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致力科技兴茶努力推动安徽茶业发展
——安徽省茶业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011-04-01宛晓春

茶业通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茶业安徽安徽省

宛晓春

(安徽省茶业学会,合肥 230036)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致力科技兴茶努力推动安徽茶业发展
——安徽省茶业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宛晓春

(安徽省茶业学会,合肥 230036)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省会合肥,召开安徽省茶业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首先,我代表第七届理事会,向莅临会议的各位理事和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受第七届理事会的委托,我就本届理事会四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大会报告,请审议。

1 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概况

安徽省茶业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于2006年12月在合肥召开的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四年来,在省科协和省民政厅的领导下,在挂靠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学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安徽茶业科技进步、促进安徽茶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1 学术交流活动

1.1.1 精心组织学术年会

学术年会是每年学会工作的重点。自2007年至今,学会先后就“茶产业发展与标准化生产”,“坚持科技、文化创新 提升茶产业水平”,“加快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提高茶产业集约水平”,“建设标准化茶园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等我省茶产业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组织了四次学术年会,深入进行学术研讨。每次年会学会都邀请省内外茶叶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业内权威专家针对当前国内外茶叶生产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报告。会议还积极引导会员就我省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达到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的目的。此外,学术年会期间还组织进行优秀论文的交流活动。每次年会参会人员均超过120人,2009、2010年更是达到150人。

1.1.2 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学会积极为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创立平台。除了每年年会外,学会还积极参与举办各类学术会议。2007年,学会承办了中国茶叶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2010年,我会参与协办“2010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暨理事会大会”。2008年10月,安徽农业大学举行了“陈椽教授、王泽农教授百年诞辰纪念大会”。2010年9月,省茶科所举办庆祝省农科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

学会还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国内会议,提高会员学术水平。2007年至今,我会组织会员参加了“泛珠三角茶文化、茶产业高峰论坛”、“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2009’中国红茶经济发展论坛”、“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茶让城市生活更美好”高峰论坛、“中国科协年会茶叶深加工学术沙龙”、“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安徽省首届茶产业高峰论坛”等会议。

此外,学会会员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首届国际禅茶文化研究高峰论坛”、“中日茶文化交流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第五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等。2007年3月,宛晓春理事长应邀出席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主办的“茶与文化”研讨会;2007年9月,夏涛副理事长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名优绿茶评比;2009年10月,宛晓春理事长一行参加了在英国伦敦召开的ISO/TC34/SC8第23次国际茶叶标准会议;2009年11月,丁以寿副秘书长在首届中国太姥山资国禅茶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进行了主题发言并担任茶艺表演赛的评委;2010年5月,宛晓春理事长一行参加了由华大基因研究院主办的“千种动植物基因组计划I期成果发布会暨2010年茶树基因组国际研讨会”;2010年10月,我会会员参加了在日本静冈县举办的第四届茶文化和科学国际会议。

1.1.3 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

2009年9月,宛晓春理事长主持的“黄山毛峰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的研建”课题顺利通过验收。该项课题成功开发了适合黄山毛峰茶清洁化加工的茶叶加工新设备,制订了《黄山毛峰茶清洁化加工技术规程》,实现了黄山毛峰茶加工全程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和标准化生产,建成了“黄山毛峰茶初制清洁化生产线”4条,加工黄山毛峰茶500多t,实现产值2亿多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2010年10月,由安徽农业大学承担的农业部948项目“茶鲜叶质量近红外评价技术引进2008-Z16”在合肥顺利通过农业部验收,安徽农业大学与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茶鲜叶质量近红外分析仪”操作快速简便,检测结果客观、准确,稳定性好,避免了人工评判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好评。

2009年,宛晓春理事长主持的“绿茶现代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张正竹教授参加的“数字化智能茶叶色选机”也荣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1.4 对基层学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本届理事会期间,各地市学会的活动也开展得十分活跃,如黄山市茶叶学会、六安市茶叶产业协会、池州市茶业协会、安庆市茶叶行业协会、宣城市茶叶学会开展了茶叶科技、产品及文化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我会均积极支持,并派员参加学术交流和工作指导。这些活动的广泛开展,对推动我省茶叶生产及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如2009年8月,丁以寿副秘书长赴六安,会同六安市茶叶产业协会与日本中国茶协会一行进行茶文化交流活动;2010年10月,方世辉副理事长应邀为贵池开发乌龙茶提供技术指导。

