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国际化与中医药术语英译标准化探析

2011-04-0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译语术语

张 蕾

(福建中医药大学外语教研室,福建 福州,350108)

一、引言

作为世界医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医逐渐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和推崇,但由于语言障碍,我国中医药国际交流的步伐相对缓慢,严重制约了中医的国际化发展。中医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医学体系,从理论到实践都与现代医学迥然不同,中医理论在英语中通常不存在对等的表达方式,因此如何将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医理论用恰如其分的英语向世人传达是国内外学者不断研究和探寻的工作,克服语言文化障碍、扩大视野、凝集国内外科技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亦已成当务之急。

二、中医药术语英译标准化现状

近二十年来,在国内中医英语翻译工作者的努力下,出现了成批的中医英语词典、教科书、系列丛书、期刊等,为促进中医药向西方世界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大量的中医英语出版物主要局限在国内,没有顺利地走向世界,中医药学者与国际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其向国外投稿的中医药英语论文录用率也较低。种种情况说明,国内中医英语翻译尚有不少值得探索的问题。就医学术语而言,西医术语的内涵比较单纯,而中医术语的内涵比较复杂。诞生于东方的中医学与中国的人文地理条件及传统文化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中医文献中,许多术语言简意丰,反映了汉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具有丰富的文化涵义,往往难以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表达法。因此如何在将源语言转化为目标语言过程中同时兼顾目标语读者的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着中医对外翻译的质量和交流水平。多年来,我国学者对此作出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一直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同个术语概念出现多种译法,例如“三焦”在英文中就有 three warmers, three heaters, three burners, triple energizer, tri-jiao, Sanjiao等多种翻译形式。此外,由于中医翻译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学、翻译学知识,还要掌握中西医理论基础,熟悉医古文和中国古代哲学,实属不易。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医错译、误译现象俯拾即是,这无疑直接影响了中医药进行国际沟通的效率与效果,滞缓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

由此可见,建立并完善中医药术语与英语的转换体系、确立中医药术语英译国际化标准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唯有对国际中医英译现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应的回顾性研究才有可能制定出既符合中医学精髓,又能为西方世界所接受的中医英译标准。鉴于当今世界最具权威性的SCI数据库所收录的影响因子较大的中医药英语科技论文代表了当代医学界对中医中药的研究动态、需求方向与应用水平,本文拟从中找出西方学术界对中医药术语普遍认可的表达方式,分析并总结国内外关于中医英语翻译的概念与技巧差异。

三、中医术语常用英译法

(一)音译法

中医理论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融合并吸取了诸子学说及百家精华,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因此,中医语言通常较为模糊抽象,常给人以深奥晦涩之感。大量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专业术语,例如“阴阳”、“气”、“推拿”、“气功”等在英语中不存在对等的表达方式。这些概念,无论采用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地再现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以“气”为例,中医中有先天之气、后天之气,有功能之气、物质之气,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正气、肾气等等。若按前人做法将其意译为vital energy,则只能表达“气”作为动力的部分含义,未能传达“气”的完整内涵。经过国内外中医翻译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发现,只有通过音译将之译为“qi”,才能较好地保留“气”的实际内涵,避免信息的丢失。

国外期刊现已出现大量由拼音转译而产生的中医术语词汇,如 yinyang(阴阳)、qi(气)、tuina(推拿)、qigong(气功)等中医特有概念,以“拼音+英语单词”混合的Taiyang Meridian(太阳经)等经络穴位名称,以及 Baihu Decoction(白虎汤),Tianwang Buxin Pill(天王补心丹)等中药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术语。由于博采众长的包容性,现代英语向世界各国语言借用了几十万个外来词汇,随着中医对外交流的深入开展,这些音译词汇被吸收进英语之后,已逐渐成为了中医文化的特殊载体,并为译入语读者广泛认可、接受和使用。

(二)借用法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语言解码和编码过程。奈达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1]人类各民族的文化虽有诸多差异,但彼此之间存在的大量见证社会历史进步的文明共核决定了不同语言之间转换的可能性。在对人体结构、器官功能、病理状况及疾病治疗等方面,中西医存在众多相似之处,因此不少中医术语与西医术语由于语义共核,可互相借用,而且这些词语易于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普及性较强。

