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去旅行—— 从生态主义视角论《恋爱中的女人》
2011-04-01李文燕
李文燕
(重庆教育学院 外文系,重庆 400067)
一、生态主义解读的概念和文学价值
生态主义是人类面临二战以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并在寻找危机的根源和寻求解决危机的策略时发展起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诞生,从而衍生了生态文学。随着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越来越多的文学家以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为出发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遭人类破坏后的惨象,反映出人类减轻和防止生态灾难的迫切需要和愿望,表达出作家对地球以及所有地球生命之命运的深深忧虑,真实体现了文学家强烈的自然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与此同时,文学批评家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人类的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他们开始考虑文学研究的“绿化”问题,开始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入文学研究的批评视角。生态批评这一术语是1978 年由威廉·鲁克特(William Rueckert)在论文《文学和生态学:生态批评试验》中创造的,鲁克特认为,生态批评指的是 “把生态学和生态概念应用于文学研究”。[1](p39)生态批评把文学批评放在地球生物圈这个广阔的语境下,结合实际的生态问题和文学文本,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恋爱中的女人》是一部很好的生态文学作品,作者劳伦斯(D.H Lawrence)十分关注西方现代文明下的异化现象。在《恋爱中的女人》中,他生动地描述了人的自然本性与现代机械力量之间的激烈冲突。“在他看来,人性的复归和自然欲望的解放是帮助人类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2](p1)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3](p1)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评论界对《恋爱中的女人》的评价主要是从女性主义、现代主义、心理分析、主题、意象等方面进行的,女性主义视角的研究也都是从现代女性的困惑与幸福途径来探讨的。这些评论对自然的关注不多,但事实上,《恋爱中的女人》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自然的向往。
二、工业文明给自然环境和人类身心造成的污染
工业文明是指工业社会文明亦即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所言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它贯穿着劳动方式最优化、劳动分工精细化、劳动节奏同步化、劳动组织集中化、生产规模化和经济集权化等六大基本原则。迄今为止,工业文明是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文明。工业文明的优势是规模化生产使人类商品迅速丰富,缺陷是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与污染也急剧加速。
《恋爱中的女人》在1917年定稿,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劳伦斯写作该小说的时代背景,小说中描写了工业文明给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第一章里,Ursula和Gudrun俩姐妹在去参加婚礼的路上见到的是没有生气的景象:“黑糊糊的菜园”、“落满炭灰的白菜残根”、“灰黑色”、“黑暗肮脏的田野”、“黑色的空气”、“一层黑色笼罩在田园和山丘的上空”。[4](p8)由此看出, 农业社会时期的田园风光、绿水青山已渐渐被工业文明带来的污秽所笼罩,一切都变得灰暗。生态批评通过寻找文学作品中自然的缺席,考察自然在文学中的再现,揭露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熟视无睹和肆意破坏,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怜悯、理解和尊重,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小说中描绘的“黑色”环境恰好揭露了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给自然环境造成的伤害,这一片丑陋肮脏的景象不能不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怜悯和同情。第五章中,在去伦敦的火车上,Birkin与Gerald的谈话中,Birkin也提到人类把“这个世界弄得千疮百孔”。[5](p52)的确,工业文明时代的人们在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下,认为人类对自然处于发号施令的中心地位,其他万物都簇拥在人类的周围。因此,人们肆无忌惮地把自然环境弄得“千疮百孔”,昔日美丽的自然环境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已经变得如此丑陋、令人厌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此已被工业文明时代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行为惨遭破坏,环境问题已显露出来。而当时的人们依然沉浸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美梦里,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熟视无睹,想必只有像劳伦斯那样细心的小说家才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并在小说中把它展现出来,以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天地,自然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的同时,人的身心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恋爱中的女人》有力地向我们展示了工业社会中人们身心受“污染”的状况。人们大都是精神空虚、占有欲强并且机械般地生活着。从第一章中作者对参加婚礼的不同人物的细腻描写就可以窥见人们身心所受到的 “污染”:Crich太太 “面色苍白”,“流露出如食肉动物般贪婪的神气”,[6](p11)新娘的父亲 “像幽灵般”,[7](p15)Birkin“脸上露出些许病容”,“不得不违心地去迎合世俗的观念”。[8](p17)第五章结尾处,作者笔下的伦敦是一个破落的城市,一个人间地狱。到了伦敦这座工业化的大城市,Birkin的心情不是激动,而是万分失落,他感到了“真正的死亡”。[9](p59)由此可见,工业文明不仅没有给人类的精神带来慰藉,反而加剧了人类的失落感和恐惧感。在工业文明时代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人们的身心大都是不健康的,人们善于伪装自己,做着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人们内心充满着痛苦,表面上却装得很轻松。比起农业社会,虽然物质生活已是相当富足,但人们丧失了自由,精神生活日益空虚与绝望,如同“索德姆城的苹果”,[10](p122)外表鲜活,但内心 “苦涩、腐败”。[11](p122)人类生活在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压抑之中,已经距离自然、本性越来越远。因为“天人合一”,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受破坏的时候,人和自然就会处于两败俱伤的局面。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一旦她遭到破坏,人类就会尝到难以想象的苦果,人类对精神世界就会受到严重的“污染”。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当是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张的对立关系,而应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三、回归自然,释放心灵