1.2 科普与科技咨询工作

学会全体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各种渠道向工人、农民不断地传播茶叶生产、经营信息,推广茶叶生产技术,尤其在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新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建立生态型复合茶园和无公害茶园、有机茶生产、茶叶清洁化加工、名优茶采制技术、新型茶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07年9月,方世辉副理事长和李立祥副秘书长先后到岳西县石佛翠茶叶种植公司茶园基地指导无性系茶园丰产试验、天仙河茶业协会参观指导;2009年,姜含春理事为省级龙头企业负责人“安徽省农村实用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做了两期专题报告,并在贵池、祁门、绩溪、含山等地为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和茶农讲课培训;2010年5月,方世辉副理事长应邀到柳州进行茶叶加工指导;2010年,省茶科所专家在祁门县箬坑乡开展春季农业科技下乡活动,随后又在东至、休宁、青阳等地举办阳光工程培训班;2010年7月,李尚庆副教授一行六人对歙县新溪口乡茶农进行系统培训;2010年5月、7月、11月,我会以方世辉副理事长为代表的相关专家分别赴霍山县、金寨县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系列培训活动。

2010年7月末,宛晓春理事长、夏涛副理事长带领安徽农业大学茶学、林学、植保学等专家教授共计38人到黄山茶林场考察,就安徽农业大学与黄山茶林场合作建立安徽农业大学皖南地区校外“产、学、研”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此外,学会会员积极参与编写书籍,既宣传了我国的茶文化,又为培养我国茶叶人才贡献力量。宛晓春理事长主编了全面反映中国当代名茶现状的《中国茶谱》;夏涛副理事长主编了《中华茶史》;詹罗九教授出版文选《茶旅春秋》;丁以寿副秘书长主编了安徽省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华茶道》、《中华茶艺》,参编《茶文化学》;姜含春理事主编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茶叶市场营销学》。

1.3 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工作

1.3.1 组建安徽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根据我省茶产业发展的需要,学会多家团体会员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共同参与,组建安徽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安徽茶业科技的发展建立了公共平台,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我省茶业经济持续发展。

1.3.2 茶产业发展工作

2007年3月,我会进行充分调研,向省政府书面提出“全省茶产业提升行动计划”的建议,以期加快发展我省茶产业。2008年,我会配合省农委参与起草和讨论安徽省农委“关于加快安徽茶产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6月,宛晓春理事长在我省茶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茶产业提升行动计划”。在学会及有关部门的积极倡导下,安徽省政府于2009年3月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09〕13号),这对于促进我省产茶区市加大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我省茶产业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2009年9月,宛晓春理事长在六安瓜片茶产业发展论坛就“六安瓜片产业发展战略”做专题发言。2010年2月,我会多名专家参与了《黄山区2010-2020年茶产业发展规划》的评审工作,并做了认真点评和指导。同年10月,由我会夏涛副理事长等领衔起草的《六安市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0-2015年)》通过专家评审。2010年10月,庐江县召开茶产业发展高峰研讨会,詹罗九教授、丁以寿副秘书长先后作了《茶叶营销与品牌建设》和《茶产业发展与茶文化建设》的主题报告。2010年10月和11月,夏涛副理事长还参加了“六安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和“太湖县茶产业十二五规划论证会”。

2010年3月,宛晓春理事长参加了在雅安市召开的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届三次会议,会议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组建和管理的规定、白茶工作组和特种茶国际标准国内工作组的报告、乌龙茶工作组工作报告及《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等进行了审议,并征求意见。当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茶国际标准国内工作组成立(茶标秘字〔2010〕03号),宛晓春理事长任工作组组长,李大祥副教授任副秘书长。

1.3.3 茶文化宣传与交流

四是产业发展滞后,收益水平不高。采取将秸秆全部切碎直接深耕还田,每667 m2耕地将需要额外增加150元左右的成本。据调查,南嘴镇环保木头厂只愿意承担100元/t的价格定点收购。此外,秸秆“五化”利用不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并未大范围推广。产业发展滞后,导致收益水平不高,制约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1]。