中医语言常带有浓厚的古典文学和哲学色彩,例如“贼风”一词,形象地描述了病邪侵入人体的实质。然而是否有必要将其硬译为令国外读者颇为费解的“thiefwind”?中医是一门医学科学,中医英译隶属于科技翻译,其首要目的是向译入语读者传递中国传统医学科学知识。“贼风”实指引起人体伤寒感冒的治病因素,即西医中的pathogen,或pathogenic factors,完全可以直接借用。英国著名翻译家纽马克(Newmark)提倡“交际翻译法”,即要求在目的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2]因此,在中医英译中可直接将“髓海”译为 brain,“水气”译为 edema,“水谷之海”译为stomach,“玉海”译为bladder;“阑尾炎”与“肠痈”可共用英译名 appendicitis,“疳积”与“小儿营养不良”共用英译名infantilemalnutrition,“石蛾”与“慢性扁桃体炎”共用英译名chronic tonsillitis,“痨瘵”与“肺结核”共用英译名pulmonary tuberculosis,“寸白虫”与“绦虫病”共用英译名taeniasis,倘若将“寸白虫”生硬地翻译为“inch white insect”,这种画蛇添足之举不仅对于译入语读者造成理解障碍,更不利于中医的对外宣传与交流。正如中医翻译专家李兆国先生所述,借用西医固有术语来翻译某些中医概念既可以减少外国人对中医的隔膜感,又可以使中医获得一条走向世界的途径,可谓两全其美。[3]

(三)仿造法

所谓仿造,是指翻译原语的无等值词汇时,用译语中的直接对应词代换无等值词汇的组成部分——词素或词。带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决定了中医英译过程必然产生源语与译入语二者所携带的文化信息之间的碰撞。由于大量中医术语在英语中缺乏对应语,于是国外期刊中出现的仿造法便成为解决这一中医英译难题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医学英语中,后缀-penia通常指“缺乏”、“减少”、“低下”, 如 leukopenia (白细胞减少)、erythropenia(红细胞减少)等,在中医英译中,仿造法可将西医中已有词素,如hemato-(血液)、nephro-(肾)、gastro-(胃)等与-penia 组合,用来表示中医的“虚”、“不足”等概念:hematopenia(血虚)、nephropenia(肾虚)、gastropenia(胃虚)。通过借用英语中已有的相关词素来表达中医特有的概念现已得到国内外中医翻译界的关注与认可,如gastropyrexia(胃热)、endosthenia (里实)、hepatocryosis (肝寒)、hypernephropyrosis (肾火偏亢)、pneumoheat(肺热)等,此类仿造法不仅能符合科技英语构词法,有助于提高译语的信息密度,还能保证译语的简洁性和科学性,易于规范。

(四)定义法

中医用语高度的语义概括性及简洁的结构特征就使其具有较高的信息密度和运载力。[4]中医用语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具有浓郁的语言文学色彩,即言简意赅、浓缩性强。一个重要的疗法或理论往往用两个或四个字即可予以概括。但在翻译时,却很难在英文中找到相应数量的英语词语将其表达清楚。此时,译者需要在充分理解其表层结构的基础上挖掘深层结构的实际所指并以适当的方式将源语转化为译入语,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以便译入语读者的理解。以下几个译语就是典型的例子,“辨证论治”: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虚胀”:flatulence due to yang-deficiency of the spleen and kidney、“宣剂” prescription with the effect of dispersing stagnated energy、“热结胸”:syndrome due to accumulation of evil heat in the thorax、“清心”:clearing away the heat-evil in the pericardium。傅雷先生曾说过:“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5]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得“意”忘“形”更为重要。使用符合西方人思维和表达习惯的语言来诠释中医理论的精髓,体现中医文化的特点,才能最终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五)构词法

科技英语中常用的复合法、缀合法、缩合法、首字母缩略等构词法,中医术语翻译时亦可借鉴,例如在一些医学论文中出现的独特中医英译术语,acupoint(acupunctrue 与 point的缩写)、electropuncture(electricity 与 acupuncture 的 缩 写 )、acumoxi(acupuncture 和 moxibustion 的 缩写 )、EFD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的缩写)、TCM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的缩写)等。这些词语大都已约定俗成,体现了中医理论及语言的独特性。

四、结语

中医药要走出国门,为西方世界所认识和接受,首先要做到术语概念的规范与统一。中医翻译的主要成果直接面向的是广大海外读者,虽然国内翻译研究在对中医药术语的准确理解上占有优势,但在对英语语言以及西方人文心理背景的准确把握上却存在不足,借助国际资源共同探析中医英译的标准化问题颇显必要。陈可冀院士曾说过:“中医译事之难在形神俱合,信达雅兼备;而译者之难在融合东西文化精髓,通晓古今知识流变。”[6]只有不断挖掘比较中西医语言的语义语用特征,灵活借鉴和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才能打通语言文化壁垒,准确合理地使用译语传达中医术语所载负的信息,积极推进中医国际化进程。

[1]李虹.中医语言的特点及其对中医英语表达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69-71.

[2]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Oxford:Pergamon,1981.22.

[3][4]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8,3.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38-39.

[6]张晶晶,戴琪.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五性”原则[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1):740-742.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译语术语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AIDMA 法则观照下广告译语的美学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