从《恋爱中的女人》中看到,人类工业文明带来的污秽影响了人类的身心和健康。那么,怎样才能消除这些污秽呢?劳伦斯在该小说中给我们的启示是:远离污秽,回归自然。小说中的一段描写极其生动的体现类劳伦斯“回归自然”的思想:
“Birkin懵懵懂懂地走出房子……到开阔的田野上,直奔山上去。晴朗的天气,现在下起了小雨。他在荒凉的山谷边转悠。在那儿有很多棒树,满地都是鲜花,一丛丛的石楠和枞树已萌发出幼苗来。到处都是湿湿的,山谷底下一条小溪中流。”[12](p104)
这美丽的景色不由地使人联想到王维的一首山水诗《山居秋暝》中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虽说小说中山上的小雨正在下,诗中空山新雨已下过,但此间的人都受到雨的洗礼,仿佛身体和心灵对污秽都被雨水清洗得干干净净。小说中和诗中都描写了大自然里水的流动,一个是山谷下的小溪,一个是石上的清泉。置身于这样清新宁静而生机勃勃的山水中,人们会感受到自然界生生不息的乐趣,人们对精神会达到一个空明的境界,自然美和心灵美相互交融,王维和劳伦斯可谓都创造了一种纯美的意境。劳伦斯接下来描绘了Birkin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他脱掉衣服,赤裸着,坐在樱草中间,双脚在草丛中慢慢移动。然后扬起双臂躺下,让花草抚摸着他的腹部和胸膛。这种感觉凉爽而神秘,他好像已融入它们之中……只有这凉爽,这植物在人的血液中的奇特的渗透,才能使他满足……这儿才是他的地方,是他要融入其中的一个地方,而尘世对他来说并不重要”。[13](p205)这一段描写将 Birkin 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刻他的心情是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仿佛一切的杂念和忧虑都被自然净化了,有的只是不可言传的自然之美。与自然的融合使Birkin感到了满足与幸福,这正体现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和精神意义。看来人们只有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才能远离污秽,解决精神上的痛苦。
《恋爱中的女人》还有很多处都写到了回归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心灵的释放,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部小说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小说中描写工业文明给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让读者的精神和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也对未被污染的大自然和人类在期间的活动进行了描写,有的章节甚至不惜笔墨地对清新秀丽的自然给予了大篇幅的描述。在被污染的自然环境中,人物的心情是低落、烦躁的,而在原始清新的大自然中,人物却如同重获了自由,尽情释放自己的热情,享受与大自然水乳交融的乐趣。可见,劳伦斯对自然的关注和向往是极其强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他“回归自然”的思想。
四、劳伦斯对“回归自然”思想的重新审视
生态批评通过恢复面向自然的文学传统,分析评价作家及其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起到唤醒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作用。以前我们总是把主张回归自然的作家贬为“消极浪漫主义者”,把主张回归自然的思想视为消极的思想。如今劳伦斯“回归自然”的思想放在全球生态危机的大语境下,用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它重新审视,这种“回归自然”的主张是值得提倡的。而本文中倡导的劳伦斯“回归自然”的思想,绝不主张人们一味消极地接受自然的主宰,而是在推动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进步的前提下,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改造,号召人们用环保的意识和手段,关爱我们的生存环境,有节制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在迷失和混乱的工业文明世界中,小说《恋爱中的女人》唤醒的是人们对生命本能和大自然的回归与向往。小说中所描写的工业革命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使世界到处充满了污秽和混乱,而人的内心也变得更加空虚与失落。由此,作者在小说中也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人们所感到的满足与幸福,以此向我们传达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危害和“回归自然”的理想。
与劳伦斯的时代相比,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更为糟糕。我们很多时候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大自然不甘人类的欺凌,向人类进行着无声的报复: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物种灭绝、资源枯竭、森林火灾、石油泄漏、大气污染、土壤流失、沙尘气候等,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生态危机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道难题,面对我们自己造就的“千疮百孔”的世界,保护自然环境已是当务之急。现代社会日益涌现的“蓝天行动”、“绿色意识”、“退垦还林”等现象也应证了人们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急切心情。《恋爱中的女人》体现出一定的生态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唤起了读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当代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必须收敛无穷的欲望,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回归自然,释放心灵,创建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环境,这样我们才能拯救自己,才能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1]William Rueckert.Literature and Ecology: An Experiment in Eco-criticism [A].Joseph W.Meeker ed.The Comedy of Survival: Studies in Literary Ecology [C].New York:Scribner’s, 1972.
[2][3]Ann Femihough 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D.H Lawrence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5][6][7][8][9][10][11][12][13]D·H·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Z].李政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