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茶叶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011-04-01徐志明

茶业通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黄芽霍山县霍山

徐志明

(安徽省霍山县茶业发展办公室,霍山 237200)

重视茶叶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徐志明

(安徽省霍山县茶业发展办公室,霍山 237200)

本文阐述了霍山县在重视茶叶质量安全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绩,从生产源头、加工监管、商标管理三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建议。

茶叶;质量安全;做法;建议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其质量安全关系到消费者健康、茶叶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霍山县在加大茶叶产业发展的同时,始终重视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推行茶叶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让市场和消费者放心的健康茶产业。

1 主要做法和经验

1.1 抓基地建设,实行源头控制

霍山县政府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产业建设的意见》,指出霍山茶叶必须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基地农户投入为主体、龙头企业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制,县政府每年拿出不少于100万元,推进茶叶无公害生产。目前,全县拥有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6733.3 hm2,其中有机茶基地560 hm2,无公害茶叶基地4000 hm2。完善生产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技术服务等八个体系建设,把握源头,严格控制化学农药、除草剂在茶园中使用,推广茶园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清洁化加工等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

1.1.1 建立农户生产档案 在有机茶项目区或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核心基地金竹坪、清潭沟、石家河等三个村,依照统一技术标准,绘制基地分布示意图和茶园地块分布图,实行茶园编号管理,发放填写《基地茶园生产管理记录卡》,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和质量可追溯制度。

1.1.2 实行农业投入品准入制 在重点茶区建立13个农资专供点,实行连锁经营和农业投入品进货登记,存档备案。生产季节,联合工商、质监、茶办、农业执法队到各乡镇农资经营点执法检查,严格控制禁用农药在茶园中施用。茶业办还适时发布农业投入品公告,张贴各农资经营点,指导茶农正确用药和施肥。

1.1.3 启用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我县绿力茶叶有限公司率先引用“GS1全球可追溯性标准”,以商品条码为信息载体,实现茶叶产品从茶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跟踪与追溯。公司建立了农田档案、农事活动、加工、包装、检验、销售、企业基本情况等数据信息,对基地金鸡山、大化坪、百家山、多盘坳等4个村茶叶生产过程进行详细录入,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络,可方便地了解企业产品的种植地、用药施肥等信息,做到放心消费。质监、茶业部门可通过系统平台,实施对企业监管。

1.1.4 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技术 不少地方偏施N肥,导致茶叶品质下降。我县结合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3年来配方施肥4333.3 hm2。2009年,组织县乡茶技人员对全县茶园土壤取样普查,筛选代表性样品59个,通过安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分析检测,建立霍山茶园土壤质量背景值资料。

1.2 抓初制加工,联合执法管理

2009年,我县制定了《霍山县茶叶加工厂基本技术条件及茶叶加工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对茶叶加工厂基本技术条件作了明文规定,同时规定了茶叶加工企业生产必须实行开歇业申报制、质量安全承诺制和质量安全巡查制度。

1.2.1 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2009~2010年,根据《食品安全法》,县质监局联合茶业办成立检查组对全县炒青、黄大茶加工厂,部分黄芽加工厂以及绿茶精制厂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和抽查,共出动检查人员180多人次,检查绿茶、黄大茶初制加工厂217家,大宗茶加工检查率达90%以上,绿茶精制厂4家,检查率100%。

1.2.2 实行教育与处罚并重 根据省质监局和县政府要求,严查生产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其他物质的违法行为,对部分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加工厂,责令限期整改。同时结合上级下发的定期监督检验计划,完成生产企业产品抽样,抽取样品221个。对重点地区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一些在专项检查和宣传后,仍存在违法行为的,作出了没收以及2000~5000元不等的行政处罚。

1.2.3 帮助企业整改 在专项检查中,监督和帮助茶叶生产企业和初制厂建立健全原料茶叶验收制度和标准,做好原料验收记录和原料入厂台帐,加强对进厂原料的质量把关,杜绝掺杂使假茶叶原料入厂。建立健全茶叶生产企业和初制厂的档案信息,实行分类管理、重点管理。

