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联动促进备课组建设均衡发展
2011-04-01武汉市东西湖区教研室杨火香
■武汉市东西湖区教研室 杨火香
片区联动促进备课组建设均衡发展
■武汉市东西湖区教研室 杨火香
武汉市东西湖区教育局根据《武汉市实施加强中小学备课组建设工程的方案》的精神,结合东西湖区教育资源分布的特点,认真思考,精心谋划,在理论上寻求突破,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形成了片区联动,备课组建设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回顾三年的备课组建设历程,我们经历了全面策划、规范发展,片区联动、均衡发展,树立典型、特色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策划,规范发展
通过一年的探索,我们形成了备课组建设的组织、操作、评价和保障四大体系。其中,“课前预设性研讨——课中比较性研讨——课后反思性研讨”三段式备课组活动模式,关注了教研活动的阶段重点,突出了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促使教师们持续关注,多轮互动,全身心投入,大大提高了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使我区备课组建设趋向规范。
第二阶段:片区联动,均衡发展
在规范发展的进程中,由于近一半的农场学校存在单班教学、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备课组活动效率不高,东、西、中部三个片区发展极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全区备课组建设的有效推进。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提出了片区联动的构想,试图通过片内互补、片外给力,实现全区备课组建设的均衡发展。
1.合理布局
首先将农场30多所小学按地理位置、学校规模就近联片,划分为吴慈、金银湖、走马岭、荷辛、径河五个片区。
2.分工协作
按片区职责实施分工协作:片区的片长负责各片备课组活动计划制定和活动组织;吴家山地区的几所学校作为各片的指导学校,负责提供资源,实践指导;区教研室全程跟踪,负责方向引领,督促落实;“吴天祥小组”负责送教下校,帮扶支助。
3.片区联动
(1)创立片区备课组。将片区内几所学校的教师按学科(主要是结构性缺编的学科)划分为若干个备课组,并成立以片区骨干教师为小组成员的学科指导组,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关注活动过程的落实。活动前,要求各校围绕片区主题开展校本研究;活动中,要求老师带着思考交流碰撞;活动后,要求各片及时反思总结。以达到“奉献个体的经验,收获集体的智慧”的目的。
(3)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吴天祥小组”成员是片区活动实践层面的专业引领者,他们通过送教、走教、支教对片内学校进行帮扶。教研员是片区活动理论层面的专业指导者,在活动前进行组织协调,在活动的过程中给教师指点方向,在面对面交流中为教师解答疑惑,在活动后的反思中帮教师总结提炼,在网络空间中与教师平等对话。
片区联动浓厚了我区教研氛围,激活了教师潜在的研究欲望,弥补了学校教研力量的不足,提升了教研员的思考力、指导力和引领力。这样一个“合作、共赢、发展”的共同体,为我区备课组建设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推动着我区备课组建设从规范走向精细。
第三阶段:树立典型,特色发展
1.片区典型
走马岭片的“一研三环节”活动模式,体现了主题鲜明、注重过程、交流分享、合作共赢的特点。金银湖片提出的“三个联动”工作流程:相约课前、相聚课堂、相会课后,发挥了相互启迪、互补互惠、智慧共享的功能。
2.学校典型
吴家山一小的“三环五步”、吴家山三小的“一课四活动”、实验小学的“三环十步”的教研活动模式将教学、研究与学习融为一体,促进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发展。
3.备课组典型
吴家山四小五年级语文组——“野百合”团队。他们的口号是:相信自己,我能成功;信任他人,你能成功;支持团队,我们成功。
4.教师典型
管宗珍是武汉教育博客的品牌代言人之一,她利用博客建立网上资源库,实施网上教研;借助博客与很多教学专家“零距离”接触。教育博客促进了她业务能力的提升,丰富了她的生命质量,让她感受到工作的幸福。博客成为她专业成长的加速器。
彭莉华是武汉市“十佳”备课组长,被四小人喻为“生命智慧教育的智者”,她用“探索+反思”成就了一节节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堂。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