为宣传安徽茶叶、促进茶产业发展,黄山市、宣城市、池州市、六安市、安庆市多次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我会均积极支持并派员协助。2007年6月,宛晓春理事长、夏涛副理事长接待了韩国茶道大学院第十四届中国茶文化考察团一行35人;李立祥副秘书长参加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霍山黄芽2008北京推介会并作讲话;2009年8月,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接待了由日本中国茶协会组织的日本中国茶爱好者一行共11人;2009年12月,丁以寿副秘书长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业茶文化贸易博览会并担任中国(深圳)国际茶艺友好邀请赛评委;2010年4月,宛晓春理事长参加了第四届岳西翠兰茶王评比暨拍卖活动和2010中国霍山大别山旅游·黄芽茶文化节开幕式;5月,夏涛副理事长参加了由中国国际商会供销商会、安徽省贸促会、芜湖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芜湖)第五届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9月,丁以寿副秘书长担任第七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国际茶艺表演大赛评委。据不完全统计,本届理事会期间,我会会员积极参加了全国及全省各地举行的茶文化及茶艺活动60余场次,充分展示和宣传安徽的茶叶产品、茶艺和茶文化。

1.4 组织工作

1.4.1 学会每年召开2~3次常务理事会、1次理事会,会议由常务理事会及时总结报告学会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民主办会。学会每年向省科协上报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向省科协和新闻出版局上报年度统计报表,参加省民政厅、省新闻出版局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年检。

1.4.2 积极发展新会员,本届理事会期间发展个人会员34人,团体会员6个。为了继续发挥老理事们对学会工作的关心和指导作用,学会聘请了2位名誉理事长。学会自2009年聘用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加强了学会同会员的联系与沟通,更好地为会员服务。

1.4.3 学会积极组织推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安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并上交“安徽省金桥项目工程”等申报材料。此外,学会还参加了省科协组织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小金库治理活动。2008、2009年,学会获得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委托《学会》杂志社评选的2007年、2008年全国省级“学会之星”称号。2010年初,我会在由安徽省科协所举办的“十个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团体”评比中获得殊荣。这是我省茶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1.5 刊物编辑工作

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茶业通报》,在各有关单位和广大会员的关心、支持下,尤其是在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安徽省皖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刊物得以发展提高,在此深表感谢!

《茶业通报》四年来共发行16期,发行量逾26000册,发表论文330篇,为会员进行学术交流、提高知识水平、获取茶业信息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茶业通报》也是显示我会学术水平和科技成就的重要窗口。

《茶业通报》继续保持一贯风格,在编委会的努力下,刊物充分体现我省茶业特色。编委会非常重视稿件的编审工作,每篇稿件均按照类别,邀请相关专家初审,最后发稿还需要经过编委会的集体审定,从而保证刊物的质量。

1.6 经费收支情况

由于学会经费并不充裕,学会对经费开支严格控制,励行节约,并由专人管理,每年上报民政厅审计,同时向省科协报告。

2 对下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建议

2.1 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学会的自身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搞好学会工作的重要途径。学会应继续加强队伍建设,要把那些对茶业发展工作有思想、有见解、善于研究、敢于实践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吸收到学会中来,同时发展一些大型企业为会员单位,充实学会的力量。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学会的制度建设,不断使学会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严格按照学会的章程办事,充分发扬民主。逐步建立起学会内部工作联系和信息交流制度。要继续做好学会的各项服务工作,发挥好组织的协调作用,使学会在日常管理、开展调研等各方面得到相关的支持和帮助。

2.2 建立健全会费缴纳制度

会员会费是学会活动经费的重要来源。有了经费,学会才能开展更多的活动,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会员服务。学会应当继续对会员进行收缴会费的宣传,提高会员对收缴会费的认识。学会可以试行会员注册登记制度,把缴纳会费作为保持会员身份的手段。

2.3 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学术活动质量

开展科普活动也是学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学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在学术上的优势,经常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工作,使茶业科技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学术活动是学会的中心工作。学会应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搞好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在活动内容上,今后要更加紧密地联系行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实际;在活动方式上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取发表论文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专题讨论、考察或是调研的形式。只有经常不断地开展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学会才有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会的作用。

2.4 进一步提高《茶业通报》刊物质量

《茶业通报》是我国茶叶界有代表性的省级刊物之一,但是办刊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要加强刊物的编辑工作,广泛组织稿源,努力提高刊物质量,扩大《茶业通报》刊物的影响。

S571.1

A

1006-5768(2011)01-0003-04

猜你喜欢

茶业安徽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贵州茶业大事记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