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业化与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
2011-04-01魏龙渝姜利琼
魏龙渝,姜利琼
(重庆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重庆 400067)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办得好坏,校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长是以行政领导的身份来管理学校,这在一定的时期内理顺了教育行政关系,推动了学校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校长作为已被明确界定的职业类别,其专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共识[1]。科学系统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是促进校长专业化的捷径,培训课程是影响校长培训有效性的核心因素,从校长专业化的内涵出发,来探讨和改进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对于提升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长专业化的内涵与校长专业构成
本世纪初,我国学者开始了对校长专业化的研究与实践。褚宏启教授认为:“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就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性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从校长个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个体专业持续发展、以臻完善的过程。”[2]也就是说从职业群体的层面看,校长专业化是整个职业层面上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如:培训制度、培训机构、培训实施、培训评估、资格认定等专业化。从校长个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指由校长的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所构成的专业素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本文主要从校长个体专业化的层面来探讨校长培训课程体系。
校长个体专业化的核心问题是校长的专业构成和专业标准。一般来说,校长专业构成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自我专业意识[3]。1.专业精神。校长的专业精神主要指其崇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不断进取的好学品质和必胜的坚定信念等方面。校长的专业精神的培养是校长走向成熟、成功的内在动力。2.专业理念。校长在对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专业性及专业发展的观念。包括办学理念、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它决定着校长管理活动的目标、过程及方式。校长的专业理念不仅影响其教育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而且对校长自身的成长也有着重大影响。3.专业知识。大体可分为三类:本体性知识,包括特定的学科性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等;条件性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实践性知识,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在校长的专业知识中,本体性知识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条件性知识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实践性知识在专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4.专业能力。校长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实际工作技能。借鉴国外的经验,校长专业能力包括战略思维能力、规划决策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教育教学指导能力、评价和诊断能力、学习反思能力及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等。5.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的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这是保证校长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校长的专业标准就是在以上5个专业构成的框架下,再分解校长专业标准的要素内容,细化校长专业的要素标准,以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二、校长专业化与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
校长专业化和专业构成,对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传统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体系,缺少了以校长专业化为依据的分析与构建,不利于校长专业发展。如:培训目标缺乏全面性、专业性和发展性;培训内容以学科为中心,以理论性课程为主体,而不是以现实需要为中心,脱离教育改革发展和校长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训实施以讲授法为主要特征,过程忽视校长的主体性参与,校长在培训中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培训的评价局限于浅表性、局部性和单一性层面[4]。下面从校长专业化和专业构成内涵出发,对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体系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关注校长的发展性
校长专业化要求校长具备主动、全面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同时,当代校长培训呈现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特点,校长培训着眼于发展性,而不是补偿性,关注和支持校长个人专业发展,满足学校发展对校长专业发展的要求,把校长培训与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发展融合起来[5],这就要求校长培训的课程目标必须树立校长专业发展的理念。课程目标不单是为校长提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经验,更要为校长提供个人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使培训从适应型培训走向主动发展型培训,从注重认知走向专业精神、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从注重阶段性目标到全部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校长专业发展的理论指导,使学员们了解中小学校长的成长规律,了解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一般阶段理论,了解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对校长素质的要求、不同阶段校长的工作重心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等,透过这些知识的获得可以提升校长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有利于校长参照并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课程结构——凸显内容的专业性
校长具有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职业角色,校长的职业角色和专业化定位决定了他必须具有“特殊行为模式”,必须接受特殊的专业课程训练。首先,课程结构关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均衡性;其次,表现出履行职业角色所应具备的教育、管理和领导三大领域课程的有机结合;再次,还表现出以课程的实践性和灵活性适应和促进校长专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特点[6]。从校长专业化内涵出发,校长培训的课程结构可作如下调整:首先,针对校长的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课程设置。建立以完善校长的专业化为指向的课程结构,构建校长的专业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校长的专业品质,把课程重心放到提高校长领导能力上来,体现针对性;其次,加强实践性知识,实现知识结构的合理化。针对校长职业实践性强,实践性知识对校长专业发展更加有效的特点,注重实践性课程在整个培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国外的校长培训课程基本上是以专题设置为主,是一种菜单式、选择式的专题培训的课程模式,既能适应并促进校长职业发展的需要,又能适应并促进校长自身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三)课程实施——体现校长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方法。在课程实施中,校长不仅是培训的对象,更应是培训的主体。1.校长培训要基于问题。基于问题的培训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找到了一种解决的方案,它使实践和研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融为一体,并为一系列重要的学习目标提供了一种融合的机制。2.要重视校长经验的作用。利用经验、形成经验、分享经验和提升经验不仅是校长专业发展的手段,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目标。3.要以突出反思为特征。校长的专业成长更多的是依靠其对实践的反思能力,实证研究的结果也印证了校长的经验反思对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4.要强化校长的参与。有效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的内在建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立足于实际背景与他人学习,展开多方位的互动,能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与不同的人就所学内容进行反复建构、重组认识。5.要重视校长的体验。传统的校长培训往往忽视感性经验对学习者的特殊作用与意义,使得学习者因缺乏一些亲身的感受与体验,而难以对知识进行完全的意义建构[7]。强化体验,是要求课程实施中为校长提供获取直接经验的途径和机会。
(四)课程评价——突出评价的操作性
校长专业化要求校长培训具有有效性,而提高校长培训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是重视校长培训课程评价。在校长专业化背景下,校长培训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培训是否能引领校长达到专业标准,能否促进校长主动、持续和全面的专业发展[8]。这就要求校长培训课程评价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为了体现课程评价的操作性,我们可以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培训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纲要”(草案),制定的评估环节的主要标准,制定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评估标准,以更好地对校长培训进行监督,提高校长培训质量。同时,项目管理是世界上公认的一种有生命力并能实现复杂工作目标的良好方法,而现代校长培训总体上具备了项目管理的三个基本特点:复杂工作、创造性和有生命周期。因此,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建立全程评价模式。
(五)课程资源——体现资源的整合性
社会发展变化对校长新要求和校长主体发展需要,要求对培训师资、培训手段、培训材料以及学习者身上蕴藏的培训资源的整合与开发。1.视参训校长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一般地说,在校长培训工作中,比较重视培训者预设的教学资源的整合,而对参训者即校长们身上蕴藏的教学资源开发、研究和利用则不够。校长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以实践知识为基础的不断建构的过程。经过了岗位实践和社会历练的校长,蕴藏着丰富的“经验性知识”,它们是宝贵的培训资源。2.IT的支持及培训辅助网络的构建。网络资源以其开放性、灵活性、交互性和共享性在校长培训资源中日益重要的地位。此外,国外开发的校长培训软件可以使学习者在虚拟的环境下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培训效率。3.对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信息化社会使得资源数量爆发性增加,必然要求对培训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最优化地发挥资源功能。
[1]褚宏启.走向校长专业化[J].教育研究,2007,(1).
[2]褚宏启.对校长专业化的再认识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
[3]王铁军.校长教师专业化的五个特征[N].中国教育报,2004-01-20.
[4]潘骁骐.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开发[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5]王铁军.构建多重性校长培训目标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4-08-31.
[6]栾学东.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设计及其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7]钟祖荣.建构面向21世纪校长培训课程体系的设想[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7,(4).
[8]张东娇.基于胜任特征的校长遴选与培训体系[J].教育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