1.3 抓证明商标管理,统一黄芽茶包装

为加强“霍山黄芽”证明商标管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霍山县茶叶协会和工商局结合外地成功经验,把包装统一管理作为霍山黄芽证明商标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两年的运作,霍山黄芽包装原先多、杂、乱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转。1.3.1 找准工作切入点 为在源头上管住、管好,县茶叶产业协会和工商局根据《商标法》、《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霍山黄芽包装现状,2009年,先后制订和出台了《“霍山黄芽”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和《霍山黄芽包装管理办法》。企业自主开发的专用品牌包装必须到协会备案,通用包装由协会指定的4家有资质的经销商开发,每个包装由协会统一打码,严禁无码包装上市,包装经销户建立销售台帐,接受协会和工商部门监督、管理。消费者如有质量问题时,可根据包装上的编码追溯到茶叶销售厂家。

1.3.2 加大宣传与执法力度 要求协会会员带头执行,遵守协会对包装管理的相关规定。茶叶生产销售季节,在合肥、峨桥、六安、淮南等市场,发放《霍山黄芽证明商标管理手册》,县内还通过电视、报纸、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为加强市场管理,县工商局派人与茶叶协会联合办公,经常性巡查执法,自管理以来,处理侵权案件2起,没收非法包装2000余套,罚款10多万元,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

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1 问题

一是在基地建设上,全县茶园8066.7 hm2,4万户茶农,基地零散、面广,不利于全面实施茶叶标准化生产,生产监管难以面面俱到;二是小作坊式生产加工给茶叶质量带来不安全因素,表现为茶厂数量多、规模小,生产季节抢购原料,形成恶性竞争,有的茶厂干一年,歇一年,看年景好坏,缺少长远投资,加工条件限制加工水平的提升,少数茶厂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给茶叶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三是市场不规范,缺少有效监管,是茶叶掺杂使假的根源,如大宗茶市场,一部分掺假茶叶因条紧、色好而有一定市场;四是茶农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加工技术水平不高等。

2.2 建议

我县茶业必须立足长远,转变生产增长方式,以龙头企业或能人大户带动基地发展,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工,只有这样,茶叶质量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2.2.1 实施茶叶标准化生产 要改变茶区广种薄收的粗放型经营方式,激励农户、企业承包或租赁茶园,实行土地向大户流转,促使基地上规模,产品上档次,集约经营。注重连片开发,新栽良种茶园要与改造老茶园相结合,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打造大化坪茶叶特色镇,发展金鸡山、金竹坪、三河、上谷、乌米尖等茶叶专业村,建设生产标准园,做到茶树品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修订完善 “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地方标准,引导茶农、茶商按照工艺标准生产加工茶叶。

2.2.2 推进茶叶加工厂优化升级 我县茶叶初制厂存在规模小、数量多、条件差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县茶叶发展的瓶颈。对小茶厂进行整合、优化改造,是今后茶叶发展的必然趋势。县政府要在产业扶持中,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改造一批茶厂,达到清洁化要求的,每个茶厂给予3~5万元补贴,对那些带动性强、规模大的标准化加工厂,可以给予更多的补贴,或争取项目支持。现有茶厂必须优化改造,才能更好地规范生产加工,杜绝质量安全隐患。

2.2.3 加强市场监管 持之以恒,进一步加大县内农业投入品和茶叶市场监管。县外市场要加强行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引导消费者使用由霍山县茶叶协会授权的有码黄芽包装,规范霍山黄芽证明商标管理,使消费者喝上放心的黄芽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茶叶市场监管指导,实行茶叶区域合作,共同打击茶叶掺杂使假行为,维护消费者利益。

2.2.4 做好技术培训和政策宣传 重点抓好茶叶质量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在技术推广和生产指导过程中,要积极推广茶叶清洁化生产加工技术,指导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完善必备的生产设备及工艺设备,帮助企业建立必要的质量保证制度,从而提升我县茶叶生产加工水平。

S571.1

C

1006-5768(2011)01-0034-03

2010-06-18

猜你喜欢

黄芽霍山县霍山
霍山县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小小书画廊
早春黄芽
柱前衍生化HPLC同时测定霍山石斛中13种游离氨基酸含量
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及活性菌株的鉴定
霍山石斛Stagonosporopsis oculihominis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黄芽韭菜畅销节前市场
霍山黄芽 鲜醇回甘
怎样是一株好霍斛
推进霍山县农业品牌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