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有效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方法

2011-04-01谢琼

成才 2011年8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教研

■谢琼

例谈有效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方法

■谢琼

校本研修是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有效整合,既能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核心是学校“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有效校本研修的途径有教研活动、专业引领、课题带动、远程研修等。有效校本研修的方法有“读书——实践——反思——分享”。下面以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为例,谈谈有效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方法。

一、对有效校本研修的理解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任职所在的学校为基本场所,以促进本校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本,以结合本校和教师本人的教育改革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建立教师为主体、包括专业人士和学校领导在内的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以改善教师的教育行动为直接目标,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可持续性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活动。校本研修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种方法性支持系统,贯穿于其它各种校本形式之中,它是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的基本而有效的途径。

校本研修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有效整合,既要帮助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又要帮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核心是学校“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有效的校本研修应该是:积极参与,充分沟通,启发思维,解决问题;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进效能、追求效益;能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专业发展、个性发展、终生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校共同发展。

二、有效校本研修的保障

校本研修的基础是制度管理,其过程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组织和管理,本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释放人的潜能,使全体教师都有一种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心理机制,实现增值。

1.学习制度

学校将构建“书香校园”作为促进校本研修的首要工作,明确校长是首席学习者,倡导教师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通过与学者、专家互动交流和读书沙龙等活动,让老师们明确为什么要读书;定期推介“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让老师们接触经典著作,懂得应该读什么书;制作具有特色的文摘卡,写读后感,让教师们学会怎样读书;制作具有学校特色的文摘卡;开展颇具特色的读书节、月末茶话深度汇谈、阅读分享活动,解决读书后又如何的问题。较好实现了“学习是一种价值追求”“学习是一种隐性福利”“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2.培训制度

学校积极建立完善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校际互动——共同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式,通过基本功考核制度、教育专家对话制度、执教笔记展示制度、优秀教学话题征集制度和优秀教育案例评析制度,促进教师从外至内内涵发展。为拓宽培养渠道,学校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取得研究生学历学位。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骨干教师出国感受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国内外比较研究和实践。派学科教师分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哈尔滨、贵州、杭州等近20个大中城市考察学习,带回宝贵的经验。学校是全国中小学教育学会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实验基地,多次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研讨,让教师掌握最前沿的信息,感受专家学者的人生态度,实现了教师和专家间零距离的接触。

3.奖励制度

学校建立了《校本研修管理办法》《名师认定及评聘条件》《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管理规范》《骨干教师培养与管理方案》《骨干教师评比标准》《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方案》等制度。这些制度成为年末对教师绩效考核和奖励的依据,提高了教师们实现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评价制度

学校秉承“关注差异、自主发展、鼓励多元、个性发展”的评价理念,建立了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人本管理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注重突出文化精神,把外在评价变为内在评价,把甄别评价变为发展评价,通过对话交流式的评价,建立诚信的文化氛围,通过共同协商、取向一致的自我内在评价,探索从师德表现、教育教学水平、教研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效果、个性特征等方面综合评价教师,使“三型”(合格型、骨干型、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人格魅力、职业理想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有效校本研修的途径

1.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作为学校重要的学习型组织,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进行有效校本研修的根本途径。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是主人,在一起反复研读、理解、内化教材教法,研究教育事件,交流教学得失,提供案例讨论,以“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学习与宣讲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研修,加上学校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教研活动常规落实的管理制度与活动模式,让“教、研、训”有机结合,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更新、调试、精进,学习力、反思力获得提升。

2.专业引领

“火车跑得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在校本研修中,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和校外专家的引领示范作用,也是有效研修的重要途径。通过名师工作室、师带徒、青蓝工程等形式,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激励骨干教师制定生涯发展规划,确立自我研修计划,经常性评估检讨,鼓励青年教师主动请教,营造以优化教学为核心的校本研修氛围,形成“要我发展”转向“我要发展”的良好格局。

3.课题带动

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战略意识,在校本研修中,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要有自己的课题,自己的研究,自己的探索,自己的理解,最终把理论内化为能力和行动,把能力和行动提炼成理论。通过以课题研究作为载体,组织教师发扬刻苦探究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习理论、摸索方式、实践创新、总结成果,不仅能懂,而且能做,不仅会做,而且会讲,从而带动校本研修进入又一个规范化、品质化的运作轨道。

4.网络研修

学校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以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真实任务”(如论文写作、课题研究、教案编写与实践、课件制作等)为主线,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线培训、集中研讨、视频案例、远程助学、专家答疑、实践验证等网上平台的方式,帮助教师在正规化、专业化的训练过程中,完成“真实任务”,帮助教师解决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现实问题,以螺旋上升的素质提高来应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从而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腾飞。

四、有效校本研修的方法

校本研修的一般方法可以概括为“读书——实践——反思——分享”四部曲。

1.读书,奠定文化底蕴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不学习就会落后。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当读书活动制度化、经常化,从零碎到系统,从间断到连续,从他律到自律时,读书就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就真的成为了我们最大的福利,就真的支撑了我们的生命。通过制定读书计划,撰写读书笔记,召开读书沙龙会,品书论坛等,不仅引发了教师们文化的觉醒,也促进教师们学会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真正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2.实践,夯实业务水平

彼得·圣吉说:“所谓学习应导致行为的改变,不应只是取得一些新信息,也不应只是产生一些新构想而已。”“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了更重要是要“习”。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校本研修的内容就必须紧扣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探索有效教学,使教师能在研修中感悟到精妙处、省悟到不足处、体悟到着力处。只有扎根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校本研修才最有生命力。

3.分享,激荡教育智慧

研究表明: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带着思考、带着问题一起走进校本研修,敞开心扉和智慧,人人享有话语权,共同分享成功与失败,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分享时间里,思想有了碰撞,观点有了交流,真正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引导教师“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就要成就自己”,在工作中获得职业幸福感。消除伙伴间的自我防卫,创造条件让教师进行无边界沟通,让分享成为一段温暖的时光、一段智慧的旅程。

4.反思,评估经验得失

朱小蔓说过:“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在校本研修中,倡导“从发现自己遇到问题开始”,强调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对自己的教学假设进行反思,检验和校正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正确与否,不断发现新问题,寻求新对策,从而形成属于自己鲜明特色的教育结论。学校在“十一五”期间,让教师制定生涯发展规划并进行对照评估,将生涯周期不同的教师进行差异化评价:如新手教师采用“目标达成”评价法;形成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采用“个案分析”评价法;成功创造期的教师采用“成果档案”评价法等等。

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