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教育“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改革”的建议
2011-04-01谷生华
谷生华
(重庆教育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重庆 400067)
2008年9月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批准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从此,重庆市正式开始了以“深化城乡教育改革,加快城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谐,提升教育总体水平”为“指导思想”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现上述“指导思想”,最为关键、最为棘手的问题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问题。早在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说: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在硬件和软件上都严重欠缺,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校长的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校舍差一点可以,但教师的质量不能差。
相对于城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来说,目前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确实有些令人担忧!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又肩负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希望,肩负着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神圣使命,自然也就肩负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正因为如此,《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在“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改革”中说:“加强农村缺编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选派师范类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乡镇学校工作。推进教师双向交流,引导城镇超编学校教师到农村缺编学校工作。市和区县(自治县)每年组织城镇教师下乡定期支教。探索中职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岗、特聘、特邀制度……大力引进优秀中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2008年9月至今已近3年,重庆市教育城乡统筹“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改革”的实效并不如人意,至少说“推进教师双向交流”,“引导城镇超编学校教师到农村缺编学校工作”,“探索中职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岗、特聘、特邀制度”,“大力引进优秀中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等等措施均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根据我们大量的调查,目前农村中小学几乎没有真正能与城市城镇中小学优秀教师媲美的优秀教师,我们也没有见到多少双向交流到了农村学校工作的优秀教师,也没有见到多少城镇超编学校教师到农村缺编学校工作,更没有见到农村中小学“引进”了多少“优秀中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
也许要完全彻底实现“综合改革”的目标需要时日,但教育公平,优质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不能假以时日,广大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前途命运也等不起!有鉴于此,为了早日实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改革”的目标,受美国、日本教育铁腕政策的启发,本文“特别”建议“非常时期”采取“非常对策”,在“狠招”上“绝招”上下功夫。
一、采取重赏政策,解决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奇缺问题
农村中小学留不住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农村中小学校奇缺优秀教师,均是因为农村中小学自然环境太差,生活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繁重,有许许多多难于解决的切身困难。“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解决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奇缺问题应遵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铁律!只要政府重赏,重赏到位,重赏到有吸引力,有巨大吸引力,必然有“勇夫”争而为之。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问题,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从2006年开始,由国家财政支持高薪聘请了一批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农村任教的“特设岗”教师,基本上解决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的问题。但关于“高薪聘请“特设岗教师”,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其一是“高薪”问题,年薪15000元(2006年)或者18960元(2007年)的“高薪”,对于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繁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这实在是算不得什么“高薪”!更何况根据我们的调查,这笔钱经过层层折扣,最后到教师手里,早已没有15000元了,更没有18960元了!其二是农村中小学最渴望的是“优秀教师”;“特设岗教师”虽然基本上解决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的问题,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奇缺”的问题。因为刚刚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育新兵”,还够不上“优秀教师”,至少相当一部分够不上是“优秀教师”。
基于上述事实,为了及早解决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奇缺的问题,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必须及早高度重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采取特殊的重赏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比如,在现有绩效工资基础上大大提高农村教师的“重奖性补助”,在集镇集中为教师修建福利住房等等。像广东番禺那样:农村教师待遇远高于城镇教师,农村教师开车上班,农村教师到清华研修!果如是,农村学校还吸引不了人才吗?还留不住人才吗?还会奇缺优秀教师吗?
二、实行城乡教师轮回制,解决城乡教师公平问题
农村教师千方百计进城,城市城镇教师无论如何不愿下乡,导致了城乡中小学师资力量分配的不公平!要完全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制度上、狠招上寻找出路,建议重庆市教育决策部门学习沈阳和日本的经验——实行“城乡教师轮回制度”。
沈阳的经验是:制定城乡教师“岗位轮回制度”。“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程序性、流动的定期性、流动的待遇等,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操作,保障教师流动的公正、公平和有效,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根据这一制度,沈阳市的具体做法是:所有中小学的校长和老师要打破界限,进行校际交流,实现全市范围内超编校向缺编校、优质校向改革校、城镇校向农村校的人才流动,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日本的经验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呈内外流动开放型,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由政府机构进行轮换调整,以保证各校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的相对均衡。偏僻地区学校同其他地区学校间教师流动的比例大致是平衡的。一般情况下,公立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平均每6年流动一次,多数县的中小学校长3—5年流动一次。
有鉴于此,建议重庆市人民政府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出台政策,制定“城乡教师轮回制度”,规定所有教师在城市工作一个周期(小学6年,初、高中为3年)后到农村学校工作一个周期,之后再轮回到城市学校工作一个周期,如此循环反复,直到真正消除了城乡差别为止。
三、教育打假,庸师劣师“下课”,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问题
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实现城乡“优质教育”、“人民满意教育”的民生愿望。教育质量问题,特别是“优质教育”、“人民满意教育”问题,取决于教师的质量,而人们公认教师的质量,又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位教师,即使是在一定时期内经验欠缺些,教学效果差一些,但只要职业道德高尚,敬业精神高尚,他会千方百计通过种种措施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如果职业道德缺乏,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合格教师”,更谈不上“优秀教师”的!
若干年来,全国几乎各行各业都在打假,而唯独教育领域没有打假!这里,商品假、冒、伪、劣,顶多害人一时一事,而教育领域的假、冒、伪、劣则害人一生一世,并且害了祖国的未来,害了民族的未来。完全彻底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在于教育打假,庸师、劣师“下课”。首先,教育部门的评职、调资、评先要把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学效果作为绝对硬指标!千万不能倡导“胡子优先论”。其次,应在严厉打假,让那些庸师、劣师首先“下课”,优化教师队伍。教育应有相应的法律来约束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质量,美国每年在表彰优秀教师的同时解雇无能教师,据美国学者预测在二十一世纪,美国的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负法律责任。虽然教育教学的质量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因素,但学生学得不好,其中肯定有属于教师的因素。一旦经专家学者或权威机构认定,学生学得不好的主要责任在于教师,那么,教师理所当然就应受到法律制裁!
四、“送下去”“请上来”,解决学科教师紧缺问题
目前我市农村仍然有一部分中小学缺乏音、体、美、计算机、英语等学科教师,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生学科教学质量,人为造成了城乡教学质量上的不公平。2005年5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的要求。据此,我们建议采取“送下去”与“请上来”的办法来解决重庆市紧缺学科教师配置不公平的问题。
“送下去”,是指对于那些有音、体、美、计算机、英语等教学设施设备,但无专业教师上课的村小,可以由该乡中心校或当地中学专业老师送教下村,到村小上课,以解决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不公平的矛盾,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送教下村的老师,可以巡回在多所学校上课。“请上来”,是指对于那些没有音、体、美、计算机、英语等教学设施设备,而又无专业教师上课的离乡中心校或中学又比较近的村小,其音、体、美、计算机、英语课程,可以把学生请到当地中心小学或中学来上课,以解决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不公平的矛盾,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平衡发展。对于后者,根据我们的调查,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镇的一些村小,计算机课程就是把学生请到四面山小学(明德小学)来上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这种“送下去”的作法,目前国内一些省市称之为“走教”。从湖南岳阳县、山东高青县、河南三门峡市、四川省宜宾市的“走教”效果来看,都比较令人满意。国外也有类似的作法,效果也比较好。在古巴,也为小的农村学校设立巡回教学。在沙特阿拉伯,老师携带着教学设备乘坐直升飞机来回教课,而在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则大规模地使用预制的流动教室,以便利边远地区的教学。因此,目前采取“送下去”或者“请上来”的办法,虽然有些无奈,但也是解决眼前农村学校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不公平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