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点滴
2011-04-01陶玉琴
■陶玉琴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点滴
■陶玉琴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味浓,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主要靠老师的正确诱导和教法的改进。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抓好学生接受力的培养
接受力在心理学中叫作注意力。注意力是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的必要条件。注意是人们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开端。教师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就应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另外要不断变换教学节奏,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的语调要抑扬顿挫,不要平铺直叙。教师要努力帮助指导学生提高注意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抓好学习记忆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讲究的熟读成诵,实际上是为了加强记忆力。记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一切知识、技能、习惯、感觉都与记忆有密切关系。只有依靠记忆,才能保存课内外学习的经验和知识,仅仅满足于理解,不去记忆,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就不牢固。学生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靠记忆。根据学生记忆力的特点,教师讲课前,就应当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单元教学在记忆上的任务,教师首先要把教材讲清楚,使学生听懂、看懂,真正理解了意义,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熟记一些必须记住的材料,要使学生知道应当记什么,逐渐学会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有目的地、自觉地去记住必须记住的东西,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抓好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认识活动的翅膀,驰骋想象,才能飞得高,飞得远,飞得快。想象可以打破空间界限,它不仅能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而且使学生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教材,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五、重视朗读的训练
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只有切实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六、注重课外阅读和积累
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目的是希望能够达到扩大知识面,搜集大量有用信息的目的。但在实践中我也发现,除了个别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进行有用阅读外,其余大总分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处于盲目状态,不知该如何选择阅读内容,在阅读中发现有用信息时也不知道如何摘记下来。很多学生喜欢看叙事性的内容,像看故事一样,故事结束了,也就在自己的脑子里划上句号。所以在课堂上,即使遇到与之相关的内容时他们也是有口难言。根据这一发现,我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就打破传统的读书、学习生字词的方式,让学生去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学生就十分感兴趣了,阅读就很自觉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 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