去关注他们,去画他们。“整个冬天我都在自己动手对这幅作品理经整纬,探索最终样式,尽管修改到最后,它还是粗糙的,然而这织线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并且是符合一般法则的”。由此可见梵高创作过程的理性思考。

黄色是梵高画中的主题颜色,梵高认为,“要用黄色必先用蓝”。梵高在给爱弥尔·伯纳尔的信中说:“没有一种蓝不含有黄色和橙色,假如你运用蓝色,你就必须放进黄色,也要放进橙色”。同样的理论还有“当蓝的范围扩大得更饱满时,这种橙色会显得更加强烈”。大面积的黄色和蓝色同时出现在梵高的多幅画中,在这些画中我们看到黄色和蓝色和谐的共存,并且相互映衬让画面更加的璀璨。

向日葵是梵高最喜爱的题材之一,那金色的花朵象征着梵高强烈的生命力,梵高在写给贝鲁那的信中曾这样说过:“我准备在我的画室装饰六幅向日葵作品,这种装饰从最淡的浅黄到最浓的蓝,以各种青色为背景,好象有一种新鲜的银白色的黄在闪烁,在周围的轮廓线上再涂以橙黄色,宛如歌特式教堂那样庄严肃穆”。这段文字描述凡高是如何构思他的向日葵,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向日葵的热爱及理性的分析,为日后那些著名的《向日葵》的完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向日葵》中梵高采用了比较简单的描绘手法,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平面和装饰意味。画面以象征阳光的黄色和橙色为主,并使用少量的绿色和蓝色勾勒出向日葵的花瓣和花茎,给人以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特别是那大胆而坚实的笔触,将朵朵向日葵表现得光彩夺目且动人心弦。

5 激情中不乏理性的表现主义

作为后印象画家中的一员,梵高开创了表现主义的先河,成为表现主义的始祖。《麦田的鸦群》是最能体现表现主义的一幅绘画作品,是他无数表现麦田作品中最不寻常的一幅。在这幅画中梵高打破了传统的透视法则。他让一条小路延伸入麦田,让两侧的小径陡直地上升,自然成了一堵高墙,呈现在我们面前。画面中大面积的黄色和蓝色已达到饱和,近处红色的小路和路边绿色的植物,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整幅画充满了激烈的情绪,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心灵也为之震撼。

“我并不力求精确地再现我眼前的一切,我自如而随意地使用色彩是为了表现我自己”。这是梵高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所说的,后来成为表现主义的信条。而梵高的画是将绘画中所表现的内容适当的变形,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注入画面,这不仅仅是为了自然的再现,而是一种将情感进行借题发挥的方法。

梵高一生是充满创造的一生,他的艺术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凡高影响的艺术家不计其数。培根提出了“不似之似似之”的绘画理论,也就是梵高曾经说过的,必须改动对象才能达到真实。野兽派继承了梵高的强烈情感和色彩,让本能来作画,把情感融入理性中。

如果说激情是梵高绘画中的血肉,那么理性便是梵高画中的骨骼,没有骨骼,血肉何以依附,所以我们说梵高是用他理性的构思将激情发挥到了极致,用他激情背后的理性给世人留下了大量震撼人心的作品!

[1][美]赫谢尔·B·奇普.艺术家通信——塞尚,梵高,高更通信录[M].吕澎,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美]欧文·斯通.梵高传[M].常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3]何政广.梵高[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4]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5]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20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6]王天兵.西方现代艺术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刘淳.西方油画名作100讲[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Ration behind Passion——On Van Gogh Painting Language

Peng Jing,Nan Liping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Media,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Anhui 244000)

Van Gogh,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ressionist painter,has a strong emotional color in his works,which reproduces the true feelings and his experience of an object rather than the visual image.Behind the passion,Van Gogh rationally reflects on exploration of painting language.

Van Gogh;Expressionism;Passion;Rationality

J205

A

1674-1102(2011)02-0112-03

2011-02-22

彭锦(1975-),女,安徽铜陵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硕士,铜陵学院文学艺术传媒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西方美术史论。

[责任编辑:徐健]

猜你喜欢

浮世绘梵高激情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被盗窃的梵高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浮世绘
浮世绘
浮世绘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